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宇 孙晓明 +6 位作者 李登峰 李政坤 彭锦洲 黄菲 梁泳嘉 汤雅月 王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是继大洋结核结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之后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都证实有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的存在,我国科学家将深海稀土资源分为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其中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富稀土沉积物的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生物成因磷灰石(鱼牙和鱼骨)、微结核(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沸石、黏土矿物等,其中生物磷灰石是最重要的稀土载体。稀土元素直接来源于上覆海水和孔隙水,热液和火山活动可能也有贡献。水深、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是控制深海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强底流、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以及气候事件所导致的陆源输入的变化也会对深海稀土富集产生重要影响。深海稀土成矿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因及超常富集机制等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深海稀土的成矿模型,为我国在深海稀土富集区的勘探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稀土元素 生物磷灰石 微结核 富集规律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蒙库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对铁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56
2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6 位作者 徐林刚 张岩 刘锋 黄成林 周刚 刘国仁 代军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43-2456,共14页
新疆富蕴县蒙库大型铁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中发育矽卡岩,但矽卡岩并不产在侵入岩接触带上。绿帘石、石榴石和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均为轻稀土富集,正铕异常,基本上无... 新疆富蕴县蒙库大型铁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中发育矽卡岩,但矽卡岩并不产在侵入岩接触带上。绿帘石、石榴石和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均为轻稀土富集,正铕异常,基本上无铈异常,暗示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石榴石稀土配分模式呈折线型,具有明显的正铕异常,石榴石流体包裹体中熔融包裹体、熔流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表明石榴石矽卡岩具有岩浆成因和热液成因的特征,形成于晶体+熔体+流体三相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矿物和矿石稀土特征表明蒙库铁矿为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铁矿床 成矿作用 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横路钴铜矿电气石及方解石稀土元素、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志勇 佘宇伟 +3 位作者 马健雄 潘辰旭 姜杭云 冀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10-3027,共18页
大横路钴铜矿钴的储量为2.7万t,它是我国大型的钴矿床,其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变质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矿床。其热液期成矿作用可能被低估,本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矿相学观察,证实了除变质流体外,确实有岩浆热液作用参... 大横路钴铜矿钴的储量为2.7万t,它是我国大型的钴矿床,其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变质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矿床。其热液期成矿作用可能被低估,本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矿相学观察,证实了除变质流体外,确实有岩浆热液作用参与了成矿过程。本研究对方解石锶同位素,电气石硼同位素进行了激光微区分析。电气石硼同位素在空间上有显著变化,自热液脉至基质由-4‰降低至-14‰左右;电气石与方解石锶同位素(^(87)Sr/^(86)Sr)并无显著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1.0896和1.0948,略低于全岩的平均值1.1063。尽管目前还无法定量估算岩浆热液对成矿物质的贡献,但是本研究表明岩浆热源所驱动的热液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氧化、活化和迁移;然后热液在赋矿层位的碳质千枚岩中还原沉淀,这是岩浆热液期最主要的成矿方式。但是岩浆热液在成矿物质上并无显著贡献,且本次研究暂未发现海相蒸发岩参与成矿的证据。因而,方解石与电气石单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是重建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指示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过程 硼同位素 锶同位素 电气石 方解石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块岩成矿过程及其稀土元素富集机理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梦丹 钟日晨 +9 位作者 崔浩 王赵依 陈缓 李艳霞 于畅 邓依 凌一凡 李默洁 黎子萌 陈昂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9-1217,共19页
