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爱敏 陈一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哈金新近之作《移民作家》通过对旅居海外移民作家的讨论,重在指出移民作家应该成为本民族的代言人;他们在用他国语言创作时应汲取本民族语言之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书写之中,从而形成移民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移民作家应该用笔在故土之... 哈金新近之作《移民作家》通过对旅居海外移民作家的讨论,重在指出移民作家应该成为本民族的代言人;他们在用他国语言创作时应汲取本民族语言之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书写之中,从而形成移民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移民作家应该用笔在故土之外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纵观哈金的作品,"家"之主题总是贯穿其中,这一情结的产生与作者特殊的移民身份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移民作家 “家” 情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方式——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语言追求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化,作为他们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母语在迁徙中与作家创作互动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新生代 移民作家 语言 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移民作家的阈限空间——评哈金的《移民作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0-214,共5页
本文结合美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空间"概念、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关于差异的理论以及萨义德和皮特·霍沃德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论述来分析华裔美国小说家哈金的非小说《移民作家》,试图揭示移民作家的... 本文结合美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空间"概念、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关于差异的理论以及萨义德和皮特·霍沃德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论述来分析华裔美国小说家哈金的非小说《移民作家》,试图揭示移民作家的身份和其叙事、语言等方面中存在的阈限空间。这个空间提供了一种民族或地域叙述的多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限空间 移民作家 差异 去本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移民作家抗战史叙事的伦理困境建构与文化褒贬倾向
4
作者 刘起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93,共5页
新移民作家的抗战史叙事存在一种以伦理困境为内容核心、以文化比较为意义方向的审美建构,明显表现出批判中国文化、推崇西方价值观的思想倾向。实际上这是以国际化言说姿态体现的、借助启蒙文化逻辑的自我东方化,价值根基是西方人文话... 新移民作家的抗战史叙事存在一种以伦理困境为内容核心、以文化比较为意义方向的审美建构,明显表现出批判中国文化、推崇西方价值观的思想倾向。实际上这是以国际化言说姿态体现的、借助启蒙文化逻辑的自我东方化,价值根基是西方人文话语的观念逻辑,而非“二战”世界话语的历史逻辑。由此达成的局部、个体层面的叙事真实,置于中国历史全局中则体现出背离历史基本状况、意义线索和价值逻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作家 抗战史叙事 伦理困境 文化褒贬 历史全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写实:怀想中国的一种方式——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散论
5
作者 解孝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60年代旅外作家 “新移民作家 小说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化的文化乡愁——“新移民作家”小说创作的新契机
6
作者 解孝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作家 小说 文化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与医治——论海外新移民作家陈谦的创伤小说
7
作者 王文胜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创伤虽然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关于创伤的理论研究却开展得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才被引入治疗诊断标准。创伤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小说家们,正如英国学者安妮·怀特海德所说,"那... 创伤虽然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关于创伤的理论研究却开展得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才被引入治疗诊断标准。创伤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小说家们,正如英国学者安妮·怀特海德所说,"那种试图在多种多样的文化群体间描述创伤或使创伤的历史瞬间可视化具体化的愿望,已经导致了当代小说中许多重要作品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小说情节 移民作家 美国女作家 当代小说 托妮·莫里森 八十年代 文化群体 诺贝尔文学奖 《宠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的言说: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叙事
8
作者 包相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移民热潮走出国门的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由于独特的异域境遇和性别文化身份,以新颖的双重文化叙事视觉和别具一格的跨域创作题材而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北美新移民女性在西方主流文化社会中遭遇"边缘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移民热潮走出国门的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由于独特的异域境遇和性别文化身份,以新颖的双重文化叙事视觉和别具一格的跨域创作题材而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北美新移民女性在西方主流文化社会中遭遇"边缘化"生存困境,构成了她们在多重"他者"话语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但她们又在西方文化环境以及潜在文化冲突中表现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文化归宿的深层诉求,对自我重塑的不懈努力。探讨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作品中的边缘叙事,分析其异域言说呈现的内在意蕴和特殊文化价值,对于当今华文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作家 边缘叙事 文化身份 自我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荣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移民文学 俄罗斯移民 移民作家 托尔斯泰 梅列日科夫斯基 哈尔滨 长篇小说 十月革命 移民浪潮 俄罗斯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德语文坛的作家群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卫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文学已经成为一门产业而迅速地市场化。初登文坛的年轻作家们,为了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于是在自己同代人中间寻找归属感和群体意识,以群体的姿态亮相。同时,为了引起批评界和公众的更多关注,有些作家有意或无... 20世纪90年代,文学已经成为一门产业而迅速地市场化。初登文坛的年轻作家们,为了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于是在自己同代人中间寻找归属感和群体意识,以群体的姿态亮相。同时,为了引起批评界和公众的更多关注,有些作家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并配合出版社为市场营销目的而进行的包装和炒作。因此,90年代的德语文学圈,特别是小说圈中,出现了以各种归类法划分出的不同作家群,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8一代” “89一代” “文学少女奇迹” 奥地利作家 移民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文学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以奈保尔和石黑一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曦霞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作家 奈保尔 石黑一雄 全球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小说研究 严歌苓 女性主义批评 移民作家 小说创作 个案分析 文本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金小说《等待》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天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可以说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演进的历史。