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的日光温室黄瓜蒸腾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牛勇 刘洪禄 +1 位作者 吴文勇 杨胜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探索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蒸腾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其开展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试验采用的种植模式下,黄瓜全生育期(105d)蒸腾量为147.74mm,其中:苗花期、盛果期和尾果期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4.06、102.85和30.84mm,日均蒸腾强... 为探索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蒸腾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其开展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试验采用的种植模式下,黄瓜全生育期(105d)蒸腾量为147.74mm,其中:苗花期、盛果期和尾果期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4.06、102.85和30.84mm,日均蒸腾强度为1.41mm/d,盛果期的蒸腾量占到蒸腾总量的69.6%。各生理指标、气象因子与蒸腾强度的相关性依次为:净辐射>相对湿度>水面蒸发量>叶面积指数>温度。经回归分析,建立了多个日光温室迷你黄瓜蒸腾经验模型,可用以估算蒸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日光温室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和糯玉米作物系数估算方法 被引量:35
2
作者 宿梅双 李久生 饶敏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5-29,共5页
利用位于北京的称重式蒸渗仪,对喷灌条件下的冬小麦和糯玉米需水规律进行了测定,进而计算了两种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与播种后天数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四次多项式来表征。根据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 利用位于北京的称重式蒸渗仪,对喷灌条件下的冬小麦和糯玉米需水规律进行了测定,进而计算了两种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与播种后天数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四次多项式来表征。根据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两种作物的分段单值作物系数和双作物系数,发现华北平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可以用FAO-56推荐的模式来描述,但实测值一般大于FAO-56的建议值。为了能利用FAO-56推荐的模式较好地描述喷灌作物系数变化规律,依据实测资料对FAO-56建议的单值作物系数和基础作物系数进行调整后,模拟了两种作物需水量的变化,模拟的作物阶段需水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称重式蒸渗仪 喷灌 冬小麦 糯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称重式蒸渗仪系统的研制与实现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运卿 罗金耀 王富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4期432-434,438,共4页
用于测定蒸腾蒸发和地下水—土壤水转化的智能化称重式蒸渗仪系统,在水资源与水电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建成,并投入运行。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原理、组成结构及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并指出该仪器系统将为研究地下水、土... 用于测定蒸腾蒸发和地下水—土壤水转化的智能化称重式蒸渗仪系统,在水资源与水电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建成,并投入运行。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原理、组成结构及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并指出该仪器系统将为研究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及作物生态需水量提供了一种更系统更综合的测量工具,具有重要科学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研制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富庆 许雅欣 +1 位作者 高士佩 王同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39,共4页
为解决小型蒸渗仪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易受天气状况的影响等问题,研制了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自主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可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各设备工作,移动称重装置可对各个测筒进行独立准确测量,以满足不... 为解决小型蒸渗仪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易受天气状况的影响等问题,研制了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自主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可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各设备工作,移动称重装置可对各个测筒进行独立准确测量,以满足不同处理和重复试验对测筒数量的要求。此外,该系统的称重设施设于测筒下方的地下室结构内,排除了大风、大雨等天气对蒸渗仪监测数据的影响。系统测试显示,称重系统对蒸发蒸腾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观测精度达0.028 mm,称重系统计算的ET与含水率计算的ET变化趋势一致,线性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测量精度较高,且监测的数据稳定可靠,可用于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需水规律,不同水分胁迫作物响应机理,土壤水量平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轨道 称重式蒸渗仪 监控系统 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茄子蒸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宜 李银坤 +3 位作者 郭文忠 李海平 李灵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土壤蒸发器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室秋茬茄子植株蒸腾量(T)、土壤蒸发量(E)和总蒸散量(ET)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温室茄子耗水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了气象因子对T...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土壤蒸发器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室秋茬茄子植株蒸腾量(T)、土壤蒸发量(E)和总蒸散量(ET)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温室茄子耗水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了气象因子对T、E和ET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室秋茬茄子全生育期ET为254.91 mm,其中T和E分别为134.97 mm和119.54 mm,占总蒸散量的53.1%和46.9%。温室秋茬茄子T、E和ET随生育期推进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茄子苗期以地表蒸发为主,占总蒸散量的57.13%,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茄子植株蒸腾显著增加,地表蒸发与总蒸散量的比值降低为40.99%和41.61%。平均温度(Tavg)、相对湿度(Rh)、饱和差(VPD)和太阳辐射(Rs)是影响温室秋茬茄子耗水的主要气象因子。VPD和Tavg分别是影响T的主要决策因子和次要决策因子,Rh为间接限制因子;Rh为影响E的主要限制因子;VPD对ET起主要决策作用,Rs起次要决策作用。