磷块岩矿床是以细晶磷灰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一种海相沉积磷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后6个历史时期的上升流地区,与生物活动重要节点、大陆风化加剧时期密切相关。磷块岩矿床的形成受海平面升降、微生物活动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物理化学条件... 磷块岩矿床是以细晶磷灰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一种海相沉积磷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后6个历史时期的上升流地区,与生物活动重要节点、大陆风化加剧时期密切相关。磷块岩矿床的形成受海平面升降、微生物活动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控制,而形成高品质磷块岩矿床的关键是极低的沉积速率与周期性的海底风暴。部分磷块岩中超常富集中重稀土元素,是潜在的稀土资源来源。磷块岩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矿物为细晶磷灰石,其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沉积时期的海水和早期成岩时期的沉积物孔隙水,并以吸附或晶格替代的方式储存于细晶磷灰石中。稀土元素可以通过形成稀土-碳酸盐络合物等方式吸附于海洋微粒表面,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时,海洋微粒分解并将稀土元素释放至沉积物孔隙水中。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不同海洋微粒对于稀土元素的吸附具有选择性,从而导致不同的孔隙水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而影响磷块岩矿床中细晶磷灰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细晶磷灰石对于稀土元素的富集不具有选择性,故受海水影响较大时呈现重稀土元素富集特征,而受孔隙水影响较大时则呈现中稀土元素凸起特征。由于超常富集稀土元素的磷块岩矿床常呈现中稀土元素凸起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这与海底热液输入的铁锰氧化物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以及早期成岩过程中孔隙水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相符,这或许指示着海底热液活动输入的铁锰氧化物及早期成岩过程对于磷块岩矿床稀土元素富集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磷块岩矿床的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的控制要素等方面对于磷块岩矿床的成矿过程进行了综述,从磷块岩矿床的稀土元素含量及稀土元素异常分析磷块岩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富集行为和分异行为,并讨论了超常富集稀土元素的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可能存在的富集机理。研究磷块岩成矿过程及其稀土元素富集机理,可以为超常富集稀土元素的磷块岩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稀土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早期成岩过程 铁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化过程与稀土元素次生富集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凌文黎 张亚男 +2 位作者 张莹华 丁晓英 杜远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共1页
铝土矿成矿作用是赤道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铝岩石强烈化学风化和富集改造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实质是非成矿(杂质)元素从成矿体系中大量活化并分离移出、而成矿元素发生相对富集的过程。了解铝土矿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同性质元素的活化、迁移... 铝土矿成矿作用是赤道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铝岩石强烈化学风化和富集改造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实质是非成矿(杂质)元素从成矿体系中大量活化并分离移出、而成矿元素发生相对富集的过程。了解铝土矿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同性质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贫化与富集行为,是研究铝土矿成矿条件、成矿机制和移出元素次生富集成矿的核心内容,也是深化铝土矿矿床勘查工作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富集作用 铝土矿矿床 稀土元素 矿化过程 成矿作用 黔北 化学风化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7
6
作者 谷静 黄智龙 +1 位作者 金中国 丁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瓦厂坪铝土矿床是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区内的大型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其含矿岩系位于下二叠统栖霞组(P2q)灰岩和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之间的下二叠统梁山组(P2l)地层中。铝土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以硬水铝石... 瓦厂坪铝土矿床是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区内的大型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其含矿岩系位于下二叠统栖霞组(P2q)灰岩和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之间的下二叠统梁山组(P2l)地层中。铝土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以硬水铝石、勃姆石、高岭石、蒙脱石以及赤铁矿为主,其次还含有少量的三水铝石、黄铁矿、针铁矿、锐钛矿、锆石、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学特征表明,铝土矿物质经历了搬运和重新沉积。研究表明铝土矿石及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泥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较相似,暗示韩家店组泥页岩可能为铝土矿主要的成矿原岩。铝土矿床的形成是下伏韩家店组泥页岩通过长期原位风化作用逐步转变而来的。铝土矿剖面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原岩类型、p H值、矿物颗粒的大小、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剖面上Fe的浓度变化、所含矿物的种类以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等因素。根据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提出了4阶段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务川-正安-道真 瓦厂坪铝土矿床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稀土成矿作用——一种不平衡过程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澄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5-90,共6页
