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在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丹 魏锦 +1 位作者 冯一梅 张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07,共6页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特别是激素耐药的GVHD,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在急、慢性GVHD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显示出一定的临床优势。另外,雷帕霉素可以调节...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特别是激素耐药的GVHD,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在急、慢性GVHD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显示出一定的临床优势。另外,雷帕霉素可以调节T细胞、B细胞、树突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细胞亚群,阐明了其有效防控GVHD的机制。本文就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防治GVHD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就如何优化使用雷帕霉素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移植物宿主 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G用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辉 陈琳军 +1 位作者 马静秋 刘晓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加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疗效。方法27例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移植供体来源及病种类似,分别有同胞兄妹、无关供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体。A组(n=12...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加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疗效。方法27例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移植供体来源及病种类似,分别有同胞兄妹、无关供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体。A组(n=12):采用经典的CsA+MTX预防GVHD;B组(n=15):采用CsA+MTX+ATG预防GVHD。结果B组15例患者全部存活,除4例出现Ⅱ°急性GVHD(aGVHD)外,其余11例均在移植后30d左右仅出现Ⅰ°GVHD,并很快控制。A组12例患者中,3例HLA半相合移植患者分别在移植后第7、9和10天即出现Ⅳ。超急性GVHD,另有1例无关供体患者出现Ⅲ°aGVHD,该4例患者由于重度GVHD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其余8例同胞之间的移植分别出现Ⅱ°~Ⅲ°aGVHD。结论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用ATG可以有效预防GVHD的发生或减轻GVHD的严重度,明显减少移植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球蛋白 移植物宿主反应 异体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许红波 李春富 +2 位作者 吴建春 杨明 冯晓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为了观察大鼠和小鼠间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现象 ,建立动物模型。受体BALB/c小鼠接受 8.5Gy全身照射后 ,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另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及脾细胞 2... 为了观察大鼠和小鼠间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现象 ,建立动物模型。受体BALB/c小鼠接受 8.5Gy全身照射后 ,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另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及脾细胞 2× 10 7,观察 6 0天 ,记录受鼠发生GVHD情况。结果表明 :单纯骨髓细胞输入组 8只鼠存活超过 6 0天 ,另 2只鼠分别于 18天和 31天死亡 ,肝、小肠病理切片未见明显GVHD。而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输入组均于14天内死亡 ,肝、小肠病理切片证实有GVHD。结论 :大、小鼠间异种全骨髓细胞移植未见明显GVH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髓移植 移植物 宿主反应 实验动物模型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受体T细胞比例对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辉 翁霞 邓晓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究中5例9~18岁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4例进行CD34+细胞分选,并计算移植物和受体循环血中T细胞绝对值,按2∶1比例输入;另1例进行常规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实验发现4组小鼠,1∶1和2∶1组的GVHD最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4∶1组的GVH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中1例常规方法移植者出现超急性重度GVHD,死于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余4例仅出现轻度急性GVHD,1例在+155d时死于多发性神经根炎,3例病人移植成功,且均无病生存3年以上。结论移植物内T细胞与受体循环血内的T细胞绝对值之比介于1∶1和2∶1之间较为合适;临床按此比例进行移植,尤其对于HLA部分不相合或半相合的单倍体移植,可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轻的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受体T细胞比例 HLA-半相合 移植物宿主反应 小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诱导SLE样小鼠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玲 吴厚生 胡新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样小鼠模型 ,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 (BALB/C×C57BL/ 6 )F1代小鼠体内 ,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 目的 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样小鼠模型 ,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 (BALB/C×C57BL/ 6 )F1代小鼠体内 ,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 ,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 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 ,小鼠发病迅速 ,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移植物宿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树浓 姚军 +3 位作者 陈俊 梁晓燕 张秀明 黄静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小鼠可以引起GvHR,而且呈细胞量依赖关系,但再障小鼠的皮肤、肠、肝、脾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GvHR,脾指数毫无例外地明显降低,而且再障小鼠并不因输入细胞量增加而表现发病率增加,存活期缩短现象,提示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中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移植物宿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皮肤移植模型与移植卵巢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类同变化
7
作者 楼皖玲 潘家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理变化分级.结果第12天VSEM分别与移植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达77%,而且三者浸润细胞类型、数量与受损形式大致相仿;第30天VSEM预测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与第12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VSEM与卵巢浸润炎性细胞数量、类型差异较大.结论 VSEM预测急性和慢性GVHR准确度相差不大,预测移植器官急性病理变化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移植 移植物宿主反应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细胞在C.B-17SCID小鼠体内HLA-DR抗原表达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8
作者 何志巍 黄绍良 +1 位作者 李树浓 赵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79-582,共4页
