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移动单元法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宝 苏谦 +1 位作者 李婷 桂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1-2079,共9页
移动单元法在处理移动荷载下结构动力行为分析方面具有求解高效的优势,但目前针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移动单元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根据饱和多孔介质u-p格式动力控制方程,利用移动坐标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及稳态动力控制方程的... 移动单元法在处理移动荷载下结构动力行为分析方面具有求解高效的优势,但目前针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移动单元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根据饱和多孔介质u-p格式动力控制方程,利用移动坐标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及稳态动力控制方程的移动单元列式,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和有效性。基于移动单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饱和沥青路面-弹性基层系统计算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该模型的瞬态动力响应规律,并与其稳态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其水动力特性较稳态响应呈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基于稳态动力响应结果分析了荷载速度、排水边界、渗透系数对饱和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算例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水动力作用下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功能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多孔介质 移动单元 u-p方程 瞬态动力响应 稳态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移动单元节点调度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于瑞云 王兴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3,96,共4页
在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单元节点常被用于数据采集和转发。基于Voronoi图设计一条尽可能短的移动单元节点数据采集路径。在该路径中,移动单元节点被调度去访问一个Voronoi节点子集,在给定通信半径内,该节点子集能覆盖所有传感器节... 在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单元节点常被用于数据采集和转发。基于Voronoi图设计一条尽可能短的移动单元节点数据采集路径。在该路径中,移动单元节点被调度去访问一个Voronoi节点子集,在给定通信半径内,该节点子集能覆盖所有传感器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连接Voronoi节点子集而形成的优化路径能有效缩短移动单元节点的行进路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 VORONOI图 移动单元节点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移动单元的边界点法解弹性力学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杭 周鹃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边界点法是一种结合基本解法和边界元法二者优点的新的边界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将边界点法推广到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中,在边界点法原有的常数移动单元基础上,引入了二次移动单元,解决了后处理过程中由于近奇异性而产生的边界附近应力... 边界点法是一种结合基本解法和边界元法二者优点的新的边界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将边界点法推广到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中,在边界点法原有的常数移动单元基础上,引入了二次移动单元,解决了后处理过程中由于近奇异性而产生的边界附近应力的计算精度问题以及薄壁构件的分析问题.用改进的边界点法对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典型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解与精确解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点法 二次移动单元 基本解 单点计算 弹性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单元法的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雷拓 郑毅飞 +2 位作者 闫玉康 余仁君 石夏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3,104,共7页
轨道不平顺不仅是引起列车和轨道振动的主要激扰,也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特性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考虑离散支撑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将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中国... 轨道不平顺不仅是引起列车和轨道振动的主要激扰,也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特性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考虑离散支撑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将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中国轨道不平顺谱时域样本作为轮轨激励输入,通过编程数值计算分别研究列车速度、不平顺幅值和波长对轨道-列车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移动单元法建立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移动单元模型准确可靠;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幅值和波长特性均对系统的竖向动力响应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幅值增大和较短波长成分增加,轨道位移和轮轨接触力明显增大,其中2 m左右的不平顺波会对轮轨动力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较高的车速会加剧系统的竖向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 移动单元 离散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谐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地基三维动力半解析移动单元分析
5
作者 曹彩芹 黄义 孔旭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9,626,共7页
由于路面不平整,车辆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运动,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以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 由于路面不平整,车辆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运动,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以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单相弹性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应用加权残数法建立了简谐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介质的三维动态响应半解析方程;将固定坐标下的动力问题转化为移动坐标下的拟静力问题,数值分析了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及其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当无阻尼或小阻尼时,位移幅值随着速度变化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当速度在瑞利波波速附近时,会出现各位移幅值的极大值(或第一极大值);当阻尼较大时,位移随着速度增加变化缓慢。这说明阻尼和频率的共同作用会有效地抑制位移幅值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供半解析移动单元法是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下介质动态响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 简谐移动荷载 动态响应 半解析法 单相弹性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云制造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力超 韩江 夏链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模式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该系统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远程访问与操作现场数控系统,并能够将机床运行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发送至云端远程监控平台服务器。远程监控平台可将历史数据存储起来,供异地故障诊断专家分... 提出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模式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该系统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远程访问与操作现场数控系统,并能够将机床运行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发送至云端远程监控平台服务器。远程监控平台可将历史数据存储起来,供异地故障诊断专家分析,同时专家还能够通过网络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实时观测到机床运行状态,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故障机床进行联合诊断。系统内每个的制造设备都将以"社交机器"的方式在云制造服务平台上注册基本信息、技术指标、历史加工案例等,其制造能力将作为一种"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其他企业或个人通过查找与咨询来租赁与自己加工要求相匹配的制造能力,以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式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无线移动单元 远程监控 云制造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医疗相关法律问题浅析
7
