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几何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的改进储能平滑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辉 郭忠涵 +1 位作者 李肇汉 邱首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2,共8页
针对目前光伏并网中采用储能电池对光伏出力进行平滑,以降低光伏出力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提出一种几何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得到光伏并网系统中储能电池出力的参考值。该算法对移动平均滤波算法进行改进,不仅改善了滤波器的延迟性,而... 针对目前光伏并网中采用储能电池对光伏出力进行平滑,以降低光伏出力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提出一种几何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得到光伏并网系统中储能电池出力的参考值。该算法对移动平均滤波算法进行改进,不仅改善了滤波器的延迟性,而且具有自适应平抑的能力。在储能电池出力参考值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对该参考值进行修正的方法,使得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维持在合理范围,保证储能电池具有最佳运行状态以及最少容量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功率平滑 储能系统 几何加权移动平均滤波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均分解的近断层地震动弹性反应谱研究
2
作者 赵志航 车伟 冯群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2,共5页
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是通过对大量的中、远场地震记录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而近场地震记录因观测资料缺乏,导致对近场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考虑不够.近断层地震动有一些显著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近断层地震动包含高频... 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是通过对大量的中、远场地震记录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而近场地震记录因观测资料缺乏,导致对近场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考虑不够.近断层地震动有一些显著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近断层地震动包含高频部分和低频脉冲部分.采用一种移动平均滤波器将近断层地震动分解为低频脉冲部分和高频部分,并采用这个方法分解了一些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同时研究了近断层地震动弹性反应谱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脉冲记录,采用脉冲部分基本可以代表采用原始记录对结构的响应;对于多脉冲记录,因存在一个或多个次高峰,其脉冲部分不能有效代表原始记录对结构的响应,若仅考虑脉冲部分而忽略高频部分将对短周期结构相当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低频脉冲 高频部分 移动平均滤波 弹性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频率和滤波方法对光子多普勒测速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艺圃 王健 吴重庆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4,共6页
数据处理是光子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纹法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方法,自相关滤波是提高条纹法测速精度的关键一环。在分析光子多普勒测速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速度的拍频信号,全面分析了采样频率、信噪比、滑动平均滤波和自相... 数据处理是光子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纹法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方法,自相关滤波是提高条纹法测速精度的关键一环。在分析光子多普勒测速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速度的拍频信号,全面分析了采样频率、信噪比、滑动平均滤波和自相关滤波对测速精度的影响,得到了自相关滤波的测量精度远大于滑动平均滤波。对炸药爆轰实验的圆筒表面运动的拍频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了其速度曲线,给出了采样频率产生的最大测速相对标准偏差在1.29%~2.90%之间,滑动平均滤波和自相关滤波产生的测速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10%和0.1%~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多普勒速度测量 数据处理 条纹法 采样频率 自相关滤波 移动平均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频分析的钢轨连续擦伤周期性病害技术研究
4
作者 邵奇 刘金朝 +3 位作者 郭剑峰 陶凯 杨劲松 刘竞远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8,共9页
