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炭化还田标准化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真令 陈德 叶雪珠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709-1713,共5页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秸秆炭化后还田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炭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碳架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无机矿物,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秸...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秸秆炭化后还田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炭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碳架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无机矿物,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秸秆炭化后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固碳减排和污染物的固持。建设完备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生物质炭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然而,关于秸秆炭化及生物质炭标准化进展还未见报道。介绍了秸秆炭化还田研究及农业应用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尤其是我国秸秆炭化还田及生物质炭农业应用领域的已有标准及标准化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秸秆等生物质炭化过程装备、产品质量、性质检测及农业应用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然而,秸秆炭化农业应用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已有标准质量也参差不齐。从加强生物质炭化新设备研发、产品和标准物质研发、检测方法研发、农业应用技术规范研发并形成系统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炭化 生物质炭 农业生物质废弃物 秸秆资源化利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农作物秸秆炭化技术应用状态研究
2
作者 白华平 关金菊 +2 位作者 彭雄 刘昀 吴淑超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玉米秸秆、麦秆等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防止环境污染和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技术影响进行了描述,并总结出现有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秸秆炭化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炭化 炭化应用案例 挑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炭化烟气两级除尘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明金 陈天佑 +6 位作者 孟军 邬立岩 焦晋康 张强 刘翠红 宋玉秋 任文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为提高秸秆炭化烟气的除尘效率,在典型旋风分离器基础上,在排气管中增设回转拨指轮,构成两级除尘。利用SolidWorks和ANSYS ICEM软件对其建模和网格划分,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中采用RNG k-ε模型和RS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场模拟,建立... 为提高秸秆炭化烟气的除尘效率,在典型旋风分离器基础上,在排气管中增设回转拨指轮,构成两级除尘。利用SolidWorks和ANSYS ICEM软件对其建模和网格划分,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中采用RNG k-ε模型和RS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场模拟,建立了流场理论模型。采用DPM模型对颗粒的分离效率进行模拟,测试在同一烟气进口速度(20 m/s)条件下,典型旋风分离器及不同回转转速(0、900、1 450、2 900r/min)下两级式除尘装置内部烟气流场的静压、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分布及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旋风除尘器相比,回转拨指轮对除尘器内的静压有较大的影响,且静压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回转拨指轮转速对流场切向速度亦有较大的影响,随转速提高,切向速度增大,但对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影响较小;两级除尘及内部回转拨指轮转速对1μm颗粒收集无较大影响,但对于10μm以上的颗粒,可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且随转速增大分离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同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炭化 烟气除尘 旋风分离器 离心分离 拨指轮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炭化焦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燃料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菲菲 吴诗勇 +1 位作者 吴幼青 高晋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1-635,共5页
以玉米秸秆炭化焦油为原料,通过减压蒸馏将其切割成低于40℃、40~130℃、130~140℃和140~170℃4个馏分,并对各馏分的化学组成和燃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化焦油各馏分中的酚类物质摩尔分数为9.19%~63.46%,酮类和吡... 以玉米秸秆炭化焦油为原料,通过减压蒸馏将其切割成低于40℃、40~130℃、130~140℃和140~170℃4个馏分,并对各馏分的化学组成和燃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化焦油各馏分中的酚类物质摩尔分数为9.19%~63.46%,酮类和吡啶类物质在低于40℃馏分的下层液中摩尔分数分别为29.84%和31.63%,直链烯烃和直链烷烃在140~170℃馏分中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9.88%和19.22%;40~130℃馏分的产率达到19.98%,其燃料性质(密度940kg/m3、黏度6.24mm2/s、闪点78℃、燃烧热35.28MJ/kg)较接近于0#柴油,具有作为液体燃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化焦油 减压蒸馏 化学组成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年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璐 董达 +4 位作者 平帆 徐兴坤 易倩倩 孙雪 吴伟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19-2326,共8页