气象因子与ET之间的回归关系为:ET=0.714+0.786 VPD+0.017 Rs,相关系数达0.77,可用于ET的估算,研究可为温室秋茬茄子高效生产下的环境调控和智能化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散量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地中式称重蒸渗仪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永玉 陈冰 +5 位作者 徐俊增 李萍 方铭琛 陈曦 魏含津 刘笑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2,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称重蒸渗仪的分辨率和准确度,通过配备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用于消除环境因素对称重影响的参考桶,研制了小型地中式称重蒸渗仪系统,并应用于水稻蒸发蒸腾量(ET)和棵间蒸发量(E)的观测中。结果表明:该称重蒸渗仪系统对ET和E的... 为进一步提高称重蒸渗仪的分辨率和准确度,通过配备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用于消除环境因素对称重影响的参考桶,研制了小型地中式称重蒸渗仪系统,并应用于水稻蒸发蒸腾量(ET)和棵间蒸发量(E)的观测中。结果表明:该称重蒸渗仪系统对ET和E的分辨率可达0.005和0.003 mm,对应的高峰ET和E观测时段可以实现1 min以内(ET和E可分别达到10和20 s)的水分消耗的识别,低通量阶段也可达到3~5 min/次;参考桶的配备将蒸渗仪系统的15 min、小时和日尺度的ET观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3.51%、2.17%和0.77%,E观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18.52%、11.81%和2.95%。研究结果表明该套蒸渗仪系统具有分辨率高、准确度好、数据可靠等优势,可用于农业、水文等领域的研究,特别适用于短时蒸发蒸腾和旱地生态系统空气凝结水等微小水量变化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腾量 棵间发量 分辨率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文比仪与蒸渗仪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对比 被引量:44
7
作者 强小嫚 蔡焕杰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该文结合波文比仪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b)和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l)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变化趋... 为了更准确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该文结合波文比仪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b)和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l)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比较好。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日变化曲线都呈单峰型,早晚小,中午大,夜间多为负值,波文比计算值的日变化比较稳定,蒸渗仪实测值的日变化比较敏感。风速较大时,蒸渗仪实测值日变化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比较明显,波文比计算值日变化受大的风速影响较小;风速较小时,波文比计算值和蒸渗仪实测值的日变化与风速呈很弱的负相关关系。波文比计算值日变化和太阳净辐射日变化的关系比较密切,蒸渗仪实测值日变化和太阳净辐射日变化的关系不是很明显。波文比计算值更能稳定地反映出冬小麦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量 作物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ET_0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3
8
作者 强小嫚 蔡焕杰 +3 位作者 孙景生 王峰 申孝军 宋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1-127,共7页
为明确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计算公式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适用性,该文按照FAO(1994)对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设定条件,采用称重式蒸渗仪测定ET0。以该实测值为标准,对具有代表性的ET0计算公式:FAO-17Modified-Penman(FAO-MP)、裴步祥修... 为明确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计算公式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适用性,该文按照FAO(1994)对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设定条件,采用称重式蒸渗仪测定ET0。以该实测值为标准,对具有代表性的ET0计算公式:FAO-17Modified-Penman(FAO-MP)、裴步祥修订的Modified Penman(PBX-MP)、Penman-Monteith(PM)、ASCEPenman-Monteith(ASCE-PM)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ET0计算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及计算值产生偏差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ASCE-PM计算值与实测值最接近,线性回归系数为1.03(R2=0.87),绝对误差为0.31mm;其次为PM、PBX-MP、FAO-MP。气象因子对辐射项和空气动力项的不同影响造成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其中,大气温度、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对辐射项影响较大,风速对空气动力项影响较大。ASCE-PM公式可应用于陕西关中半湿润地区ET0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量 辐射 空气动力 ET0 称重式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棵间土面蒸发与蒸发蒸腾比例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1 位作者 康燕霞 陈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2,共6页
利用连续4年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测定资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夏玉米生长期间的逐日蒸发蒸腾和棵间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夏玉米总的蒸发蒸腾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其中叶面蒸腾总量变化较大,在158.44-233.99 mm;棵... 利用连续4年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测定资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夏玉米生长期间的逐日蒸发蒸腾和棵间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夏玉米总的蒸发蒸腾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其中叶面蒸腾总量变化较大,在158.44-233.99 mm;棵间蒸发总量变化较小,在171.43-181.52 mm,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E/ET)在43.57%-52.52%之间。降水和灌溉以及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育期棵间蒸发的影响较小,而对叶面蒸腾的影响较大。得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的比例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和0.7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小型发器 腾量 棵间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三种植被蒸散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幼奇 樊军 +1 位作者 邵明安 王全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86-5394,共9页
