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技术研究
1
作者 马力君 张明 +4 位作者 童乔凌 李智铮 卢嘉承 宋相毅 赵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在不同场景下,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的移动供电场合有不同的供电任务需求。基于未来的任务规划框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提供组成方案,并对电源系... 在不同场景下,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的移动供电场合有不同的供电任务需求。基于未来的任务规划框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行星、卫星探测器用移动供电平台电源系统提供组成方案,并对电源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分析,给出主要技术指标。基于方案设计和应用场景任务类型,开展两类原理样机的研制,以及对后续工作进行探讨,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平台 行星、卫星探测器用 电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LC-CL补偿拓扑的电场式移动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明轩 李乔 +2 位作者 陈阳 李伟华 麦瑞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28-3336,共9页
为了实现高速磁悬浮列车完全非接触运行,避免受流轨磨损、噪声等问题,同时尽可能减小能量接收端元件重量和空间,该文针对磁悬浮列车提出一种基于CLLC-CL补偿拓扑的电场式无线供电(capacitivepowertransfer,CPT)系统。相较于已有的补偿拓... 为了实现高速磁悬浮列车完全非接触运行,避免受流轨磨损、噪声等问题,同时尽可能减小能量接收端元件重量和空间,该文针对磁悬浮列车提出一种基于CLLC-CL补偿拓扑的电场式无线供电(capacitivepowertransfer,CPT)系统。相较于已有的补偿拓扑,提出的补偿拓扑可有效减小接收端的元件数量和占用空间。根据磁悬浮列车的结构,采用两块发射极板在中间,两块接收极板在两侧的侧面安装方式,基于CLLC-CL补偿拓扑,搭建一个缩小的移动供电模型,其传输距离为35mm、耦合电容为13.35pF。该系统在工作频率1MHz,输入电压350V、负载为150W时,可输出1.41kW功率的能量,直流-直流效率达到91.67%。实验表明,基于这种耦合机构所设计的CPT移动供电系统具有较好的传输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 CLLC-CL补偿 移动供电 耦合机构 磁悬浮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拾取线圈的二维感应式移动供电系统恒功率输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乃健 麦瑞坤 +3 位作者 杨斌 陈阳 李伟华 符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242-4250,共9页
为了在耦合结构不转动的情况下实现二维空间上的恒功率输出移动供电,根据Maxwell仿真优化X和Y方向移动时的互感波动情况,以最小功率波动为设计目标,设计了一种消除交叉耦合的新型双拾取线圈。搭建400W原理样机,考察二维方向上系统移动... 为了在耦合结构不转动的情况下实现二维空间上的恒功率输出移动供电,根据Maxwell仿真优化X和Y方向移动时的互感波动情况,以最小功率波动为设计目标,设计了一种消除交叉耦合的新型双拾取线圈。搭建400W原理样机,考察二维方向上系统移动恒功率输出特性,发现系统输出功率的波动始终介于设定的±2.85%以内,系统效率最高为89.62%,与理论分析一致。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二维移动供电 恒功率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移动供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敏 裴向前 郑建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8-1561,共4页
美军是当今世界装备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部队,同时也是电力消耗最庞大的部队。面对全球能源和电力供应日益紧缺的形势,美军通过发展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研发新型储能技术,采用微电网等新型供电管理方式,来提高其综合供电保... 美军是当今世界装备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部队,同时也是电力消耗最庞大的部队。面对全球能源和电力供应日益紧缺的形势,美军通过发展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研发新型储能技术,采用微电网等新型供电管理方式,来提高其综合供电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 替代能源 微电网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供电技术的军用ISG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规则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繁琦 俞妍 +3 位作者 卜建国 边浩然 杨磊 资新运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解决现有移动式供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满足未来陆战平台的更高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供电技术的起动-发电一体化(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混合动力系统的集成化方案,充分发挥了ISG电机的性能优势。综合考虑动力电池充放电... 为解决现有移动式供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满足未来陆战平台的更高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供电技术的起动-发电一体化(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混合动力系统的集成化方案,充分发挥了ISG电机的性能优势。综合考虑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和发动机效率特性,对军用ISG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规则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和转矩分配控制策略。以某ISG混合动力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构建模拟战时行驶工况对控制规则进行仿真验证。与原传统车辆相比,整车动力性明显提升,油耗降低了30.38%;控制规则能合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转矩以满足驾驶员转矩需求;动力电池SOC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发动机大部分工作点分布在经济工作区内,优化了发动机运行工况。