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岩(含)稀土副矿物组合对稀土元素风化富集的制约——以桂东南六陈与大容山岩体为例
1
作者 傅旋霓 白艳萍 +4 位作者 付伟 赵芹 李佩强 郭心荷 唐专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在风化壳中也产生了更显著的稀土元素次生富集效应。两个风化壳剖面所处的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外生环境条件无明显差异,母岩遭受的化学风化程度相似,且两处剖面在风化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元素迁移特征,综合推断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的物质供应是导致风化成矿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六陈岩体风化壳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萤石+磷灰石”,大容山岩体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榍石+磷灰石”。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中褐帘石贡献的稀土含量远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分别占39.30%和9.00%,即成矿母岩中褐帘石稀土总量越高,对应风化壳中的稀土含量越高。成矿母岩中抗风化能力弱的稀土副矿物是六陈岩体和大容山岩体风化壳离子相稀土的主要来源,褐帘石含量是影响花岗岩类母岩风化成矿潜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帘石 稀土副矿物 稀土元素富集 花岗岩 风化壳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柑橘园土壤-叶片系统养分互作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分析
2
作者 陈晨 王峰 +2 位作者 贾海峰 谭清月 兰绿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49-53,共5页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95.30%的柑橘园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但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67.06%为低量及缺乏,有效磷和锌供应不足,而铁、锰、铜含量较高,高量及过量占比分别为59.31%、72.10%、39.54%。柑橘树叶片中磷、氮含量偏低,69.23%和75.24%处于低量及缺乏水平,铁含量全部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速效钾等呈显著负相关(P<0.01),养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稀土元素在“土壤-根-枝-叶”系统中呈现选择性迁移,轻稀土元素La、Ce在柑橘树叶片中显著富集(生物吸收系数大于0.10)。研究表明,宜昌市柑橘园需增加有机肥与磷锌肥投入,减少含铁锰铜杀菌剂使用,并关注稀土元素的农用潜力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生物吸收系数 稀土元素 迁移富集机制 湖北省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代世峰 沈明联 +1 位作者 刘桂建 赵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1-2298,共18页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 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基底蚀变凝灰岩中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等多种关键金属。低温热液作用通常对煤和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有重要贡献,黔西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大范围低温热液作用区内,是研究低温热液作用下煤系稀土元素富集机理的良好对象。蚀变凝灰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组成可以提供凝灰岩蚀变过程中流体演化、热演化和成矿过程等信息,但以前的研究对凝灰岩中蚀变矿物组成以及矿物的共伴生关系还缺乏深入探讨,限制了对关键金属富集过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具有与高钛玄武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组成;火山玻璃以及由长石、辉石等交代蚀变形成的次生矿物,可能形成于表生风化或早期成岩阶段。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后期热液成因的脉状独居石中。本文提出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基底凝灰岩中稀土元素富集的模式:降落后火山灰经历了表生风化作用,地表水和周期性海水的作用导致凝灰岩层顶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而向下迁移,后期出渗型热液流体与凝灰岩发生的水岩作用,导致下部凝灰岩中的稀土元素被析出并随热液流体迁移到凝灰岩层上部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煤系 基性凝灰岩 稀土元素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毕洛错黑色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玉琪 伊帆 +3 位作者 伊海生 夏国清 李高杰 徐鸿彬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60,共17页