华南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取决于风化壳渐进发育过程中REE自上而下的淋滤作用。实验测定REE在粘土与介质溶液之间的分配系数(Kd)变化于1.9—24.1ml/g,与天然环境获得的实际值(10~4-10~5)相差悬殊。对交换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线... 华南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取决于风化壳渐进发育过程中REE自上而下的淋滤作用。实验测定REE在粘土与介质溶液之间的分配系数(Kd)变化于1.9—24.1ml/g,与天然环境获得的实际值(10~4-10~5)相差悬殊。对交换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线性稳定性分析可以证明其热力学定态解是不稳定的,从而表明REE的成矿作用是一种不平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稀土元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成矿过程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义布 余君鹏 +3 位作者 褚广博 司豪佳 司东泽 曹晓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53,共17页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是近年在国内发现的变粒岩型铌钽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是一种新的铌钽矿床类型,但对变粒岩中铌钽富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变化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余石山矿区... 中南祁连西段余石山铌钽矿是近年在国内发现的变粒岩型铌钽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是一种新的铌钽矿床类型,但对变粒岩中铌钽富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变化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余石山矿区无铌钽矿化变粒岩、含铌钽变粒岩、铌钽矿化体、低品位铌钽矿石、铌钽工业矿石等5类铌钽矿化程度不同变粒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变粒岩型铌钽矿Nb富集成矿过程中Si、Al、Zr、Hf、REE等元素存在规律性变化,总结了成矿过程中有效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发现变粒岩中Nb含量与原岩岩石类型关系密切,揭示该矿床经历了新元古代岩浆成矿作用和加里东期热液变质成矿作用,共两期三阶段成矿过程,该研究为中南祁连西段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石山铌钽矿 元素地球化学指标 成矿作用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谢家沟金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建国 刘洪臣 +3 位作者 邓军 张静 刘秉光 钱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97-1504,共8页
谢家沟金矿是胶东金矿集中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为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NE向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超糜棱岩韧脆性剪切带中。本文对矿区的黑云母花岗岩、脉岩、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黑云... 谢家沟金矿是胶东金矿集中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为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NE向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超糜棱岩韧脆性剪切带中。本文对矿区的黑云母花岗岩、脉岩、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黑云母花岗岩、脉岩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ΣREE较小,LREE富集,HREE亏损型,Eu异常不明显,脉岩、花岗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谱曲线基本一致。认为矿区的花岗岩、中基性脉岩、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继承性;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壳幔过渡带;谢家沟金矿成矿作用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壳慢相互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 稀土元素 成矿作用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红云滩铁矿稳定同位素地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增杰 孙敬博 +2 位作者 胡明月 纪宏伟 陈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8-924,共7页
东天山觉罗塔格红云滩铁矿大多被认为是海相火山岩型铁矿,该类矿床的成矿机理通常被描述为早期形成的矿源层被后期热液交代改造富集。本文通过对红云滩铁矿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其实为特定火山岩层经过前期广泛碱交代,然后... 东天山觉罗塔格红云滩铁矿大多被认为是海相火山岩型铁矿,该类矿床的成矿机理通常被描述为早期形成的矿源层被后期热液交代改造富集。本文通过对红云滩铁矿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其实为特定火山岩层经过前期广泛碱交代,然后叠加矽卡岩化而形成的热液交代矿床。成矿过程先后分为五个阶段:火山岩矿源层形成、碱交代、矽卡岩蚀变、磁铁矿生成和石英-硫化物沉淀。在红云滩铁矿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是不断的演化的:在最初红云滩岩体石英形成阶段,可能就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使其石英的氢同位素亏损2H;在大量矿石矿物磁铁矿形成阶段,可能有较多大气降水的流体加入使磁铁矿亏损18O;在成矿后期大量石英和硫化物形成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加入,此时成矿流体则不但继承了先前岩浆热液低σD值的特征,也继承了磁铁矿形成期流体σ18O值稍低的特征,不同于岩浆水也区别于变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特征 成矿作用过程 红云滩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45
11
作者 薛传东 侯增谦 +3 位作者 刘星 杨志明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汇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 NE 到 NNE 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 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 多金属→AuPhZnAg 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生金矿的次生富集和表生成矿作用就已开始,并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其中,古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到渐新世,河-湖相古砂金矿床形成于23~5Ma 期间,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床可从始新世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与区域斑岩成岩成矿演化时序的对比,提出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上的众多矿床一样,北衙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也是喜马拉雅期印-亚陆陆碰撞造山带成岩成矿作用在东南缘构造转换带的远程效应,记录了印-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因而,该矿田深部及外围地区,仍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盐源-丽江断裂带可能也是一务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富碱斑岩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富碱斑岩 印.亚陆陆碰撞造山过程 喜马拉雅期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宏卫 陈国能 +2 位作者 娄峰 陈震 杨燕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58-459,共2页
