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移动边界约束作用的薄壁件铣削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小娟 宋清华 +1 位作者 刘战强 王兵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31,共12页
针对薄壁件铣削过程工件约束边界复杂及动特性难预测等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接触移动边界约束的概念,深入研究了接触移动边界约束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考虑刀-工接触移动边界约束作用的薄板切削过程动力学模型,提取刀-工... 针对薄壁件铣削过程工件约束边界复杂及动特性难预测等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接触移动边界约束的概念,深入研究了接触移动边界约束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考虑刀-工接触移动边界约束作用的薄板切削过程动力学模型,提取刀-工接触区域,分析了接触刚度力和阻尼力与接触参数的复杂影响关系。其次,预测了任意接触移动边界约束作用的薄板动态响应,形成了更为全面地任意边界约束选择方案,包括接触移动边界条件和经典边界条件。基于薄板理论建立系统运动学方程,综合考虑包括移动边界约束产生的能量项、常规任意边界约束产生的能量项以及薄板变形产生的能量项的组合。最后,通过不同案例以及有限元法,与现有文献中的数值、解析和实验等方法获得的结果作了大量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接触移动约束效应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铣削 刀-工接触 移动约束边界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边界模型应用于废热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动态仿真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东红 鲁雪生 +1 位作者 顾建明 陆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4-1397,1402,共5页
针对废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动态仿真和实验验证.循环工质为R245fa(1,1,1,3,3-五氟丙烷).分别采用移动边界和离散两种方式建立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模型.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显示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 针对废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动态仿真和实验验证.循环工质为R245fa(1,1,1,3,3-五氟丙烷).分别采用移动边界和离散两种方式建立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模型.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显示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统的性能.分析表明,移动边界模型具有比离散模型低的阶次,处理速度较快,更适合于以控制为导向的动态仿真和实时系统仿真,且在系统负荷突变时具有良好的强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移动边界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求解焓及移动边界位置的多维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焓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曾欣 辛明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62-67,共6页
提出了耦合求解焓及移动边界位置的多维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焓法。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变换标准的焓公式,分离显热与潜热项,并在引入轴间相变率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耦合到潜热源项中,同时对流入/流出相变控制容积的热流密度加以修正,以达... 提出了耦合求解焓及移动边界位置的多维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焓法。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变换标准的焓公式,分离显热与潜热项,并在引入轴间相变率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耦合到潜热源项中,同时对流入/流出相变控制容积的热流密度加以修正,以达到既能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又可以达到准确跟踪移动边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传热 焓法 移动边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加工中移动边界传热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文斌 黄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对移动边界传热问题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 ,并转化为Stefan、Neumann及积分等三个彼此联系的数学模型 ,分别作出解答。然后通过举例对三个模型加以了比较和讨论。Stefan及Neumann模型是积分法的理论基础 ,而积分法则具有很... 对移动边界传热问题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 ,并转化为Stefan、Neumann及积分等三个彼此联系的数学模型 ,分别作出解答。然后通过举例对三个模型加以了比较和讨论。Stefan及Neumann模型是积分法的理论基础 ,而积分法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移动边界 传热 冷却 模具 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移动边界平行平板通道内的层流对流换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东升 王秋旺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 ,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度场与压力场的耦合 ,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 :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 ,而是...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 ,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度场与压力场的耦合 ,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 :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 ,而是有一定的相位差 ;表征运动周期的Sr及运动边界的振幅对通道的换热量具有显著影响 ,但在相同的时段内 ,Sr对于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较小 ,运动边界的振幅对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显著 .另外 ,由于边界的移动 ,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界 平行平板通道 层流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边界半线性热传导方程始边值问题分析近似解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兴宝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24,共6页
本文应用Fourier方法求得移动边界非齐次线性热传导方程始边值问题解及半线性方程问题分析近似解
关键词 移动边界 分析近似解 傅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轴承非稳态油膜力自由-移动边界问题的有限条解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和祥 康晓云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2,共6页