作者 吴喜 李洪岩 +7 位作者 张新博 郭松韬 李智强 杨军 郭伟 郭秀海 张洪钿 徐如祥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已应用于临床诊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其应用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被探讨。本文依据医事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合规管理经验,对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的医疗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医疗活动的依法合规开展提供...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已应用于临床诊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其应用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被探讨。本文依据医事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合规管理经验,对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的医疗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医疗活动的依法合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车载 移动卒中单元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基剪切效应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车辆系统移动元分析
8
作者 雷拓 魏鎏勇 +2 位作者 凡尊军 徐龙祥 晋婷婷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2,共10页
为在现有三层离散支撑梁有砟轨道模型中考虑路基土体间的剪切效应,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基础上对剪切层进行离散处理,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了考虑路基土体剪切效应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移动单元法与MATLAB相结合,编制计... 为在现有三层离散支撑梁有砟轨道模型中考虑路基土体间的剪切效应,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基础上对剪切层进行离散处理,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了考虑路基土体剪切效应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移动单元法与MATLAB相结合,编制计算程序,通过MATLAB数值计算,研究路基剪切效应对车-轨耦合系统的影响,以及轨道不平顺和轨枕空吊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路基剪切效应时,钢轨、轨枕、道砟的位移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且抑制情况从钢轨到道砟相差逐渐增大,三者的加速度响应也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其对加速度响应的抑制效果从道砟到轨枕依次减小,但钢轨的加速度减幅大于道砟,对轮轨接触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明显,减幅仅为0.85%;不平顺幅值和波长特性对系统的动力响应会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幅值增大和短波成分增加,系统动力响应加剧,其中2 m左右短波不平顺和90%百分位数谱对轮轨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列车经过空吊区域时,空吊及周围区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会发生突变,导致系统动力响应超过限值。建立的基于移动单元法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及相关分析可为高速铁路的振动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轨道 移动单元 路基剪切 轨道不平顺 轨枕空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朱良付 李天晓 +5 位作者 燕重远 王丽娜 郭潆 秦历杰 万震 顾建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6-318,共3页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网络技术的移动卒中单元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盛煜 刘志衡 +1 位作者 单丽雅 冯毅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期34-40,共7页
5G移动卒中单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在脑卒中急救过程中的医生、急救车、医院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论述了5G移动卒中单元的组成设计、功能模块、实现架构和创... 5G移动卒中单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在脑卒中急救过程中的医生、急救车、医院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论述了5G移动卒中单元的组成设计、功能模块、实现架构和创新服务模式,着重分析了5G网络技术与移动卒中单元的结合点,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5G移动卒中单元的网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5G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开业护士为主导的移动卒中单元工作团队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洁 常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4-1597,共4页
脑卒中的预防及救治是我国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卒中护士在脑卒中防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享美国具有神经血管开业护士(ANVP)专科资质的开业护士主导移动卒中单元(MSU)小组进行医疗救治的经验,为我国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 脑卒中的预防及救治是我国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卒中护士在脑卒中防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享美国具有神经血管开业护士(ANVP)专科资质的开业护士主导移动卒中单元(MSU)小组进行医疗救治的经验,为我国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业护士 卒中专科护士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健康——移动卒中单元在行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力卓 胡悦 +6 位作者 何松柏 杨玉瑶 宋灏哲 王勇 李凤杰 单志刚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一种新型救治模式。自2010年其概念首次被提出后,MSU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众多国外研究表明MSU可有效缩短AIS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近年,...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一种新型救治模式。自2010年其概念首次被提出后,MSU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众多国外研究表明MSU可有效缩短AIS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近年,我国也开始逐步建设MSU,同时,国产移动CT、5G等技术的发展使得MSU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卒中单元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 时间窗 远程通信 移动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移动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静脉溶栓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7 位作者 李天晓 李玉成 王梅云 刘焕 武宏坤 赵俊涛 裴全森 陈伟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难以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应用将静脉溶栓治疗从院内提到院前。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国首台MSU在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静脉溶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人... 目的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难以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应用将静脉溶栓治疗从院内提到院前。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国首台MSU在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静脉溶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应用MSU进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患者(MSU溶栓组)和使用传统救护车转运至院内静脉溶栓的患者(常规溶栓组)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包括主要时间指标从呼叫至溶栓时间、从发病至溶栓时间;疗效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安全性指标包括溶栓后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随访90 d内的全因死亡。比较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两种治疗模式的终点差异。结果MSU溶栓组共计14例患者接受了院外静脉溶栓,同时期常规溶栓组有24例患者在院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溶栓组相比,MSU溶栓组呼叫至溶栓时间(59 min vs 92 mi n,P=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73 min vs 114 mi n,P=0.002)均较短。两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79%vs 67%,P=0.488)和安全性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MSU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从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呼叫至溶栓时间,但对于急性卒中的救治疗效仍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移动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院前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保岗 吴昊昊 +5 位作者 钱芳 范茜君 施媛 巴瑞琼 杨君素 杜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6-682,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移动卒中单元(MSU)行院前静脉溶栓与常规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移动卒中单元(MSU)行院前静脉溶栓与常规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发病时间、静脉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后7 d NIHSS评分、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静脉溶栓后90 d死亡及静脉溶栓过程中是否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系统出血等。