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锆石稀土微量元素、U-Pb年龄及其成岩成矿指示 被引量:23
1
作者 丘志力 梁冬云 +2 位作者 王艳芬 孙媛 李榴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巴尓哲碱性花岗岩体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兴蒙造山带中段的罕见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本文通过对碱性花岗岩东岩体(矿体)成矿期有关深色和浅色锆石进行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成分和LA-ICP-MS的分析测试,利用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体... 巴尓哲碱性花岗岩体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兴蒙造山带中段的罕见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本文通过对碱性花岗岩东岩体(矿体)成矿期有关深色和浅色锆石进行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成分和LA-ICP-MS的分析测试,利用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体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岩体的锆石可分为浅色和深色两类,两类锆石阴极发光具有不同特征,浅色锆石可见较宽不连续振荡环带,部分锆石存在核幔分区;和浅色锆石相比,深色锆石边部或内部凹坑、裂纹处溶蚀结构更发育。两类锆石均富含Nb、U、Y和REE元素,但深色锆石具有更高的Fe含量。Ⅰ型浅色锆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高Hf、Nb、Ta,低Y特征,Ⅱ型浅色锆石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显示出熔体-流体结晶锆石的特征。深色锆石原生结晶部分稀土配分模式与浅色锆石Ⅱ型相似,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受流体改造部分∑REE无明显变化,但LREE和Nb、Ta、U、Th含量及Th/U比值降低。浅色锆石和深色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相近,获得锆石U-Pb的结晶年龄为122.7±1.8Ma(MSWD=5.1),与前人用Rb-Sr法及U-Pb法测定的年龄值一致;上述结果显示,巴尓哲岩体成矿期锆石具有幔源花岗岩来源特征,大型稀有稀土金属成矿物质的富集可能和源区经历的近期富集交代及岩体在富含F,Cl等挥发分流体-水环境下作用下经历分离结晶两个因素叠加有关。可以认为,巴尓哲富稀土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作用是近于同时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 锆石 稀土及微量元素 U-PB年代学 成岩成矿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华勇 张莉 +1 位作者 李登峰 张增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共8页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IV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II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IV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及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流体成分 流体混合 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富铀凝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赖小东 杨晓勇 +3 位作者 高鹏 吴柏林 刘池洋 孙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776,共20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μg/g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μg/g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在0.34~0.82内变化,δCe范围在0.80~2.08之间;微量元素中U含量在3.12~144μg/g之间,Ba、U、Th、Hf和Ce呈明显正异常,Nb、P、Ti和Rb呈现负异常。详细的分析表明: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a、Dy、Lu等相关,Th与∑REE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变化可能和盆地中铀矿的富集有关;凝灰岩的硫同位素总体呈现深源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对凝灰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火山作用,其中的铀元素富集是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向凝灰岩迁移而被还原所致。本研究对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运移和富集机理认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地球化学 稀土及微量元素 铀富集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