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树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现代汉浯称谓词从传统称谓词脱胎而出,既保留了某些传统称谓形式,又产生了新的变异。本文拟从传统称谓词与现代汉语称谓词的差异入手来考察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特点以及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称谓词与文化的变革 语... 现代汉浯称谓词从传统称谓词脱胎而出,既保留了某些传统称谓形式,又产生了新的变异。本文拟从传统称谓词与现代汉语称谓词的差异入手来考察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特点以及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称谓词与文化的变革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在语言中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称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这发展变化中也反映着民族文化变革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 现代汉语 传统称谓 中国传统文化 情感原则 称谓原则 称谓形式 等级原则 平等原则 亲属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词不表达概念吗?
2
作者 葛润林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43-45,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概念和虚词关系问题,在目前的逻辑学著作里,有不同的说法: 1·所有的虚词都不表达概念。(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第36页) 2·“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普通逻辑》1984年版第18页) 3·“有些...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概念和虚词关系问题,在目前的逻辑学著作里,有不同的说法: 1·所有的虚词都不表达概念。(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第36页) 2·“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普通逻辑》1984年版第18页) 3·“有些虚词是表达概念的。(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21页) 4·“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可以利用名词化的方法用作概念的名称……”。(杭州大学等院校编:《逻辑学》第4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指号 称谓形式 语法意义 名词化 “着” “了” 集约性 《逻辑学》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名载体的丰富联想——人名与文化、时代的关系
3
作者 李洛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一) 人名是一个人的代号或标志,在交际过程中仅作为某个人的指代,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去寻求它的含义,也就是说不会去探讨这个指代符号的言外之意。其实,如果我们的观察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观其字,闻其声,然后会其意,便不难发现作为指... (一) 人名是一个人的代号或标志,在交际过程中仅作为某个人的指代,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去寻求它的含义,也就是说不会去探讨这个指代符号的言外之意。其实,如果我们的观察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观其字,闻其声,然后会其意,便不难发现作为指代符号的人名,表面上载运了甲义——某人的代名词,一个与己与人都方便的称谓形式,而实际上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载运了乙义——反映取名者的主观意识,表现取名者的某种要求和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联想 称谓形式 交际过程 语言载体 名字 代名词 命名法 词语 比喻 姓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探析
4
作者 陈明波 黄素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绰号又称诨号、诨名、混号等,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也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绰号现象,自古有之。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对绰号论述道:“世俗轻薄子... 绰号又称诨号、诨名、混号等,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也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绰号现象,自古有之。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对绰号论述道:“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辄有混号”、“至贩夫牙侩,亦莫不各有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号 文化现象 教师 校园 中学 《陔馀丛考》 称谓形式 语言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