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孙静 王越 +4 位作者 纪建磊 刘金泉 吴晓冬 许传屾 王建红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肾对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DBD供者及对应202例肾脏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将受者分为DGF组(39例)和非DGF组(163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肾对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DBD供者及对应202例肾脏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将受者分为DGF组(39例)和非DGF组(163例),比较两组常规超声、CEUS参数及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最高约登指数确定CEUS、临床参数及两者联合预测DGF的最佳截取值,评价不同参数预测DGF的能力。结果两组肾皮质峰值强度(PIc)、肾髓质峰值强度(PIm),供者白蛋白(ALB)、入院后首次血清肌酐(Scr),受者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US参数PIc、PIm联合以及PIc、PIm联合临床参数预测DG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和0.808,最佳截取值为0.193和0.191,约登指数为0.382和0.517,灵敏度为0.769和0.769,特异度为0.613和0.748。后者预测DGF的AUC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PIc、PIm评估DBD供肾对受者DGF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临床参数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脑死亡器官捐献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TIC) 血清肌酐 白蛋白 峰值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机械灌注参数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及基于采样算法优化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董博清 王崇峰 +8 位作者 赵雨亭 毕焕京 王颖 王靖雯 陈祖涵 马睿阳 薛武军 李杨 丁小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90,共9页
目的分析低温机械灌注(HMP)参数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非线性关系,优化DGF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923例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的受者资料,根据DGF的发生情况分为DGF组(823例)和非DGF组(100例)。分析两组供者资料、... 目的分析低温机械灌注(HMP)参数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非线性关系,优化DGF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923例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的受者资料,根据DGF的发生情况分为DGF组(823例)和非DGF组(100例)。分析两组供者资料、HMP参数及受者资料。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索HMP参数与DGF发生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过采样、欠采样及平衡采样解决DGF比例不平衡问题,以构建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比较各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并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DGF组供者BMI、供肾冷缺血时间及HMP参数(初始和终末压力、阻力,灌注时间)等变量与非D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CS分析显示HMP参数与DGF风险存在拐点式非线性关系。基于不同采样方式构建的模型中,平衡采样模型具有最高AUC。利用该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将受者依据风险评分分组,高风险组受者肾移植术后1、6、12个月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风险组受者(均为P<0.05)。结论HMP参数与DGF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其阈值有助于器官质量评估以及移植后的移植物功能监测。基于平衡采样算法构建的DGF预测模型有助于肾移植围手术期决策及术后移植物功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低温机械灌注 限制性立方样条 非线性关系 列线图 平衡采样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3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5 位作者 项和立 王玮 王建宁 徐小松 王钢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99,共16页
肾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在《肾移植... 肾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在《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经过指南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定、证据检索与筛选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程序编写、多轮讨论,并经学会组织两轮集体审定,最终形成《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本指南就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概念和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治疗及免疫抑制药应用几个方面的21个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和推荐意见说明。目的是使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规范化,提高肾脏移植效果,提高肾脏移植受者和移植肾近期和长期存活率,促进移植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诊断 治疗 预防 免疫抑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死亡供者外周血IL-6和IL-10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测作用
4
作者 李帅 鲍龙 +1 位作者 郭闻师 孙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2,15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供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对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脑死亡供者和4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样本,将受者是否发生DGF作为因变量,评估供者外周血IL-6和IL-10... 目的探讨脑死亡供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对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脑死亡供者和4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样本,将受者是否发生DGF作为因变量,评估供者外周血IL-6和IL-10对DGF的预测价值。结果42例肾移植受者中,10例发生DGF。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F组和非DGF组比较,供者的IL-6和血肌酐水平以及供肾的冷缺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供者外周血IL-6和IL-10对肾移植受者发生DGF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分别为AUC=0.82,95%CI:0.64~0.99;AUC=0.73,95%CI:0.51~0.95)。在校正供者的血肌酐水平、供肾的冷缺血时间后,IL-6仍对DGF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脑死亡供者外周血IL-6可能是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的一个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供者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移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体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邵明杰 叶启发 +4 位作者 明英姿 佘兴国 刘洪 叶少军 牛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DCD)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的48例DCD肾移植受者,分...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DCD)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的48例DCD肾移植受者,分为DGF组(n=18)及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ft function,IGF)组(n=30)。分析发生DGF的危险因素。