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造山带中段仁里‒传梓源Li-Cs-Ta型伟晶岩中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1
作者 汪程 王岳军 +4 位作者 邵拥军 熊伊曲 张健 李昌元 陈泽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92,共15页
Li-Cs-Ta(LCT)型伟晶岩是我国Li、Nb、Ta、Be等关键金属的重要资源类型,其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是表征花岗伟晶质岩浆演化过程和稀有金属成矿效应的重要参数,但其形成机制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选择江南造山带中段仁里‒... Li-Cs-Ta(LCT)型伟晶岩是我国Li、Nb、Ta、Be等关键金属的重要资源类型,其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是表征花岗伟晶质岩浆演化过程和稀有金属成矿效应的重要参数,但其形成机制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选择江南造山带中段仁里‒传梓源LCT型伟晶岩中的副矿物(独居石、磷灰石、石榴子石和铌钽铁矿)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与花岗伟晶质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联。仁里‒传梓源四类LCT型伟晶岩带中副矿物均具有相似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且表现出一致的Eu负异常,表明这些副矿物是从具有“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和强烈Eu亏损的岩浆中同时结晶的。随着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钠长石伟晶岩→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的演化,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渐降低,Y/Ho和TE1,3值升高,暗示矿物结晶分异与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矿物的结晶分异可能并不是副矿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的直接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矿物的结晶分异会使熔体富集挥发分,挥发分中的氯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可能是LCT型伟晶岩中副矿物产生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LCT伟晶岩 仁里‒传梓源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辉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34,共12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结果表明,Y/Ho、Zr/Hf和Nb/Ta明显偏离球粒陨石中对应的比值,并存在显著的REE“四分组效应”。REE“四分组效应”量化特征参数TE34主要与Y/Ho、...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结果表明,Y/Ho、Zr/Hf和Nb/Ta明显偏离球粒陨石中对应的比值,并存在显著的REE“四分组效应”。REE“四分组效应”量化特征参数TE34主要与Y/Ho、Nb/Ta分异程度有关,与δEu负异常演化程度相一致。锰铝榴石也呈现REE“四分组效应”和Y/Ho、Nb/Ta显著分异,指示REE“四分组效应”是形成伟晶岩熔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不是由富LREE矿物(如独居石)和富HREE矿物(如石榴子石)结晶引起的残余熔体REE含量的异常变化,其机制可能是富F、B和P的过铝质熔体与含水流体间相互作用。REE在流体相/熔体相的分配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相组成复合控制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磷灰石 元素分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形成机制 存在方式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成富 刘建中 陈睿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26-227,共2页
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2m)和龙潭组(P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粘土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组合。随着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发现和开发,诸多学者对广布于黔西南台地相区的这一套岩石组合均... 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2m)和龙潭组(P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粘土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组合。随着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发现和开发,诸多学者对广布于黔西南台地相区的这一套岩石组合均有研究,但系统研究程度较低且对其成因认识有较多争论和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水银洞 构造蚀变 粘土岩 西南地区 龙潭组 茅口组灰岩 金矿区 卡林型金矿 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异花岗岩双胞胎元素解耦与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志琪 刘汇川 +3 位作者 陈希 李文奇 王凯 任威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59,共16页
高分异花岗岩具有与稀有金属矿床伴生的特点,其成因及成矿专属性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一些高分异花岗岩表现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双胞胎元素对(主要指Nb-Ta和Zr-Hf)解耦、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等。查明高分异花岗岩这些... 高分异花岗岩具有与稀有金属矿床伴生的特点,其成因及成矿专属性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一些高分异花岗岩表现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双胞胎元素对(主要指Nb-Ta和Zr-Hf)解耦、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等。查明高分异花岗岩这些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机制,能让我们更系统地认识高分异花岗岩成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双胞胎元素明显解耦的高分异花岗岩相关成果,来讨论结晶分异和水热反应在双胞胎元素解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双胞胎元素Nb-Ta的解耦是由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分离结晶以及后期富F流体作用引起,其中角闪石分离结晶对Nb-Ta解耦的影响大于黑云母;Zr-Hf解耦主要受控于锆石分离结晶;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则是经历过高度结晶分异的岩浆在熔体-流体和流体-气体的分离作用后形成的,与独居石、褐帘石、磷钇矿和锆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以及富Cl流体相关。稀土元素总量下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比值降低以及强烈负Eu异常现象也与磷灰石、褐帘石、独居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以及流体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双胞胎元素解耦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结晶分异 热液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含绿柱石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再会 唐发伟 +3 位作者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4-565,共12页