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柠条和茵陈蒿3种植被不同时间尺度的蒸散特征,分析了植被株高、盖度和降水等因子对蒸散的影响并确定了作物系数(KC)。结果表明:Logistic三参数模型可以较好... 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柠条和茵陈蒿3种植被不同时间尺度的蒸散特征,分析了植被株高、盖度和降水等因子对蒸散的影响并确定了作物系数(KC)。结果表明:Logistic三参数模型可以较好拟合3种植被株高、盖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3种植被逐日蒸散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波动明显,反映了土壤水分状况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过程。其月蒸散量的季节性差异均不明显,研究时段内总耗水量分别为苜蓿316.8mm、柠条317.7mm、茵陈蒿361.9mm,均高于同期降水量。苜蓿和茵陈蒿初期、中期和后期的KC分别为0.48、0.54、0.42和0.58、0.67、0.62,柠条初期和中期的KC为0.45、0.57,均高于当地典型农作物谷子的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水蚀风蚀交错区 植被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enman-Monteith法和蒸发皿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刘红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63,共6页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冬小麦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3%,夏玉米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8%,这表明简易的蒸发皿方法估算作物耗水量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法 发皿法 计算 农田散量 称重式蒸渗仪 作物系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蒸散量周年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同朝 李小艳 +2 位作者 李仟 王和洲 关小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田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系统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田蒸散量周年、不同阶段和日变化,对蒸散量与净辐射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蒸散量四季分布不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占1年的44%,32...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田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系统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田蒸散量周年、不同阶段和日变化,对蒸散量与净辐射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蒸散量四季分布不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占1年的44%,32%,17%,7%,总体呈"M"型变化;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期是1周年的2个蒸散高峰期,也是作物生长水分临界期和补充灌溉的关键期;农田日蒸散量呈抛物线型;气象要素对蒸散量的影响顺序为:太阳净辐射量>气温>降雨量,太阳净辐射量和气温对蒸散量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称重式蒸渗仪 散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温室茄子蒸腾规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湛 李银坤 +1 位作者 郭文忠 韩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0,共5页
以茄子为试验对象,以直径20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溉依据,通过设置I1(Kcp:0.6)、I2(Kcp2:0.8)和I3(Kcp3:1.0)3种灌水水平,借助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温室秋茬茄子的蒸腾规律、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灌... 以茄子为试验对象,以直径20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溉依据,通过设置I1(Kcp:0.6)、I2(Kcp2:0.8)和I3(Kcp3:1.0)3种灌水水平,借助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温室秋茬茄子的蒸腾规律、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在各生育期的典型日蒸腾强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12∶00-13∶00出现。增加灌水量提高了日蒸腾强度的峰值,与处理I1相比,处理I2和I3在开花结果期的日蒸腾耗水强度的峰值分别增加了40.0%和55.0%。温室秋茬茄子在开花结果期的蒸腾量最高,为35.3~49.9mm,可占总蒸腾量的38.7%~42.0%,其次为结果盛期,而结果末期的累积蒸腾量最低。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到温室茄子日蒸腾量(P<0.01),其中日蒸腾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最高,而与日均温度的相关性较低。温室茄子的全生育期蒸腾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相比处理I1,处理I2和I3的总蒸腾量分别增加了24.9%和53.2%。增加灌水量能够提高温室茄子产量,但处理I2的产量相比处理I3并无显著差异,且比处理I1显著增加了44.7%。处理I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5kg/m^3,相比处理I1与I3分别增加了16.0%与13.3%。综合考虑温室茄子蒸腾耗水强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I2(Kcp2:0.8)在比处理I3减少20%灌水量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较优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腾强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程达 刘荣花 张永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4-487,共4页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T1自然生长,T2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T3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冬小麦农田蒸散状况,并利用气象要素建立不同水分条件下蒸散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在冬小麦不同发育...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T1自然生长,T2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T3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冬小麦农田蒸散状况,并利用气象要素建立不同水分条件下蒸散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在冬小麦不同发育期、不同水分条件下均有所改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蒸散日变化总体上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期出现峰值的时间点不一致,不同发育期日总蒸散量均为T3>T1>T2。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总体表现为拔节期受气温影响较大,孕穗期及发育期T1、T3处理下总辐射对蒸散量影响较大,空气湿度对冬小麦农田蒸散量具有明显负效应;T2处理下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日变化和日总蒸散量受干旱累积效应的影响,从孕穗期开始表现出对外界气象要素的变化响应不明显。建立了不同水分经验模型,可供作物蒸散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农田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作物耗水监测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柯南 龚道枝 +4 位作者 李晓婕 毛丽丽 韩卫华 赵瑞平 陈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5-224,共10页