结果:DGF的发生率为37.5%,在单因素分析中受者术前透析时间(P<0.001)、HLA错配位点(P<0.001)、脑出血死亡供体(P=0.011)、供者BMI(P<0.001)、术前SCr(P<0.001)、使用去甲肾上腺素(P<0.001)、热缺血时间(P<0.001)、冷缺血时间(P<0.001)为DGF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P=0.060,OR=15.060)、脑出血死亡供体(P=0.022,OR=39.652)、供体术前SCr≥177μmol/L(P=0.008,OR=57.148)为DGF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GF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供体术前SCr≥177μmol/L、脑出血死亡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移植 功能延迟恢复(dgf)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豫波 石炳毅 +2 位作者 蔡明 侯瑞鹏 裴向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10min,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NI)肾毒性,急性排斥反应(AR),12h≤冷缺血时间≤24h,性别,年龄≥50岁,术前透析方式,移植次数,HLA配型,术后早期尿瘘、输尿管梗阻,术前输血,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等1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经单因素分析后确定为DGF危险因素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各个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DGF发生率为22.5%(47/209)。2例AR引起者及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引起者切除移植肾,其余均恢复正常。与DGF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其相关度递减依次为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AR,热缺血时间≥10min。多因素分析显示,AR,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等4个因素与DGF密切相关。结论充分了解肾移植全过程中DG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避免或弱化这些因素的影响,降低DG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捐献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根 张毅 +6 位作者 彭贵主 王彦峰 叶少军 周大为 薛承彪 王志梁 叶启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death,CDCD)发生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death,CDCD)发生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21例发生DGF(DGF组),1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ft function,IGF)为IFG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模型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DGF发生率为15.2%(21/138),单因素分析显示DGF的预后因素包括受者术前血透时间≥12个月(P=0.024)、脑出血死亡供者(P=0.020)、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P=0.013)、热缺血时间≥15 min(P=0.041)、冷缺血时间≥12 h(P=0.025)及供者经历心肺复苏(P=0.001)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OR=7.138,95%CI:1.418~35.937,P=0.017)、供者心肺复苏(OR=30.207,95%CI:3.653~111.778,P=0.001)及热缺血时间≥15 min(OR=7.762,95%CI:1.953~30.845,P=0.004)是DGF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供者经历心肺复苏及热缺血时间≥15 min是导致CDCD发生DGF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移植 功能延迟恢复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机械灌注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高危尸体供肾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杨 田晓辉 +7 位作者 丁晨光 陈国振 丁小明 项和立 田普训 郑瑾 胡筱筠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危尸体供者(DD)的供肾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行器官捐献的52例DGF高危供者临床资料。将每例供者的2个供肾随机分为HMP组和静态冷保存(SCS)组(每组52例...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危尸体供者(DD)的供肾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行器官捐献的52例DGF高危供者临床资料。将每例供者的2个供肾随机分为HMP组和静态冷保存(SCS)组(每组52例),HMP组供肾均采用LifePort进行低温机械灌注保存,SCS组供肾采用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进行冷保存。比较两组受者移植术后DGF和原发性无功能(PNF)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内受者和移植肾的生存情况。结果HMP组受者DGF发生率为4%(2/52),明显低于SCS组受者的17%(9/52)(P<0.05);HMP组无PNF病例,SCS组有1例受者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和SCS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0.6)d和(7.7±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受者手术当日、术后1 d、术后2 d的尿量均明显多于SCS组受者(均为P<0.05),HMP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SCS组(均为P<0.05)。HMP组和SCS组受者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1%、92.3%和100%、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P可显著降低DGF高危DD供肾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而且可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尸体供 高危 低温机械灌注 静态冷保存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原发性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延迟性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付绍杰 郭彬彬 +5 位作者 于立新 王亦斌 杜传福 肖露露 周敏捷 罗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4-9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延迟性恢复(DGF)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的23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至术后2个月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DGF的29例受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未发生DGF的203...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延迟性恢复(DGF)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的23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至术后2个月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DGF的29例受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未发生DGF的203例受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术前和术后血小板常规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第1天患者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比容(PCT)开始降低,术后第5天降至最低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然后缓慢升高,术后第15天升至最高并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然后又缓慢降低,术后第30-60天接近术前水平(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升至最高,且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之后缓慢降低并于术后第15天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然后又缓慢升高,MPV、P-LCR至术后30-60 d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PDW至术后45-60 d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发生DGF组受者与未发生DGF组受者相比,术后第2天起DGF组受者血小板数量始终低于非DGF组受者,其中第7-10天二组受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二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受者MPV、PDW、P-LCR始终高于非DGF组受者,其中术后第7、10、15天二组MPV、PDW、P-LC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不仅是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的重要凝血因子,而且是参与移植肾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再修复过程重要的炎性细胞,本研究提示临床上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为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和逆转提供新的疾病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炎因子IL-35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林昆 陈城 +6 位作者 王卫珍 赵晓俊 李峰 张学锋 潘浩 浦金贤 侯建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组(13例)。