随着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和运量不断增加,车轮与钢轨相互作用造成的钢轨擦伤现象也愈加突出,用轴箱加速度能有效刻画轨道短波的不平顺,并且擦伤以固定间隔出现,数据会出现周期性波动,针对钢轨连续擦伤的周期特性,提出了周期性轨道病害... 随着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和运量不断增加,车轮与钢轨相互作用造成的钢轨擦伤现象也愈加突出,用轴箱加速度能有效刻画轨道短波的不平顺,并且擦伤以固定间隔出现,数据会出现周期性波动,针对钢轨连续擦伤的周期特性,提出了周期性轨道病害自适应时频分析法:首先对轴箱加速度数据进行自适应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时频能量谱;利用LP范数准则提取时间能量信号;再利用移动高斯加权平均滤波器和最小二乘平滑滤波器对时间–能量信号进行平滑和去趋势项处理;最后用固定窗口对平滑信号进行截取后分析及阈值判断,确定连续擦伤区段。对算法进行了现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时频分析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钢轨连续擦伤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时频分析 时频能量谱 LP范数准则 移动高斯加权平均滤波 最小二乘平滑滤波 钢轨擦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循环泵行星齿轮热弹流润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庆兵 汪汉明 +3 位作者 冯成程 魏静 何东 杨海师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核电齿轮箱的良好润滑性能是核电循环泵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充分考虑齿面形貌和齿廓修形等因素对内/外啮合齿轮副的影响是准确评估其润滑特性的前提。建立典型工况下核电循环泵行星传动系统斜齿轮热弹流润滑模型,首先将斜齿轮副的啮合... 核电齿轮箱的良好润滑性能是核电循环泵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充分考虑齿面形貌和齿廓修形等因素对内/外啮合齿轮副的影响是准确评估其润滑特性的前提。建立典型工况下核电循环泵行星传动系统斜齿轮热弹流润滑模型,首先将斜齿轮副的啮合状态几何等效为圆锥滚子的接触问题,然后考虑斜齿轮接触变形和齿廓偏差,计算得到内/外啮合齿轮副接触区域不同位置的油膜厚度、承载压力、摩擦应力和闪温等参数。考虑齿面磨合作用,采用移动平均滤波方法对未经磨合的初始形貌进行光滑处理,分析了齿面形貌对润滑行为的影响,最后采取齿廓修形改善润滑特性。结果表明:粗糙度和齿廓修形均会对润滑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齿面粗糙形貌会造成油膜厚度减小,进而影响其润滑特性,弱化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通过齿廓修形可以改善齿轮啮合边界处的几何过渡,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集中和表面温度,从而明显改善啮合线终端的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核电循环泵 热弹流润滑 移动平均滤波 表面形貌 齿廓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荷电状态调节功能的储能系统实时平滑控制策略 被引量:100
6
作者 丁明 吴建锋 +3 位作者 朱承治 赵波 陈自年 罗亚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9,共8页
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平滑风电功率波动可以提高风力发电站功率输出的稳定性。针对风电出力的随机性特别是骤变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的储能系统平滑控制策略。该方法根据风电功率的波动程度与当前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tate... 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平滑风电功率波动可以提高风力发电站功率输出的稳定性。针对风电出力的随机性特别是骤变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的储能系统平滑控制策略。该方法根据风电功率的波动程度与当前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通过实时调整权重系数和滤波带宽有效平滑风电功率的骤变。为了维持SOC在合理水平,在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后,该文采用模糊控制法设计了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自动调节储能电池SOC的控制策略。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维持SOC合理水平前提下能有效平滑功率波动;同时,该文方法基于的在线信息使其具有实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风电功率骤变 加权移动平均滤波算法 模糊控制 在线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口DC/DC变换器的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能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25
7
作者 田明杰 吴俊勇 +3 位作者 郝亮亮 熊飞 张巨瑞 张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78-3385,共8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端口DC/DC变换器(multi-port DC/DC converters,MPC)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并将其应用于直流微电网。针对脉动负荷功率突变对直流母线电压及蓄电池组正常运行造成剧烈冲击的问题,提出了...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端口DC/DC变换器(multi-port DC/DC converters,MPC)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并将其应用于直流微电网。针对脉动负荷功率突变对直流母线电压及蓄电池组正常运行造成剧烈冲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平均滤波算法的自适应能量控制策略(adaptive energy control strategy,AECS)。首先,通过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将脉动负荷功率进行滤波,由蓄电池组承担平缓的功率变化,而由超级电容器补偿瞬时的功率突变,从而优化蓄电池充放电过程,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引入超级电容端电压自适应控制,将超级电容端电压稳定在参考值附近;并对蓄电池组端口采用能量流均衡控制,使各蓄电池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趋于一致。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能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DC/DC变换器 混合储能系统 超级电容 蓄电池 移动平均滤波 自适应控制 能量流均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跷跷板自平衡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鲲 张振国 +1 位作者 丁学 陈建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32位ARM芯片LPC2138作为MCU,由AccuStar电子倾角传感器获得的角度信号经移动平均滤波法作数字滤波构成检测信号,用步进电动机作为控制驱动装置,形成增量式闭环数字PID控制系统,使电动小车能自动完成在不同条件下于跷跷板上保持平衡... 