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铀水冶工艺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影响及其在核法证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欢 赵兴红 +2 位作者 姜小燕 赵立飞 李力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铀酸钠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后,采用TRU树脂分离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含量,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结果表明,上述4种样品整体上都是轻稀土富集,Eu亏损明显,稀土元素分布总体呈右倾斜深谷状。这说明经历了传统铀水冶工艺的铀材料仍会基本保留铀矿石的稀土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有助于查明铀材料的来源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核法证学 铀水冶工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志留纪稀土元素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2 位作者 兰光志 俞剑华 边立曾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川南綦江观音桥志留系剖面为代表,通过48个样品中子活化检测出的8种稀土元素分析,详细讨论了REE在该剖面上的分布演化特点及表现形式;研究了本区早志留世古海洋演化及古环境特点:(1)龙马溪组为滞流浅海盆沉积;(2)从... 以川南綦江观音桥志留系剖面为代表,通过48个样品中子活化检测出的8种稀土元素分析,详细讨论了REE在该剖面上的分布演化特点及表现形式;研究了本区早志留世古海洋演化及古环境特点:(1)龙马溪组为滞流浅海盆沉积;(2)从龙马溪组到石牛栏组,其REE逐渐减少,Ceanom从正异常向负异常演化,海平面趋于上升,至石牛栏组达最高;(3)REE分析结论与用沉积学、大地构造及其它地化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证明REE作为环境演化的“示踪剂”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稀土元素分布 地球化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磁场作用下A356-La合金径向凝固组织形貌及稀土元素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涛 刘政 +1 位作者 陈志平 胡咏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3-491,共9页
利用OM、SEM分析低过热度浇注、双向低频电磁搅拌和稀土元素细化处理复合技术制备的A356-La铝合金铸锭,考察电磁场作用时间恒定时,磁场频率对合金铸锭径向显微组织和稀土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在最佳工艺参数上探讨熔体搅拌方式对径向... 利用OM、SEM分析低过热度浇注、双向低频电磁搅拌和稀土元素细化处理复合技术制备的A356-La铝合金铸锭,考察电磁场作用时间恒定时,磁场频率对合金铸锭径向显微组织和稀土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在最佳工艺参数上探讨熔体搅拌方式对径向组织演化及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频率增加,晶粒球化程度显著,生长方式由枝晶向球晶转变,径向组织以及稀土元素点状弥散分布均匀性增强,磁场频率25Hz、0.7R时达到最佳,平均等积圆直径和形状因子分别为36.2μm和0.82;合金径向3个采集点晶粒直径和形状因子的平均值达到41.6μm和0.76。双向连续搅拌作用于熔体时,组织形貌和均匀性优于单向连续搅拌、双向间歇搅拌。此搅拌方式加快熔体内部质量传输、热量传递进程,一定程度上避免集肤效应对组织均匀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A356-La合金 稀土元素分布 搅拌方式 凝固组织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地域性特性
4
《中国茶叶》 2008年第3期37-37,共1页
采用微波和高压密封罐分别消解茶叶及相应地域的土壤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不同地域茶叶及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的检出限在0.04-0.07ng/g之间,对标准样品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8%~5.84%,相对... 采用微波和高压密封罐分别消解茶叶及相应地域的土壤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不同地域茶叶及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的检出限在0.04-0.07ng/g之间,对标准样品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8%~5.84%,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布 地域性 茶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特性 相对标准偏差 土壤样品 高压密封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蚀变围岩中石榴石LA-ICP-MS面扫描分析及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旭科 栾燕 +3 位作者 孙晓辉 陈炜 牛澳斌 高隆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LA-ICP-MS面扫描分析能直观细致地展示元素在矿物中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在揭示矿床成因、精细刻画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以产出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富矿石而闻名,且富铁矿石的蚀变围岩中大量产出... LA-ICP-MS面扫描分析能直观细致地展示元素在矿物中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在揭示矿床成因、精细刻画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以产出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富矿石而闻名,且富铁矿石的蚀变围岩中大量产出石榴石,其与富矿体成因关系密切。