为探究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浙北一处中产单季稻田连续开展4年(2013—2016)的田间试验。试验包含三个处理:CK:对照(无任何水稻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RS:水稻秸秆全量还田(8 t·hm^(-2)·... 为探究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浙北一处中产单季稻田连续开展4年(2013—2016)的田间试验。试验包含三个处理:CK:对照(无任何水稻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RS:水稻秸秆全量还田(8 t·hm^(-2)·a^(-1));RSB:全量水稻秸秆炭化还田(2.8 t·hm^(-2)·a^(-1))。收获期测定水稻株高、籽粒产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碳(TC)、总氮(TN)、有效态营养元素P、K、Ca、Mg、Zn、Al、Fe和Mn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SB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籽粒产量(P<0.05),且增幅大于RS;RSB能明显提高土壤TC、TN、有效态P、K、Ca、Mg含量,降低过量有效态Al、Fe、Mn含量;RSB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秸秆生物质炭间接增强了土壤C、N元素及速效养分的累积;RSB增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TC、TN、有效态K、Mg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Al含量的降低。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持续增产增肥效果显著,是稻田生态系统极具潜力的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秸秆炭化技术是发展五台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师晨霞 《当代农机》 2007年第12期61-61,共1页
分析了五台县推广秸秆炭化技术的有利条件及经济效益,论述了实施秸秆炭化技术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推广秸秆炭化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秸秆炭化技术 经济效益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成广杰 张密密 杨金惠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37-40,共4页
北方地区土壤肥力普遍较低,这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探讨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对于为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方一个农业实验实习基地作为研究区域,选择苏垦11... 北方地区土壤肥力普遍较低,这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探讨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对于为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方一个农业实验实习基地作为研究区域,选择苏垦118、盐粳13号、南粳9108作为供试水稻品种,利用水稻秸秆实现直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炭化还田。在水稻种植下,收获稻谷,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对于稻种苏垦118,三种还田方式下产量波动上升,秸秆粉碎还田表现最稳定;对于稻种盐粳13号,秸秆炭化还田更适合盐粳13号的生长需求,其次是秸秆粉碎还田;针对稻种南粳9108,产量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粉碎还田表现最佳,显著提升南粳9108的生长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粉碎还田 秸秆炭化还田 北方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对潮土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培培 仝昊天 +2 位作者 韩燕来 姜瑛 吴传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1481,共11页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典型潮土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全量小麦秸秆还田(S)、全量秸秆炭化还田(B)、半量秸秆半量生物质炭还田(SB)和不进行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的对照(CK),...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典型潮土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全量小麦秸秆还田(S)、全量秸秆炭化还田(B)、半量秸秆半量生物质炭还田(SB)和不进行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的对照(CK),连续进行3 a田间试验。对小麦、玉米两个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和克隆文库技术对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季,与S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pH、有机碳(SOC)和速效钾(AK)含量(P<0.05),但并未显著影响土壤水分、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B和SB处理的硝化潜势(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分别为0.58、0.49μg·h^-1·g^-1(以NO^-2计,下同),显著高于CK,与S处理(0.40μg·h^-1·g^-1)差异不显著。玉米季,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SOC和AK(P<0.05),各处理玉米季的PNR整体低于小麦季,B处理最高(0.27μg·h^-1·g^-1),显著高于CK和S处理(P<0.05)。小麦季PNR分别与AK、NH^+4浓度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P<0.05),与AOA和AOB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关系;玉米季PNR仅与理化因子SOC显著相关,但该季节PNR与AOB群落结构显著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SOC、容重、pH和AK是显著影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对AOA和AOB群落结构总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4%和75.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AOA大部分属于土壤古菌Group1.1b,AOB多属于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簇3。综上,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炭化还田提高土壤硝化活性,改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引起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潮土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炭化还田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继义 韩雪 +2 位作者 武英香 徐春梅 李金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用直接炭化法制备了小麦秸秆吸附剂,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炭化小麦秸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接炭化法制备小麦秸秆吸附剂的最佳炭化温度为300℃;在试验的pH值范围内,pH=9时炭化小麦秸秆对氨氮的吸附去除最好;30... 用直接炭化法制备了小麦秸秆吸附剂,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炭化小麦秸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接炭化法制备小麦秸秆吸附剂的最佳炭化温度为300℃;在试验的pH值范围内,pH=9时炭化小麦秸秆对氨氮的吸附去除最好;300℃时炭化小麦秸秆吸附不同质量浓度(ρ=30 mg/L、50 mg/L、100 mg/L)氨氮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常数k2分别为0.681 8g/(mg.min)、0.747 4 g/(mg.min)、1.025 0 g/(mg.min);直接炭化小麦秸秆吸附剂对氨氮吸附去除的最佳温度是30℃;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等量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炭化小麦秸秆对氨氮的吸附为吸热的和熵增加的自发过程,且属于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炭化小麦秸秆 吸附 氨氮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秸秆对水体中氨氮和磷的吸附性能及其与粉煤灰和炉渣的对比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慧 代静玉 李辉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89-2394,共6页
