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 AMX-4 Plus移动X射线机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 被引量:4
1
作者 曹新志 卢光明 +1 位作者 聂聪 潘永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 AMX-4 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 3543无线平...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 AMX-4 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 3543无线平板系统,设计基于该平板的数字摄影操作平台系统和曝光同步控制系统。结果 DR改造后,移动X射线机可以正常使用,性能稳定,图像质量较以前CR模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临床认可。结论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既使原有移动X射线机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床旁摄片质量、临床诊断及时性、准确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x射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无线平板 数字化x射线摄影操作控制系统 曝光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曝光指数与曝光参数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俊 胡志 +2 位作者 温锐 龙健胜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R)曝光指数(EI)与曝光参数之间的关系、曝光参数值的改变对EI值的影响,以便利用EI来指导DR摄影时曝光参数值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8 cm×28 cm大小和9.0、10.8 cm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西门子公... 目的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R)曝光指数(EI)与曝光参数之间的关系、曝光参数值的改变对EI值的影响,以便利用EI来指导DR摄影时曝光参数值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8 cm×28 cm大小和9.0、10.8 cm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西门子公司AXIOM Luminos dRF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机,配备2880×2880像素的碘化铯-非晶硅固体平板探测器。总滤过2.5 mmAL,滤线栅栅比15∶1。kV值选用81、102、125 kV和不同的mAs值组合,分别对9.0、10.8 cm厚PMMA板进行曝光,记录每次曝光图像的EI值;mAs值选用1.25、2.00、3.20 mAs和不同的kV值组合,分别对9.0、10.8 cm厚PMMA板进行曝光,记录每次曝光图像的EI值。结果当kV值及其他摄影条件不变时,EI值与mAs值间成正比关系;mAs点数值每增加一个点,EI值大小增加约25%。当mAs值及其他摄影条件不变时,EI值与kV值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但指数值n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kV值的增加逐渐减小;当kV值小于100 kV时,kV点数值每增加一个点,EI值增加约25%;当kV值大于100 kV时,随着kV点数值的增加,EI值增加的比值有明显的下降。结论EI值与kV值和mAs值间的量化关系符合感光公式E=K(V^(n)·mAs)/r^(2),EI值可以作为反映感光量的量化指标。点数值表在DR摄影时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当使用高kV摄影时,kV点数值对应的kV值需要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光指数 曝光参数 点数值 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高大为 姚爱静 +3 位作者 李光民 王来友 孙静涛 李素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 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 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小儿腹部 婴幼儿 腹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茎突数字化X射线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岗 王楚铭 刘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茎突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有茎突过长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2.3岁。采用Kodark Derectview DR7100系统内预设条件,对应于该部位的曝光条件75 kV、320 mAs、0.25 s... 目的探讨颞骨茎突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有茎突过长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2.3岁。采用Kodark Derectview DR7100系统内预设条件,对应于该部位的曝光条件75 kV、320 mAs、0.25 s(张口位);0.32 s(侧位),选定模式进入。采取拍摄颞骨茎突1~2颈椎张口位、侧位的方法,来测量双侧茎突的长度、偏角做对比。结果 29例颞骨茎突长度均≥3.20cm,右侧颞骨茎突平均长度3.50cm,左侧3.60cm。23例双侧颞骨茎突长度>3.30cm;右侧11例、左侧16例颞骨茎突长度≥3.30cm;右侧12例、左侧10例颞骨茎突长度≥3.60cm。最长者达3.74 cm。16例茎突偏曲:右侧7例,左侧9例。29例中2例内倾角大于40°,8例小于20°。结论 DR提供更好的影像,对茎突周边部位亦能够清楚显示,有助于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茎突 数字化x射线摄影 辐射防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假体置入及注射丰胸患者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技术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炜伟 付丽媛 +4 位作者 董丽锋 黄淑贞 钟群 杨熙章 陈自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置入及注射丰胸患者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技术与方法。方法硅胶假体置入患者32例,女性,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7.94岁。注射丰胸患者21例,女性,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9.38岁。400例正常乳腺患者作为对照,女性,年龄18~72...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置入及注射丰胸患者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技术与方法。方法硅胶假体置入患者32例,女性,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7.94岁。注射丰胸患者21例,女性,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9.38岁。400例正常乳腺患者作为对照,女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58岁。收集数字化乳腺X射线影像资料,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摄影参数。结果 3组乳腺摄影图像甲级片率分别为84.38%、85.71%及91.00%。假体置入和注射丰胸摄影参数采用的k V值与正常乳腺摄影基本接近,但要得到与正常乳腺摄影相当的影像质量,需要加大m As。在相同的压迫厚度下,假体置入与注射丰胸患者摄影m As约是正常患者的2~3倍。结论掌握假体置入及注射丰胸患者乳腺X射线摄影的方法、技术及摄影参数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 硅胶假体 假体置入丰胸 注射丰胸 摄影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洁诚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对膝关节置换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7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105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8岁。