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卫星信道中的TC-MDPSK特性界
1
作者 殷贯西 王新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0-72,51,共4页
本文基于RiceLognormal联合分布的两种信道模型,定性地分析了移动卫星信道中的TCMDPSK特性界.推导出了适合这两种信道模型的一种新的特性界表达式,讨论了8UTCMDPSK方案的误比特率.计算机模拟... 本文基于RiceLognormal联合分布的两种信道模型,定性地分析了移动卫星信道中的TCMDPSK特性界.推导出了适合这两种信道模型的一种新的特性界表达式,讨论了8UTCMDPSK方案的误比特率.计算机模拟显示出,本文推导的方法不仅简便,而且得到的特性界比已有的界紧,能够较好地反应这类信道的TCMDPSK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信道 TC-MDPSK特性界 移动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通信的信道模型和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邱晶 余平 杨士中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7-41,共5页
研究了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 ,给出了非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描述移动卫星信道的有遮蔽莱斯衰落模型 ,用实验和修正的方法给出了模型参数。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相干PSK调制方式下窄带系统和宽带扩频系统的误码性能 ,计算了数值曲线... 研究了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 ,给出了非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描述移动卫星信道的有遮蔽莱斯衰落模型 ,用实验和修正的方法给出了模型参数。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相干PSK调制方式下窄带系统和宽带扩频系统的误码性能 ,计算了数值曲线。结果表明移动卫星信道中存在的多径和阴影现象使系统的误码性能恶化 ,而采用宽带扩频调制则可极大改善系统的性能。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信道模型 衰落模型 扩频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天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果 胡剑飞 余达太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1,共5页
为了改善移动卫星天线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本文进行移动卫星天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针对移动卫星天线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和控制系统,所提出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律和控制系统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实现... 为了改善移动卫星天线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本文进行移动卫星天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针对移动卫星天线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和控制系统,所提出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律和控制系统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实现了所期望的性能,最后通过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尽管外界环境道路条件的变化不同,移动卫星天线控制系统表现了满意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天线 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通信低成本多传感器融合姿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伍宗伟 姚敏立 +2 位作者 马红光 贾维敏 田方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61,共7页
针对低成本移动卫星通信终端的天线姿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低成本多传感器融合姿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融合微机械陀螺信息和加速度计重力场测量信息来得到精确的水平姿态角估计;通过融合单基线GPS高精度的航向角测量... 针对低成本移动卫星通信终端的天线姿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低成本多传感器融合姿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融合微机械陀螺信息和加速度计重力场测量信息来得到精确的水平姿态角估计;通过融合单基线GPS高精度的航向角测量与陀螺信息保证航向角精度.在单基线GPS失锁的情况下,利用机动加速度观测对融合滤波器进行自适应控制,与标准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相比,有效地克服了机动加速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低成本姿态估计方法在单基线GPS锁定或短时间失锁情况下,能够满足宽带移动卫星通信天线波束对准精度要求,三维姿态角误差均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多传感器融合 姿态估计 自适应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地面轨迹移动卫星通信星座设计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久银 甘仲民 朱德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91,共4页
本文从移动卫星地面轨迹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一种共地面轨迹移动卫星星座的设计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模拟和专业卫星通信工具软件对我国区域进行了设计,在选定轨道周期为1/4个恒星日,偏心率为0.158,轨道倾角为63.4°的情况下,4... 本文从移动卫星地面轨迹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一种共地面轨迹移动卫星星座的设计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模拟和专业卫星通信工具软件对我国区域进行了设计,在选定轨道周期为1/4个恒星日,偏心率为0.158,轨道倾角为63.4°的情况下,4颗共地面轨迹卫星即可对我国大陆(北纬20°至55°)基本达到连续覆盖,平均仰角大于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星座 共地面轨迹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星座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剑浩 吴诗其 冯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2-16,共5页
本文研究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星座设计问题,并给出了我国低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方案。该星座是以三个轨道平面组成的24颗星系统,它的高度为1326km。轨道参数由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进行... 本文研究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星座设计问题,并给出了我国低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方案。该星座是以三个轨道平面组成的24颗星系统,它的高度为1326km。轨道参数由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进行设计。本文用统计的方法对我国低轨系统方案和Globalstar系统(24颗星方案)的覆盖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对我国的覆盖特性优于Globalstar系统。本文还对圆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星座设计中有关轨道高度选择,覆盖中断情况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优化算法 星座设计 覆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卫星通讯的列车自动报点系统与运行图绘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武军 梁晋 +1 位作者 王静 任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列车自动报点系统包括车载系统和地面系统,车载系统通过移动卫星通讯,将列车所在位置、运行速度、车站停靠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系统,地面系统自动绘制列车实绩运行图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列车的位置。运行图的绘制采用双缓冲实现视图的... 列车自动报点系统包括车载系统和地面系统,车载系统通过移动卫星通讯,将列车所在位置、运行速度、车站停靠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系统,地面系统自动绘制列车实绩运行图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列车的位置。运行图的绘制采用双缓冲实现视图的快速显示,解决了报点时刻以及车次标注的重叠问题,并在Delphi中自己创建新类模拟画笔来完成绘制不同类型列车运行线的要求。实绩运行图可以像其它图形软件一样实现放大、缩小、平移等视图操作,并可以在任何支持图形打印的打印机或者绘图仪上打印,软件自动根据打印机类型和纸张大小将打印效果调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调度 移动卫星 自动报点 列车运行图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移动卫星通信的新型多功能微带天线 被引量:3
8
作者 傅光 郑会利 +1 位作者 尹应增 龚书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8-441,共4页
对一种用于移动卫星通信的新型多功能微带天线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该天线通过激励圆形微带贴片天线的高阶模及重叠式的层状结构来实现,可产生锥形的辐射方向图.