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关系密切(Chen et al.,1989;洪大卫,1994),尤其是稀土元素、铀矿床等均与复式岩体晚期岩体(包括浅色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厘清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对认识花... 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关系密切(Chen et al.,1989;洪大卫,1994),尤其是稀土元素、铀矿床等均与复式岩体晚期岩体(包括浅色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厘清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对认识花岗岩类演化过程中相应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根据岩石熔化实验结果,在岩石熔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复式岩体 稀土元素演化 演化过程 成矿作用 成岩作用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内生金属矿床 浅色花岗岩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地质过程对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鲁宁 张训华 +3 位作者 张勇 曹瑞 杨传胜 韩希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4-505,共12页
在对冲绳海槽及邻区构造地质学和热液地质学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冲绳海槽形成演化、岩浆作用过程、热液系统结构、流体循环模式和成矿作用特征等多方面的问题,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探讨了冲绳海槽... 在对冲绳海槽及邻区构造地质学和热液地质学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冲绳海槽形成演化、岩浆作用过程、热液系统结构、流体循环模式和成矿作用特征等多方面的问题,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探讨了冲绳海槽构造地质过程对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理。分析认为,区域中尺度地幔流引起了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向东的蠕散,并驱动了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弧后小尺度地幔对流、岩石圈减薄、板片反卷和俯冲后退的共同作用下,冲绳海槽发生弧后张裂。张裂作用在岩石圈内形成了网状破裂系统,为岛弧和弧后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并且引起了不同来源岩浆的干扰和混合。侵位到地壳浅部的岩浆为热液活动提供了热源和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是影响热液活动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层覆盖改变了流体的浅部循环结构和原始流体成分。热液区内普遍存在的流体相分离过程,导致了广域成矿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成矿作用 构造地质过程 初生弧后盆地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型锂矿床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剑争 张辉 +2 位作者 唐勇 吕正航 王惊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25-2943,共19页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多个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尚不明确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可可托海3号脉、小虎斯特91号脉和塔拉提1号脉中...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多个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尚不明确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可可托海3号脉、小虎斯特91号脉和塔拉提1号脉中碱性长石、磷灰石和磷锰(铁)锂矿等含磷矿物的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探讨上述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进行,磷逐渐在残余岩浆中富集,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磷酸盐熔体与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作用,由于锂更加倾向于进入磷酸盐熔体中,因此会形成磷锰(铁)锂矿等富锂的磷酸盐矿物。可可托海3号脉Ⅱ带中出现骸晶结构富锰磷灰石可能是由于岩浆过冷导致晶体快速结晶所致。此外,已经形成的磷锰(铁)锂矿等易被更晚期出溶的岩浆流体交代从而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磷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成矿作用 磷灰石 磷锰锂矿 碱性长石 阿尔泰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顶群预富集过程中的生物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丽 朱利东 文锦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4-72,共9页
隶属于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太阳顶群主要有硅质岩和碳质板岩两类岩石。金与有机碳的关系、矿(岩)石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负相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 隶属于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太阳顶群主要有硅质岩和碳质板岩两类岩石。金与有机碳的关系、矿(岩)石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负相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现代模拟实验表明:太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构成了拉尔玛金矿床主要的矿源层。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金关系密切的有机质的生物先质体为海生低等菌藻类生物。硅质岩中金含量与菌藻生物化石量的正相关关系又进一步说明了拉尔玛金矿床矿源层形成过程中,这些海生菌藻生物起了重要的作用。现代菌藻生物成矿的实验研究表明:(1)菌藻生物对金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但不同的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强弱不同,蓝细菌较绿藻对金的富集作用强烈,热水环境生物较常温条件下的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强烈;(2)蓝细菌生物较粘土矿物、沉积物和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对金的富集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生物成矿作用 富集过程 太阳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哈萨克斯坦花岗岩类中磷灰石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指示