讨论了不可压缩流体润滑的动载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自由移动边界问题的有限条解法。将自由边界问题转化为全域(矩形域)的具有不等式约束的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进一步化为具有不等式约束的泛函极值问题。借助有限条法在矩形域上... 讨论了不可压缩流体润滑的动载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自由移动边界问题的有限条解法。将自由边界问题转化为全域(矩形域)的具有不等式约束的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进一步化为具有不等式约束的泛函极值问题。借助有限条法在矩形域上离散这个泛函,得到了一个特殊的二次泛函的规化问题。通过变量平移变换,使其化为标准的二次规划问题,然后借助于牛顿非光滑算法,迭代求解非线性的互补方程,给出了有限长轴承真实的油膜应力分布。对于所求解方程的系数矩阵的高度稀疏性,给出了紧缩存储算法,节省了存储空间和减少了计算量。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转子动力学 自由-移动边界 非光滑算法 油膜力 有限条法 泛函约束 应力分布 雷诺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分布参数系统移动边界的自适应剖分数值方法
8
作者 刘冀伟 方宇炜 瞿寿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提出通过对具有移动边界分布参数系统中的移动边界的一步预报,自适应生成剖分阿格,然后通过系统的焓方程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具有移动边界的分布参数系统的数值解.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该类系统... 本文提出通过对具有移动边界分布参数系统中的移动边界的一步预报,自适应生成剖分阿格,然后通过系统的焓方程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具有移动边界的分布参数系统的数值解.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该类系统的数值解时遇到的移动边界附近数值解精度与网格剖分过细所导致的计算量过大的矛盾.为具有移动边界的分布参数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同时也为研究系统的控制、估计、辨识等问题的数值方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剖分 移动边界 分布参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锚固储液罐提离的流-固多种非线性耦合的三维移动边界问题统一分析格式
9
作者 温德超 郑兆昌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5,共9页
本文建立了在地震作用下无锚固储液罐提离的流-固多种非线性耦合的移动边界问题的统一格式的三维分析方法,其中建立了任意四边形标薄板壳拟协调非线性有限元的列式和分析移动边界问题的线性互补方程;提出了在ALE标架下用带压力项的时... 本文建立了在地震作用下无锚固储液罐提离的流-固多种非线性耦合的移动边界问题的统一格式的三维分析方法,其中建立了任意四边形标薄板壳拟协调非线性有限元的列式和分析移动边界问题的线性互补方程;提出了在ALE标架下用带压力项的时间分裂步法求解储液罐内含自由液面大幅晃动(移动边界问题)的非定常的三维粘性流体(N-S)问题的方法;其中没有利用轴称性和梁式模态假定等条件及未曾利用势函数理论;该方法适用于一般板壳-流体多种非线性耦合的多种移动边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耦合 移动边界 储液罐 提离 时间分裂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两相问题
10
作者 刘丹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两相问题刘丹平(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常州213022)在水坝渗透、冰土融化和电化加工等研究领域,经常遇到线性或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移动边界问题.本文运用Fourier方法,首先研究了一类线性抛物型方... 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两相问题刘丹平(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常州213022)在水坝渗透、冰土融化和电化加工等研究领域,经常遇到线性或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移动边界问题.本文运用Fourier方法,首先研究了一类线性抛物型方程的移动边界两相问题,最终导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线性 抛物型方程 移动边界两相 齐边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抛物双曲混合型方程移动边界问题的一种解法
11
作者 刘丹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16,共5页
利用Riemann方法和Fourier方法讨论了二阶抛物双曲混合型方程带有移动边界的一类边值问题.
关键词 移动边界 抛物型方程 双曲型方程 混合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双移动边界问题
12
作者 任留成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本文运用Fourier方法和压缩映像不动点原理,证明了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双移动边界问题 u_t=a^2u_(xx)+F(x,t,u,u_x),(x,t)∈D_∞, u(l_1(t),t)=0,l_1(0)=0,t∈(0,+∞), u(l_2(t),t)=0,l_2(0)=l_0,t∈(0,+∞), u(x,0)=φ(x),0≤x≤l_0,φ(... 本文运用Fourier方法和压缩映像不动点原理,证明了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双移动边界问题 u_t=a^2u_(xx)+F(x,t,u,u_x),(x,t)∈D_∞, u(l_1(t),t)=0,l_1(0)=0,t∈(0,+∞), u(l_2(t),t)=0,l_2(0)=l_0,t∈(0,+∞), u(x,0)=φ(x),0≤x≤l_0,φ(0)=φ(l_0)=0.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D_∞={(x,t)|l_1(t)<l_2(t),l_1(t)≤x≤l_2(t),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界 抛物型方程 半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边界模型的变频空调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汉平 肖睿 +5 位作者 何世辉 黄冲 青春耀 冯自平 肖洪海 马颖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5,85,共6页
建立了变频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方法和移动边界模型分别建立蒸发器5阶和冷凝器7阶动态模型;压缩机和膨胀阀由于热惯性小,采用稳态模型求解。系统动态模型以压缩机和膨胀阀模型作为边界条件,通过联立两换热器动态模型,... 建立了变频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方法和移动边界模型分别建立蒸发器5阶和冷凝器7阶动态模型;压缩机和膨胀阀由于热惯性小,采用稳态模型求解。系统动态模型以压缩机和膨胀阀模型作为边界条件,通过联立两换热器动态模型,组合成12阶矩阵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可对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风量等阶跃变化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移动边界 动态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边界模型的空冷阵列动态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泽铭 刘吉臻 +1 位作者 房方 邓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60-2071,共12页
研究动态自然风扰动下空冷阵列的热力学特性,对设计轴流风机的转速控制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6×5空冷阵列物理模型为数值模拟对象,基于移动边界模型和滑移网格方法,建立与求解时变风速和时变风向下的空冷阵列瞬态数学模型,并通过... 研究动态自然风扰动下空冷阵列的热力学特性,对设计轴流风机的转速控制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6×5空冷阵列物理模型为数值模拟对象,基于移动边界模型和滑移网格方法,建立与求解时变风速和时变风向下的空冷阵列瞬态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比风机入口风速的实验数据和数值解,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空冷阵列的风机入口平均温度和平均速度对环境风速的变化响应快速无时滞;在连续型环境风速变化下,迎风面第2行轴流风机入口空气流量可定性为风速的负系数比例对象;在脉冲型环境风速变化下,空冷阵列入口热风回流率可定性为环境风速的有差自平衡对象。空冷阵列在风向变化过程中,迎风面第1行风机的入口流量受自然风影响最大,并且迎风面位置随风向变化动态移动,移动带有2s左右的时间延迟;在风向反转下,风向边缘侧出现热风回流的轴流风机会发生位置对调。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5点关于轴流风机群分区与转速控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阵列 移动边界模型 热动力学动态特性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边界与移动边界直流蒸汽发生器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维竞 李长顺 魏仁杰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7,共4页