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两组受体的血清肌酐(S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各时间点两组受体血清和尿液IL-35含量。结果 DGF组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迟缓,术后7 d时Scr水平高于IGF组,e GFR水平低于I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两组受体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 GFR仍存在较大差异,与IGF组相比,DGF组受体术后1年时e GFR仍降低(P<0.05)。术后1、2、3、7、14 d,DGF组血清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8 d,与IGF组相比,DGF组血清IL-35含量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DGF组尿液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4、28 d,两组受体尿液IL-35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受体血清和尿液中IL-35含量低与DGF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术后早期受体全身和移植肾局部抑炎应答过弱,过度的炎症应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是DGF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抑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5(IL-35)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dgf) 炎症应答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血清肌酐(Scr) 估算小球滤过率(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方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大庆 田晓辉 +3 位作者 蒋红利 丁小明 燕航 薛武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延迟恢复(DGF)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 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 DGF 患者时血压、细胞因子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 4....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延迟恢复(DGF)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 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 DGF 患者时血压、细胞因子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 4.85%,肾功能恢复时间(9.1±4.3)d,术后感染发生率 9.52%,均较血液透析(HD)组低[低血压发生率 7.8%,肾功能恢复时间(21.4±7.6)d,术后感染发生率 20%];腹膜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6.25%,肾功能恢复时间(15. 5±6. 7) d,术后感染发生率 37. 5%,后两项指标高于 HVHF 组; HVHF 组治疗后,TNF- α、IL- 1β和 IL- 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DGF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容量血液滤过 腹膜透析 移植 功能延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卫国 周婷婷 +3 位作者 李晓伟 周鹏 王庆堂 李沙丹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总结移植物(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术,术后出现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采用连续... 目的总结移植物(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术,术后出现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根据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药物调整剂量表来调整给药方案,采用降阶梯抗生素治疗策略,调整免疫抑制剂并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其它综合治疗措施。15例患者中,8例行气管插管、2例行气管切开后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5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积极抢救治愈11例,治愈率为73%;死亡4例,病死率为27%,均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结论移植肾DGF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具有病情严重、发展快的特点。一旦确诊,应"尽早"和"充分"地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根据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药物调整剂量表来调整给药方案,结合其他综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重症肺部感染 连续性脏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易海鹏 于立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8-1089,1092,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5例DGF的病因不同,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近期移植肾切除后...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5例DGF的病因不同,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近期移植肾切除后再次原位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移植肾静脉血栓1例;环孢素A肾毒性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肾功能在术后10~35d恢复正常,随访0.5~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区别不同原因采用相应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功能延迟恢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边燕云 张自珍 +1 位作者 蔡岳华 于小华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DG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DG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分别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3个量表总因子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0%)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GF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促进DG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单克隆抗体诱导疗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阳昀 钱叶勇 +5 位作者 石炳毅 柏宏伟 常京元 范宇 杜源 刘路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1,329,共3页
