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英 郑铨 +1 位作者 何翔 周天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共有17题,包括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沟通、移动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移动社交网络依赖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56.393%,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4.057,GFI=0.944,AGFI=0.926,CFI=0.944,NNFI=0.920,IFI=0.932,RMSEA=0.056);总量表和3个因子的Cronbachd系数为0.74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80,表明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移动社交网络 人际交往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vateCheckIn: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70
2
作者 霍峥 孟小峰 黄毅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6-726,共11页
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签到服务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流应用,存在着严重的轨迹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针对签到服务中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方法PrivateCheckIn.该方... 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签到服务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流应用,存在着严重的轨迹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针对签到服务中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方法PrivateCheckIn.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签到序列缓存机制,通过为缓存的签到序列建立前缀树、对前缀树进行剪枝及重构形成k-匿名前缀树,遍历k-匿名前缀树得到k-匿名签到序列,达到了轨迹k-匿名的隐私保护效果.文中证明了PrivateCheckIn方法既能保护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又确保损失签到位置最少,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体验.通过构建前缀树的方式获取轨迹k-匿名集降低了计算代价.最后,文中在真实数据集上与(k,δ)-anonymity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PrivateCheckIn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应用 隐私保护 位置隐私 轨迹隐私 移动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感知的P2P移动社交网络构造及发现算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曹怀虎 朱建明 +1 位作者 潘耘 李海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3-1234,共12页
如何通过情景感知,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自动发现潜在的社会关系,是移动社交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了情景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系统架构、聚合模型及发现算法,将用户的位置信息、环境特征、运动轨迹等引入到聚合算法中,... 如何通过情景感知,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自动发现潜在的社会关系,是移动社交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了情景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系统架构、聚合模型及发现算法,将用户的位置信息、环境特征、运动轨迹等引入到聚合算法中,智能地聚合成潜在的P2P社交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自主发现匹配的社会关系,避免了社交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后对该方案和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案和算法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准确率及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情景感知 聚合模型 社交发现 P2P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信任的分布式服务组合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涛 马建峰 +2 位作者 习宁 刘西蒙 熊金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针对服务不透明性、信任需求主观性及移动参与者连接机会性对面向服务移动社交网络中可信服务组合带来的问题,提出基于信任的分布式服务组合方法.该方法基于格模型建立分布式服务信任评估框架,分别在组件和组合级评估服务信任度以避免... 针对服务不透明性、信任需求主观性及移动参与者连接机会性对面向服务移动社交网络中可信服务组合带来的问题,提出基于信任的分布式服务组合方法.该方法基于格模型建立分布式服务信任评估框架,分别在组件和组合级评估服务信任度以避免不可信的数据传输;通过分析服务依赖关系,实现满足全局和局部信任约束可信服务选择;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可信路径选择、优化和容错算法传输服务评估调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服务评估开销低,在路径选择成功率和信任度高,是适应面向服务移动社交网络的服务组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分布式服务评估 路径选择 服务组合 面向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预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刚 董耀众 +1 位作者 文福拴 宋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70,99,共8页
大量电动汽车的自由充放电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向电力系统反向送电(V2G)技术的发展可支持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等辅助服务,但采用不同充放电调度策略时,对V2G和电力系统的交互行为的效... 大量电动汽车的自由充放电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向电力系统反向送电(V2G)技术的发展可支持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等辅助服务,但采用不同充放电调度策略时,对V2G和电力系统的交互行为的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移动社交网络(MSN)作为车联网的一个有益补充,在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充放电决策上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进而会影响电动汽车充放电的调度策略。