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意义 |
张辉
刘丛强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2
|
江南造山带中段仁里‒传梓源Li-Cs-Ta型伟晶岩中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
汪程
王岳军
邵拥军
熊伊曲
张健
李昌元
陈泽毅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藏南隆子地区恰嘎流纹质次火山岩稀土元素类似四分组效应 |
胡古月
曾令森
高利娥
谢克家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4
|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
杨成富
刘建中
陈睿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5
|
内蒙辉石矽卡岩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殷纯嘏
艾永富
邵宏翔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6
|
湘西低温辉锑矿的稀土元素M型四分组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季峻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3 |
2
|
|
7
|
高分异花岗岩双胞胎元素解耦与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机制 |
于志琪
刘汇川
陈希
李文奇
王凯
任威威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8
|
过铝质岩浆体系中不相容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机理——元素对分异和稀土元素“四重效应”及其对流体作用过程的指示意义 |
刘丛强
张辉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3 |
8
|
|
9
|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彭建堂
胡瑞忠
赵军红
符亚洲
袁顺达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1
|
|
10
|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杨成富
刘建中
陈睿
王泽鹏
闫宝文
夏勇
莫荣思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11
|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
李世超
李永飞
王兴安
朱凯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2
|
稀土元素与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配位作用 |
姚克敏
刘敏
王光仁
张烨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
1984 |
3
|
|
13
|
杂环胺双齿配体萃取稀土元素 |
杨罗清
倪兆艾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
1982 |
0 |
|
14
|
滇西含绿柱石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
李再会
唐发伟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15
|
赣东北高分异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对钨矿化的意义 |
刘经纬
陈军胜
陈斌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6
|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成矿过程中水-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张展适
华仁民
邓平
朱捌
吴烈勤
张彦春
谭正中
尹征平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7
|
内蒙苏尼特右旗吉布胡楞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李凤宪
白新会
万乐
关庆彬
李鹏川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8
|
粤北下庄地区白水寨岩体的成因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意义 |
李坤
陈卫锋
高爽
沈渭洲
黄国龙
刘文泉
伏顺成
凌洪飞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9
|
粤北下庄矿田帽峰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王素娟
吴烈勤
张展适
谭正中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
8
|
|
20
|
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特征、时代及成因初探 |
范文博
姜能
翟明国
胡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