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的毕洛错黑色页岩是南羌塘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烃源岩,在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毕洛错剖面底部有机质初始沉积的层位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毕洛错剖面样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值... 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的毕洛错黑色页岩是南羌塘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烃源岩,在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毕洛错剖面底部有机质初始沉积的层位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毕洛错剖面样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值为61.97μg/g,明显低于大陆上地壳和北美页岩;轻、重稀土元素比值(ΣLREE/ΣHREE)平均值为8.44,(La/Yb)N平均值为1.27,具有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δCe值为0.77~0.95,平均值为0.85,显示较弱的Ce负异常,δEu值为0.90~1.11,平均值为1.00,几乎无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La/Th-La/Yb、Co/Th-La/Sc、La/Yb-ΣREE以及La/Th-Hf图解显示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ΣREE、ΣLREE/ΣHREE、Al、Ti以及CIA特征显示随着有机质开始富集,风化作用增强,陆源输入增加;δEu、δCe、Ceanom的参数特征以及V/(V+Ni)、Mo XS/UXS特征显示剖面整体为贫氧环境;(La/Yb)N、Nd/La及ΣREE/P2O5参数特征显示稳定且较高的沉积速率;沉积环境指标与TOC的相关性指示风化作用增强导致的陆源输入增加是有机质富集的核心因素,推测在早中侏罗世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地表径流带来的营养盐促进了藻类繁盛,提供有机质来源,同时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贫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埋藏与保存,造成有机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黑色页岩 稀土元素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对富稀土花岗岩风化过程中Li同位素分馏和稀土富集成矿的制约:以赣南足洞地区为例
5
作者 刘文斌 田世洪 +7 位作者 何川 于玉帅 胡文洁 陈露 龚迎莉 王运 李海立 孙建东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6-2111,共16页
锂(Li)同位素是近年来揭示大陆风化作用新兴的地球化学指标,花岗岩作为重要的陆壳岩石之一,其风化过程中Li同位素的分馏行为备受关注。此外,富稀土的花岗岩风化剖面也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重要载体。然而,关于富稀土的花岗岩风化... 锂(Li)同位素是近年来揭示大陆风化作用新兴的地球化学指标,花岗岩作为重要的陆壳岩石之一,其风化过程中Li同位素的分馏行为备受关注。此外,富稀土的花岗岩风化剖面也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重要载体。然而,关于富稀土的花岗岩风化过程的Li同位素的分馏行为及与稀土富集关系尚不清楚。据此,本文以赣南足洞地区一个典型的富稀土花岗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基岩及其不同风化层位的样品,分别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锂(Li)同位素测定,并利用全自动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定量分析了样品中的矿物特征和含量。结果表明,基岩和风化样品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正长石、钠长石,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含少量绿泥石和伊利石。基岩属于蚀变花岗岩(CIA=62.7),在风化初始过程可见蚀变的次生黏土矿物。风化剖面中稀土元素(REE)含量为54.2×10^(-6)~606×10^(-6),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LREE/HREE)为0.11~0.32,(La/Yb)_(N)为0.10~0.32,稀土主要富集在全风化层上部,呈“表露式”分布特征,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全风化层上部的δ^(7)Li值为3.34%~3.00%,全风化层下部δ^(7)Li值为3.14%~1.86%,均低于基岩的δ^(7)Li值(1.70%)。根据矿物组分特征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相关关系可知,风化剖面的Li同位素分馏主要受高岭石更易于吸附^(6)Li影响,而原生矿物更易于释放^(7)Li,对Li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另外,风化剖面中稀土的富集和分异也主要受次生矿物的影响,包括高岭石对轻重稀土吸附程度的不同和次生含稀土矿物的形成有关。本文研究表明Li同位素分馏与稀土元素富集均受高岭石的制约,但Li同位素分馏与稀土元素富集分异关系不明显,Li同位素不能作为单一指示稀土成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高岭石 锂同位素分馏 稀土富集机制 花岗岩 赣南足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铀矿尾矿区酸性矿山排水和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张一帆 刘海燕 +4 位作者 董姝 郭华明 王振 孙占学 周仲魁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29,共18页
酸性矿山排水(AMD)因化学毒性和生态环境危害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本文以相山铀矿尾矿排水及其下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矿山排水排泄方向采集了22个AMD和31个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室外试验综合分析,探究了AMD和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s)的含... 酸性矿山排水(AMD)因化学毒性和生态环境危害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本文以相山铀矿尾矿排水及其下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矿山排水排泄方向采集了22个AMD和31个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室外试验综合分析,探究了AMD和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s)的含量和分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AMD的pH为3.65~6.24(平均值4.51),水化学类型为单一的SO_(4)^(2-)Ca型水,REEs浓度总量(ΣREEs)为0.41~191.23μg/L(平均值80.32μg/L),pH值与ΣREEs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是控制REEs浓度的重要因素;PHREEQC模拟显示,水中REEs以SO_(4)^(2-)络合态和自由态为主(>99%);上陆壳(UCC)归一化结果显示,水样呈重稀土元素(HREEs)相对于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Ce负异常。