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双酞菁衍生物LB膜的电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冰洁 张引 +1 位作者 袁春伟 陈文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8-230,234,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双酞着衍生物: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得以确认。这些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能形成稳定的LB膜。偏振红外光...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双酞着衍生物: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得以确认。这些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能形成稳定的LB膜。偏振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在基片上是以倾斜方式排列的,倾斜角度随中心原子不同而改变。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30层LB膜的电导率介于10-3-10--4之间,电导率不仅与中心原子有关,而且电导率的差异更主要是由于配合物分子在基片上取向不同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双酞菁衍生物 电导率 中心原子 偏振红外光谱 LB膜 有机溶剂 配合物 特戊基 单分子膜 生物分子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 4″,-取代稀土双酞菁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夏金虹 梁福沛 +1 位作者 潘恩霆 肖佳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偏苯三酸酐为主要原料,用改进固相法合成了6种含有取代基的稀土双酞菁新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荧光光谱分析.
关键词 酞菁 稀土 合成 稀土双酞菁 改进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夹心双酞菁铥的LB膜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云龙 王文军 +1 位作者 高学喜 李淑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2-425,共4页
采用表面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铥(TmPc2)分子在Langmuir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排列状态和光谱特性。发现TmPc2分子在纯膜中以edge-on方式面对面的排列,在与花生酸(AA)的混合... 采用表面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铥(TmPc2)分子在Langmuir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排列状态和光谱特性。发现TmPc2分子在纯膜中以edge-on方式面对面的排列,在与花生酸(AA)的混合膜中TmPc2分子以face-on方式平躺排列。纯的TmPc2分子在亚相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但不易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加入花生酸混合后不仅可以在亚相表面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而且可以较好地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制成多层LB膜。TmPc2氯仿溶液和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Soret吸收带和Q吸收带,Soret吸收带有2个吸收峰,分别对应184—187*和178—186的轨道电子跃迁。而Q吸收带有4个吸收峰,分别对应于186—189*,190*和185—187*,188*的轨道电子跃迁。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TmPc2分子在LB膜中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各个吸收峰与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峰相比较都发生了红移。层内分子的相互作用比层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夹心酞菁 LB膜 π~A等温曲线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稀土夹心双萘酞菁LB膜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军 高学喜 +3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云龙 吴成 张山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8-550,共3页
采用线性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技术研究了温度对具有中心对称结构的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LB膜光学特性及其LB膜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加热可以使其LB膜的结构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并形成J聚集体,从而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稀土... 采用线性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技术研究了温度对具有中心对称结构的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LB膜光学特性及其LB膜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加热可以使其LB膜的结构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并形成J聚集体,从而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约在40℃时其二次谐波信号有一个极小值,约在65℃时该化合物发生相变,使得二次谐波信号产生极大值,二次谐波信号最小时温度可高达180℃,说明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LB)膜 稀土夹心酞菁 二次谐波产生 温度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体系中CO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研究
5
作者 乌兰其其格 龙梅 +4 位作者 刘艳红 黄永刚 段雪琴 李佳佳 赵薇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探讨了CO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还原行为。通过滴涂法将稀土(Nd)(Ⅲ)双酞菁担载在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它的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制备的修饰电极对CO2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 探讨了CO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还原行为。通过滴涂法将稀土(Nd)(Ⅲ)双酞菁担载在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它的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制备的修饰电极对CO2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对CO2的电催化还原有较高的活性,还原电流随修饰量增加而变大,修饰电极的还原电流与溶液的pH值有关,随着pH值变大,还原峰向负方向移动。实验结果表明,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该修饰电极上,CO2可在较正的电位下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Nd)(Ⅲ)酞菁 二氧化碳 电催化还原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4—(四氢糠氧基)双酞菁衍生物钕(Ⅲ)、铕(Ⅲ)的合成和LB膜的气敏性
6
作者 张引 辛春梅 +3 位作者 王丹 梁冰洁 陈文启 席时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八—4—(四氢糠氧基)双酞菁衍生物钕(Ⅲ)、铕(Ⅲ)的合成和LB膜的气敏性张引*辛春梅王丹(吉林省教育学院化学系,长春130022)梁冰洁**陈文启席时权(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希土双酞... 八—4—(四氢糠氧基)双酞菁衍生物钕(Ⅲ)、铕(Ⅲ)的合成和LB膜的气敏性张引*辛春梅王丹(吉林省教育学院化学系,长春130022)梁冰洁**陈文启席时权(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希土双酞菁衍生物LB膜气敏性荧光性紫外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双酞菁 衍生物 LB膜 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双酞菁铥LB膜及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云龙 王文军 +2 位作者 高学喜 李淑红 李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75-2379,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稀土夹心双酞菁铥化合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聚集性和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稀土双酞菁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形成了H-聚集体,但当浓度比较低时,溶液中表现出单体的吸收。取代基OC8H17的加入使氯...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稀土夹心双酞菁铥化合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聚集性和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稀土双酞菁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形成了H-聚集体,但当浓度比较低时,溶液中表现出单体的吸收。取代基OC8H17的加入使氯仿溶液中双酞菁铥化合物的聚集性减弱,而且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对吸收峰的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造成了Soret吸收带的分裂。另外,取代基OC8H17对LB膜中双酞菁分子的存在状态有较大的影响,在LB膜中,TmPc2和TmPcPc*分子以H-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而TmPc2*分子以T-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形成LB膜后,由于双酞菁分子之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加强,使得薄膜中分子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溶液中聚集体的吸收峰发生了一定的红移,薄膜中分子排列方向的不同对吸收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夹心酞菁 LB膜 吸收光谱 取代基 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