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孙荣国 韦武思 王定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增加砂质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加;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土样饱和导水率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培时间为60d时土样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添加麦秆改良材料(质量分数为10g/kg,配方中PAM质量分数为2%)的土样,在培养60d后其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组的4.97倍,对砂质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对砂质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 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荣国 韦武思 +4 位作者 马明 李佳佳 石孝均 张玉涛 王定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为改善沙质土壤团粒结构,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配制后作为改良材料,研究秸秆改良材料种类、改良材料剂量与配比、土培时间等因素对改良材料改良效应的影响。结果... 为改善沙质土壤团粒结构,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配制后作为改良材料,研究秸秆改良材料种类、改良材料剂量与配比、土培时间等因素对改良材料改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改良材料可以增加沙质土壤1~5 mm团聚体的含量,不同秸秆改良材料改良效果不同,且随着改良材料剂量、PAM含量(〈2%)的增加、土培时间(〈60 d)的延长,沙质土壤1~5 mm团聚体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添加麦秆改良材料(添加量为10 g/kg土,配方中PAM含量为2%)的土样,在培养60 d后,1~5 mm团聚体含量为45.1%,为CK的2.12倍,自然条件下的1.9倍,对沙质土壤团粒结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沙质土壤团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 沙质土壤 团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不同类型土壤田间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何熙 张玉涛 +2 位作者 李佳佳 孙荣国 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了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能力并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设计了以秸秆、膨润土及PAM按照不同的配比开发出新型复合改良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改良材料对四川省宜宾市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田间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 为了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能力并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设计了以秸秆、膨润土及PAM按照不同的配比开发出新型复合改良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改良材料对四川省宜宾市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田间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材料能有效提高三种土壤持水能力,添加秸秆改良材料后,土壤持水性能都比对照显著增大(p<0.05).但是各配比间的差别较大,根据各配比的改良效应不同,筛选了改良材料配方,研究结果为改良材料改良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 土壤 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