沉积物ΣREEs含量为170.58~1259.18μg/g,随深度增加,ΣREEs含量逐渐递减;浅层沉积物具有与水样相似的HREEs富集归一化模式;尾矿内沉积物HREEs富集程度比下游沉积物更加显著;尾矿库下游沉积物随采样深度的增加,HREEs富集程度逐渐减弱,最后演变成平坦型或LREEs归一化模式。沉积物硫酸(1∶40)酸浸试验结果显示,浸出液REEs归一化模式与酸性排水相似,为HREEs富集。指示在矿山酸水形成过程中,HREEs优先于LREEs进入水体中,浅层沉积物继承了矿山酸水REEs含量特性。但是,REEs由表层往深部迁移的过程中发生了分异,HREEs相对于LREEs优先迁移,导致沉积物REEs分布模式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演化趋势。本研究成果对铀矿山环境演化及水土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排水 稀土元素 异常富集 相山铀矿田 人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铀矿尾矿区植物根际土壤稀土元素和铀、钍生物富集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姝 刘海燕 +4 位作者 张一帆 王振 郭华明 孙占学 周仲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4-489,共16页
本文采集了相山铀矿尾矿库不同地方(库内、坝上和库下游)8种优势植物及其根际土壤,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物根、茎、叶、穗和根际土壤REEs及U、Th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元素总量(∑REEs含量... 本文采集了相山铀矿尾矿库不同地方(库内、坝上和库下游)8种优势植物及其根际土壤,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物根、茎、叶、穗和根际土壤REEs及U、Th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元素总量(∑REEs含量)总体表现为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穗)。归一化结果显示,库内植物根与根际土壤具有相似的重稀土元素(HREEs)富集、铕(Eu)负异常配分模式,坝上及下游则演变平坦配分模式且铈(Ce)负异常,茎、叶和穗出现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配分模式,指示REEs在土壤根体系及植物体内转运过程中发生了分异。根际土壤DTPA萃取实验表明HREEs优先于LREEs被生物吸收利用,且Gd的生物有效性相对于其他REEs更差。Pe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Fe、Mn矿物吸附和有机质是影响REEs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显示U、Th和REEs在根际土壤与根中的灰色关联度普遍大于叶茎穗,指示土壤U和Th对REEs含量的影响在根中大于叶茎穗。芒萁叶REEs的富集系数(BCF=6.09)和转运系数(TF=8.25)均大于1,茎和根部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也优于其他植物,指示芒萁可作为REEs的环境修复植物,水稻的根部对REEs和Th、U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可作为植物联合修复的考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山 根际土壤 稀土元素 铀和钍 富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土壤稀土元素富集与分馏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洁 张娅璐 +4 位作者 宿宝巍 韩林芮 胡丹阳 张欢 高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01-3309,共9页
在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建立了一个跨度约1500 a的土壤时间序列,通过对比稀土元素(REE)含量和分馏的变化,分析其在成土过程中的演变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EE含量经过成土初期的略有下降后,随着时间推移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次生矿... 在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建立了一个跨度约1500 a的土壤时间序列,通过对比稀土元素(REE)含量和分馏的变化,分析其在成土过程中的演变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EE含量经过成土初期的略有下降后,随着时间推移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次生矿物和有机质对REE较强的捕获和吸附固定能力是土壤REE富集的主要原因,磷肥的长期施用可能也是REE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的重要原因.旱作和水旱轮作两种主要农用方式对单个REE含量和总量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土壤中轻、重REE的分馏和Ce、Eu的亏缺也随成土时间推移变化.水稻种植导致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直接和间接增加了Ce和Eu的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平原 土壤时间序列 成土过程 稀土元素 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宇 孙晓明 +6 位作者 李登峰 李政坤 彭锦洲 黄菲 梁泳嘉 汤雅月 王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是继大洋结核结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之后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都证实有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的存在,我国科学家将深海稀土资源分为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其中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富稀土沉积物的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生物成因磷灰石(鱼牙和鱼骨)、微结核(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沸石、黏土矿物等,其中生物磷灰石是最重要的稀土载体。稀土元素直接来源于上覆海水和孔隙水,热液和火山活动可能也有贡献。