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流内构件移动床新疆淖毛湖煤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54-4062,共9页
为了提取低阶煤中天然赋存的油气资源以获得高品质的焦油和煤气产品,并解决现有热解技术无法处理小粒径煤、焦油产率低、焦油品质差等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新型外热式折流内构件移动床热解工艺。以新疆淖毛湖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解温... 为了提取低阶煤中天然赋存的油气资源以获得高品质的焦油和煤气产品,并解决现有热解技术无法处理小粒径煤、焦油产率低、焦油品质差等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新型外热式折流内构件移动床热解工艺。以新疆淖毛湖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解温度、分段控温、多段集气等因素对热解产物分布和品质的影响,验证了新型反应器(折流内构件和多段集气系统)强化小粒径低阶煤热解反应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结果表明:折流内构件移动床热解工艺可以处理小粒径低阶煤;折流内构件可强化颗粒的运动,可显著提高颗粒的传热速率,当颗粒进入第2床层时(大约需要40 min)可达到目标温度,且整个试验过程的温度分布较稳定;淖毛湖煤在低温下热解所得焦油品质较差,焦油中的脂肪烃含量较高,适当提高温度会促进焦油的二次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焦油的品质;通过建立逐渐升温的温度梯度可以提高焦油品质;多段集气系统确保了挥发分物质及时排出,并抑制了挥发分物质在高温下的二次裂解反应;对于粒径为0.4~6.0 mm的新疆淖毛湖煤,当进煤量为5.0 kg/h、停留时间为2.0 h、热解温度为550℃时,焦油产率最高为10.81%,占格金焦油产率的82.5%,焦油中沸点大于360℃的重质组分含量为15.0%,该条件下的焦油的产率及品质均较高;在折流内构件强化热解反应的同时,通过协同调控反应器温度和分段集气可有效提高焦油的产率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新疆淖毛湖煤 折流内构件移动 反应调控 焦油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Java应用构件动态重定位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忠群 谢晓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提高分布应用性能和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关键途径是尽可能地减少处理机间的通信量和让处理机忙于有用的工作.在因特网环境下,现有提高分布应用性能和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在邻居局域网范围内进行负载平衡.提出了基...  提高分布应用性能和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关键途径是尽可能地减少处理机间的通信量和让处理机忙于有用的工作.在因特网环境下,现有提高分布应用性能和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在邻居局域网范围内进行负载平衡.提出了基于局域网簇和"通讯录"的应用构件动态重定位模型.在该模型中,一方面对局域网簇内负载进行平衡,另一方面针对构件远程调用决策重新定位构件或者复制构件副本以提高分布应用的性能.另外,构件动态重定位模型必须满足构件迁移前后一致性,给出了一种基于通讯录的构件通信算法,解决了该一致性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资源动态性 动态重定位 局域网簇 通讯录 移动构件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热径向流反应器料层厚度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二峰 武荣成 +3 位作者 张纯 郭二卫 付晓恒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8-745,共8页
考察了方形径向流固定床煤热解反应器中变化煤层厚度对料层升温速度及煤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随着料层厚度增加,导致煤热解反应要求的时间增长,热解水和气的产率相应增加,焦油和半焦收率逐渐降低,但焦油中轻质组分(沸点低于360℃组... 考察了方形径向流固定床煤热解反应器中变化煤层厚度对料层升温速度及煤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随着料层厚度增加,导致煤热解反应要求的时间增长,热解水和气的产率相应增加,焦油和半焦收率逐渐降低,但焦油中轻质组分(沸点低于360℃组分)含量呈升高趋势,半焦和煤气热值稍许降低。如,加热壁温度900℃、从45 mm至105 mm增加煤料层厚度时,焦油产率从7.17%(质量,下同)下降到6.26%(相对干基煤),但焦油中的轻焦油组分含量则从67%升至72.7%,半焦产率由80.0%降至77.0%,热解水和煤气产率分别由6.96%和5.91%增至8.85%和7.90%,煤气热值则由24348.5 k J·m-3下降至20649.2 k J·m-3。所得半焦的热值径向上由高温侧向低温侧逐渐降低,煤料层越厚、热值降幅越大,而相同煤料层厚度处与加热壁平行的同一轴向平面上的半焦热值基本相同。针对研究的反应器,气相热解产物在反应器内沿径向(横向)由高温料层区向低温料层区流动。在该过程中伴随着热解产物对远离加热壁的低温煤料的传热、热解生成重质组分的冷凝和在煤/半焦颗粒表面的吸附截留,进而在低温料层进一步升高温度时发生二次裂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反应器内煤层厚度越大,上述各种伴随的物化作用越显著,从而明显影响煤料层的升温及热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径向流反应器 料层厚度 二次反应 反应调控 构件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密度法的电池包冷却板散热流道拓扑优化设计
4
作者 宋文超 李征 +2 位作者 谷俊峰 阮诗伦 申长雨 《计算力学学报》 2025年第4期539-54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构件法-密度法拓扑优化的锂离子电池包冷却板流道设计。首先,利用二次贝塞尔函数曲线生成的构件来描述流道。其次,以冷却板最小平均温度作为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为冷却板中的流体体积与流场耗散构建拓扑优化列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构件法-密度法拓扑优化的锂离子电池包冷却板流道设计。首先,利用二次贝塞尔函数曲线生成的构件来描述流道。其次,以冷却板最小平均温度作为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为冷却板中的流体体积与流场耗散构建拓扑优化列式,对具有两个入口两个出口的冷却板流道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之后采用构件法研究了不同出入口位置下冷却板流道的最优设计,并利用密度法对散热能力较优的流道进一步优化,使得流道布局更加合理,边界更加光滑。最终与传统的栅格形流道相比,基于构件法获得的流道设计平均温度降低了6.653 K,最高温度降低了23.62 K,基于MMC-密度法获得的流道设计的平均温度降低了6.887 K,最高温度降低了24.238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OpenFOAM 移动构件 二次贝塞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