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F对低产积液气井流动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邱小雪 戴家才 +1 位作者 陈猛 程伊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前大部分气井由于生产动力降低而成为低产气井。为了探究低产积液气井的井下流动状况,文中以气液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低产气井现场实验数据,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管径为0.124 m,管长为10 m的二维垂直井模型,并采用VOF(V... 目前大部分气井由于生产动力降低而成为低产气井。为了探究低产积液气井的井下流动状况,文中以气液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低产气井现场实验数据,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管径为0.124 m,管长为10 m的二维垂直井模型,并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追踪气液两相流动界面,对低产积液气井中气液两相流动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积液高度、不同大小流速,动态模拟了低产气井的流动特征,得到了各相流型和持气率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持气率对流型的影响,建立了持气率与气相表观速度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积液气井 VOF 持气率 流型 表观速度 产出剖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井筒气液流动规律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巨生 刘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871-8878,共8页
随着深层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大规压裂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准确掌握气液流动规律是气井稳产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两种井身轨迹结构的气井模型,应用OLGA软件对不同油管下深模型进行瞬态计算。结果表明:深层页岩气井A_(1)仅在造斜段及以上出现... 随着深层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大规压裂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准确掌握气液流动规律是气井稳产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两种井身轨迹结构的气井模型,应用OLGA软件对不同油管下深模型进行瞬态计算。结果表明:深层页岩气井A_(1)仅在造斜段及以上出现段塞流,而B_(1)井在水平段及造斜段附近出现段塞流的情况。考虑到累计产气量与积液,深层页岩气井A_(1)、B_(1)油管下入水平段跟端时最佳,与深层两种井身轨迹结构对应的常规页岩气井油管最优下深分别为水平段跟端和1/3水平段处;深层页岩气井较常规页岩气井更有利于排采和生产。随着油管尺寸的减小,产气量越小,对应气体的临界携液流量也越小;页岩气组分中轻烃的含量越大,气体产量随之增大。该研究可为深层页岩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中油管下入合理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计算 最优下深 气井积液 深层页岩气 气液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准确预测低渗低产气井积液量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钰 刘斌 +2 位作者 徐文龙 谈泊 黄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6,155,共4页
针对井口无水产出的低渗低产气井在开井生产状态下无法准确预测井筒积液量的问题,以苏里格气田为背景,分析不同积液形式对井筒压降的影响,归纳总结了积液造成的井口油套压及日产气变化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无论积液以何种形式存在于井... 针对井口无水产出的低渗低产气井在开井生产状态下无法准确预测井筒积液量的问题,以苏里格气田为背景,分析不同积液形式对井筒压降的影响,归纳总结了积液造成的井口油套压及日产气变化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无论积液以何种形式存在于井筒中,重力压降都是其主要作用形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以井底流压为约束、由油压预测井筒积液量的2种简易新方法。该方法在气井正常生产时就可准确计算积液量,无需关井测试且考虑了长时间内的地层压力下降,在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制度的情况下而能及时判断积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井筒压降 流体分布 低渗低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积液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29
4
作者 魏纳 李颖川 +3 位作者 李悦钦 刘安琪 廖开贵 喻欣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5,149,共3页
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产地层水或凝析液。产出液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增大井底回压、降低产气量,严重时造成气井水淹停产。为此,文章在实验研究建立总高为16m、Φ40有机玻璃管可视化实验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采用压缩空气... 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产地层水或凝析液。产出液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增大井底回压、降低产气量,严重时造成气井水淹停产。为此,文章在实验研究建立总高为16m、Φ40有机玻璃管可视化实验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采用压缩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气液比>10000),模拟气井连续排液和积液这一物理现象,并测试井口压力、井口温度、注入气量及实验液量等参数,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捕捉高速气流中液滴实际形状。通过实验后对测试数据处理发现,实验结果同Turner液滴模型公式计算结果基本相符。该实验研究成果对于科研教学以及指导现场应用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液滴模型 实验研究 物理模拟 临界流速 临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气井积液与提高天然气产量的两项实用技术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剑君 赵炜 杨德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3期62-64,共3页
在简要论述国内目前应用的气井排液采气成熟技术的前提下,重点介绍了国外近两年研究推出的两项新的气井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即同心毛细管技术和天然气连续循环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是针对以往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而研究推出的,具有较高的... 在简要论述国内目前应用的气井排液采气成熟技术的前提下,重点介绍了国外近两年研究推出的两项新的气井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即同心毛细管技术和天然气连续循环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是针对以往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而研究推出的,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液采气 气井积液 天然气开采 产量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积液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烈辉 罗程程 +4 位作者 刘永辉 赵玉龙 谢春雨 张琦 艾先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间并及时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于维持低产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对国内外气井积液预测方法及积液气井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解释气井积液的液滴反转模型、液膜反转模型和气井稳...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间并及时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于维持低产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对国内外气井积液预测方法及积液气井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解释气井积液的液滴反转模型、液膜反转模型和气井稳定性分析方法,阐述了积液气井瞬态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积液预测模型计算值之间及不同类型气藏气井携液临界气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引起气井积液的机理不仅仅由单一液体反转现象造成,而是地层与井筒共同作用的结果 ;(2)液体反转理论在解释气井出现动液面上有悖于气液两相管流的基本规律,气井动液面的产生与气井受到瞬态扰动相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气井积液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地层数值模拟,建立合理井筒压力波动模型并将其考虑为内边界条件,开展地层—井筒耦合实验及理论研究,揭示不同类型气藏积液的控制机理并建立相应积液预测模型,以期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液滴反转模型 液膜反转模型 气井稳定性分析 地层-井筒耦合 数值模拟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气井积液 被引量:5