本文以二矿区富铁矿蚀变围岩中的石榴石为研究对象,为明确元素扩散对石榴石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选择两颗大小不同的石榴石(1.5cm×1.5cm和0.6cm×0.7cm),应用LA-ICP-MS在10~20Hz、20~150μm正方形激光束斑、20~150μm/s扫描速度的条件下,在4h内完成其面扫描分析,并利用无内标法对数据进行半定量校正,详细研究石榴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合及分布特征,进而有效地分析热液流体演化过程和磁铁矿富矿体的成因。LAICP-MS面扫描结果揭示了弓长岭厘米级石榴石连续型环带和次厘米级石榴石突变型环带的特征,准确区分了突变环带的位置和界线。分析结果表明,弓长岭二矿区厘米级石榴石中Si、Al、Fe等主量元素成分较为均一,未显示环带特征;而Mg、Mn、Ca、重稀土及Y元素均保留了原始的生长环带,具有重要的成因指示意义。该石榴石从核部到边部,其Mg含量逐渐升高,Mn含量逐渐降低,指示石榴石形成温度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升高;而Ca含量从核部至边部先升高后降低,指示压力先升高再降低,显示进变质成因石榴石的特点。同时,该石榴石δEu值变化规律指示变质热液流体的氧逸度先减小再增大;重稀土和Y元素与Ca元素一致的变化特征表明其分布主要受压力控制。因此,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推测,弓长岭富铁矿蚀变围岩中的石榴石形成于早元古代晚期胶—辽—吉带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进变质作用阶段,在该阶段形成的变质热液流体沿断层运移,对断层两侧的贫铁矿和围岩进行改造,从而形成富铁矿石及蚀变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LA-ICP-MS 面扫描 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分布 磁铁矿富矿石 弓长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居石微粒微区成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洪文兴 朱祥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采用电子探针 (EPMA)分析研究了花岗岩、伟晶岩和热液交代等三种不同成因的独居石微粒微区成分分布的特征。分析数据表明 ,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成因的独居石微粒中La和Ce的含量低 ,而Sm、Gd、Y、Th的含量明显较高。热液交代成因的独居石... 采用电子探针 (EPMA)分析研究了花岗岩、伟晶岩和热液交代等三种不同成因的独居石微粒微区成分分布的特征。分析数据表明 ,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成因的独居石微粒中La和Ce的含量低 ,而Sm、Gd、Y、Th的含量明显较高。热液交代成因的独居石微粒中 ,La、Ce的含量高 ,而Gd、Th、Y的含量明显较低。根据微区剖面 (0 .18mm)元素分布曲线 ,指出了La、Ce、Nd、P、Th、Si、Ca和U等元素表现出 8~ 10个微环带成分不均匀分布的特点 ,并认为成矿溶液的地质环境、温压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是不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微料微区成分 稀土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核取证表征铀矿石浓缩物 被引量:2
7
作者 席瑞阳 王亚龙 +9 位作者 郭思琪 汪伟 徐江 何亚姣 凡金龙 霍艳坤 王玉凤 方随 李志明 张小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5-1644,共10页
该研究建立了联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SEM-EDS)、全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萃淋去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L-TBP/ICP-MS)鉴别铀矿石浓缩物(UOC)中60余种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通过SEM-EDS得到5种UOC的表面微观... 该研究建立了联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SEM-EDS)、全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萃淋去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L-TBP/ICP-MS)鉴别铀矿石浓缩物(UOC)中60余种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通过SEM-EDS得到5种UOC的表面微观形貌,并结合ICP-MS得到的N、O、S、K和Cl等基体元素的含量信息,可初步判断不同UOC的生产方式及其化学组成。全溶/ICP-MS方法可快速测定Na、Ca、Fe等含量较高的基体元素,特别在测量W、Sn等易吸附或水解元素含量方面具有优势。CL-TBP/ICP-MS方法的优势在于可获得包含极低含量目标元素在内的60种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对重点关注的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可达10-9 g/g量级。根据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信息,可有效鉴别不同来源的UOC,并初步推测其成矿类型。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铀矿石浓缩物和其他铀基体材料的核取证表征、解析溯源、数据库建设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取证 铀矿石浓缩物 形貌 基体元素 杂质元素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气测量在寻找深部隐伏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桢 周四春 +1 位作者 刘晓辉 刘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122,142,共4页
介绍地气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仪器设备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图解法,判别分析这两种核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HSP地区探测捕获隐伏金属矿的地气和物探异常,证明分析地气测量数据在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中的意义。
关键词 地气测量 稀土元素分布模型 判别分析 隐伏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