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典型环境移民迁入区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洪松 侯娅 +1 位作者 张伟 王克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在桂西北典型环境移民迁入区,分析了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SOM)、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变异系数(CV)大小,除速效磷(AP)为强变异外(CV>1.0),其余土壤养分都为中等变异(0.1<CV<1.0)。... 在桂西北典型环境移民迁入区,分析了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SOM)、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变异系数(CV)大小,除速效磷(AP)为强变异外(CV>1.0),其余土壤养分都为中等变异(0.1<CV<1.0)。整体而言,移民迁入区SOM、全氮(TN)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氮(AN)、速效磷(AP)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磷(TP)、速效钾(AK)处于偏低水平,而全钾(TK)处于低水平。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灌丛和荒草地的SOM,TN,AN处于较高水平,果园和旱地则处于中等水平;次生林SOM处于较高水平,TN处于中等水平,而AN处于偏低水平。除旱地和果园AP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外,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TP,TK,AP,AK含量处于低或偏低水平。由于采取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措施,移民后较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没有导致明显的土壤退化,但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环境移民迁入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不同利用方式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娅 陈洪松 +2 位作者 王克林 张伟 杨国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9,共5页
土壤水分是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利用2006年4—9月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坡地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储水量变化与降雨量... 土壤水分是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利用2006年4—9月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坡地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储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在时间尺度上,不同月份各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差异显著,0—1 m平均储水量依次是坡耕地>园地>荒草地>灌丛>林地;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为中等变异,在表层(0—20 cm)荒草地和灌丛的土壤储水量较大,在深层(60—100 cm)坡耕地和园地土壤储水量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但修筑梯田的坡地较自然坡地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幅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移民迁入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日德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困境及修复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金凤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19期33-35,共3页
香日德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其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风蚀荒漠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应采取的修复对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硬约束条件确定移民迁入区的发展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防治... 香日德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其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风蚀荒漠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应采取的修复对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硬约束条件确定移民迁入区的发展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防治沙漠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日德河流域 移民迁入区 生态困境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建设中的移民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阶 《人口与经济》 1987年第2期10-13,共4页
一 随着现代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迁移日趋频繁。我国现在正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着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方向发展。由此,必然要打破过去农村人口长年固定不动的局面,促进人口的流动或迁移。但在我国有一类人口迁移现象... 一 随着现代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迁移日趋频繁。我国现在正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着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方向发展。由此,必然要打破过去农村人口长年固定不动的局面,促进人口的流动或迁移。但在我国有一类人口迁移现象,至今未被重视,很少有专门研究。这就是由大型基本建设而引起的人口迁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工作 移民问题 水利建设 人口迁移 移民 移民迁入区 环境容量 移民安置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