考虑到MSN的影响力,研究了在分时电价约束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预测方法,将每辆参与调度的电动汽车看成是MSN平台中的单一个体,受整体影响力的制约,其时空特征类似于交叉粒子群中的基本粒子,在保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电动汽车用户利益最优的目标约束下,结合MSN的影响力因子,建立了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预测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同的调度策略下,预测出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G 电动汽车 移动社交网络 分时电价 行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O2O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若宾 杜春涛 张白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但不当使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该文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O2O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连接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不仅解决了手机课堂使用不当的问题,还扩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但不当使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该文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O2O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连接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不仅解决了手机课堂使用不当的问题,还扩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实践的数据分析表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出勤率、电子学习资源使用频率以及学习成绩,在教师引导、模式新颖性、工具开放性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获得较高的学生评价,同时学生普遍认为该模式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较高。该研究为以移动社交网络为工具进行O2O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O2O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社交网络的协作式内容分发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海洋 李忠金 +1 位作者 胡华 赵格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3-625,共13页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移动用户之间可通过移动计算设备连接起来,形成虚拟社区,它们常需要和基站及社区内其他用户间交互以实现数据内容的传送与分发.因此需要提供高效、低费用的内容分发机制,来及时更新移动社交网络中...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移动用户之间可通过移动计算设备连接起来,形成虚拟社区,它们常需要和基站及社区内其他用户间交互以实现数据内容的传送与分发.因此需要提供高效、低费用的内容分发机制,来及时更新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所携带的内容.该文将社区内当前处于邻近物理位置的用户组成临时的虚拟用户组,并以协作的方式通过基站从内容服务商处下载内容,然后在组内完成内容分发.在对用户组的内容传播时间和支付费用这两方面进行优化时,该文首先分析了面向内容分发完成时间的两种优化策略:用户组中内容分发的最大传播时间最小化策略、非服务性用户的内容平均传播时间最小化策略.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所需支付的内容获取费用与网络连接费用,来制定优化的内容分发机制.该文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所提出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移动计算 移动用户组 协作下载 内容分发 社会计算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冲动性与人际困扰的双重中介 被引量:27
8
作者 姜永志 王海霞 +1 位作者 蒋怀滨 刘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神经质可以分别通过冲动性、人际困扰,以及冲动性→人际困扰三条间接路径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产生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质 冲动性 人际困扰 移动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内容创造与分享行为研究——社会网络与自恋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于玲玲 周密 +1 位作者 赵西萍 刘倩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0-1008,共9页
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用户娱乐、社交等的重要媒介。本文选择学者们常忽略的社会网络结构视角,整合并构建了成本-收益框架,引入个体特征变量——自恋,深入分析其对用户内容创造行为、内容分享行为的交互效应。采用问卷调查与客观数据结合... 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用户娱乐、社交等的重要媒介。本文选择学者们常忽略的社会网络结构视角,整合并构建了成本-收益框架,引入个体特征变量——自恋,深入分析其对用户内容创造行为、内容分享行为的交互效应。采用问卷调查与客观数据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342份样本发现:社会网络规模增大,会促进用户进行内容创造与分享;社会网络结构复杂化即网络密度、网络多样性的增大,会抑制用户创造内容。自恋显著调节网络规模与内容创造行为关系;同时显著调节网络密度、网络多样性与内容创造行为、内容分享行为的关系。社会网络与自恋对内容创造行为、内容分享行为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网络规模 网络密度 网络多样性 自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文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服务选择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王玉祥 乔秀全 +1 位作者 李晓峰 孟洛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6-2135,共10页
服务选择机制作为为用户提供智能性、主动性应用服务的一项关键支撑技术,是移动社交网络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文中提出了基于上下文、信任网络和协作过滤算法的移动社交网络服务选择机制,将上下文相似度引入到服务选择的过程中,并且和... 服务选择机制作为为用户提供智能性、主动性应用服务的一项关键支撑技术,是移动社交网络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文中提出了基于上下文、信任网络和协作过滤算法的移动社交网络服务选择机制,将上下文相似度引入到服务选择的过程中,并且和信任度相结合,构成"用户-服务-上下文"三维协作过滤服务选择模型.该方法提高了服务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服务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协作过滤推荐算法相比,该服务选择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 服务选择 上下文感知 协作过滤算法 平均绝对误差(M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快速社区并行发现算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楠 乔少杰 +4 位作者 元昌安 黄萍 魏军林 彭京 周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针对传统社区发现技术已无法有效处理大规模移动社交网络数据的问题,基于图论知识、网络性质提出山地模型,设计了滑坡算法,采用GraphX分布式图计算框架实现了并行化社区发现算法。模型首先利用模块度的聚类思想初始化山地模型并求取网... 针对传统社区发现技术已无法有效处理大规模移动社交网络数据的问题,基于图论知识、网络性质提出山地模型,设计了滑坡算法,采用GraphX分布式图计算框架实现了并行化社区发现算法。模型首先利用模块度的聚类思想初始化山地模型并求取网络中每条边的权重,然后利用滑坡算法,迭代削弱社区间的关系,最终获得网络的社区结构。