为探究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耗水与生产能力以评价其缓解地下水超采的潜力,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顺义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和冬小麦-夏休闲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 为探究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耗水与生产能力以评价其缓解地下水超采的潜力,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顺义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和冬小麦-夏休闲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各种植模式的蒸散、土壤储水和渗漏,使用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同时分析了估算效果和蒸散与环境的响应特征,并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效益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的实测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指数函数关系、与气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水汽压差呈线性函数关系,可以使用双作物系数法或非线性拟合公式较好地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耗水量也最高,地下水净消耗量为197.52 mm,而冬小麦-夏休闲模式净地下水消耗量最小,比冬小麦-夏玉米模式低72.28%。未来需要结合华北平原不同区域可利用和开采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储水能力以及作物耗水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以达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 作物耗水估算 地下水超采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花棒蒸腾耗水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志强 王盛萍 +2 位作者 贾宝全 赵明 E.Klaghofer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6-742,共7页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1)花棒不同生长阶段 (年龄 )蒸腾耗水对地下水埋深具有不同的响应特点。 1年生花棒 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蒸腾量分别比 1.6 m高出 188.35 mm和 113.7mm;4年生花棒蒸腾耗水量比 1年生有显著增长 ,1.6 m、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的花棒蒸腾量分别为 4 4 0 .96 mm、397.78m m和 4 71.88mm ,较 1年生增长了 3.5倍、0 .39倍和 1.2倍 ;6年生各地下水埋深蒸腾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稳定趋势 ,2 .6 m和 3.6 m埋深分别比 4年生下降了 16 .3%和 36 .7% ,而 1.6 m埋深几乎不变 ;(2 )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占全年蒸腾量的绝大部分 ,但由于受气候、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理生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布等的影响 ,各水位 1年生和 6年生花棒生长季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径生长期 (7~ 8月份 ) ,而 4年生花棒各水位条件下生长季不同阶段蒸腾耗水相差不大 ,同一生长季内各水位间的蒸腾耗相差较小 ;(3)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量与环境因子单因素关系分析表明 ,不同地下水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棒 称重地下水恒位补偿 腾耗水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令法 孙洪仁 +2 位作者 魏臻武 李品红 刘爱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7年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需水量分别为499.5mm、213.3mm和712.8mm,第1茬需水量占主生长期需水量...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7年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需水量分别为499.5mm、213.3mm和712.8mm,第1茬需水量占主生长期需水量的70%,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7.7mm/d、3.8mm/d和5.9mm/d,第1茬需水强度显著高于第2茬(P〈0.05).达其2倍以上。采用Penman-Montc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其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作物系数分别为1.61、0.88和1.29.第1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2茬,接近其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需水量 需水强度 作物系数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 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Ⅱ)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品红 孙洪仁 +2 位作者 刘爱红 谢勇 孙雅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57.8、192.0、199.5和549.3 mm,第1茬显著低于第2和3茬(P<0.05),第2和3茬差异不显著。需水强度分别为2.6、6.2、4.2和3.9 mm/d,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3茬(P<0.05),第3茬显著高于第1茬(P<0.05)。作物系数分别为0.61、1.34、1.30和0.99,第2和3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1茬,超过其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需水量 需水强度 作物系数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 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Ⅳ)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宁 孙洪仁 +2 位作者 刘志波 邵光武 沈月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3-938,共6页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10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243.4,134.2,184.0和561.6mm,第1茬显著高于第2和...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10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243.4,134.2,184.0和561.6mm,第1茬显著高于第2和第3茬(P<0.05),第3茬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3.9,4.5,3.5和3.8mm.d-1,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第3茬(P<0.05),第1茬和第3茬差异不显著;作物系数分别为0.83,0.74,0.75和0.77,第1茬最高,第2和第3茬相近。依据连续4年的测定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分别在430~720mm,3.1~4.9mm.d-1和0.77~1.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需水量 需水强度 作物系数 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 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北京山区主要乔木蓄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剑波 余新晓 +1 位作者 王贺年 刘瑜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记录2012年7月21—22日北京暴雨全过程下土体水重的变化,分析不同树种土体水重的增幅和总量的差异。同时运用土壤三参数测定仪对蒸渗仪的不同深度土体中土壤含水率进行观测,分析降雨过程中各层含水率的动态变化。...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记录2012年7月21—22日北京暴雨全过程下土体水重的变化,分析不同树种土体水重的增幅和总量的差异。同时运用土壤三参数测定仪对蒸渗仪的不同深度土体中土壤含水率进行观测,分析降雨过程中各层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暴雨条件下蒸渗仪土体水重呈先猛增后缓增的趋势,五角枫的土体水重增加最多,渗漏量最少;油松土体水重增加最少,渗漏量最多。土体水重大小依次为:五角枫>侧柏>空地>油松。不同深度土层在暴雨过程中都有水分猛增的过程,表层土发生较早,且增幅大;深层土发生晚,增幅小。五角枫各层土体的含水率最高,油松的最低,含水量大小依次为:五角枫>空地>侧柏>油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土体水重 漏量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