本文观察了人脐带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在C,B一17SCID(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HLA一DR抗原(人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果发现:人脐带血细胞HLA一DR抗原在小鼠体内表达随着时... 本文观察了人脐带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在C,B一17SCID(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HLA一DR抗原(人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果发现:人脐带血细胞HLA一DR抗原在小鼠体内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一定量的增加,但低于骨髓细胞;人脐血细胞异种移植60天内,仅表现出轻度GVHR,比骨髓细胞所致者弱。这为脐血造血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根据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 移植物 宿主反应 脐血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初步经验(附2例报道)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国盛 石炳毅 +3 位作者 朱志东 宋继勇 戴新 金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免疫抑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确诊后的治疗措施等。结果2例患者...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免疫抑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确诊后的治疗措施等。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9、20天出现不明原因高热、皮疹及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无明显受损。例1患者经用大量激素、增大免疫抑制剂的剂量等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4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混合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患者早期高度疑似GVHD,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注射丙种球蛋白,鼻饲加强营养,早期应用抗细菌、真菌及抗病毒药物,患者痊愈,截至目前(术后11个月)仍健康存活。结论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应警惕GVHD的发生,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恢复受体的免疫系统、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物宿主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研究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产生干扰素γ细胞的水平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筱坚 林茂芳 +2 位作者 牟海波 傅剑云 章荣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 LR)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干扰素-γ细胞(IFN-γPC)的水平。方法:在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 ISPOT)对... 目的:探讨异基因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 LR)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干扰素-γ细胞(IFN-γPC)的水平。方法:在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 ISPOT)对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IFN-γPC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后,用EL ISPOT检测到IFN-γPC显著升高,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在异基因小鼠aGVHD模型中,重度aGVHD小鼠脾细胞与未移植的异基因受鼠脾细胞在M LR后,IFN-γPC较中度aGVHD明显升高,无aGVHD药物预防组较预防组IFN-γPC明显升高,并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与aGVHD的临床评分相一致。结论:用EL ISPOT可以快速而敏感地检测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中的同种异体反应,并和aGVHD的程度以及病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同种异体反应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急性移植物宿主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菌存在会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相关病死率?
11
作者 王娜 刘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08,共1页
人类患者或大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相关病死率。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病死率风险增加相关。Holler等先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大变化(包括多样性的... 人类患者或大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相关病死率。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病死率风险增加相关。Holler等先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大变化(包括多样性的降低),多发生在移植阶段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阶段,抗生素主要用于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情况。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宿主反应 病死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厌氧菌 中性粒细胞减少 菌药物使用 微生物群 早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应用同种LAK细胞是否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初步观察
12
作者 万涛 刘江秋 +4 位作者 李忠义 金一 何亦祥 阎凤君 李殿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应用V50血液成分分离系统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1000U/ml rIL-2条件下诱导LAK活性,然后以1×10^(10)细胞量输入患者体内,于输入前及输入后2月、6月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对IL-2的反应性及IL-2产量,结... 应用V50血液成分分离系统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1000U/ml rIL-2条件下诱导LAK活性,然后以1×10^(10)细胞量输入患者体内,于输入前及输入后2月、6月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对IL-2的反应性及IL-2产量,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输入前后无显著差别,临床观察及皮肤活检均未观察到GVHD征象,提示同种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并未导致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LAK细胞 GVHD 患者 移植物宿主 观察 皮肤活检 分离系统 反应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Ketelsen D Vogel W +2 位作者 Faul C Horger F 张伶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肠道移植物宿主 影像学诊断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 急性 供者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反应 术后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眼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进展
14
作者 陈珏静 廖颖琳 梁凌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眼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干眼,病情进展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眼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已有较多关于成人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及临床规范,但关于儿童... 眼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干眼,病情进展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眼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已有较多关于成人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及临床规范,但关于儿童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尚未受到足够关注,缺乏相关的基础数据和诊断标准。儿童对眼部症状表述能力有限、临床检查欠合作,眼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该病易被漏诊误诊。因此,本文从发病机制、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儿童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加强儿童此疾病的临床研究、拓展基础研究等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宿主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眼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TR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平 骆利敏 +1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4-877,共4页
