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3 位作者 张法伟 杜明远 汪诗平 贺金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794,共7页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加的趋势,而碳/氮值下降明显。3 400 m的兰石草、珠芽蓼、垂穗披碱草、金露梅和鹅绒委陵菜5种植物大部分叶片碳、氮素含量及碳/氮呈现出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趋势。3 600 m的矮嵩草、雪白委陵菜和重齿风毛菊3种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在各海拔之间变化不明显。3 800 m的矮嵩草和矮火绒草的叶片碳、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碳/氮下降。整个群落来讲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氮含量和碳/氮比变化较小。研究发现,各群落和物种对移地的响应方式因物种组成、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条件(以海拔升降模拟温度降升)对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高海拔稀疏植被移地到低海拔时,其叶片碳、氮和碳氮比与原生状况的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相对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 移地实验 植物碳、氮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引发的早春冻害:以岷江冷杉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远彬 鲜骏仁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75-6280,共6页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存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因此植物物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物种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和...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存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因此植物物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物种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和移地试验(transposing of surface soil with vegetation,TSSV)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幼苗物候和冻害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增加2.2℃,高海拔(3200m)比低海拔(2600m)日平均温度低2.5℃。在两种研究方法下,温度升高都使岷江冷杉芽开放提前,休眠期推迟,生长季延长。温度升高使岷江冷杉幼苗新生芽遭受严重的冻害。结果表明,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海拔物种遭受早春冻害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岷江冷杉 开顶式生长室 冻害 移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