采用恒温振荡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炭化秸秆对水体中氨氮和磷的吸附,并与粉煤灰和炉渣两种物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炭化秸秆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小于粉煤灰、但大于炉渣,且3种物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都随着吸附... 采用恒温振荡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炭化秸秆对水体中氨氮和磷的吸附,并与粉煤灰和炉渣两种物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炭化秸秆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小于粉煤灰、但大于炉渣,且3种物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都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炭化秸秆和粉煤灰的吸附率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炉渣则减小;炭化秸秆和炉渣对氨氮和磷的吸附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呈现不规则的增大趋势。3种物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受pH的影响很小,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在pH为6时最高,但在pH为4时炭化秸秆对氨氮的吸附容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秸秆 吸附率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铵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永 高志凤 +2 位作者 周宝忠 章润润 刘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8,22,共4页
前期试验研究和采用X衍射仪(XRD)表征改性粉煤灰和炭化秸秆结构比较发现,6 mol.L-1的NaOH改性粉煤灰和无氧下650℃炭化的秸秆吸附性较好。通过它们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的铵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的质量比... 前期试验研究和采用X衍射仪(XRD)表征改性粉煤灰和炭化秸秆结构比较发现,6 mol.L-1的NaOH改性粉煤灰和无氧下650℃炭化的秸秆吸附性较好。通过它们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的铵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25:3.0,吸附温度为50℃,振荡频率120 r.min-1,饱和吸附时间4 h,吡唑酮废水中铵盐去除率为95.31%以上,表明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是一种很好的吡唑酮废水的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 炭化秸秆 改性粉煤灰 联合吸附 铵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玉米秸秆对水中Pb(Ⅱ)的去除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春辉 张颖超 陈先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1-625,共5页
以炭化玉米秸秆(CCS)为吸附剂去除水中Pb(Ⅱ),研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和等温线方程,考察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Pb(Ⅱ)去除的影响,分析CCS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 以炭化玉米秸秆(CCS)为吸附剂去除水中Pb(Ⅱ),研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和等温线方程,考察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Pb(Ⅱ)去除的影响,分析CCS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72和0.9959;由Langmuir方程计算可知,CCS对Pb(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为30.3030mg/g。反应过程自发、吸热,反应后体系自由度略有增加。Pb(Ⅱ)去除的最适pH值为6,对于浓度为40mg/L、体积为100mL的Pb(Ⅱ)溶液,使用0.1g CCS能去除水中63.53%的Pb(Ⅱ)。反应温度对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蒸馏水和HCl都能实现Pb(Ⅱ)的有效解吸,再生后的CCS对Pb(Ⅱ)仍能取得15.69mg/g的二次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玉米秸秆(CCS) Pb(Ⅱ) 吸附 热力学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烟草秸秆还田对连作植烟土壤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谭慧 彭五星 +3 位作者 向必坤 尹忠春 孙玉晓 施河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6-731,共6页
为了修复连作植烟土壤,丰富生物质炭在烟草生产中的生态学效应,加快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选择连作15 a、烟草青枯病发生严重的植烟土壤,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炭化烟草秸秆对连作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 为了修复连作植烟土壤,丰富生物质炭在烟草生产中的生态学效应,加快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选择连作15 a、烟草青枯病发生严重的植烟土壤,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炭化烟草秸秆对连作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植烟土壤中添加1 500 kg/hm^2炭化烟草秸秆,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改变土壤微生物丰度,进而促进烤烟的生长,提高烟叶的产量,增加植烟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烟草秸秆 连作 植烟土壤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懿 杜建军 +4 位作者 张振华 陈海斌 郭佳明 范如芹 李晓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4-1622,共9页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农田地力的基础,也是评估农田质量的首要参数,对作物产量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重大意义。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消纳秸秆废弃物和改善土壤板结等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其...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农田地力的基础,也是评估农田质量的首要参数,对作物产量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重大意义。