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及红壤硝化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洁 程梦华 +3 位作者 栾璐 孔培君 孙波 蒋瑀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22-5033,共12页
为探讨酸性红壤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以及硝化作用对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响应,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设置的秸秆还田长期试验平台(9年),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氮... 为探讨酸性红壤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以及硝化作用对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响应,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设置的秸秆还田长期试验平台(9年),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秸秆(NPKS);氮磷钾肥+秸秆猪粪配施(NPKSM);氮磷钾肥+秸秆生物炭(NPKB))下玉米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了秸秆还田对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potenti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PNA)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相比CK和NPK处理,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硝化潜势,其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磷(AP)、速效钾(AK)、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显著增加,NPKSM处理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佳。AOA的硝化潜势显著高于AOB,表明AOA主导了土壤硝化作用。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AOA和AOB丰度,改变了群落组成,Shannon和Chao1指数均高于未添加秸秆的处理。SOC、TN和NH^(+)_(4)⁃N以及AOA和AOB多样性指数分别与PNA_(AOA)和PNA_(AOB)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NH^(+)_(4)⁃N和TN通过AOA丰度和AOB多样性间接影响PNA_(total)。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红壤肥力,增加红壤AOA和AOB数量和活性,从而促进红壤氮素转化过程,其中秸秆猪粪配施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处理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硝化潜势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