采用32位ARM芯片LPC2138作为MCU,由AccuStar电子倾角传感器获得的角度信号经移动平均滤波法作数字滤波构成检测信号,用步进电动机作为控制驱动装置,形成增量式闭环数字PID控制系统,使电动小车能自动完成在不同条件下于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控制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板长为1.6s时,初次平衡响应时间小于65s,二次平衡响应时间小于60s,平衡位置与水平位置偏差小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Star电子倾角传感器 数字PID 移动平均滤波 步进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钡回转窑红外温度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启亮 莫鸿强 +1 位作者 毛宗源 林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92-1496,共5页
硫化钡回转窑的窑头温度是反映硫化钡焙烧情况的关键变量。但是回转窑红外测温结果存在较大波动,影响操作工人对焙烧质量的判断。本文从红外测温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红外温度测量的多种可能因素及其干扰程度,最后结合温度测量信号的... 硫化钡回转窑的窑头温度是反映硫化钡焙烧情况的关键变量。但是回转窑红外测温结果存在较大波动,影响操作工人对焙烧质量的判断。本文从红外测温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红外温度测量的多种可能因素及其干扰程度,最后结合温度测量信号的频谱特性和回转窑的结构特点,发现窑炉转动过程中物料的翻动是导致测量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针对物料翻动对温度测量扰动的特点,给出参数合适的移动平均滤波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选择适当的采样周期和移动平均的阶数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移动平均滤波 回转窑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声学测温技术中声波飞渡时间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吉 张利巍 曹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187,共5页
为消除由声波换能器延迟振荡效应对声波飞渡时间测量的影响,提出一种'脉冲串归一化阈值点法'测量方法。首先,对所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取包络并进行归一化,通过合理设置阈值,获得不同传播距离时含有延迟响应的声波飞渡时间;然后,利... 为消除由声波换能器延迟振荡效应对声波飞渡时间测量的影响,提出一种'脉冲串归一化阈值点法'测量方法。首先,对所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取包络并进行归一化,通过合理设置阈值,获得不同传播距离时含有延迟响应的声波飞渡时间;然后,利用线性拟合获得声波换能器的延迟响应时间,由此即可获得声波飞渡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声波飞渡时间所得到的声波传播速度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小于1 m/s,与修正前的测量结果相比,测量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简单、易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另外,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二维圆形边界温度场声学测量系统中,获得了较理想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速度测量 声波飞渡时间 测量误差 消噪 移动平均滤波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EE1588同步协议的本地时钟频率控制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帅 葛文萍 +1 位作者 车全江 赵俊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8-312,共5页
为消除本地时钟的频率漂移对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的影响,提高网络同步精度,提出运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对本地时钟频率进行控制的方法。将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特点与PID控制相结合,实现参数的实时调整,提高控制精度... 为消除本地时钟的频率漂移对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的影响,提高网络同步精度,提出运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对本地时钟频率进行控制的方法。将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特点与PID控制相结合,实现参数的实时调整,提高控制精度。在控制器结构中添加移动平均滤波模块,抑制本地时钟的不确定性频率抖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PTP的同步精度,具有较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1588 同步精度 频率漂移 移动平均滤波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IS16209的360°绝对式转角仪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乌建中 张珍 朱莲萍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0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在分析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双轴加速度计的旋转角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DIS16209的转角仪,并介绍了其软硬件实现.通过把移动平均滤波与限幅滤波2种方法组合的复合数字滤波的传感信号处理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与传统的旋转... 在分析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双轴加速度计的旋转角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DIS16209的转角仪,并介绍了其软硬件实现.通过把移动平均滤波与限幅滤波2种方法组合的复合数字滤波的传感信号处理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与传统的旋转角度测量方案相比,所研制的转角仪具有很高的精度、灵敏度、响应速度和性价比,实验结果及现场应用证明了它在大范围旋转角度测量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转角仪 移动平均滤波 限幅滤波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监督多重非局部融合的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叶飞 赵广社 +1 位作者 李国齐 王鼎衡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102,共16页