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消纳秸秆废弃物和改善土壤板结等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其对SOM提升的影响成为海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关于秸秆还田对SOM含量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SOM的提升效果缺乏总体概述。本文简要概述了秸秆直接还田、发酵还田、添加生物腐熟剂后还田和炭化还田4种应用较广泛的秸秆还田方式,综合评述其提高SOM含量的效果及优缺点,聚焦其对SOM含量的影响机制,并从秸秆还田的高效性、可持续性角度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优选秸秆还田方式、提升SOM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发酵还田 生物腐熟剂 秸秆炭化还田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甜玉米生长、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连喜 王钰静 +5 位作者 黄庆 魏岚 李翔 陈伟盛 黄玉芬 刘忠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65-73,共9页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T1、T2处理可提高玉米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但对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第1茬玉米试验中,T1、T2处理对玉米粒维生素C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16.5%及25.9%,对可溶糖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20.7%及22.3%,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升10.3%及10.0%,对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土壤pH值及玉米株高均没有显著影响。第2茬玉米试验中,T1、T2处理分别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C含量10.3%及1.7%,可溶糖含量24.7%及10.6%,显著提升土壤pH值0.33、0.23个单位,显著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16.8%及36.0%,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1.7%及显著提升有机碳含量3.6%,分别提升玉米株高0.3%及4.59%。【结论】秸秆炭化后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提升效果强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玉米品质的提升速度快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但效果的持续性则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优于炭化还田处理,两种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炭化还田 土壤性状 玉米产量 玉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烟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光亮 王永利 +9 位作者 吕国新 丁志勇 王耀斌 董建新 管恩娜 李哲 杨波 李军 彭世阳 宋文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提高烤烟秸秆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以烤烟秸秆炭化制备的生物炭部分替代育苗基质,进行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试验。以常规育苗基质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烤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基质相比,2/3生物炭+... 为提高烤烟秸秆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以烤烟秸秆炭化制备的生物炭部分替代育苗基质,进行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试验。以常规育苗基质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烤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基质相比,2/3生物炭+1/3耕层土壤(体积比)的育苗基质处理烟苗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烟苗根系一级侧根数显著增加,而一级侧根总长度和二级侧根数增幅不显著;烟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结果得出,2/3生物炭+1/3耕层土壤的育苗基质可作为烤烟育苗的新基质,可为生物炭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而长期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秸秆炭化 生物炭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板结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弘跃 崔红梅 +2 位作者 闫建国 王利娟 蔺相东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12期68-73,共6页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过渡依赖化肥和除草剂,残留地膜清理不彻底,土壤板结速度急剧增加,板结程度十分严重,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较低,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等实际问题,采用炭化秸秆覆盖后旋耕+地表覆盖、地表覆盖炭化秸秆、不施撒...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过渡依赖化肥和除草剂,残留地膜清理不彻底,土壤板结速度急剧增加,板结程度十分严重,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较低,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等实际问题,采用炭化秸秆覆盖后旋耕+地表覆盖、地表覆盖炭化秸秆、不施撒炭化秸秆三种模式开展板结土壤改良试验研究。对秋翻前、冻融期和幼苗期农田不同土层进行土壤紧实度、容重和有机质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引入机械旋耕将炭化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浅层耕作板结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并提升其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土壤紧实度 土壤容重 板结土壤 炭化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料的制备及在农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雪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0期217-219,共3页
生物质炭是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生物质经低温限氧热裂解产生的固态物质,富含有机质和孔隙结构。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以生物质炭为基础载体,与N、P、K等营养元素复配,经造粒后制成生物炭基肥料,能... 生物质炭是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生物质经低温限氧热裂解产生的固态物质,富含有机质和孔隙结构。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以生物质炭为基础载体,与N、P、K等营养元素复配,经造粒后制成生物炭基肥料,能够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并使其保持稳定。生物炭基肥料在提升地力、促进作物生长和农业固碳减排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属于生态环保型肥料。基于此,就生物炭基肥料的制备及在农业中的推广与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料 秸秆炭化 制备 推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