大量真实和模拟移动社交网络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解决传统社区发现算法无法处理的大规模网络社区划分问题,在保证具有较高的社区识别准确率前提下,在时间性能上较现有并行社区发现算法提高140%以上,16台服务器构成的集群对于1000万个结点构成的大规模网络进行社区发现的时间不超过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社区发现 分布式计算 滑坡算法 模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DR:一种基于轨迹分解重构的移动社交网络位置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迪 吴礼发 +1 位作者 李华波 洪征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8,共6页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用户发布的位置信息为其提供基于地域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仅给用户提供了便利,也为商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益。位置预测技术作为此类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是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结合移动社...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用户发布的位置信息为其提供基于地域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仅给用户提供了便利,也为商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益。位置预测技术作为此类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是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结合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轨迹"分解-重构"的位置预测方法 TraDR,利用公开易得的先验知识,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的位置推理模型,有效解决了常见位置预测算法所面临的"轨迹数据稀疏问题"。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该预测方法在预测有效性及效率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位置预测 数据稀疏问题 签到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移动社交网络数据转发激励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怀虎 朱建明 郭树行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82-1485,共4页
移动社交网络节点间的数据转发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自私节点的存在,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的数据转发拓扑模型,基于经济学的博弈理论,建立了数据转发博弈模型及博弈优化算法.并且从理论上证明博弈... 移动社交网络节点间的数据转发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自私节点的存在,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的数据转发拓扑模型,基于经济学的博弈理论,建立了数据转发博弈模型及博弈优化算法.并且从理论上证明博弈的最终将收敛于纳什均衡,也即全局最优解.通过建立模拟移动社交网络对该算法进行了收敛性、数据转发请求/接受概率的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20 ms内收敛,请求/接受概率达到50%以上,表明该算法能够促进节点积极参与数据转发,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数据转发 博弈论 激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共同邻居网络中心度的链路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巍 潘倩 邓宇凡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43-2746,共4页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链路预测是指通过已知的网络节点以及移动社交网络结构等信息预测网络中尚未产生连边的两个节点之间产生链接的可能性。基于网络中心度的思想,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社交网络的链路预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网络中心度和...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链路预测是指通过已知的网络节点以及移动社交网络结构等信息预测网络中尚未产生连边的两个节点之间产生链接的可能性。基于网络中心度的思想,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社交网络的链路预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网络中心度和共同邻居数来计算两个节点的相似性指标,两个节点的共同邻居数越多、共同邻居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则两个节点的相似度越高。另外,由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动态性特征,还将考虑时间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将该方法与其他四种常用的链路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要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中心度 共同邻居 链路预测 移动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代理转发机制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少波 Md Zakirul Alam Bhuiyan +1 位作者 刘琴 王国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58-2164,共7页
K匿名技术是当前轨迹隐私保护的主流方法,但该方法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该文提出一种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代理转发机制(BAFM)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安全多方计算和内积安全计算进行隐私加密匹配,通过可信服务器在移动社交... K匿名技术是当前轨迹隐私保护的主流方法,但该方法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该文提出一种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代理转发机制(BAFM)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安全多方计算和内积安全计算进行隐私加密匹配,通过可信服务器在移动社交网络中找最匹配的用户做代理,然后由代理转发用户的请求到服务器进行查询,隐藏用户的真实轨迹与位置服务器的联系,有效保护用户的轨迹隐私。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用户的轨迹隐私;同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相对K匿名更高效,能减小服务器的查询和通信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轨迹隐私保护 安全多方计算 内积安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利 王欢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11期68-72,77,共6页