16
作者 曹明坚 李光明 +2 位作者 秦克章 E Y Seitmuratova 刘勇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71-1072,共2页
磷灰石[Ca5(PO4)3(OH,F,Cl)]是各类侵入岩中常见的副矿物。由于许多元素可以通过替换进入磷灰石的晶格,因此磷灰石含有大量有意义的元素,如卤族元素(F,Cl)、S、Sr、U、Th、稀土元素(REE)以及其他元素,这使得磷灰石可以用作放射性定年,... 磷灰石[Ca5(PO4)3(OH,F,Cl)]是各类侵入岩中常见的副矿物。由于许多元素可以通过替换进入磷灰石的晶格,因此磷灰石含有大量有意义的元素,如卤族元素(F,Cl)、S、Sr、U、Th、稀土元素(REE)以及其他元素,这使得磷灰石可以用作放射性定年,裂变径迹定年,计算岩浆中Cl、F的含量以及逸度,指示岩浆演化和示踪成岩过程,指导地球化学勘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成矿作用 哈萨克斯坦 矿床类型 稀土元素配分 地球化学勘探 裂变径迹定年 成岩过程 花岗岩类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异——对“稀土元素在剪切带中的含量变异及其变异机制”一文的讨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周建波等人 1998年发表在本刊上的有关韧性剪切带稀土元素稳定性一文的讨论 ,结合国内外有关稀土元素在各地质环境中的活动性和韧性剪切带流体渗滤作用对体系中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 本文通过对周建波等人 1998年发表在本刊上的有关韧性剪切带稀土元素稳定性一文的讨论 ,结合国内外有关稀土元素在各地质环境中的活动性和韧性剪切带流体渗滤作用对体系中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可变性质及其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稀土元素 变异机制 变形过程
全文增补中
不同冲泡条件对青砖茶稀土元素析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智 龚蕾 +3 位作者 江丰 朱晓玲 谢茜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素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稀土元素在青砖茶及其茶水中均有析出,加工过程对稀土元素析出的影响不明显,但茶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低于茶叶本身;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析出率均有影响,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析出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冲泡温度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碎茶末和煮茶的稀土元素析出率较高。研究结果对青砖茶稀土元素含量及析出水平分析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为健康安全饮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稀土元素 析出率 加工过程 冲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诱导成矿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宁波 王焰 +1 位作者 朱建喜 杨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诱导成矿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低品位矿石、尾矿和具有成矿潜力岩石中的关键金属资源,通过人工干预手段诱导目标金属元素活化和富集,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内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全球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诱导成矿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低品位矿石、尾矿和具有成矿潜力岩石中的关键金属资源,通过人工干预手段诱导目标金属元素活化和富集,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内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全球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中、重稀土资源供给。该类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内生稀土初始富集和表生风化淋积成矿两个过程,而后者对于成矿极为关键。由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适宜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气候条件、大量出露的花岗质岩石及风化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人工诱导成矿技术研发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预计可选择具有成矿潜力的花岗岩、含稀土风化壳和低品位矿床作为主要诱导成矿对象。通过调控地形地貌、生态、水文和风化壳物理化学条件等加速风化进程,促进稀土元素释放,引导稀土元素定向迁移,并在指定位置进行沉淀成矿,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富集稀土的矿体。特别是在该过程中可控制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促使其形成富集重稀土的矿体,为解决全球重稀土资源紧缺和保障重稀土资源持续供给提供有效实施方案。因此,对离子吸附型矿床开展诱导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作为诱导成矿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成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风化过程 稀土元素迁移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型铁矿成矿作用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
20
作者 张哲儒 林传仙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2期169-181,共13页
宁芜型铁矿(也叫玢岩铁矿)在成因上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高温到中低温的热液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本文参考Hclgeson等人关于水-岩石相互作用。
关键词 成矿作用 不可逆过程 热力学 宁芜型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