目的探讨IL-2R单克隆抗体诱导疗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3例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移植中心行首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病例,根据是否应用IL-2R单抗诱导疗法,将其分为诱导组79例和对照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IL-2R单克隆抗体诱导疗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3例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移植中心行首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病例,根据是否应用IL-2R单抗诱导疗法,将其分为诱导组79例和对照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GF发生率,以及两组DGF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诱导组和对照组间的DG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7.7%vs23.1%,P>0.05)。但诱导组DGF患者并发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GF患者(0%vs25%,P<0.05),且诱导组DGF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DGF患者(92.9%vs62.5%,P<0.05)。结论IL-2R单抗诱导疗法对DGF的预防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有效降低DGF期间发生AR的风险,改善DGF患者的移植肾存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单克隆抗体 移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岚 赵军 +2 位作者 王钢 邢德利 傅耀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5-388,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关系,阐明DGF病理损伤机制。方法:5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63例发生DGF患者作为DGF组,观察分为DGF期和恢复期2组,对照组为10例移植术后肾功...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关系,阐明DGF病理损伤机制。方法:5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63例发生DGF患者作为DGF组,观察分为DGF期和恢复期2组,对照组为10例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的志愿入组者。行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切片进行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DGF组患者肾小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DGF组患者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Bcl-2/Bax比值降低,DGF期患者肾小管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2,P<0.05),与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5),DGF恢复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Bcl-2和Bax表达无相关性。结论:DGF患者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增高,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有关,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DGF的病理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婷婷 符永叶 +2 位作者 周正宇 蓝欢 贾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109例,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10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n=41)和非DGF(non-DGF)组(n=68)。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外周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DGF的价值。结果肾移植术前DGF组与non-DGF组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移植术后1、3、7、14 d,DGF组PLT始终低于non-DGF组,MPV始终高于non-DGF组,且在术后7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移植术后DGF组与non-DGF组PCT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后7 d时DGF组PCT低于non-DG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术后DGF组与non-DGF组PDW和P-LC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7 d时DGF组PDW大于non-DG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CR在DGF组和non-DG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肾移植术后7 d PDW和PCT预测DG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和0.75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75 fL和0.155%,特异度分别为92.6%和63.2%,灵敏度分别为61.0%和75.6%。结论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有助于DGF的早期诊断,移植术后7 d PDW>16.75 fL、PCT<0.155%时患者发生DGF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血小板 功能延迟恢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血液净化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川江 于立新 邓文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42-843,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 G F)期间,依据D G F原因及患者特点不同,选取最佳的血液净化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47例D G F的临床资料、血液净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采用适宜的血液净化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 G F)期间,依据D G F原因及患者特点不同,选取最佳的血液净化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47例D G F的临床资料、血液净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采用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抗排斥、调整环孢素A浓度及肾脏保护等治疗措施。本组临床治愈38例,占80.85%,平均所需时间23d。显效5例,占10.64%,无效2例,占4.26%,恶化2例,占4.26%。结论:D G F期间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较快恢复,减少心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血液净化治疗 function 治疗措施 移植术后 dgf 临床资料 治疗效果 脏保护 环孢素A 临床治愈 抗排斥 并发症 期间 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和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立新 白喜文 +5 位作者 徐健 付绍杰 马俊杰 邓文锋 王亦斌 罗永礼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1-302,共2页
背景、目的和方法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8年1月共作1240例次尸体肾移植术,其中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93例(7.5%)。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我们对供肾的摘取、灌洗、术中... 背景、目的和方法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8年1月共作1240例次尸体肾移植术,其中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93例(7.5%)。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我们对供肾的摘取、灌洗、术中血压问题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93例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71例(76%),其中热缺血时间>10min56例(60.2%)、冷缺血时间>24h2例(2.2%)、术中收缩血压低于13kPa(98mmHg)13例(14%)。肾动脉痉挛致血管栓塞3例(3.2%),术后CsA中毒8例(8.6%),急性排斥(AR)11例(11.8%)。81例(87.1%)在7~66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8.6%)摘除移植肾,4例(4.3%)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缩短热缺血时间、注意移植肾灌洗量、严格控制术中血压变化、合理的应用CsA药物是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延迟恢复 治疗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明春 鲁可权 +1 位作者 许承斌 马晓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4年10月肾移植术后发生DGF 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2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肌酐偏高,1例恢复血透,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加强病情观察,积...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4年10月肾移植术后发生DGF 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2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肌酐偏高,1例恢复血透,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护理,可使移植肾功能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功能延迟恢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