结果表明,针对军用ISG混合动力车辆提出的控制规则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 混合动力汽车 控制规则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轮路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车间移动供电方式比较及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齐浩然 田方友 崔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介绍了轨道交通车辆段维护车间内的电缆拖令系统及滑接输电装置2种移动供电方式。基于胶轮路轨自动旅客运输(APM)系统车辆供电特点,从系统结构、使用环境、经济性等方面对这2种移动供电方式进行了方案比选,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浦江线、深... 介绍了轨道交通车辆段维护车间内的电缆拖令系统及滑接输电装置2种移动供电方式。基于胶轮路轨自动旅客运输(APM)系统车辆供电特点,从系统结构、使用环境、经济性等方面对这2种移动供电方式进行了方案比选,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浦江线、深圳宝安机场APM线、香港国际机场APM的TRC线(第三跑道扩建线)等项目实践,对胶轮路轨APM系统移动供电方式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旅客运输 胶轮路轨 移动供电 拖令系统 滑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计算能效最大化策略
7
作者 李陶深 巩健 +1 位作者 曾续玲 吕品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了解决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的计算能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将非线性能量收集模型应用到移动设备上,通过联合优化MEC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计算频率、执行时间、基站... 为了解决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的计算能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将非线性能量收集模型应用到移动设备上,通过联合优化MEC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计算频率、执行时间、基站发射功率、设备发射功率、卸载时间和能量收集时间,比较充分地利用移动设备和MEC服务器的可用计算资源,提高设备的吞吐量和计算位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计算能效。将该联合优化问题转化为非凸分式规划问题,设计一种基于Dinkelbach的迭代算法来获得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该资源分配策略所获得的系统计算能效更高,具有更好的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系统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计算能效 能量收集 资源分配 计算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感应电机负载的移动式无接触供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华 史黎明 +2 位作者 张发聪 姜龙斌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511,共7页
采用移动式无接触方式为感应电机驱动等运动类设备的供电具有灵活、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文章提出了一种为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系统(LIMD)供电的移动式感应耦合供电(MICPT)系统,研究了LIMD作为MICPT系统负载的简化模型,以及MICPT在原边绕... 采用移动式无接触方式为感应电机驱动等运动类设备的供电具有灵活、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文章提出了一种为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系统(LIMD)供电的移动式感应耦合供电(MICPT)系统,研究了LIMD作为MICPT系统负载的简化模型,以及MICPT在原边绕组恒流控制下不同互感和电机不同工况下的输出电压特性,提出将LIMD等效为一个可变电阻作为MICPT系统的负载进行供电特性分析的方法。基于MICPT供电的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实验装置实现了感应电机驱动实验车辆装置在移动式无接触供电下的往复运行控制,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供电方案及等效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恒流控制 谐振频率 移动式无接触供电 感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装备移动式供电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曾繁琦 资新运 +1 位作者 边浩然 杨磊 《兵工自动化》 2018年第10期5-12,共8页
为解决现有移动式供电系统不能满足新型军事装备对电力保障要求的问题,提出战术车辆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技术方案。分析目前移动式供电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移动式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某型... 为解决现有移动式供电系统不能满足新型军事装备对电力保障要求的问题,提出战术车辆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技术方案。分析目前移动式供电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移动式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某型军用越野车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ISG技术的功能需求、发电模式,阐明其用于战术车辆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提高军事装备电力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战术车辆ISG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技术 战术车辆 起动/发电一体化技术 发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移动式供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繁琦 卜建国 +2 位作者 袁晓静 王旭平 张泽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222,共7页