关键词 重叠式 微带天线 移动卫星通信 高次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法的移动卫星通信地面站跟踪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力生 杨士中 +1 位作者 雷剑梅 邓晓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针对现行移动卫星地面站采用基于激光陀螺跟踪卫星方案的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等不足,提出了基于梯度法跟踪卫星的方案。同时提出基于梯度法和数字波束形成GRAD-DBF(grads-digitalbeam forming)技术的跟踪方案。系统无需激光陀螺、机电转... 针对现行移动卫星地面站采用基于激光陀螺跟踪卫星方案的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等不足,提出了基于梯度法跟踪卫星的方案。同时提出基于梯度法和数字波束形成GRAD-DBF(grads-digitalbeam forming)技术的跟踪方案。系统无需激光陀螺、机电转台-伺服系统,能跟踪多颗非静止卫星。最后对GRAD-DBF跟踪方案和算法用Mathcad软件作了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仿真程序和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 移动卫星通信 梯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通信区域覆盖星座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久银 甘仲民 朱德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在卫星通信静止轨道和中、低轨道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个区域性、时段性覆盖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并针对我国领土得出:当采用10355km中圆轨道星座,在8颗卫星基础上即可基本达到“无缝”覆盖。文中还根据计算机模拟,... 本文在卫星通信静止轨道和中、低轨道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个区域性、时段性覆盖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并针对我国领土得出:当采用10355km中圆轨道星座,在8颗卫星基础上即可基本达到“无缝”覆盖。文中还根据计算机模拟,就本文所得出的星座方案(8颗星)与Odyssey(12颗星)系统、INMARSATICO(10颗星)系统星座方案对我国区域覆盖进行了性能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区域覆盖 星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切换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凌翔 胡剑浩 吴诗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1-566,共6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个人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各种通信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以其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今后必将成为个人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分析低轨(LEO)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个人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各种通信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以其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今后必将成为个人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分析低轨(L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与陆地蜂房系统之间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适用于LEO移动卫星通信的动态平衡话务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信道竞争上将切换呼叫和原始呼叫等同对待的无优先权切换模型,这种模型可应用于星间切换和波束切换分析。运用此模型对一个L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际切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低地球轨道 切换 话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多径衰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士峰 张明高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1期33-38,共6页
分析和讨论了陆地移动卫星系统(LMSS)设计中的多径衰落分布。根据Nakagami-Rice分布和实验数据提出了LMSS中的多径衰落预测新方法。经比较,该方法预测位同数据吻合较好且有合理的物理解释和较大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陆地 移动卫星通信 LMSS 多径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突发通信全数字接收机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寅健 李荔 +2 位作者 李国通 梁旭文 杨根庆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移动卫星突发通信具有通信速率低、频率偏移大、频率变化快、突发帧短等特点 ,常规的解调器不能满足要求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FFT频率捕获和非相干检测的 DPSK/ DQPSK全数字解调器结构 .仿真结果表明 ,该解调器具有频率捕获范围宽... 移动卫星突发通信具有通信速率低、频率偏移大、频率变化快、突发帧短等特点 ,常规的解调器不能满足要求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FFT频率捕获和非相干检测的 DPSK/ DQPSK全数字解调器结构 .仿真结果表明 ,该解调器具有频率捕获范围宽、频率捕获时间短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多普勒频偏 快速傅里叶变换 非相干检测 频率捕获 解调器 全数字接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移动卫星信道高速仿真模型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耿淑敏 李星 郑林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15-917,926,共4页
文中提出了实现陆地移动卫星(LMS)信道高速仿真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莱斯正弦和法,基于四分之一周期三角函数查表法实现陆地移动卫星信道快速仿真模型设计,使系统在仿真的过程中,一方面避免了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和乘法运算;另一方面,... 文中提出了实现陆地移动卫星(LMS)信道高速仿真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莱斯正弦和法,基于四分之一周期三角函数查表法实现陆地移动卫星信道快速仿真模型设计,使系统在仿真的过程中,一方面避免了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和乘法运算;另一方面,相对整周期查表法也大大节省了系统资源,此优点在设计对数高斯信道模型上体现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衰落信道仿真 瑞利衰落 莱斯正弦和 四分之一周期三角函数 陆地移动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影环境下陆地移动卫星信道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金朝 杨士中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87,共4页
