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中应用分析
1
作者 刘道永 关峰 +2 位作者 牛延涛 牟文斌 温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分析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机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机高压输出及I... 目的分析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机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机高压输出及IP对X线吸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同工频X线机相比,中频X线机更易获得优质图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结论在CR应用中,中频X线机比工频X线机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工频x线机 中频x线机 x射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 AMX-4 Plus移动X射线机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新志 卢光明 +1 位作者 聂聪 潘永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 AMX-4 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 3543无线平...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 AMX-4 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 3543无线平板系统,设计基于该平板的数字摄影操作平台系统和曝光同步控制系统。结果 DR改造后,移动X射线机可以正常使用,性能稳定,图像质量较以前CR模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临床认可。结论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既使原有移动X射线机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床旁摄片质量、临床诊断及时性、准确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x射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无线平板 数字化x射线摄影操作控制系统 曝光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部发布乳腺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质控检测规范
3
作者 曹厚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 质控检测 卫生部 质量控制检测 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CR与移动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建新 付丽媛 +1 位作者 黄艺生 邱丽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动DR各200张床旁胸部摄影胸片,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2组的例数,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图像质量:移动C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69.0%,乙级片率24.5%,丙级片率5.0%,废片率1.5%。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83%,乙级片率16%,丙级片率1%,废片率0。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移动CR低于移动D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200张移动CR胸片中,126例行CT检查,67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CR能显示64例,3例未见病灶。200张移动DR胸片中,108例行CT检查,53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DR能显示52例,1例未见病灶。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33和0.918。结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移动DR摄影的影像质量、对胸内结构的显示及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均优于移动C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移动DR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 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 床旁胸部摄影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kV脉冲X射线测试系统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红光 李玺钦 +3 位作者 刘金锋 冯元伟 王晓 丁明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7-271,共5页
基于Marx发生器原理设计了150kV脉冲X射线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正负极充电的双边Marx发生器线路,Marx发生器设计为15级同轴结构,采用紧凑低电感设计来获得窄脉冲的输出。实验结果表明,X光机设计合理,获得了窄脉宽、高幅度的高压脉冲输出... 基于Marx发生器原理设计了150kV脉冲X射线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正负极充电的双边Marx发生器线路,Marx发生器设计为15级同轴结构,采用紧凑低电感设计来获得窄脉冲的输出。实验结果表明,X光机设计合理,获得了窄脉宽、高幅度的高压脉冲输出:在充电电压为20kV的情况下,X射线管电压150kV;X射线脉宽约60ns;25cm处剂量约7.8×10-6 C/kg;焦斑直径2.5mm。搭配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成像面积可达30cm×40cm,分辨力大于1lp/mm,可以满足一般低能闪光照相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照相 MARx发生器 x射线 脉宽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静脉肾盂造影图像质量与X射线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厚军 张学昕 +2 位作者 贺洪德 孙立军 石明国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以满足图像诊断质量和X射线曝光参数(kVp、mAs)的优化组合,使X射线剂量控制在最低,降低被检者的有害X射线辐射量。方法对3组不同体型厚度(18cm、22cm、26cm)的被检者,对每组分别以常规...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以满足图像诊断质量和X射线曝光参数(kVp、mAs)的优化组合,使X射线剂量控制在最低,降低被检者的有害X射线辐射量。方法对3组不同体型厚度(18cm、22cm、26cm)的被检者,对每组分别以常规摄影条件,增加kVp、降低mAs进行摄影。以kVp与mAs组合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剂量最低的参数作为最优参考曝光参数。用体模替代3种被检者体型厚度,用同样摄影曝光参数,分别测量体表、体后及有关被检者器官组织的吸收X射线剂量。结果与常规摄影相比,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平均降低了31.97%,面积乘积剂量平均降低了34.57%,有效剂量降低了33.98%。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用CR成像技术与投照参数优化组合,对降低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是行之有效的,为其他投照部位用CR或数字X射线摄影(DR)数字成像参数优化组合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射线摄影 静脉内肾盂造影术 图像质量 x射线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的CT扫描对有效减少X射线量摄入的影响
7
作者 郭荣婕 胡春艾 郝敬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4期69-70,共2页
目的:减少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方法:应用防护设备,合理进行扫描。结果:有效使用防护服可以减少非检查部位X射线的吸收剂量,合理的扫描同样可以减少X射线的吸收剂量。结论: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的最大人工来源,不合理的医疗... 目的:减少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方法:应用防护设备,合理进行扫描。结果:有效使用防护服可以减少非检查部位X射线的吸收剂量,合理的扫描同样可以减少X射线的吸收剂量。结论: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的最大人工来源,不合理的医疗照射有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而合理的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X射线的吸收剂量,降低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扫描参数 x射线辐射 防护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临床应用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怡琪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23-24,共2页