对其术后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评价图像质量。结... 目的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对膝关节置换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7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105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8岁。对其术后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评价图像质量。结果重建的图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骨全长,密度均匀一致,无拼接伪影,能清楚地判断膝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是否等长。结论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复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清晰、可靠、真实地反映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畸形纠正的结果,为术后疗效评价起重要的作用,是X射线平片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有望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复查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 膝关节置换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调试机房辐射剂量分布
7
作者 王志超 郭文 +1 位作者 丁艳秋 郝述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46-449,453,共5页
目的对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调试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及机房内辐射剂量进行检测,掌握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及机房内的剂量分布情况,为做好调试工程师的防护最优化以及为机房的辐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目的对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调试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及机房内辐射剂量进行检测,掌握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及机房内的剂量分布情况,为做好调试工程师的防护最优化以及为机房的辐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对机房外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使用热释光剂量计对机房内剂量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该企业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机房内的辐射剂量在距离模体表面100cm位置的剂量值均接近或超过1mSv。结论加强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调试机房辐射防护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进一步优化辐射防护,可有效降低调试工程师受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调试机房 辐射水平 辐射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胸部X线片在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津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4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胸部X线片在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体检肺癌患病高危人群100例,均给予LDCT和DR检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转诊并确诊为肺癌,再根据检...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胸部X线片在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体检肺癌患病高危人群100例,均给予LDCT和DR检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转诊并确诊为肺癌,再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LDCT和DR诊断有效率。结果:LDCT检查阳性检出率、确诊率及肺癌征象表现率均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检查在社区高危人群中肺癌筛查的应用价值高于DR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胸片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屏幕检测获取数字化X射线照片密度的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找到一种在数字化X射线照片打印前预测照片密度的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照片质量控制,避免在照片密度调整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方法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检测屏幕上指定位置的输出值。采用适当条件对铝梯进行投照,投照后在工作站上调整图... 目的找到一种在数字化X射线照片打印前预测照片密度的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照片质量控制,避免在照片密度调整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方法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检测屏幕上指定位置的输出值。采用适当条件对铝梯进行投照,投照后在工作站上调整图像,使得铝梯各阶对比良好,保存并打印图像。在屏幕上由低到高对铝梯各阶进行采样,获取屏幕上各点输出值。使用密度计对打印后的照片进行测量,获得照片上铝梯各阶对应的照片密度。绘制密度曲线,再与相应的照片密度相关联。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对100张照片进行检测,将对应点预测值和密度计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误差小于5%。结论该方法是对数字化X射线照片密度预测的一种新的尝试,通过一个小程序跨越了从影像的屏幕显示到照片打印之间的多个设备和程序调试环节,直接将屏幕上的输出值和打印后的照片密度进行关联,通过检测屏幕输出值获得照片密度的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 照片密度 密度计 x射线摄影的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CR与移动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建新 付丽媛 +1 位作者 黄艺生 邱丽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动DR各200张床旁胸部摄影胸片,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2组的例数,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图像质量:移动C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69.0%,乙级片率24.5%,丙级片率5.0%,废片率1.5%。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83%,乙级片率16%,丙级片率1%,废片率0。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移动CR低于移动D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200张移动CR胸片中,126例行CT检查,67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CR能显示64例,3例未见病灶。200张移动DR胸片中,108例行CT检查,53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DR能显示52例,1例未见病灶。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33和0.918。结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移动DR摄影的影像质量、对胸内结构的显示及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均优于移动C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移动DR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 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 床旁胸部摄影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临床应用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怡琪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23-24,共2页