为了改善军事装备移动式发电车供电品质,针对传统电机优化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化过程忽视了发电指标优化的问题,从电机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优化电机供电性能的改进组合优化策略;建立了电机的仿真模型,对3种代理模型方法的拟... 为了改善军事装备移动式发电车供电品质,针对传统电机优化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化过程忽视了发电指标优化的问题,从电机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优化电机供电性能的改进组合优化策略;建立了电机的仿真模型,对3种代理模型方法的拟合精度进行了验证;在运用最大投影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样本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精英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对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方案发电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Ⅰ类电站要求,效果明显,可以满足对供电品质要求更高的武器装备等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这对提升军事装备移动式发电车供电品质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供电 永磁同步发电机 代理模型 多目标优化设计 发电指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平面灵活供电特性的三极板SCC-WPT系统
11
作者 刘哲 苏玉刚 +2 位作者 胡宏晟 戴欣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251-9261,共11页
单电容耦合无线电能传输(single capacitive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SCC-WPT)技术主要通过一对极板即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不仅可以减少耦合机构的极板数量,还可以消除耦合机构极板之间的交叉耦合电容,因此,该技术在二维平面... 单电容耦合无线电能传输(single capacitive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SCC-WPT)技术主要通过一对极板即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不仅可以减少耦合机构的极板数量,还可以消除耦合机构极板之间的交叉耦合电容,因此,该技术在二维平面移动设备的无线供电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基于该技术,文中提出一种可为二维平面上移动设备灵活供电的三极板SCC-WPT系统。通过分析三极板耦合机构的等效模型及绝缘介质对极板间互容的影响,给出系统的受控电压源等效电路及系统的谐振条件;结合耦合电容CM和互容系数kc给出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三极板耦合机构及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在平面上任意位置传输性能基本不变,且功率保持稳定。相比于传统的SCC-WPT系统,该文利用新增的一块极板可以增加对地耦合电容,克服了杂散电容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鲁棒性。研究成果可为二维平面移动设备的静态和动态无线电能供电提供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电容耦合 三极板耦合机构 移动设备灵活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送茧小车的煮熟茧输送装置设计
12
作者 娄浩 吕汪洋 +1 位作者 陈文兴 江文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206,共8页
为解决缫丝企业煮熟茧的自动输送问题以及改进送茧小车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能源供给,设计了煮熟茧输送小车和送茧小车的运行机构以及供能方式。将送茧小车固定在工字钢轨道上完成送茧,根据工字钢的“工”形结构,设计钢架卡槽... 为解决缫丝企业煮熟茧的自动输送问题以及改进送茧小车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能源供给,设计了煮熟茧输送小车和送茧小车的运行机构以及供能方式。将送茧小车固定在工字钢轨道上完成送茧,根据工字钢的“工”形结构,设计钢架卡槽和8轮定位结构以防止送茧小车脱离轨道并保证其运行中的稳定性;运行机构采用电动机驱动齿轮组将动力传递至2个锦纶轮,锦纶轮在与轨道的摩擦力作用下运行,采用滑触线移动供电的方式为送茧小车供能。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方案稳定可靠,自动化煮熟茧输送方式可明显提高生丝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本文设计可为企业技术改革和茧丝绸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触线 移动供电 煮熟茧 摩擦驱动 缫丝 送茧小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蓄电池挖掘机设计及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被引量:2
13
作者 柯坚 李波 +1 位作者 张西川 叶夫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针对电动挖掘机动性差,电池容量衰减快导致电池续航能力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蓄电池挖掘机,完成了供电车及电缆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设计,提升整机机动性.分析了已有动力系统匹配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池放电特性的电池组容量匹配方法并... 针对电动挖掘机动性差,电池容量衰减快导致电池续航能力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蓄电池挖掘机,完成了供电车及电缆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设计,提升整机机动性.分析了已有动力系统匹配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池放电特性的电池组容量匹配方法并给出SOC估算策略.该方法分析了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对电池组容量估算的影响,通过不同倍率的放电试验建立其目标电池的Peukert放电模型,根据Peukert对实际工况下电池实际容量衰减进行补偿修正,提高匹配精度;最后,在20kW工况条件下进行300h循环试验,验证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工程机械 移动供电 系统设计 蓄电池 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