目的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影像科摄取的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片各180张,以CT检查为标准对D... 目的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影像科摄取的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片各180张,以CT检查为标准对DR于CR胸片的质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移动DR胸片质量优于移动CR(P<0.05),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均表现为DR显示率高于CR(P<0.05)。结论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相对于CR而言具有显著的方便、快捷以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值得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 计算机x 射线摄影 床旁胸部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X线与CT平扫检查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涛 方贵明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X线及螺旋CT平扫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经过门急诊X线正侧位片、及伤后48 h内螺旋CT平扫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与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经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平... 目的探讨X线及螺旋CT平扫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经过门急诊X线正侧位片、及伤后48 h内螺旋CT平扫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与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经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有5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的有7例,未检出胫骨平台异常的有2例,其中7例疑似患者经CT检出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性骨折4例、单纯平台塌陷性骨折1例,髁间嵴骨折2例;CT检查结果确诊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的有62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有1例。结论 X线初诊诊断率较高、且具有经济、直观的优势,仍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辅助检查方式,对于有相应征象的疑似病例应结合CT平扫,提高初诊诊断率,并为分型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x射线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门急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抑制颈根部硬化伪影的对比分析
10
作者 姚金磊 高亚君 +1 位作者 华亮 刘玉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在受硬化伪影影响的颈根部CT图像中,比较辐射剂量相似、固定扫描条件下常规CT与能谱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使用Discovery 750 CT获得95例常规CT扫描(A组)及95例能谱颈椎间盘扫描患者(B组)影像学资料,19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目的 探讨在受硬化伪影影响的颈根部CT图像中,比较辐射剂量相似、固定扫描条件下常规CT与能谱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使用Discovery 750 CT获得95例常规CT扫描(A组)及95例能谱颈椎间盘扫描患者(B组)影像学资料,19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选择C6/7椎间盘和同层面硬膜囊,采集CT值、噪声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硬化伪影指数。对比组间上述参数和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另逐对比较A组、B组图像的CNR值,有70对样本能谱扫描图像的CNR值比常规图像高,其内70例常规扫描患者分组为C组;剩余25对样本能谱扫描图像CNR比常规图像低,其内25例常规扫描患者分组为D组,对比C组、D组图像参数差异。结果 A组、B组比较,B组图像CNR值及评分高,脊髓噪声、BHA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能谱扫描提升了图像质量。C组、D组比较,C组图像CNR值及主观评分低,脊髓噪声及BHAI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脊髓噪声的95%CI为11.06~13.62 HU,在此噪声范围能谱较常规扫描有提高CNR的能力;D组脊髓噪声的95%CI为8.01~10.69HU,在此噪声范围能谱较常规扫描失去提升CNR的能力。结论 相同辐射剂量下,较常规CT扫描,固定扫描条件的能谱CT可以在部分样本中减低噪声,提高组织对比度,改善硬化伪影对颈根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 图像质量 射线束硬化伪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摄影如何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喜林 马媛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415-415,共1页
在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新技术给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受检者带来辐射剂量的增加,这对受检者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探索如何... 在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新技术给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受检者带来辐射剂量的增加,这对受检者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探索如何尽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仍然是放射技术人员应当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受检者 数字摄影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放射技术人员 潜在危害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G电流调控技术对64MD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影响及评估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建华 王贵生 +3 位作者 李剑颖 孙宪昶 扬帆 戴汝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通过开启或关闭ECG(心电图)电流(mA)调控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对照研究,评估ECG电流调控技术对降低64MDCT成像放射剂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连续选取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36—80岁,平... 目的:通过开启或关闭ECG(心电图)电流(mA)调控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对照研究,评估ECG电流调控技术对降低64MDCT成像放射剂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连续选取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36—80岁,平均58.9岁),使用GEu出speed VCT机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将病人分为NE、UE两组,每组50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及心率五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NE组扫描时关闭ECG电流调控,UE组扫描时开启ECG电流调控。