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华人移民扎根异国彼岸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裔文学作为华人的声音一直处于"失语"或碎片的状态。从深层次的角度观察会看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从未出现... 可以说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演进的历史。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华人移民扎根异国彼岸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裔文学作为华人的声音一直处于"失语"或碎片的状态。从深层次的角度观察会看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从未出现在主流社会的关注之中。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一大批优秀的华裔作家和作品的面世,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目前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坛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翻译 小说写作 华裔作家 人的声音 华人移民 移民作家 霍米·巴巴 少数族裔 母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抱一作品的魅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岳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程抱一先生的《中国诗画语言研究》,运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分析学理论来分析中国诗歌和绘画,是第一部用西方当代文论来分析中国古典艺术的著作。他的论著和文学作品都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对于促进中法双方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具有重要的... 程抱一先生的《中国诗画语言研究》,运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分析学理论来分析中国诗歌和绘画,是第一部用西方当代文论来分析中国古典艺术的著作。他的论著和文学作品都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对于促进中法双方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抱一 诗歌 绘画 移民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乡者的精神隐蔽所——评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 被引量:1
15
作者 斯炎伟 许志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张惠雯的写作是出众的,她擅于从平实的日常事件中淬炼出极致细腻的内心情感,即使是看似“俗套”的故事形态,经过其颇具诗意的笔墨点染,以及灵动明净的语言叙述,也会具备一种独特的美学内涵,每每于平常处见深意。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 张惠雯的写作是出众的,她擅于从平实的日常事件中淬炼出极致细腻的内心情感,即使是看似“俗套”的故事形态,经过其颇具诗意的笔墨点染,以及灵动明净的语言叙述,也会具备一种独特的美学内涵,每每于平常处见深意。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惠雯在小说集《飞鸟和池鱼》里集中书写了“还乡”的故事,其中的故乡文化形态和人物隐微的精神思绪等,则都呈现出种种耐人寻味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 语言叙述 移民作家 美学内涵 还乡者 飞鸟 日常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丽娜小说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向红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欧华作家方丽娜的作品在美学上属于优美的范畴,借助大幅度多层次时空跳跃的叙述方式,以中篇小说的篇幅写出了长篇小说的命运感。她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点上,出走与返乡构成其作品的两个维度:乡土性和海外性。其作品张弛有度,跌宕起伏... 欧华作家方丽娜的作品在美学上属于优美的范畴,借助大幅度多层次时空跳跃的叙述方式,以中篇小说的篇幅写出了长篇小说的命运感。她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点上,出走与返乡构成其作品的两个维度:乡土性和海外性。其作品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节奏、忧伤中蕴含着温情的气氛、写实与象征浑然天成的意象、立体复杂的人物性格、由描写文化冲突到对人性和深层潜意识的探寻等等,这一切造就其作品独有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华文学 移民作家 方丽娜 中篇小说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读者为它者和作者为它者——李翊云的小说和写作 被引量:6
17
作者 戴月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李翊云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个美国创意写作作家班训练出的、用英文写中国故事的作家,她的写作显得十分独特。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作者,作品,读者"的三维立面体,把作者从文本和现实的两种处境中带入这... 美国华裔女作家李翊云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个美国创意写作作家班训练出的、用英文写中国故事的作家,她的写作显得十分独特。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作者,作品,读者"的三维立面体,把作者从文本和现实的两种处境中带入这个图形,予以分析,寻找作为它者的读者对一个作为少数族裔的作家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移民作家 李翊云 少数族裔 异国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金的“极简”艺术
18
作者 罗玉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哈金是新移民作家中的佼佼者。他运用英语进行创作,虽在西方世界屡获殊荣,但在中国却毁誉参半。国内对其作品,欣赏者称赞是“迎面而上的写作”,①“不耍花招的杰作”。②不欣赏者批评为“拿诚实作交易”,③是迎合西方的“东方”呈... 哈金是新移民作家中的佼佼者。他运用英语进行创作,虽在西方世界屡获殊荣,但在中国却毁誉参半。国内对其作品,欣赏者称赞是“迎面而上的写作”,①“不耍花招的杰作”。②不欣赏者批评为“拿诚实作交易”,③是迎合西方的“东方”呈现,④“简单直露没有余味”。⑤这种奇特现象,原因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艺术 西方世界 移民作家 欣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归文学的百年发展历程
19
作者 陈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海归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中举足轻重,也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独特传奇的海归题材创作丰富了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精彩内容,一代又一代"海归作家"的辛勤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海归文学 海归作家 台湾海归文学 移民海归作家 移民海归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启蒙文学概说
20
作者 李广熙 《山东外语教学》 1982年第1期38-41,共4页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统治下的北美十三州人民,经过较长时期的准备,发动了反抗殖民主义的武装革命。通过一七七五年至一七八三年的独立战争,终于砸碎了侵略枷锁,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一时期,欧洲的启蒙主义思想逐渐传入美洲,各种各...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统治下的北美十三州人民,经过较长时期的准备,发动了反抗殖民主义的武装革命。通过一七七五年至一七八三年的独立战争,终于砸碎了侵略枷锁,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一时期,欧洲的启蒙主义思想逐渐传入美洲,各种各样的启蒙主义读物,比如英国的牛顿、斯威夫特、洛克,法国的卢梭、伏尔泰等人的科学,哲学和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文学 启蒙主义 斯威夫特 七八 英国统治 文学作品 兰克 美国独立革命 至一 移民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