陆地移动卫星信道通常用全阴影模型和部分阴影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利用全阴影模型的研究结论 ,就实际陆地移动卫星信道部分阴影模型的仿真问题 ,拟合了模型参数与卫星仰角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特性的数值计算 ,验证了部分阴影模型与全阴... 陆地移动卫星信道通常用全阴影模型和部分阴影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利用全阴影模型的研究结论 ,就实际陆地移动卫星信道部分阴影模型的仿真问题 ,拟合了模型参数与卫星仰角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特性的数值计算 ,验证了部分阴影模型与全阴影模型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信道 模型 阴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静止轨道移动卫星通信中CDMA误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世文 李乐民 吴诗其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1,共5页
分析了非静止移动卫星通信中CDMA的误码性能。考虑移动卫星的信道模型为有遮蔽的菜斯衰落模型,并将卫星覆盖的最小仰角对误码的影响引入到该模型中,推出了在高斯近似多址干扰下和最大似然二阶分集下,用户数、仰角和码长与误码的... 分析了非静止移动卫星通信中CDMA的误码性能。考虑移动卫星的信道模型为有遮蔽的菜斯衰落模型,并将卫星覆盖的最小仰角对误码的影响引入到该模型中,推出了在高斯近似多址干扰下和最大似然二阶分集下,用户数、仰角和码长与误码的关系式,计算了数值曲线并讨论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码分析 移动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 码分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涛 张军 柳重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0-132,共3页
基于现有的MPLS技术,结合移动卫星网络的特点,给出了卫星MPLS的顶层设计,包括网络结构设计、协议体系设计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等,并具体分析了构建卫星MPLS网络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MPLS 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Q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天线极化跟踪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瑞荣 邹永庆 汪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0,89,共4页
针对移动通信终端天线的极化失配损失问题,利用两个正交线极化天线结合相应的馈电网络实现了任意方向的线极化波,用于移动状态下的天线极化跟踪。提出了通过控制两个正交线极化天线的相位差来接收任意线极化波的方法,并给出了相位差与... 针对移动通信终端天线的极化失配损失问题,利用两个正交线极化天线结合相应的馈电网络实现了任意方向的线极化波,用于移动状态下的天线极化跟踪。提出了通过控制两个正交线极化天线的相位差来接收任意线极化波的方法,并给出了相位差与极化角的关系。当两个正交线极化天线增益及其对应通道间的幅度和相位均相同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随相位差的变化而作余弦,且当相位差ψ为2θ-π2时,信号强度有最大值。基于该方法进行理论仿真,并得到了极化跟踪曲线,与测试结果相比,吻合良好。将该方法应用到卫星通信移动终端,在运动过程中信号稳定,未出现明显极化失配现象,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 天线 极化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安全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涛 马建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59-1964,共6页
由于移动卫星和移动用户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解决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问题面临许多困难。根据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安全需求,基于UC安全模型定义了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理想函数,该... 由于移动卫星和移动用户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解决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问题面临许多困难。根据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安全需求,基于UC安全模型定义了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理想函数,该理想函数保证了强安全性和实用性,并用于实际协议的设计。在移动用户和移动卫星通信网络控制中心之间,设计了一个简单、低计算复杂性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涉及了较少的交互次数,认证协议计算负载仅仅需要利用伪随机函数、散列函数和与或计算。同时,基于UC安全模型,对新的协议进行了可证明安全分析。新协议的安全属性包括可用性、有效性、身份隐藏的可认证性、前向保密的密钥交换以及协议的模块化可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UC安全模型 前向保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天线稳定伺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荧兴 贾彦斌 +2 位作者 杨冬梅 卢军平 张建红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7-140,146,共5页
移动卫星天线稳定伺服系统在运动载体扰动下,能够扫描、精确对准并跟踪通信卫星,实现运动载体对星通信。卫星天线的柔性部件造成的低频机械谐振和系统较低的开环增益是稳定伺服系统设计的难点,因而,设计采用专家系统和串级PI调节器相结... 移动卫星天线稳定伺服系统在运动载体扰动下,能够扫描、精确对准并跟踪通信卫星,实现运动载体对星通信。卫星天线的柔性部件造成的低频机械谐振和系统较低的开环增益是稳定伺服系统设计的难点,因而,设计采用专家系统和串级PI调节器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同时使用陷波滤波器抑制低频谐振的影响。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实验运用MATLAB和dSPACE构成的实时仿真平台进行半实物仿真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专家系统的串级PI控制器和陷波滤波器相结合的控制结构可以达到系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卫星天线 稳定伺服系统 专家系统 串级比例积分调节器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