水深、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是控制深海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强底流、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以及气候事件所导致的陆源输入的变化也会对深海稀土富集产生重要影响。深海稀土成矿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因及超常富集机制等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深海稀土的成矿模型,为我国在深海稀土富集区的勘探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稀土元素 生物磷灰石 微结核 富集规律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及赋存形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永虎 杜蔺 +6 位作者 金中国 衮民汕 郑明泓 曾道国 向明坤 薛洪富 巩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集区,提交铝土矿石资源储量超过7亿吨。区内铝土矿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其中广泛富集稀土元素,由于这类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依然缺... 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集区,提交铝土矿石资源储量超过7亿吨。区内铝土矿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其中广泛富集稀土元素,由于这类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依然缺少实际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该区铝土矿含铝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中伴生稀土元素研究,以总结分析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富集规律,并讨论其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基本呈右倾的配分模式,LREE表现为明显富集,Eu负异常明显。该套含铝岩系中上部样品普遍具有Ce正异常,而底部绿泥石泥岩则为Ce负异常。总体而言,稀土元素在研究区北西部和南东部向斜中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在中部向斜含铝岩系中相对较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底部的绿泥石泥岩中。其赋存形式可能主要以离子吸附或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铝矿物和黏土矿物表面或晶格中,也存在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本研究为该类资源地质勘探和综合利用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富集规律 赋存形式 铝土矿含铝岩系 务-正-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磷灰石中稀土元素富集机制
11
作者 赵彦彦 杨磊 +1 位作者 曹光耀 张广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稀土元素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沉积磷灰石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磷矿床中稀土元素(尤其是重稀土元素)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沉积磷灰石一般颗粒小、来源复杂,严重限制了对其中稀土元素富集的理解,导致沉... 稀土元素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沉积磷灰石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磷矿床中稀土元素(尤其是重稀土元素)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沉积磷灰石一般颗粒小、来源复杂,严重限制了对其中稀土元素富集的理解,导致沉积磷矿床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精细成矿作用和资源潜力等还存在很大争议,已成为制约沉积稀土矿床开发、综合利用的短板。本文主要综述了沉积磷灰石中稀土元素富集的控制因素,分析沉积磷灰石中REY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迁移历史、富集机制和物质来源等关键要素,以期为磷矿床中稀土元素开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沉积磷灰石 富集机制 赋存状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左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理
12
作者 李莎莎 汪礼明 +7 位作者 熊子良 刘东宏 张富铁 刘浏 黄凯 周忠帅 杨胜虎 欧阳志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9,I0001-I0004,共15页
广东省新丰县左坑大型稀土矿床为典型的华南离子吸附型矿床,位于佛冈复式岩体的北部,已查明稀土矿石量17152万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资源量约18万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SREO)资源量约11万吨。对该矿床成矿母岩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主量和稀... 广东省新丰县左坑大型稀土矿床为典型的华南离子吸附型矿床,位于佛冈复式岩体的北部,已查明稀土矿石量17152万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资源量约18万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SREO)资源量约11万吨。对该矿床成矿母岩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主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发现,其岩石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佛冈花岗岩主体类似,同属于高硅、富碱、贫钙镁的铝质A型花岗岩。对6个钻孔的SREO含量、TREO含量、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析出率、地理位置、成矿母岩稀土含量等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①基岩稀土含量相似的情况下,产出于山顶的矿体上方风化壳厚度越大,形成矿体所需要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析出率越小;②稀土元素在成矿母岩浆中完成初始富集后,进而在风化过程中完成二次富集,还可能在剥蚀过程中随地表水下渗迁移至风化壳中渗透系数更小的位置完成第三次富集。因此,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影响稀土元素垂向分布模式的因素除了风化壳中水体pH值和水化学类型外,还需考虑静水面与矿体的相对位置和渗透系数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 离子相析出率 富集倍数 静水面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丁士明 梁涛 +1 位作者 王立军 孙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3,共5页