目的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影像科摄取的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片各180张,以CT检查为标准对D... 目的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影像科摄取的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片各180张,以CT检查为标准对DR于CR胸片的质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移动DR胸片质量优于移动CR(P<0.05),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能力均表现为DR显示率高于CR(P<0.05)。结论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相对于CR而言具有显著的方便、快捷以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值得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 计算机x 射线摄影 床旁胸部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摄影如何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喜林 马媛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415-415,共1页
在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新技术给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受检者带来辐射剂量的增加,这对受检者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探索如何... 在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新技术给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受检者带来辐射剂量的增加,这对受检者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探索如何尽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仍然是放射技术人员应当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受检者 数字摄影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放射技术人员 潜在危害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例DR全脊柱拼接摄影照片质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振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全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开展DR全脊柱摄影以来的156例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的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 目的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全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开展DR全脊柱摄影以来的156例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的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结果全部照片中,有1例头颈部与其他部位比例失调,3例全片密度差别太大,2例因拼接点上下影像变形失真而使拼接线明显,不影响诊断,4例拼接点选择错误影像失真,4例因呼吸运动导致拼接错位。结论影响DR全脊柱拼接成像片的原因很多,但合格的照片质量要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片,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脊柱摄影照片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胸部DR摄影源像距与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夏忠新 余建明 孔祥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源像距(SID)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成都剂量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5 kVp)和不同SID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mAs)、单位面积...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源像距(SID)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成都剂量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5 kVp)和不同SID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mAs)、单位面积剂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胸部DR,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初次人院的50例婴幼儿行胸部DR(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个月),住院期间复查1次作为对照,初检组均使用110cmSID,复检组均使用90cmSID进行DR胸部摄影.由3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获取的100幅图像质最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t检验.结果 100例初检及复查婴幼儿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P〉0.05);而不同的SID曝光的面积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胸部DR的不同SID,其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90cmSID在婴幼儿胸部DR中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胸部摄影 源像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伟 王兆晖 +1 位作者 李安红 何欢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和规避。方法通过DR成像系统成像后,经工作站后处理,调整至最佳传至激光相机打片。选取600幅照片,其中男性326例,女性274例;年龄2天~78岁,平均年龄45岁。照片所摄部位以胸片、脊柱片、四肢骨和关节片为主,通... 目的研究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和规避。方法通过DR成像系统成像后,经工作站后处理,调整至最佳传至激光相机打片。选取600幅照片,其中男性326例,女性274例;年龄2天~78岁,平均年龄45岁。照片所摄部位以胸片、脊柱片、四肢骨和关节片为主,通过X射线评片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影响成像质量因素。结果甲级片498张,非甲级片102张。通过着重对非甲级片分析,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如下。①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技术水平。此原因所致68张,占66%。②摄片技术参数。此原因所致23张,占23%。③机器性能。此原因所致3张,占3%。④图像后处理技术。此原因所致6张,占6%。⑤激光相机。此原因所致2张,占2%。结论影响DR照片质量因素很多,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是其主要因素。