其它扫描参数相同:120kV,0.35s/r,层厚0.625mm,Pitch 0.20—0.26,Bowtie选用large body,模式。①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从冠脉节段的显示数目、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有分歧的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②分别选取两组图像中面积相等的感兴趣区(砌,面积为100mm^2),在相同轴位图像上(均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均值及标准差),比较NE组和UE组图像噪声差异;③记录关闭或开启ECG电流调控扫描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ED=DIP×C公式换算成有效剂量(ED)。其中C采用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gy提出的胸部平均值0.017;④应用SPSS10.0软件对NE组和UE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CTDIvol、ED均值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NE组、UE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54)分、(3.68±0.47)分,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NE组、UE组图像噪声分别为27.54±4.52、28.09±4.85,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NE组、UE组CTDIvol、ED均值分别为(87.91±8.38)mGy/cm和(72.07±3.9)mGy/cm,(18.0±1.71)mSv和(14.7±0.82)mSv。开启ECG电流调控比关闭ECG电流调控时扫描放射剂量减少约18%,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64MDCT冠脉成像时采用ECG电流调控技术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放射剂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心电描记术 显像术 射线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世廷 田军 +1 位作者 巩武贤 张殿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3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MR检查14例。结果:32例平片发现病变内钙化28例。25例做CT者均见骨质破坏和钙化影,软组织肿块21例,骨膜...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3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MR检查14例。结果:32例平片发现病变内钙化28例。25例做CT者均见骨质破坏和钙化影,软组织肿块21例,骨膜反应2例。MR表现:肿瘤呈等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可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示分隔强化和肿块周边部强化,钙化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骨质破坏、钙化、软组织肿块、弓环状分隔等构成软骨肉瘤的主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射线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新华 胡永胜 +5 位作者 杨越 王自勇 胡鹏程 王劲武 付璇 孔祥旭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1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 V、B组采用10...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 V、B组采用100 k V、C组采用CARE k V技术。使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CT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 V、47例120 k V、10例140 k V。B组与A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 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组与A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A组间的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比较,C组的SD显著低于B组,而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B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 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最佳管电压 体层摄影 x射线计算机 胸部 辐射剂量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准三代三维工业CT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王宏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79,共4页
基于FDK(Feldkamp,Davis and Kress)重建算法的圆轨道锥束扫描方式,因为算法的简洁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成为目前主要的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3D-ICT)成像技术。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该种技术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尺寸受到... 基于FDK(Feldkamp,Davis and Kress)重建算法的圆轨道锥束扫描方式,因为算法的简洁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成为目前主要的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3D-ICT)成像技术。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该种技术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尺寸受到限制。为解决较大尺寸构件3D-ICT检测问题,讨论了一种扫描锥束偏转的准三代3D-ICT成像方法,推导了它基于FDK原理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在扫描锥束偏转两次情况下,其有效扫描视野比圆轨道扫描方式提高1.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 圆轨道锥束扫描 锥束准三代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磊 叶彤 +3 位作者 崔雪娥 李士建 陆征海 汪登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1例经手术证实跖跗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3.1岁。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和MSCT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1例经手术证实跖跗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3.1岁。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和MSCT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由2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对比分析DR平片和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比跖跗关节脱位Myerson分型准确度及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检出率。