通过观察土施和喷施两种条件下稀土元素从土壤向植物迁移过程中生物富集系数(Ax)大小和分布变化,研究了农用稀土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土施和喷施都存在一“效应期”,受稀土微肥成分的影响,在“效应期内植株有... 通过观察土施和喷施两种条件下稀土元素从土壤向植物迁移过程中生物富集系数(Ax)大小和分布变化,研究了农用稀土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土施和喷施都存在一“效应期”,受稀土微肥成分的影响,在“效应期内植株有富集轻稀土的特征。在外源稀土影响较小时,小麦不同部位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具有不同的特点,根部稀土元素未出现分馏,但地上各部位出现Eu正异常,其中籽粒又有富集重稀土元素的特征。根据Eu异常值(δEu')的变化,初步确定稀土元素Eu在土壤-小麦体系迁移过程中发生分馏强弱的不同地上部位顺序为:茎≥籽粒>叶。利用相同方法对其他植物的研究表明,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模式因种类和生长环境的差异可能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 小麦 生物迁移 分馏特征 生物富集系数 稀土微肥成分 富集模式 生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作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晓蓉 涂强 +1 位作者 田笠卿 戴乐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3,共7页
研究了鲤鱼若干部分对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鲤鱼对水体中可溶性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其最大生物浓缩因子BCF的顺序为内脏>鳃>骨骼>肌肉,且发现鲤鱼对于混合稀土溶液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重稀... 研究了鲤鱼若干部分对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鲤鱼对水体中可溶性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其最大生物浓缩因子BCF的顺序为内脏>鳃>骨骼>肌肉,且发现鲤鱼对于混合稀土溶液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重稀土元素在鲤鱼若干部分的生物富集能力最低,而轻稀土和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刀则显示出很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鱼体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凯里梁山组高硫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及其地质成因 被引量:36
15
作者 吴艳艳 秦勇 易同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5,共6页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结果,分析了贵州省东部凯里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高硫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在煤中赋存方式和地质成因。结果表明:凯里煤中稀土元素含量远高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煤中稀土元素...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结果,分析了贵州省东部凯里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高硫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在煤中赋存方式和地质成因。结果表明:凯里煤中稀土元素含量远高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煤层中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具有一致性。研究认为: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与黄铁矿有关,也存在一部分稀土元素通过原生富集而赋存在惰质组和壳质组中的可能性;相对较弱的泥炭沼泽水动力条件以及偏碱性还原的环境更有利于稀土元素在煤中的富集,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是造成煤中富硫以及利于稀土元素富集环境条件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鱼体内脏中的富集及对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华婷 孙昊 +1 位作者 陈莹 王晓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稀土元素(Gd和Y)在鱼体内脏各器官中的富集及其对肝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在鱼体各内脏器官中的富集顺序为:肝>胆>肾>卵>脾;Gd在鱼体各内脏器官中的富集顺序...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稀土元素(Gd和Y)在鱼体内脏各器官中的富集及其对肝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在鱼体各内脏器官中的富集顺序为:肝>胆>肾>卵>脾;Gd在鱼体各内脏器官中的富集顺序为:卵>肝>胆>脾>肾。二者在肝脏中的富集值均较高,在实验浓度范围中,稀士元素(Gd,Y)对鱼体肝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富集 鱼体 内脏 酶活性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钙质软泥和硅质软泥稀土元素组成和富集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明 孙晓霞 +3 位作者 石学法 张文强 范德江 杨作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71,共14页