应用DR设备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规范操作和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增强对设备原理的学习,探索更多临床经验,才能得到质量更佳图像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DR) 图像质量 图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新沛 陈霄雅 +5 位作者 代秀红 王骏 李赛 马丽 胡焱玮 卢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是继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模板的改进和完善。方法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窗体结构设计制作而成,可应用在影像科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工作站,在医师输入病人有关异... 目的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是继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模板的改进和完善。方法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窗体结构设计制作而成,可应用在影像科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工作站,在医师输入病人有关异物信息后,能自动生成指定大小的异物阴影,并且可以随意拖动异物阴影,放置在眼球异物坐标定位图上的相应位置处。医生还可以在影像工作站上将书写好的诊断报告书通过打印机成文或通过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传输到临床医生办公室计算机上。结果用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得出的诊断报告书,经41例眼球异物定位应用,各项设计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结论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方便了临床医生在网上的阅览,也有利于眼球异物的及时取出,达到了现代化医院所需电子版病历和检查结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摄影 数字化x射线摄影(DR) 眼球异物定位 坐标定位 电子版报告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磊 叶彤 +3 位作者 崔雪娥 李士建 陆征海 汪登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1例经手术证实跖跗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3.1岁。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和MSCT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跖跗关节脱位诊断和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1例经手术证实跖跗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3.1岁。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和MSCT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由2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对比分析DR平片和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比跖跗关节脱位Myerson分型准确度及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检出率。结果在跖跗关节脱位术前分型准确度方面,Myerson A型、B型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准确度(100.0%、97.1%)均高于DR平片(63.6%、5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yerson C型MSCT及后处理技术与DR平片两者诊断准确度相同;MSCT及后处理技术跖跗关节脱位术前分型总体诊断准确度为98.0%,高于DR平片(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前诊断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检出率方面,MSCT检出率(100.0%、100.0%)明显高于DR平片(49.6%、3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对跖跗关节脱位分型及并发跖骨和跗骨骨折的诊断可靠性,并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 脱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腓骨疲劳骨折DR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树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腓骨疲劳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7例新兵腓骨疲劳骨折病例,均给予DR检查,观察发病部位和不同阶段数字X线表现特点。结果 17例腓骨疲劳骨折患者骨折发生在腓骨中上1/3处9例,腓骨中段1例,腓骨下段7例...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腓骨疲劳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7例新兵腓骨疲劳骨折病例,均给予DR检查,观察发病部位和不同阶段数字X线表现特点。结果 17例腓骨疲劳骨折患者骨折发生在腓骨中上1/3处9例,腓骨中段1例,腓骨下段7例。1例下段骨折合并中上1/3处陈旧疲劳骨折,1例合并胫骨上端疲劳骨折。4例显示骨折线,表现为斜行或横行不规则线状密度减低影。8例骨膜反应呈长短不一的条状密度增高影,多与骨干平行,骨膜反应长度2.5~7.6 cm,早期边缘毛糙,随病情进展边缘逐渐变光整,3例骨膜反应呈团状,边缘毛糙不光整,2例边缘局限性隆起呈菜花样改变。8例骨痂以骨折线处隆起明显呈山坡状或梭形向上下延伸,边缘较清楚,3例骨痂呈局限丘状生长,边缘光滑。1例疲劳骨折1年后复查,局部皮质增厚,骨干梭形增粗,皮质边缘光滑,为疲劳骨折晚期表现。结论 DR检查能显示腓骨疲劳骨折的基本病理改变,在疲劳骨折的诊断中是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骨折 腓骨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分辐射探测器量子效率计算式的新式推导
19
作者 张帆 牛憨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2,共3页
当入射到积分模式辐射探测器上的每一入射粒子最终产生的可检测光电子数服从参数为g的泊松分布时,探测器的量子探测效率极限值的计算式为g/(g+1)。该工作给出了此计算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易理解的另一推导,并计算了典型透镜耦合医用X射线... 当入射到积分模式辐射探测器上的每一入射粒子最终产生的可检测光电子数服从参数为g的泊松分布时,探测器的量子探测效率极限值的计算式为g/(g+1)。该工作给出了此计算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易理解的另一推导,并计算了典型透镜耦合医用X射线数字成像探测器的量子探测效率。计算表明,在光圈数为1.0,系统放大率为11.5倍,采用白色衬底碘化铯闪烁体屏这样的典型情况下,因低的透镜耦合效率造成的量子探测效率的降低仅为33%,在实际应用中尚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 x射线 探测器 量子探测效率 量子检测效率 数字化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蔡庆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均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DR平片、MS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检查所需时间。结果MSCT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均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DR平片、MS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检查所需时间。结果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错位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碎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2%、85.19%、92.96%、76.74%、91.91%,均高于DR平片的70.43%、59.26%、52.11%、48.84%、6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所需时间为(19.21±3.05)min,短于DR平片的(33.24±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且用时短,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