随着3G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在互联网市场崭露头角。如今,其发展如火如荼,期间也经历了从冬天到春天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移动SNS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其市场价值也逐渐显现。目前,移动SNS虽然有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 随着3G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在互联网市场崭露头角。如今,其发展如火如荼,期间也经历了从冬天到春天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移动SNS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其市场价值也逐渐显现。目前,移动SNS虽然有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用户社交疲劳、从众心理的问题。人人网是国内领先的社交网站,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要与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和交往方式相契合,培养用户的移动社交网络习惯,以有利于突破社交网络的发展瓶颈,实现移动社交网络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现状与方向 人人网 社会交往 用户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分析框架下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敏 薛云霄 +1 位作者 罗梅芬 张艳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7期44-55,85,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诱发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运营者的社交网络功能优化、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和精准营销推广等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 [目的/意义]探究诱发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运营者的社交网络功能优化、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和精准营销推广等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压力源—压力—结果”为分析框架,在整合压力应对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以微信的深度用户为研究样本,采用“情境实验+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404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PLS2.0软件验证假设和模型。[结果/结论]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影响在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时同时存在,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产品转换疲劳和使用疲劳,两者的综合作用能诱发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其中,技术压力因素中的信息过载、功能过载是产生社交网络使用疲劳的重要前因;使用满足因素中的情感需要满足、社交需要满足和信息需要满足是产生社交网络转换疲劳的重要前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分析 移动社交网络 间歇性中辍行为 形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个性化移动社交网络轨迹隐私保护方案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博闻 陈晶 杜瑞颖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1-874,共4页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发布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的轨迹保护方案。根据个体个性化的隐私保护需求差异,对不同个体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准则,这样可以解决传统隐私保护下过度保护及轨迹效用低等问题。给出k敏感轨迹匿...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发布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的轨迹保护方案。根据个体个性化的隐私保护需求差异,对不同个体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准则,这样可以解决传统隐私保护下过度保护及轨迹效用低等问题。给出k敏感轨迹匿名和(k,p)敏感轨迹匿名等重要的隐私保护定义,并利用Trie树的构造、剪枝、重构等技术实现了个体的个性化隐私保护。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分析,证明该个性化方案比现存隐私保护方案在轨迹位置损失率方面性能更优,计算延时较低且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隐私保护 轨迹隐私 个性化 TRIE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动态资源发现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致远 陈汝龙 王汝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共10页
针对时延容忍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在三维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动态资源发现机制(IBRD)。IBRD首先从用户的文件资源和信息表中提取兴趣向量,然后通过节点间的余弦相似度计算构造初始的虚拟兴趣社区。之后,通... 针对时延容忍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在三维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动态资源发现机制(IBRD)。IBRD首先从用户的文件资源和信息表中提取兴趣向量,然后通过节点间的余弦相似度计算构造初始的虚拟兴趣社区。之后,通过对移动社交数据的分析,建立半马尔可夫链模型以预测节点的行为和运动轨迹。依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实现虚拟兴趣社区的动态维护。最后,基于动态的虚拟兴趣社区构建高效的资源发现策略。IBRD机制在随机网络仿真器(ONE)上得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IBRD与同类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资源发现成功率、较低的平均时延和通信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动态资源发现 余弦相似性 行为预测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群智感知社群化任务分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亮 於志文 +1 位作者 郭斌 熊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9-1716,共8页
针对传统的"平台—用户"移动群智感知任务分发方式在任务执行鲁棒性以及数据回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群智感知参与用户的群体社会属性为基础,提出一种"平台—社群—用户"的社群化任务分发方法.基于参与用户时... 针对传统的"平台—用户"移动群智感知任务分发方式在任务执行鲁棒性以及数据回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群智感知参与用户的群体社会属性为基础,提出一种"平台—社群—用户"的社群化任务分发方法.基于参与用户时空移动特征分布的近似度计算对用户进行动态社群划分聚类,通过在社群中设置社群组织者与社群从属者角色,同时引入社交亲密度连接关系网络等模型,构建移动群智感知任务初次社群分发与二次用户选择的方法.基于WTD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任务分发方式相比,所提方法可可有效提升任务完成率,增强执行过程的鲁棒性,同时可减少任务分发次数、降低通信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感知 社群划分 任务分发 移动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