应用MSU进行院前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为MSU溶栓组,院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普通急救车入院或自行来院)的AIS患者为常规溶栓组。观察终点指标包括时间指标、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时间指标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疗效指标为静脉溶栓后7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安全性指标包括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过程中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系统出血及静脉溶栓后90 d患者死亡。结果共纳入151例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其中男94例(62.3%),女57例(37.7%),年龄39~86岁,中位年龄为67(58,77)岁。MSU溶栓组50例,常规溶栓组10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史、卒中史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MSU溶栓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较常规溶栓组明显缩短[93.0(64.5,136.5)min比153.0(118.5,193.5)min,Z=-5.058,P<0.01]。MSU溶栓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常规溶栓组[1.0(0.0,3.0)分比2.0(1.0,4.0)分,Z=-2.464,P=0.013],且静脉溶栓后90 d mRS评分较常规溶栓组低[0.0(0.0,0.5)分比0.0(0.0,1.0)分,Z=-2.037,P=0.042]。两组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内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及其他系统出血。结论基于MSU的AIS院前静脉溶栓可以显著缩短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治疗结果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车载手术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松韬 李洪岩 +3 位作者 张洪钿 李方睿 吴喜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2 d,意识障碍5 h"于2021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就诊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在家中观察逐...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2 d,意识障碍5 h"于2021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就诊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在家中观察逐渐加重,就诊当日中午出现意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卒中单元 车载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松韬 额布 +6 位作者 李智强 姜昊 许玉柱 孙舰 史建民 吴喜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相结合构成了5G移动卒中单元(5G MSU),其在卒中急救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5G MSU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相结合构成了5G移动卒中单元(5G MSU),其在卒中急救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5G MSU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MSU、急救中心、卒中中心和医疗机构等各模块有效地连接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卒中院前救治模式,将急救工作前移,实现"上车即入院"的目标,显著缩短了患者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在早期研究中,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MSU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其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尚未明确。本文就5G MSU的概念、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卒中单元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脑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娜 李天晓 +2 位作者 朱良付 周腾飞 宋朝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6-992,共7页
脑卒中是成人慢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死亡和痴呆的主要原因。在急性脑卒中发病4.5 h之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可使患者获益。然而使用rt-PA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给临床救治带来了困难。移动脑卒中... 脑卒中是成人慢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死亡和痴呆的主要原因。在急性脑卒中发病4.5 h之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可使患者获益。然而使用rt-PA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给临床救治带来了困难。移动脑卒中单元由普通救护车、移动CT扫描仪、生化检查设备、远程医疗系统及专业的脑卒中救治团队组成,可将脑卒中诊疗带至院前,缩短发病到溶栓的时间,革命性地改变了脑卒中救治模式。2017年我国引进了首台移动脑卒中单元并进行使用尝试,但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有关移动脑卒中单元的发展、运行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的影响、成本功效比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作一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脑卒中单元 脑卒中 缺血性 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地基三维稳态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彩芹 黄义 高超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2-977,共6页
针对移动荷载对地基产生振动影响的问题,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的动力响应。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土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按照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弹性土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应... 针对移动荷载对地基产生振动影响的问题,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的动力响应。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土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按照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弹性土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应用加权残数法建立了在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地基的三维动态响应半解析方程,将固定坐标下的动力问题转化为移动坐标下的拟静力问题。数值分析了荷载移动速度、地基阻尼等参数对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工作表明,在半解析法中引入移动单元是研究移动荷载下单相介质动态响应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 半解析法 移动荷载 稳态响应 弹性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板与饱和弹性地基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彩芹 李诚诚 李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9,240,共7页
将路面板作为三维弹性体,建立路面-饱和弹性地基动力响应的层状弹性半空间体模型,对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板-饱和弹性地基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饱和弹性土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按照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 将路面板作为三维弹性体,建立路面-饱和弹性地基动力响应的层状弹性半空间体模型,对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板-饱和弹性地基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饱和弹性土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按照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饱和弹性土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应用加权残数法建立了饱和弹性土介质移动层单元动力方程,该方程可退化为单相弹性路面板移动层单元动力方程,基于此,建立了移动荷载下饱和弹性地基与路面板系统的三维动态响应的统一的半解析方程.数值分析了饱和弹性半空间地基上路面板的动力特性,研究了荷载速度、饱和层渗透系数等参数对路面板位移和土体孔隙水压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路面结构的施工设计及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路面板 饱和弹性地基 移动单元 半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玥 李传辉 赵文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取栓即便能实现80%以上的血管再通,但超过50%的患者仍遗留残疾或死亡。基于目前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应优化溶栓药物,开发具有更高纤维蛋白特异性和安全性的新型溶栓剂,扩大溶栓治疗获益人群;利用先进影像技术突破传统时间窗限制,实现基于“组织窗”的再灌注治疗;推广移动卒中单元,实现超早期再灌注治疗;优化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策略,预防神经功能恶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进一步提高机械取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移动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