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下移动扩散源追踪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旭 柴利 杨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与移动瞬时源追踪相比,移动扩散源追踪相对困难.本文分析了移动扩散源扩散过程,给出了离散化浓度场模型.将连续线源目标追踪问题转化为离散点源目标追踪的次优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化移动扩散源追踪算法.在该算法中,先采用约束最小二乘... 与移动瞬时源追踪相比,移动扩散源追踪相对困难.本文分析了移动扩散源扩散过程,给出了离散化浓度场模型.将连续线源目标追踪问题转化为离散点源目标追踪的次优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化移动扩散源追踪算法.在该算法中,先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法估计目标实时位置、到达时间等相关参数,并进一步采用仅针对位置序列的Sage-Husa卡尔曼滤波方法优化位置估计.该算法克服了一般基于动态序列的追踪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离散移动扩散源追踪问题的不足.在仿真实验中,分别在匀速率平滑曲线运动与变速非平滑曲线运动的情形下进行追踪实验,分析了追踪精度与采样间隔以及观测节点密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说明了提出的移动扩散源追踪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化浓度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 最小二乘 Sage-Husa卡尔曼滤波 移动扩散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移动状况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
2
作者 陈婷婷 程浩 +3 位作者 叶建仁 李映 倪安顺 张娇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1-250,共10页
【目的】揭示自然环境条件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侵染移动与病害症状表现、治疗效果的关系,探索松树不同染病阶段实施康复治疗的可行性,为建立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一级侧... 【目的】揭示自然环境条件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侵染移动与病害症状表现、治疗效果的关系,探索松树不同染病阶段实施康复治疗的可行性,为建立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一级侧枝顶端人工接种松材线虫AMA3(每株10 000条)。在不同症状表现期分部位采样,分离统计各部位线虫密度,分析在不同症状表现期线虫移动动态并评估修除接种感染枝的治疗效果。同时,以普通自然感染21年生黑松和赤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疑似感病小枝,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检测,对不同症状表现期的松树进行感病确诊。针对不同感病阶段的确诊松树,采用单一治疗(仅主干施药34.1%甲维盐注干粒剂)和联合治疗(修除病枝+主干施药)2种方案,分析防治效果。【结果】1)发病前:松树全绿,线虫聚于接种点附近,主干内无线虫,松脂流动正常;早期I:接种小枝针叶开始退绿,线虫由一级侧枝接种点向下部移动,主干内几乎无线虫,松脂分泌略减;早期II:接种小枝针叶变红褐色,线虫向主干内移动,主干出现少量线虫,松脂分泌显著减少;中期:单个接种小枝枯萎,附近小枝针叶变色,松脂基本停止分泌,线虫在主干内大量繁殖、快速移动;晚期:整株针叶枯萎大于50%或整株变色,无松脂分泌,线虫已扩散至全株。2)发病前修除接种枝,染病松树最终可实现无症状;早期I阶段到中期阶段修除,可不同程度推迟松树发病进程;晚期阶段修除则完全无效。3)处于早期阶段的染病株通过联合治疗处理存活率达到100%,中期阶段可达50%~80%。中期阶段的对比试验进一步表明,联合治疗显著优于仅单一药物治疗。【结论】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移动与外部症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不同感病阶段松材线虫分布特征明显。在松树早期和中期感染阶段,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对于病树的治疗效果显著,这种现象为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康复提供了实际应用效果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移动扩散 早期诊断 主干施药治疗 修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对城乡移动通信扩散的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胡凤雅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0,共8页
本文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证实网络效应在我国城乡移动通信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流动人口在城乡之间发挥传导作用并影响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效应对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均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城市地区的网络... 本文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证实网络效应在我国城乡移动通信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流动人口在城乡之间发挥传导作用并影响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效应对城乡移动通信扩散均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城市地区的网络效应大于农村地区;城市强网络效应促使移动电话在流动人口群体内加速扩散,使流动人口的网络效应增强;移动电话在流动人口群体内的扩散对农村移动通信扩散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与亲人之间联络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增加农村安装基础产生的间接效应。流动人口在城乡群体之间发挥传导作用,最终使城乡移动通信扩散的差距得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扩散 网络效应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