非局部均值去噪(Non-local means,NLM)算法利用图像的自相似性,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然而,NLM算法对图像中不相似的邻域块分配了过大的权重,此外算法的搜索窗大小和滤波参数等通常是固定的且无法根据图像内容的变化做出自适应的调整.... 非局部均值去噪(Non-local means,NLM)算法利用图像的自相似性,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然而,NLM算法对图像中不相似的邻域块分配了过大的权重,此外算法的搜索窗大小和滤波参数等通常是固定的且无法根据图像内容的变化做出自适应的调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无监督多重非局部融合(Unsupervised multi-non-local fusion,UMNLF)的图像去噪方法,即变换搜索窗等组合参数得到多个去噪结果,并利用SURE(Stein's unbiased risk estimator)对这些结果进行无监督的随机线性组合以获得最终结果.首先,为了滤除不相似或者相似度较低的邻域块,本文引入一种基于可微分硬阈值函数的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 with a differential hard threshold function,NLM-DT)算法,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初步提升算法的去噪效果和速度;其次,针对不同的组合参数,利用快速NLM-DT算法串联生成多个去噪结果;然后,采用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思想对上述多个去噪结果进行随机的线性组合,并利用基于SURE特征加权的移动平均滤波算法来抑制多个去噪结果组合引起的抖动噪声;最后,利用噪声图像和移动平均滤波后图像的SURE进行梯度的反向传递来优化随机线性组合的系数.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UMNLF算法去噪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超过了NLM及其大部分改进算法,以及在部分图像上超过了BM3D算法.同时,UM-NLF相比于BM3D算法在视觉上产生更少的振铃伪影,改善了图像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非局部均值 自相似性 加权移动平均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S与MAF的MEMS陀螺降噪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佳 蔡成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134,共3页
为了减小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分量,提出一种改进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移动平均滤波(MAF)的降噪方法。首先通过改进LMS算法对陀螺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量化分析MAF不同滑动窗口长度以及滤波器收敛因子对陀螺仪噪声抑制... 为了减小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分量,提出一种改进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移动平均滤波(MAF)的降噪方法。首先通过改进LMS算法对陀螺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量化分析MAF不同滑动窗口长度以及滤波器收敛因子对陀螺仪噪声抑制的效果;最后,采用MEMS陀螺仪惯性测量单元搭建测试环境,将所提出算法应用于实际降噪研究中,并分别与小波降噪以及传统LMS进行对比。采用Allan方差(AV)对MEMS陀螺仪随机误差参数进行辨识,结果表明:经过LMS-MAF算法滤波处理后的陀螺各项误差系数明显减小,角随机游走、量化噪声、零偏不稳定性、速度斜坡、速度随机游走均降低90%以上,大大降低了陀螺仪噪声,有效提高了陀螺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陀螺 最小均方算法 移动平均滤波 信号降噪 ALLAN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量的快速在线检测算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茂海 齐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9-154,共6页
电力电子装置及串联补偿装置的大量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越来越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一种次同步振荡分量的快速提取方法,可有效抑制工频分量、谐波分量和噪声对次同步振荡分量测量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响应速... 电力电子装置及串联补偿装置的大量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越来越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一种次同步振荡分量的快速提取方法,可有效抑制工频分量、谐波分量和噪声对次同步振荡分量测量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可实现在线测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频率(模态)、幅值、相位的在线计算方法和抑制次同步振荡分量对工频量测影响的方法。仿真算例和实际算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相量测量 在线检测 移动平均滤波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抽油机变频控制中游梁摆角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16