本文针对采自印度洋深海中最常见的两类生物成因沉积物——钙质软泥和硅质软泥,开展了全岩样和不同粒级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Y(REY)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两类沉积物中REY的组成特征、物质来源和富集机制。研究表明,钙质软泥以... 本文针对采自印度洋深海中最常见的两类生物成因沉积物——钙质软泥和硅质软泥,开展了全岩样和不同粒级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Y(REY)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两类沉积物中REY的组成特征、物质来源和富集机制。研究表明,钙质软泥以富含CaO和Sr为主要特征,硅质软泥则富集SiO_2、Al_2O_3、Fe_2O_3等。钙质软泥中ΣREY平均含量为40.56×10^(-6),轻稀土元素(LREE)略有富集,REY有向细粒沉积物中富集的特征,PAAS标准化后全岩样和不同粒级组分均表现为Ce负异常、Eu和Y正异常;REY以自生来源为主,继承了海水的组成特征,同时也受到了热液流体物质和洋底玄武岩风化产物的影响。硅质软泥中ΣREY的含量为248.54×10^(-6),LREE相对富集,REY在4Φ以细的沉积物中富集;研究站位沉积物中ΣREY含量处于边界品位附近,但在细粒级沉积物中重稀土元素(HREY)含量则达到了工业品位;该类沉积物细粒组分中REY主要来自陆源或火山碎屑组分中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吸附作用,粗粒组分中REY来源则主要与生物作用相关;硅质软泥中REY的富集与沉积物中磷灰石等矿物相关,部分不同来源的REY可能是在沉积之后的成岩过程中再次分配向磷灰石、钙十字沸石等矿物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钙质软泥 硅质软泥 稀土元素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水体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共沉淀预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云春 弓振斌 +2 位作者 李俊 温裕云 汪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建立了氢氧化铟共沉淀预富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口水体中痕量稀土元素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80mg·L -1的In3 +和pH9.5的实验条件下 ,在1.0L水样中添加5.0~200.0ng的混合稀土标准溶液 ,均能定量回收 ,回收率在82.2 ... 建立了氢氧化铟共沉淀预富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口水体中痕量稀土元素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80mg·L -1的In3 +和pH9.5的实验条件下 ,在1.0L水样中添加5.0~200.0ng的混合稀土标准溶液 ,均能定量回收 ,回收率在82.2 %~106.9 %之间。方法的分析流程空白为0.04(Tb)~10.17(La)ng·L -1,检出限在0.17(Yb)~1.46(La)ng·L-1之间 ,精密度 (RSD ,n=3)小于11.7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水体 稀土元素 共沉淀预富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测定与分馏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菁钧 韩丹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6-1121,共6页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肃、宁夏、内蒙古段1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含量最高的元素镧(La)浓度仅...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肃、宁夏、内蒙古段1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含量最高的元素镧(La)浓度仅为32.0ng.L-1,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47.5ng.L-1,以包头磴口(S1)和三湖河口(S2)最高,分别为130.0和100.0ng.L-1,可能是由外源稀土进入水体所致;悬浮物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67.8mg.kg-1,与中国土壤背景值相近,其中,甘肃什川桥采样点(S11)重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表明该采样点受到外源重稀土的影响。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结果与中国土壤分布模式相同,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铕(Eu)中度亏损,铈(Ce)呈现弱的亏损,表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过滤水 悬浮物 稀土元素 HR-ICP-MS 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地区碳酸岩脉侵位序列与稀土元素富集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奎锋 范宏瑞 +1 位作者 胡芳芳 王凯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3-1529,共7页
白云鄂博地区发育大量的火成碳酸岩脉。按照矿物组成,碳酸岩脉可分为白云石型、白云石-方解石共存型和方解石型。野外穿插关系表明,白云石型碳酸岩脉形成得早,而方解石型碳酸岩脉形成得晚。白云鄂博地区的碳酸岩浆存在由白云石型到共存... 白云鄂博地区发育大量的火成碳酸岩脉。按照矿物组成,碳酸岩脉可分为白云石型、白云石-方解石共存型和方解石型。野外穿插关系表明,白云石型碳酸岩脉形成得早,而方解石型碳酸岩脉形成得晚。白云鄂博地区的碳酸岩浆存在由白云石型到共存型再到方解石型的先后结晶顺序和演化趋势。碳酸岩脉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随着碳酸岩脉中方解石矿物组分的增加,轻稀土元素的含量呈明显富集趋势,而长期的结晶分异作用正是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在晚期岩浆中强烈富集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碳酸岩脉 侵位序列 稀土元素富集机制 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