目的为了准确地识别肝脏移植物的植入状态,探讨多聚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技术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预测和诊断意义。方法建立荧光标记PCR-STR等位基因分析技术,采用单克隆磁珠提取DNA,四色荧光标记,于移植前和移植... 目的为了准确地识别肝脏移植物的植入状态,探讨多聚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技术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预测和诊断意义。方法建立荧光标记PCR-STR等位基因分析技术,采用单克隆磁珠提取DNA,四色荧光标记,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周内,采集供、受血液DNA作PCR-STR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5例患者供受者HLA完全嵌合表达,其中2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治疗无效死亡,另外3例未发生GVHD,顺利恢复出院,GVHD发生率40%。18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嵌合表达,其中1例发生GVHD,家属放弃治疗出院,GVHD发生率5.6%,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基于分子水平的多位点PCR-STR可以提供肝脏移植后供体植入信息,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 移植 移植物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尿液MCP-1含量对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星慧 李黔生 +3 位作者 方玉华 靳风烁 徐序广 朱方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1-632,共2页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 1(MCP 1)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单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作者采用ABC ELISA法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 ,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共检测肾移植受者 6 5例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17例 ,尿液MCP 1平均含量为 (12 78...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 1(MCP 1)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单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作者采用ABC ELISA法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 ,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共检测肾移植受者 6 5例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17例 ,尿液MCP 1平均含量为 (12 78± 6 4 ) pg/ml,明显高于 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84 2±5 4 ) pg/ml(P <0 0 5 )和 4 0例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 (5 11± 16 ) pg/ml(P <0 0 1)。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尿液MCP 1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 ,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在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宿主移植物反应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1 尿液检验 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调节性T细胞免疫疗法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俣 李佩璐 +1 位作者 葛军 蒋廷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7-552,共6页
调节性T细胞(Treg)是对机体进行免疫负调控的一类T细胞亚群,具有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对Treg进行特异性的改造,可以成功地将供体特异性抗原嵌合到Treg表面,从而实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为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 调节性T细胞(Treg)是对机体进行免疫负调控的一类T细胞亚群,具有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对Treg进行特异性的改造,可以成功地将供体特异性抗原嵌合到Treg表面,从而实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为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Treg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CAR-Treg技术实现的主要难点及其在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CAR-Treg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的机会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调节性T细胞(Treg) 嵌合原受体(CAR) 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移植免疫耐受 供体特异性体(DSA) 人类白细胞原(HLA) 移植物宿主疾病(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眼部表现及治疗相关眼部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泽宇(综述) 陈辉 季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2,共6页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可有眼部表现,部分患者可因视力损害或眼部病变首诊于眼科。白血病可通过直接浸润或由于贫血、血小板减少、血黏度增高、免疫抑制等间接因素累及眼前节、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眼眶...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可有眼部表现,部分患者可因视力损害或眼部病变首诊于眼科。白血病可通过直接浸润或由于贫血、血小板减少、血黏度增高、免疫抑制等间接因素累及眼前节、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眼眶等眼组织,特征性眼部表现包括Roths斑、绿色瘤等。不同类型白血病对眼部的损害概率和侵犯部位不尽相同,急性较慢性、髓细胞较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眼部病变的概率高。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抗白血病靶向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等,但白血病患者生存周期明显延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或加重眼部病变,如酪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可导致眶周水肿、阿糖胞苷具有角膜毒性、甲氨蝶呤引起眼外肌麻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干眼高发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重视白血病相关眼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白血病的眼部表现及其治疗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眼部表现 治疗 眼部不良反应 移植物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移植受者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及其监控防治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勉 陈冬利 +1 位作者 吴国生 赵青川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仍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移植免疫反应的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因素在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与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有赖于对排斥反应、感染等因素的有效监控防治及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体(DSA) 嵌合现象 移植物宿主病(GVHD) 感染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及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艳 叶啟发 +1 位作者 孔凡华 郭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433,共9页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是一门新兴的用于治疗功能性组织或肢体缺损的移植学科,由于绝大多数CTA移植物为带血管的移植物,因此也称为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VCA)。CTA/VCA的移植物包含同种异体的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肉、神经和血...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是一门新兴的用于治疗功能性组织或肢体缺损的移植学科,由于绝大多数CTA移植物为带血管的移植物,因此也称为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VCA)。CTA/VCA的移植物包含同种异体的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两种或多种组织结构成分。由于大多数CTA/VCA移植物中带有皮肤组织,而皮肤组织是抗原性最强的免疫成分,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CTA/VCA移植失败及其移植物失功的首要障碍,因此CTA/VCA移植物中的皮肤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成为首要的关注点。本文就CTA/VCA的排斥反应等病理学特征、2007年Banff诊断标准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CTA/VCA的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 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VCA) 活组织检查 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C4d染色 移植物宿主反应(gvhr) 供者特异性体(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