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
6
1
作者
陆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1940年代末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原本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上的问题,由于和意识形态牵扯在一起而变得复杂化。但历史和实践证明,“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本文...
1940年代末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原本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上的问题,由于和意识形态牵扯在一起而变得复杂化。但历史和实践证明,“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本文试图探讨这一理论的实质内容与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步不换形
京剧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共生关系——以河南曲剧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季红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传统戏曲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本文以河南戏曲为例,论证文化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
草根性
移步不换形
继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彦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7,共9页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刘彦君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艺术暨中国戏曲艺术的大师,其历史地位的确立依赖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列诸“四大名旦”之首是他地位确立的一个表面象征,那么旦角的取代老生领衔则...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刘彦君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艺术暨中国戏曲艺术的大师,其历史地位的确立依赖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列诸“四大名旦”之首是他地位确立的一个表面象征,那么旦角的取代老生领衔则是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如果说善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历史地位
四大名旦
中国戏剧
齐如山
中国戏曲研究
移步不换形
王瑶卿
反右派斗争
京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兰芳“时装新戏”编演及其“戏改”背景下对现代戏的认知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梅兰芳是现代戏编演的先行者,功莫大焉。早在20世纪初,他即开始“时装新戏”的编演,他的编演推进了戏曲与时代现实的再碰撞、再融合,在焕发戏曲生机和活力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从时装新戏经戏曲改革到现代戏创作,梅兰芳戏曲思想是发展...
梅兰芳是现代戏编演的先行者,功莫大焉。早在20世纪初,他即开始“时装新戏”的编演,他的编演推进了戏曲与时代现实的再碰撞、再融合,在焕发戏曲生机和活力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从时装新戏经戏曲改革到现代戏创作,梅兰芳戏曲思想是发展、变化和进步的,他重视和提倡创作现代戏。在创造现代戏人物形象方面,他强调除继承传统,运用传统演唱技巧外,还要深刻领会传统戏曲文本的创作方法、描写技巧,直到表演、唱腔、程式等中国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法。他更强调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素材,根据传统的表现原则来创造适合现代人物的新唱腔、新格式、新手段。梅兰芳在现代戏创作方面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现代戏创作理论是梅兰芳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时装新戏
戏曲改革
现代戏
移步不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兰芳与二十世纪
5
作者
徐城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 1959年二月,当北京护国寺梅宅中的庭树尚未冒出新绿的时候,一本油印的剧本摊放在梅兰芳的书房桌上。京剧《龙女牧羊》,范钧宏、吕瑞明编剧,这是中国京剧院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之一。是为自己写的,因此成为“重点中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1959年二月,当北京护国寺梅宅中的庭树尚未冒出新绿的时候,一本油印的剧本摊放在梅兰芳的书房桌上。京剧《龙女牧羊》,范钧宏、吕瑞明编剧,这是中国京剧院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之一。是为自己写的,因此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京剧院
二十世纪
剧目
西风
程砚秋
周恩来
剧团
移步不换形
周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作四篇
6
作者
阿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共11页
前三篇遗作分别就梅兰芳关于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的主张、李少春的表演艺术、演员的艺术天性等问题,分别在理论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篇遗作就《红灯记》的创作纠正了某报社记者的某些失误的报道,并再一次揭发了江青...
前三篇遗作分别就梅兰芳关于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的主张、李少春的表演艺术、演员的艺术天性等问题,分别在理论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篇遗作就《红灯记》的创作纠正了某报社记者的某些失误的报道,并再一次揭发了江青一伙贪天功为己功的政治阴谋和对作者的残酷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
移步不换形
”
李少春
演员艺术天性
《红灯记》
江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
6
1
作者
陆挺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传播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文摘
1940年代末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原本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上的问题,由于和意识形态牵扯在一起而变得复杂化。但历史和实践证明,“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本文试图探讨这一理论的实质内容与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移步不换形
京剧
理论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共生关系——以河南曲剧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季红莉
机构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豫剧音乐作曲家耿玉卿创作审美特质研究>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共生关系部分
项目批准号:142400410154
文摘
传统戏曲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本文以河南戏曲为例,论证文化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
草根性
移步不换形
继承
创新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彦君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7,共9页
文摘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刘彦君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艺术暨中国戏曲艺术的大师,其历史地位的确立依赖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列诸“四大名旦”之首是他地位确立的一个表面象征,那么旦角的取代老生领衔则是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如果说善于...
关键词
梅兰芳
历史地位
四大名旦
中国戏剧
齐如山
中国戏曲研究
移步不换形
王瑶卿
反右派斗争
京剧艺术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兰芳“时装新戏”编演及其“戏改”背景下对现代戏的认知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祯
机构
梅兰芳纪念馆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07)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梅兰芳是现代戏编演的先行者,功莫大焉。早在20世纪初,他即开始“时装新戏”的编演,他的编演推进了戏曲与时代现实的再碰撞、再融合,在焕发戏曲生机和活力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从时装新戏经戏曲改革到现代戏创作,梅兰芳戏曲思想是发展、变化和进步的,他重视和提倡创作现代戏。在创造现代戏人物形象方面,他强调除继承传统,运用传统演唱技巧外,还要深刻领会传统戏曲文本的创作方法、描写技巧,直到表演、唱腔、程式等中国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法。他更强调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素材,根据传统的表现原则来创造适合现代人物的新唱腔、新格式、新手段。梅兰芳在现代戏创作方面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现代戏创作理论是梅兰芳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梅兰芳
时装新戏
戏曲改革
现代戏
移步不换形
Keywords
Mei Lanfang
The New Fashion Opera
Opera Reform
Modern Opera
Move without Changing Shape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兰芳与二十世纪
5
作者
徐城北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文摘
昨夜西风凋碧树 1959年二月,当北京护国寺梅宅中的庭树尚未冒出新绿的时候,一本油印的剧本摊放在梅兰芳的书房桌上。京剧《龙女牧羊》,范钧宏、吕瑞明编剧,这是中国京剧院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之一。是为自己写的,因此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关键词
梅兰芳
京剧院
二十世纪
剧目
西风
程砚秋
周恩来
剧团
移步不换形
周总理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作四篇
6
作者
阿甲
机构
中国京剧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共11页
文摘
前三篇遗作分别就梅兰芳关于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的主张、李少春的表演艺术、演员的艺术天性等问题,分别在理论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篇遗作就《红灯记》的创作纠正了某报社记者的某些失误的报道,并再一次揭发了江青一伙贪天功为己功的政治阴谋和对作者的残酷迫害。
关键词
梅兰芳
“
移步不换形
”
李少春
演员艺术天性
《红灯记》
江青
Keywords
I Lan -fang,'Change of the Pace Instead of the Form'
LI Shao - chun
Artistic Talent of the Players
The Story of the Red lamp
JIANG Qing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理论实质
陆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共生关系——以河南曲剧为例
季红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梅兰芳历史地位的确立
刘彦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梅兰芳“时装新戏”编演及其“戏改”背景下对现代戏的认知
刘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梅兰芳与二十世纪
徐城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遗作四篇
阿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