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以往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炮点加密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银坡 宋强功 +3 位作者 潘英杰 倪宇东 邹雪峰 余建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0-1230,1161,共12页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影响针对复杂目的层的照明分析,最终导致加密炮点难以提高复杂构造目标区的成像质量。为此,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理论,提出依托以往地震数据的提高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方法:首先根据探区地质任务拟定观测系统,尽量选择较小的炮点距(或炮线距);计算探区已有数据的共成像点(CIP)道集每道的局部相似属性,在叠后数据上拾取目的层,得到已有炮(集数据)所有道目的层的局部相似属性;然后利用空间内插计算拟定观测系统所有炮的局部相似属性和正常炮对目的层的贡献值,建立每个CIP道集的局部相似属性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曲面),确定局部相似属性低值区;最后以目的层局部相似属性均匀性为指标,确立加密炮的位置和密度。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便捷地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加密炮参数,能显著改善具有高陡构造、逆掩推覆构造及其他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目的层阴影区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加密 CIP道集 局部相似属性 叠后数据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洺河铁矿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欧阳振华 李长洪 +3 位作者 陈国利 李占科 乔永山 王伟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地表塌陷严重威胁着矿山安全生产,破坏地表生三态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地表塌陷和岩层移动问题,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资料,不但要在地表布设测点,还要在岩层内部布设测点,从地表和岩层内部2个方面着手建立岩移观测系统,为后期研究地... 地表塌陷严重威胁着矿山安全生产,破坏地表生三态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地表塌陷和岩层移动问题,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资料,不但要在地表布设测点,还要在岩层内部布设测点,从地表和岩层内部2个方面着手建立岩移观测系统,为后期研究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规律做好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地表塌陷 铁矿 岩移观测 矿山安全 变形规律 观测系统 布设 内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光德 丁伟 +2 位作者 胡立新 杜清怀 于小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城镇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如何避开障碍物,选择什么参数确保面元属性均匀、最佳压制噪声,以得到好的反射资料。鉴于现有的勘探装备和技术潜力,本文提出一套从物理点优化调整到辅助检测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高... 城镇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如何避开障碍物,选择什么参数确保面元属性均匀、最佳压制噪声,以得到好的反射资料。鉴于现有的勘探装备和技术潜力,本文提出一套从物理点优化调整到辅助检测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照片和地震测量成果,对设计的规则观测系统进行反复调整,尽量避开障碍物,计算出调整后的覆盖次数、炮检距及方位角分布情况,设计出适用于障碍区的不规则观测系统。文中总结了几条设计原则,并给出相应的调整方法和辅助检测手段。通过合理调整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成功地解决了穿越大型障碍区时有效接收和安全激发的问题,确保了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等属性均匀,在多块三维资料采集应用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障碍物 三维观测系统 调整 检波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活二维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潘文锋 贾随良 +2 位作者 梁春生 王小山 皇甫煊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灵活二维观测系统是一种新的二维勘探方法。通过合理布设炮点和检波点位置 ,达到线元可分的目的。与常规二维观测系统相比 ,该方法具有施工投入少 ,过障碍能力强的优点 ;通过变线元处理可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不同覆盖次数的剖面 ,适合于... 灵活二维观测系统是一种新的二维勘探方法。通过合理布设炮点和检波点位置 ,达到线元可分的目的。与常规二维观测系统相比 ,该方法具有施工投入少 ,过障碍能力强的优点 ;通过变线元处理可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不同覆盖次数的剖面 ,适合于勘探程度低、地表复杂的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线元 检波 剖面 勘探方法 能力 灵活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中山区宽线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选 被引量:19
5
作者 于世焕 赵殿栋 秦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8-405,25-26,共8页
广西中部喀斯特地貌区地表非均质性强,每一条单线的共炮点记录和共接收点记录品质在不同岩性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单线叠加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进行了3线3炮宽线地震采集试验,分别对3条单线和单线相加的共炮点记录、共接收... 广西中部喀斯特地貌区地表非均质性强,每一条单线的共炮点记录和共接收点记录品质在不同岩性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单线叠加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进行了3线3炮宽线地震采集试验,分别对3条单线和单线相加的共炮点记录、共接收点记录,以及单线和宽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3条单线的信噪比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时,单线相加或宽线的信噪比提高幅度不大,采用宽线方式的优势不明显;当3条单线的信噪比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或剧烈变化时,单线相加或宽线的信噪比提高幅度较大,这种情况下采用宽线方式的优势明显。但宽线方式多线接收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资料的频率成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单线信噪比最低值和主频最高值计算剖面信噪比提高率和主频降低率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宽线方式的剖面信噪比和主频之间存在的近似反比关系,给出了近似拟合公式,据此选取桂中山区合理的宽线观测系统为3线2炮观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记录 共接收记录 宽线观测系统 信噪比提高率 主频降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测系统的面元划分与覆盖次数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彭苏萍 何登科 +1 位作者 勾精为 刘万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于不同速度比和不同的炮(检波)点距的观测系统设计,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提出共炮点转换点距和共检波点转换点距的概念,通过分析各个炮(检波)点对均匀覆盖面元的贡献情况,总结并提出了转换波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划分与覆盖次数... 