介绍了一种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可移动边界模型。该模型按流体相的不同把蒸汽发生器划分为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 3个部分。利用该模型编制了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编制了固定边界模型的仿真程序。与试验数据及固定边界... 介绍了一种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可移动边界模型。该模型按流体相的不同把蒸汽发生器划分为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 3个部分。利用该模型编制了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编制了固定边界模型的仿真程序。与试验数据及固定边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可移动边界模型同时具有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边界 直流蒸汽发生器 移动边界 动态仿真 压水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边界的钻井井筒动态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梦博 柳贡慧 +1 位作者 李军 毕研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6,共4页
准确地了解钻井过程中井筒及周围地层的温度变化对于安全、高效钻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钻井过程中钻头持续破岩而导致的温度动态变化,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传导理论,建立考虑移动边界的井筒动态温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 准确地了解钻井过程中井筒及周围地层的温度变化对于安全、高效钻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钻井过程中钻头持续破岩而导致的温度动态变化,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传导理论,建立考虑移动边界的井筒动态温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往恒定井深的井筒循环温度模型会使计算结果偏小,考虑井深的变化和钻头附近的轴向传热使得井底循环温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实际。该模型为准确地了解和预测井筒温度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钻井 温度场 移动边界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海床液化-重固结移动边界分析模型及离心模型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思杨 孔德琼 +1 位作者 吴雷晔 朱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6-1165,F0003,共11页
改进了已有的移动边界分析模型,考虑了流体黏度和有限海床深度对波浪作用下海床液化-重固结行为的影响。采用层流Navier-Stokes方程替换原模型中的势流方程,从而合理描述液化/流态化海床和外部流体形成的黏性双层流体系统;同时,在控制... 改进了已有的移动边界分析模型,考虑了流体黏度和有限海床深度对波浪作用下海床液化-重固结行为的影响。采用层流Navier-Stokes方程替换原模型中的势流方程,从而合理描述液化/流态化海床和外部流体形成的黏性双层流体系统;同时,在控制方程中采用了有限深度海床的波致剪应力计算模型。通过与砂土和黏土中波浪–海床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液化海床尤其是砂土海床具有较大黏度,忽略流体黏度会高估液化/流态化海床表层的运动幅值;海床深度边界显著影响海床内部波致孔压分布规律,与以往无限深度海床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区别。同时,该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波浪作用下海床地基重固结后硬壳层的形成机制,以及海床地基内部孔压幅值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作用 移动边界模型 离心模型试验 砂土 软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ourier方法解半线性抛物型方程双移动边界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永德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4-86,共3页
文[1]就金属板烧蚀中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热导方程单个移动边界问题的Fourier型级数求解法。文[2]研究了热导方程双移动边界问题。还有些人研究了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问题情况。但是迄今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线性的情况,对非线性的... 文[1]就金属板烧蚀中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热导方程单个移动边界问题的Fourier型级数求解法。文[2]研究了热导方程双移动边界问题。还有些人研究了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问题情况。但是迄今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线性的情况,对非线性的情况讨论甚少,其它移动边界问题也是如此(参见[3]、[4])。本文是在[1]、[2]的基础上,讨论如下的一类半线性抛物型方程双移动边界的定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线性 抛物方程 移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二维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问题的Galerkin方法
19
作者 杨德海 张长海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用Galerkin法给出二维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移动边界问题的具体解法,并证明了解的唯一性。
关键词 抛物方程 半线性 移动边界 伽辽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移动法的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强 冯明霞 +1 位作者 储文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基于预埋在高炉炉缸内热电偶反馈的温度数据,联合数值传热计算和最优化理论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优化的边界移动步长因子,建立了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求解未知边界的传热反问题.将热电偶反馈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 基于预埋在高炉炉缸内热电偶反馈的温度数据,联合数值传热计算和最优化理论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优化的边界移动步长因子,建立了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求解未知边界的传热反问题.将热电偶反馈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应用建立的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对其进行未知边界问题反演求解,计算得到了炉缸内衬侵蚀形貌和残厚.把已知炉缸侵蚀形貌和相应的热电偶测温数据的高炉炉缸作为校验模型样本,模型预测与样本的侵蚀形貌对比表明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6%,确认了炉缸侵蚀监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移动 梯度下降法 炉缸侵蚀 监测模型 高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