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移动加载车的重载铁路区段轨道刚度限值研究
1
作者 郝晋斐 潘振 +2 位作者 谷牧 王宁 周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基于移动加载车对朔黄铁路重车线轨道刚度测试数据,分析不同道床清筛年份(反映了通过总重的大小)路基段、桥梁和隧道刚性基础区段轨道刚度分布特征,进而针对不同线路区段轨道刚度演变规律,采取轨道刚度和轨道刚度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 基于移动加载车对朔黄铁路重车线轨道刚度测试数据,分析不同道床清筛年份(反映了通过总重的大小)路基段、桥梁和隧道刚性基础区段轨道刚度分布特征,进而针对不同线路区段轨道刚度演变规律,采取轨道刚度和轨道刚度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出重载铁路各区段轨道刚度管理建议值。路基段轨道刚度管理采用轨道刚度变化率作为控制指标,轨道刚度变化率应≤20(k N/mm)/m;桥梁段选用轨道刚度和轨道刚度变化率2项指标,区段轨道刚度平均值应<340 k N/mm,轨道刚度变化率应<50(k N/mm)/m;隧道段宜按轨道刚度平均值≤330 k N/mm和轨道刚度变化率≤45(k N/mm)/m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加载车 轨道刚度分布 轨道刚度管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液压加载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亮 柴雪松 +4 位作者 李伟 暴学志 金花 潘振 司道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可以连续测量轨道刚度。加载由加载车的作动器实现,加载车工作时作动器以车体为反力架将载荷传递到钢轨上,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轨道的变形。液压加载系统能够控制作动器对轨道施加垂向和横向载荷。本文介绍了动... 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可以连续测量轨道刚度。加载由加载车的作动器实现,加载车工作时作动器以车体为反力架将载荷传递到钢轨上,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轨道的变形。液压加载系统能够控制作动器对轨道施加垂向和横向载荷。本文介绍了动态加载车液压加载系统布局与液压加载机构的设计。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投入使用后,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测试数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线路动态 轨道刚度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轨道刚度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金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7,共4页
介绍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轨道刚度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和实施方案,分析该系统在既有重载、普速线路及新建重载线路上的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刚度检测系统能应用于不同铁路线路,并可在恒定荷载下对轨道刚度进行非接触式、快速、... 介绍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轨道刚度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和实施方案,分析该系统在既有重载、普速线路及新建重载线路上的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刚度检测系统能应用于不同铁路线路,并可在恒定荷载下对轨道刚度进行非接触式、快速、高精度的静态和移动检测;重载铁路和普速铁路试验区段内,桥梁、隧道地段的轨道垂向刚度大于路基地段;重载铁路的轨道垂向刚度大于普速铁路;铺设新型轨道结构地段的轨道刚度振幅小于临近地段,轨道弹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线路动态 刚度检测 弦测法 轨道变形 激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动态线路加载车跟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杨亮 柴雪松 +2 位作者 金花 暴学志 潘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移动式动态线路加载车通过曲线时,如不主动控制,安装在仪器车车底的刚度检测架与轨道之间会有偏移,当曲线半径很小时,刚度检测架上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就会超出量程,造成曲线地段轨道刚度无法测量。为此,设计了刚度检测架跟随系统。本文介... 移动式动态线路加载车通过曲线时,如不主动控制,安装在仪器车车底的刚度检测架与轨道之间会有偏移,当曲线半径很小时,刚度检测架上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就会超出量程,造成曲线地段轨道刚度无法测量。为此,设计了刚度检测架跟随系统。本文介绍了跟随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软硬件设计。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移动式动态线路加载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动态线路 轨道刚度 跟随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区到发线无缝线路稳定性现场测试与计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尧 马战国 +3 位作者 潘振 徐进 沈俊 陈超逸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以在武汉纸坊站和武昌南站进行道床横向阻力现场测试获取的标准道床横向阻力不同的测点实测数据作为初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站区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轨枕端头道砟缺失区段标... 以在武汉纸坊站和武昌南站进行道床横向阻力现场测试获取的标准道床横向阻力不同的测点实测数据作为初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站区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轨枕端头道砟缺失区段标准道床横向阻力偏小,且容许温升小于规范要求,应及时维修;利用移动加载车进行定点静态加载试验,推导出轨枕横向位移与车测钢轨横向位移的线性关系;通过移动加载试验,提出移动加载时轨枕横向位移不应大于0.60 mm的限值;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移动加载时的轨枕横向位移曲线,现场发现轨枕横向位移超过0.60 mm的区段道床明显破坏,应及时补充道砟并捣固以确保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轨枕横向位移限值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稳定性 移动加载车 定点静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