对腾冲—梁河地区含绿柱石伟晶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48.1±0.8)Ma(MSWD=4.0),锆石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伟晶岩锆石受到热液的改造。含绿柱石伟晶岩与55... 对腾冲—梁河地区含绿柱石伟晶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48.1±0.8)Ma(MSWD=4.0),锆石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伟晶岩锆石受到热液的改造。含绿柱石伟晶岩与55-52 Ma的白云母花岗岩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方面表现出极其相似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表现出强烈的Eu亏损,δEu为0.074-0.083,相对富集HREE,(La/Yb)N=1.61-1.92,总体表现出典型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含绿柱石伟晶岩是白云母花岗岩浆高度演化的结果,伟晶岩结晶温度为581℃,代表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伟晶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 稀土四分组效应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特征、时代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范文博 姜能 +1 位作者 翟明国 胡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37-2258,共22页
淡色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类型,其暗色矿物含量低,且多含有白云母、电气石或石榴石等富铝矿物。通常认为,淡色花岗岩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最具标志性的岩石类型,主要来自于地壳内沉积物的部分熔融,虽然一些最新研究强调它只是岩浆高度... 淡色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类型,其暗色矿物含量低,且多含有白云母、电气石或石榴石等富铝矿物。通常认为,淡色花岗岩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最具标志性的岩石类型,主要来自于地壳内沉积物的部分熔融,虽然一些最新研究强调它只是岩浆高度分异与演化的产物。显生宙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强烈,然而对于区域存在的少量具有淡色花岗岩特征的岩体却关注较少。本文在对冀东麻地含石榴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北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的特征、时代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具有淡色花岗岩的典型矿物组成与地球化学特征,但已有数据还不足以充分论证其是否由变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与此同时,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与Nb/Ta、Zr/Hf、Y/Ho、K/Rb、Rb/Sr等比值以及CaO、Ba、Sr等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指示,这些花岗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岩浆分异作用,部分岩石受到了岩浆演化晚期熔-流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岩浆分异程度的不同,是导致这些淡色花岗岩具有不同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高度分异演化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由于仅部分淡色花岗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因此岩浆分异可能并非淡色花岗岩形成的必要机制。华北北缘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集中出现在中-晚二叠世、中-晚侏罗世。前者的形成,与古亚洲洋闭合时的碰撞造山有关;后者与东北、华南等中国东部相似岩石同时代产出,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其地球动力学内涵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华北北缘 麻地花岗岩 稀土四分组效应 石榴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高分异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对钨矿化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经纬 陈军胜 陈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6-1180,共25页
为探讨赣东北珍珠山花岗斑岩的岩石成因,较为详细的研究了其地球化学、年代学、同位素和单矿物成分数据。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30Ma,εHf(t)为-4.35-1.49,源岩主要是双桥山群的沉积碎屑岩;花岗斑岩具有轻重稀土分馏和Eu... 为探讨赣东北珍珠山花岗斑岩的岩石成因,较为详细的研究了其地球化学、年代学、同位素和单矿物成分数据。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30Ma,εHf(t)为-4.35-1.49,源岩主要是双桥山群的沉积碎屑岩;花岗斑岩具有轻重稀土分馏和Eu负异常明显等特征;花岗斑岩中磷灰石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和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白云母具有较高的W、Rb和F含量,指示岩浆是富F体系;岩浆演化过程中强烈的熔-流体相互作用造成了全岩和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以及岩浆岩中比值较稳定的元素对发生偏离。对比朱溪大型钨铜矿区花岗岩,珍珠山花岗斑岩不成矿的原因是未与灰岩地层接触,而朱溪花岗岩附近的灰岩地层不仅提供了足够的Ca,还为成矿流体滞留和聚集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山 高分异花岗岩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苏尼特右旗吉布胡楞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凤宪 白新会 +2 位作者 万乐 关庆彬 李鹏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9-440,共12页