对于不同速度比和不同的炮(检波)点距的观测系统设计,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提出共炮点转换点距和共检波点转换点距的概念,通过分析各个炮(检波)点对均匀覆盖面元的贡献情况,总结并提出了转换波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划分与覆盖次数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速度比和炮(检波)点距的观测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面元划分 转换 共检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台城区三维炮点偏移校正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加铭 刘永红 +1 位作者 曹孟起 王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在城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时,如果设计的激发点离建筑物较近,无论采用炸药震源还是可控震源,都会对建筑物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观测系统中设计的部分激发点(炮点)位置和实际施工中采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从而给地震数据处理带来许多... 在城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时,如果设计的激发点离建筑物较近,无论采用炸药震源还是可控震源,都会对建筑物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观测系统中设计的部分激发点(炮点)位置和实际施工中采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从而给地震数据处理带来许多麻烦。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东部地区近地表速度相对较稳定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大炮初至时距曲线区域综合量板进行炮点偏移校正的方法,即把若干个正常炮检点(炮点和检波点坐标位置与施工作业班报记录相吻合)的初至波旅行时绘制成炮检距—初至波旅行时区域综合量板,利用量板中的初至波旅行时和炮检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寻找炮点偏移的真实位置,从而达到炮点偏移校正的目的。实际地震数据处理效果证明,该方法能一次性且较准确地完成所有炮点偏移校正,对我国东部地区陆上地震勘探炮点偏移校正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技术 城区 偏移校正 三维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 陆上地震勘探 东部地区 近地表速度 初至波 可控震源 炸药震源 观测系统 时距曲线 施工作业 坐标位置 数量关系 处理效果 建筑物 检距 旅行时 检波 利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反射地震非常规方法野外施工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者江 何樵登 +2 位作者 田钢 曾昭发 薛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800,共5页
工程反射地震常规的多次覆盖系统、排列和炮点的同时滚动,导致了施工效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共反射点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非常规的移动炮点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并与常规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这种方法在提高野外施... 工程反射地震常规的多次覆盖系统、排列和炮点的同时滚动,导致了施工效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共反射点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非常规的移动炮点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并与常规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这种方法在提高野外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速度分析的精度,并且可兼顾折射法和多道面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移动炮点野外观测系统 传统野外观测系统 共反射 覆盖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水准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慧 张国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02-404,409,共4页
从精密水准测量所采用的仪器、工具及作业过程、外界条件等几个方面 ,分析了精密水准测量中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精度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如何减弱这种影响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精密水准测量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地面高程 测量精度 野外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单基站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金萍 程芳波 杜清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一、引言 石油物探测量的任务是:依据物探观测系统设计,将物探测线的物理点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放样到实地,为物探野外施工、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和图件。
关键词 石油物探测量 单基站 移动 应用 观测系统设计 测量方法 野外施工 测量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晓阳 张晓斌 +7 位作者 赵晓红 胡峰 任聪 王光银 黎书琴 孙偲轶 王书彦 罗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该系列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声波方程正演和实际资料与叠前偏移成像相结合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采集方案对复杂目标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地震采集方案更加经济有效;②通过智能提取地形风险及地表障碍物信息,结合野外精细踏勘,开展地形风险识别与分级评价、室内智能优化布设井炮物理点,形成了复杂地表区GIS+炮点智能布设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③采用降低爆炸脉冲初始压力和延长炸药爆炸作用时间的空腔激发技术,可以提高岩石激发能量的有效弹性波能量转化率、提高反射能量和地震单炮资料品质;④研发所形成的山地地震野外资料质量自动评价技术与KL-GMLiveQC 1.0软件相结合,可以提高评价效率、节约评价成本,保证了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高质量获取。结论认为,上述系列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为精细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页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浅层致密砂岩气藏4大领域的天然气立体勘探开发工作持续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地表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智能布设 空腔激发 质控与评价 资料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差分极大叠加能量地表一致性静校正
12
作者 周兴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74-674,共1页
目前地震数据处理中常用的短波长静校正方法,就其原理说均属极大叠加能量法(即利用模型道)。当静校正量比较小时,采用这类方法都能见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推出的二阶差分静校正方法不用模型道,而是根据给定的观测系统选出特定的四道(为一... 目前地震数据处理中常用的短波长静校正方法,就其原理说均属极大叠加能量法(即利用模型道)。当静校正量比较小时,采用这类方法都能见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推出的二阶差分静校正方法不用模型道,而是根据给定的观测系统选出特定的四道(为一组),先分别计算两道的互相关时差,再求以上两个时差之差,经过多组统计,即可得到炮点(或检波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量 地震数据处理 观测系统 二阶差分 检波 能量法 类方 四道 叠加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