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合金化对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宇恒 满廷慧 +3 位作者 李朋 徐乐钱 刘宇 韦习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26-233,共8页
莱氏体共晶碳化物粗大不均是严重影响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使役性能的不利因素。除了改变凝固冷却条件调控莱氏体共晶碳化物以外,国内外在利用稀土合金化手段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来提高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 莱氏体共晶碳化物粗大不均是严重影响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使役性能的不利因素。除了改变凝固冷却条件调控莱氏体共晶碳化物以外,国内外在利用稀土合金化手段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来提高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热加工性能与韧性。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生产工艺现状,阐述了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稀土合金化的研究进展,对比总结了稀土合金化研究现状中稀土元素的添加技术与添加量。另外,重点梳理了稀土合金化对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稀土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 生产工艺 稀土合金化 共晶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淑琴 李文英 +1 位作者 蒋敦斌 陈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合金化渗氮的基础上 ,提出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新工艺 ,该工艺使氮碳共渗技术得到新的提高 . 40 Cr结构钢 (调质 )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 4h后 ,表面硬度 HV5 Kg70 0 ,渗层深度0 .2 97mm.
关键词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 稀土元素 气体氮碳共渗 40Cr结构钢 热处理工艺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微合金化AZ80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缨 聂景江 +3 位作者 陈晓军 王军 徐永东 王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应变速率为0.01~10 s-1、温度为300~450℃的条件下,采用热机械模拟实验研究稀土微合金化AZ80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显著,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减小。微合金化后镁... 在应变速率为0.01~10 s-1、温度为300~450℃的条件下,采用热机械模拟实验研究稀土微合金化AZ80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显著,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减小。微合金化后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仍受热激活控制,可采用Z参数描述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应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合金化 AZ80镁合金 热压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微合金化铜导线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华 傅臻 +3 位作者 王志坚 黄美松 邓月华 黄培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熔炼、铸锭和冷热加工工艺制备了稀土微合金化铜导线,研究了La、Y、Te、Zr、Ag元素的微合金化对铜导线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合金化铜导线在屈服强度为220~260 MPa条件下伸长率达到30%,电阻率为0.01715Ω... 采用熔炼、铸锭和冷热加工工艺制备了稀土微合金化铜导线,研究了La、Y、Te、Zr、Ag元素的微合金化对铜导线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合金化铜导线在屈服强度为220~260 MPa条件下伸长率达到30%,电阻率为0.01715Ω·mm^(2)/m,性能优良,能满足变压器用铜导线服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导线 稀土合金化 屈服强度 伸长率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劲松 徐亚楠 +3 位作者 邓偲瀛 肖瑜 王松伟 宋鸿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56,共19页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当初始晶粒尺寸较大时,Cu-0.96Cr-0.078Zr(-0.07La)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微量稀土La添加会使合金的热激活能升高,且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0.01~0.1 s^(-1)),微量稀土La的添加使Cu-Cr-Zr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温度提高;在高应变速率(1~10 s^(-1))时,微量稀土La的添加明显提升合金内部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从热加工图来看,稀土La添加量为0.07%时,对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稀土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稀土La对无氧铜带材高温烧结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劲松 李奥博 +2 位作者 王松伟 宋鸿武 张士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94-4107,共14页
无氧铜带材作为制备均热板壳体的首选材料,虽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但热稳定性较差,如何提升其高温组织稳定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原位高温金相、EBSD、TEM等方法研究了La对无氧铜高温烧结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 无氧铜带材作为制备均热板壳体的首选材料,虽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但热稳定性较差,如何提升其高温组织稳定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原位高温金相、EBSD、TEM等方法研究了La对无氧铜高温烧结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La可显著细化高温烧结态的晶粒尺寸;其中,当La含量为64×10-6时,细化效果最佳,平均晶粒尺寸为60.8μm,而无稀土La时为505.3μm;加入La后显著弱化了烧结态铜基体中Cube织构组分,形成强度较均匀的Cube织构、Y型织构和{110}〈223〉织构组分;此外,La在无氧铜基体中形成球状第二相粒子钉扎在晶界处,吸附铜中O、P等杂质元素,起到净化基体的效果。La添加量为64×10-6时,高温烧结态无氧铜带材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提高25.9%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合金化 无氧铜 热稳定性 晶粒细化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在汽车用先进高强钢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7
作者 钟灵强 汪志刚 +2 位作者 陈荣春 袁强强 黄安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成分设计与优化是先进高强钢增强、增塑以及增韧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钢质高纯化装备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应用已由净化、夹杂物改性逐步向微合金化过渡。从第一代铁素体基软钢和高强低合金钢向第二代奥氏体基超高强钢,... 成分设计与优化是先进高强钢增强、增塑以及增韧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钢质高纯化装备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应用已由净化、夹杂物改性逐步向微合金化过渡。从第一代铁素体基软钢和高强低合金钢向第二代奥氏体基超高强钢,再到多相、亚稳和多尺度组织调控的第三代高强韧性钢,先进高强钢的微合金化技术一直是控制组织和性能的有效举措。稀土原子具备较大原子半径以及与O、S的高亲和力等优异特性,可从控制凝固与固态相变,影响碳元素与合金元素的扩散等多方面影响先进高强钢的组织结构,从而对其力学性能、成形性能以及耐腐蚀等服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阐述了稀土元素分别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典型先进高强钢中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稀土元素在未来汽车钢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稀土合金化 稀土固溶 组织调控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8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17-3531,共15页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ve anodic oxide film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several surface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nanograin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were embedded into the anodic oxide film with pores of 0.1−2μm.Ag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catalytic site for the deposition of Ni-B alloy,and the Ni crystal nucleus was first grown in horizontal mode and then in cylindrical mode.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d by 1.37 V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reduc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e to the subsequent deposition of Ni-P alloy.The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saligning of these micro defect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Ni-P alloy in the outer layer.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nodic oxid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 Ag+activation active anodic oxidation film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磁感取向硅钢研究开发的关键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明波 谭磊 +4 位作者 李上民 胡捷 邹红 熊必润 张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0,共8页
综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在稀土微合金化设计、抑制剂形成、渗氮处理、表面绝缘涂层和激光刻痕等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目前这些关键工艺环节研究还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高磁感取向硅钢关键工艺环节研究未来的发展思... 综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在稀土微合金化设计、抑制剂形成、渗氮处理、表面绝缘涂层和激光刻痕等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目前这些关键工艺环节研究还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高磁感取向硅钢关键工艺环节研究未来的发展思路,尤其指出需要加强激光刻痕技术与表面涂层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稀土合金化 抑制剂 渗氮处理 表面涂层和激光刻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