在华北板块北缘白乃庙岛弧岩浆活动带中发现了一套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500.8±2.4)Ma,为晚寒武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主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该岩体富硅... 在华北板块北缘白乃庙岛弧岩浆活动带中发现了一套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500.8±2.4)Ma,为晚寒武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主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该岩体富硅、铝(w(SiO2)=72.50%~74.11%;w(Al2O3)=14.73%~16.43%),贫铁、镁、钙(w(TFeO)=0.67%~1.14%;w(MgO)=0.09%;w(CaO)=0.30%~0.61%),为高分异花岗岩(分异指数DI=91.99~93.20);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1,发育富铝矿物石榴石和白云母,为过铝质花岗岩,但并非S型花岗岩;综合认为该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是一套富铝、贫铁镁钙的高分异钙碱性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方面: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并且部分岩石样品的Nb、Ta含量较高,暗示该岩体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产物。该岩体可为Nb、Ta等稀有金属成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分组效应 高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矿集区茅公洞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伟 陈斌 孙克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4-1724,共21页
江西省大湖塘钨(铜、钼、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是世界级钨矿。茅公洞岩体位于大湖塘矿集区南部,由花岗斑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后者有显著钨矿化。本文对此岩体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长石矿物化学、全岩主微... 江西省大湖塘钨(铜、钼、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是世界级钨矿。茅公洞岩体位于大湖塘矿集区南部,由花岗斑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后者有显著钨矿化。本文对此岩体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长石矿物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33±2Ma,野外穿切关系表明含矿白云母花岗岩侵位稍晚。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白云母花岗岩属于高分异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相比,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较低的Ga/Al值,高Rb/Sr,Eu负异常明显,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的微量元素特征(non-CHARAC性质),以及较高的ε_(Nd)值。基于以上特征,我们提出高分异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模式:双桥山群变质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花岗斑岩之后留下麻粒岩相残余体,后者在幔源高温玄武岩底侵交代作用下再次发生深熔作用而形成白云母花岗岩;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不仅为麻粒岩相残余的部分熔融带来高温,同时也带来挥发份F、B等,以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添加(导致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ε_(Nd)值)。F、B的加入改变了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显著降低了岩浆的粘度、密度和固相线温度,这导致岩浆体系分离结晶过程的延长和高度的分离结晶;延长的岩浆演化过程活化了围岩中的水,导致强烈的熔-流体相互作用,形成白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四分组效应。同时,围岩流体的活化也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加剧成矿物质的富集。而较还原的岩浆体系阻止了钨的分离结晶,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稀土四分组效应 江西大湖塘钨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曾家垄锡矿相关的铝质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伟 陈斌 孙克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4-574,共21页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位于钦行成矿带东段靠扬子板块一侧,是扬子板块东南缘重要的锡金属矿集区。彭山地区发育花岗岩底辟穹隆构造,而曾家垄岩体是穹隆构造核部的隐伏花岗岩体,由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成。对此岩体进行了详细...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位于钦行成矿带东段靠扬子板块一侧,是扬子板块东南缘重要的锡金属矿集区。彭山地区发育花岗岩底辟穹隆构造,而曾家垄岩体是穹隆构造核部的隐伏花岗岩体,由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成。对此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长石-磷灰石矿物化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1±1.1)Ma,二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4±2.0)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均属于高分异花岗岩(均存在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的微量元素特征),但两者存在差异:二云母花岗岩相对高硅,富碱,为过铝质,具有较低的Ga/Al值,高Rb/Sr值,以及相对高的εNd(t)和εHf(t)值。曾家垄高分异花岗岩的形成模式为双桥山群变质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黑云母花岗岩之后留下的麻粒岩相残余体,在幔源高温玄武岩底侵作用下再次深熔,形成二云母花岗岩。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不仅为麻粒岩相残余的部分熔融带来高温,同时也带来挥发分F和B等以及少量幔源物质(导致二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εNd(t)和εHf(t)值)。F和B的加入改变了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显著降低了岩浆的黏度、密度和固相线温度,导致岩浆体系分离结晶过程延长和高度分离结晶;延长的岩浆演化过程活化了围岩中的水,导致强烈的熔-流体相互作用,形成高分异花岗岩的稀土四分组效应。同时,深部变质流体或/和围岩流体的活化也萃取了其中的成矿物质,这可能是成矿的原因,锡矿形成可能与岩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稀土四分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