结果在跖跗关节脱位术前分型准确度方面,Myerson A型、B型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准确度(100.0%、97.1%)均高于DR平片(63.6%、5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yerson C型MSCT及后处理技术与DR平片两者诊断准确度相同;MSCT及后处理技术跖跗关节脱位术前分型总体诊断准确度为98.0%,高于DR平片(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前诊断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检出率方面,MSCT检出率(100.0%、100.0%)明显高于DR平片(49.6%、3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对跖跗关节脱位分型及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的诊断可靠性,并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 脱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18)F-FDG的摄取度定量评价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瑜 张云 彭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57-2160,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在评价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病灶摄取^(18)F-FDG的差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0例病例的术前的PET-CT图像,分别测量所有病灶SUV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SUVmax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PET-CT在评价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病灶摄取^(18)F-FDG的差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0例病例的术前的PET-CT图像,分别测量所有病灶SUV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SUVmax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1 9例,低分化腺癌21例;中高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为3.55±1.36,低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5.52±1.70,中高分化腺癌SUVmax低于低分化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0);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7,SUVmax>5.15作为阈值诊断中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时,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89.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SUVmax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ET-CT所提供的SUVmax值可用来定量评价胃癌的分化程度,从而反应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织分化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射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怀仕 刘俊宾 +3 位作者 刘小虎 张燕 付晶 丁学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66-68,共3页
目的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3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 目的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3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折移位、椎间稳定、椎管形态情况,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图像,为术前手术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结论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检查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损伤 体层摄影 x射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诊断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莹 张建 +1 位作者 方艺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胃部恶性病变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影像经处理、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良恶性病灶SUVmax诊断效能ROC曲线,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胃部恶性病变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影像经处理、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良恶性病灶SUVmax诊断效能ROC曲线,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评价SUVmax、PET/CT对恶性病灶的检出效能。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Z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138个胃部病灶病理诊断胃癌占63.0%(87/138),胃良性病灶占37.0%(51/138),胃癌组SUVmax明显高于良性组(t=5.6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的胃壁厚度大于良性组(t=7.5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PET/CT诊断恶性病灶的 ROC、AUC(95% CI)分别为0.857(0.757~0.916)和0.908(0.847~0.969),PET/CT 明显大于SUVmax ( Z =5.242,P =0.001)。PET/CT 诊断胃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ROC曲线发现阈值为2.97时,SUVmax、PET/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52.9%和95.4%、92.2%。与病理诊断比较,SUVmax诊断的一致性较中等(Kappa=0.466,P =0.001),PET/CT 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27,P=0.001)。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的灵敏度由90.8%(79/87)提高到95.4%(8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 P =0.787),特异性从52.9%(27/51)上升到92.2%(4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1, P =0.001)。PET/CT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与其它细胞类型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12/16)和95.1%(58/61),( t =1.845,P =0.074),两组的SUVmax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Z =-1.463,P =0.144)。结论与SUVmax相比,PET/CT对诊断胃癌与胃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于病理类型为胃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时,PET/CT诊断的假阴性高。对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射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三维CT重建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龚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基于点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FDK近似3D-CT重建算法重建速度快,在10°锥角内重建精度高,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算法不能满足线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情况。为此,将上述点源FDK近似原理拓展到线源情况,推导了线源... 基于点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FDK近似3D-CT重建算法重建速度快,在10°锥角内重建精度高,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算法不能满足线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情况。为此,将上述点源FDK近似原理拓展到线源情况,推导了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3D-CT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利用这种算法,对圆轨道锥束大视场扫描3D-CT实验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了正确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三维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 圆轨道锥束扫描 FDK重建算法 线源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