作者 容建刚 李晓莹 +2 位作者 申强 赵彦明 袁广民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针对实际油井工程中游梁式抽油机变频调速的控制问题,为了给其电机速度曲线优化提供高精度的摆角信息,以达到提高变频控制效率及稳定性的目的,设计了用于变频控制器的高精度实时游梁摆角测量系统。在复杂工况条件下,为了提高系统测量精... 针对实际油井工程中游梁式抽油机变频调速的控制问题,为了给其电机速度曲线优化提供高精度的摆角信息,以达到提高变频控制效率及稳定性的目的,设计了用于变频控制器的高精度实时游梁摆角测量系统。在复杂工况条件下,为了提高系统测量精度,采用了防脉冲干扰的移动平均滤波法以及分段补偿温度漂移等技术;同时为了有效消除安装误差,提出了摆角测量系统在线标定方法;最后对游梁摆角进行了静态及动态试验。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抽油机-50°^+50°的摆幅内,系统测量精度达到±0.15°,零偏为±0.05°,且抗振效果非常明显,该系统能够满足油田恶劣工况下电机控制系统变频优化调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工程 游梁式抽油机 变频控制 摆角测量 移动平均滤波 零点漂移 分段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高精度扭矩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金全 王小鹏 于挥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4期99-101,共3页
为提高测控应用中扭矩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高精度扭矩测量设计方案。首先,扭矩传感器输出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后,送入内置PGA的24位高精度Σ-ΔA/D转换器ADS1255。然后,主控制器STM32通过SPI读取A/D转换结果,通过移动加权平均... 为提高测控应用中扭矩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高精度扭矩测量设计方案。首先,扭矩传感器输出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后,送入内置PGA的24位高精度Σ-ΔA/D转换器ADS1255。然后,主控制器STM32通过SPI读取A/D转换结果,通过移动加权平均滤波算法消除随机干扰噪声,进而计算扭矩值,将测量结果存储在外部FLASH并送LCD实时显示。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精度达到0.6%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量 STM32 A/D转换 移动加权平均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形貌的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炎 董庆兵 +1 位作者 罗振涛 何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4-302,共9页
目的研究规则和实际表面形貌对二维平面线接触模型的影响。方法基于线接触几何特性,考虑表面受载后的弹性变形特性,结合规则和实际粗糙表面的形貌特征,并考虑磨合对表面的影响,采用移动平均滤波方法对实际粗糙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利用共... 目的研究规则和实际表面形貌对二维平面线接触模型的影响。方法基于线接触几何特性,考虑表面受载后的弹性变形特性,结合规则和实际粗糙表面的形貌特征,并考虑磨合对表面的影响,采用移动平均滤波方法对实际粗糙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表面接触压力和摩擦力,计算二维平面内接触近场应力分布,同时采用修正的离散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提高计算效率。对比验证二维接触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比规则和实际粗糙形貌表面受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时平面应力分布云图中的应力分布和大小。结果圆面与圆形微凸体接触时,圆形凸体半径越小,最大Mises应力值越大,半径增大,最大Mises应力减小。多个圆形微凸体及正弦微凸体对应力分布影响类似。当考虑切向力时,会对应力分布云图中的应力分布形状和大小产生巨大影响。在相同平面表面形貌时,摩擦系数越大,Mises应力越大,并且应力沿摩擦力方向发生偏移。结论数值模型能准确计算出粗糙平面的应力。当圆面与规则表面轮廓平面接触时,与光滑表面接触时相比,Mises应力分布呈现很大不同,微凸体越小,应力越集中;摩擦力会使接触压力和近场Mises应力产生偏移,摩擦系数越大,偏移越明显。当考虑实际粗糙表面时,在粗糙界面尖端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经过磨合表面采用平均滤波光滑处理后,粗糙界面尖端接触区域应力集中将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接触 粗糙表面 Mises应力 移动平均滤波 离散卷积傅里叶变换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浸入电镀液温度状态控制方法研究
19
作者 薛迪杰 忽晓伟 《电镀与精饰》 2025年第9期1-6,28,共7页
当工件的温度与电镀液的温度存在差异时,工件浸入电镀液会立即发生热交换效应。这种热交换会导致电镀液的温度迅速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电镀过程的稳定性和镀层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电镀液温度,进而提升工件电镀的质量,研究工件浸入电镀液... 当工件的温度与电镀液的温度存在差异时,工件浸入电镀液会立即发生热交换效应。这种热交换会导致电镀液的温度迅速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电镀过程的稳定性和镀层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电镀液温度,进而提升工件电镀的质量,研究工件浸入电镀液时的温度状态控制方法。建立电镀液温度状态控制架构,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工件浸入电镀液的温度数据,运用移动平均滤波和非模型修正算法对采集的电镀液的温度数据进行校正,控制电镀液温度的波动范围,降低热交换带来的影响。通过专家PID控制器对经过校正后的数据输出温度控制指令,调节电镀槽的温度,从而实现工件浸入电镀液时温度状态的精确控制。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恒温设定、单次变温设定以及多次变温设定下均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并且在多次电镀液温度控制过程中能够保持较低的超调量,这表明该方法具备稳定的温度控制能力,提高镀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件浸入 电镀液温度 非模型修正算法 移动平均滤波 专家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