7
作者 栾国华 何顺利 +2 位作者 舒绍屹 胡景宏 王晓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气井井筒积液对天然气的开采影响极大,准确地计算气井临界流量对气井开发至关重要。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理论计算模型主要有液滴模型和携液率模型,然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差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应... 气井井筒积液对天然气的开采影响极大,准确地计算气井临界流量对气井开发至关重要。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理论计算模型主要有液滴模型和携液率模型,然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差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井筒积液的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气井现有的生产测试数据,简化了大量复杂的机理研究,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生产井的计算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气井积液的成功率较高,可以用来判断气井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气井积液 液滴模型 持液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积液量预测模型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光强 侯读杰 姜晓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随着国内老气区开发的不断深入,气井出水积液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对气井积液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式的选择及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积液量预测参数,在对原预测模型存在问题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了油... 随着国内老气区开发的不断深入,气井出水积液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对气井积液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式的选择及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积液量预测参数,在对原预测模型存在问题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了油管内积液量和环空积液量预测新模型.新模型理论依据充分,有效解决了原模型计算过程中由参数经验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13口探液面气井的对比分析,新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预测模型 排水采气 临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开井瞬间井筒积液液面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柏志 袁世昌 +2 位作者 田相雷 吴婷 曲占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91,共6页
井筒积液是产水气井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深入了解其开井生产过程中液面的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是非常必要的。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产水气井开井后液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开井瞬间井筒液面距井口高度随... 井筒积液是产水气井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深入了解其开井生产过程中液面的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是非常必要的。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产水气井开井后液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开井瞬间井筒液面距井口高度随开井时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油田现场数据对该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验证。计算发现,该变化关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在该前提下对影响气井开井瞬间井筒液面变化的各因素(操作因素、气藏因素和流体因素等)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含水气井在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井筒积液配产井口压力地层压力油管地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积液理论预测及室内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骏 柯文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599-6606,共8页
气井中的液体逐渐积累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生产时间缩短,甚至停产。为了揭示气井积液的机理,预测气井积液的临界携液流量,结合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开展工作,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气液两相力学平衡建立了液膜反转新模型,反转临界点采用最小... 气井中的液体逐渐积累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生产时间缩短,甚至停产。为了揭示气井积液的机理,预测气井积液的临界携液流量,结合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开展工作,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气液两相力学平衡建立了液膜反转新模型,反转临界点采用最小气液界面剪力方法计算;该模型考虑了倾斜角对液膜厚度的影响,并基于实验数据改进了气液界面摩擦系数,与前人模型相比准确度更高;将改进模型的结果与室内模拟实验值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10%,可用于气井临界携液流量的计算。模拟实验和理论成果加深了气井积液现象的认识,对积液的原因做出了解释,所提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预防气井积液带来的危害,增加了气井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液膜反转 携液临界流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水气井高效廉价排水采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东红 杨晓鹏 +2 位作者 孙建峰 崔晓东 侯庆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不断出现的井筒积液难题,根据其气藏特点,研制出一种新的高效廉价泡排剂配方体系KPJ-15。测试结果表明,在煤油质量分数为0~15%、矿化度为30 000 mg/L的条件下,KPJ-15体系的起始发泡量、析液半衰期以及携液量均高于现场...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不断出现的井筒积液难题,根据其气藏特点,研制出一种新的高效廉价泡排剂配方体系KPJ-15。测试结果表明,在煤油质量分数为0~15%、矿化度为30 000 mg/L的条件下,KPJ-15体系的起始发泡量、析液半衰期以及携液量均高于现场用泡排剂。泡排现场试验结果表明,KPJ-15泡排剂体系具有较好的排液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泡沫排水剂 发泡性能 析液半衰期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凝析特性的凝析气井生产优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覃斌 李相方 程时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2,共5页
凝析气井在生产中常常会出现反凝析液析出的特殊现象 ,单井生产系统因而表现出与常规气井不同的生产特性。凝析气井生产系统优化分析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反凝析特性反映进生产优化过程。文章提出了以防止储层出现反凝析液析出并避免气... 凝析气井在生产中常常会出现反凝析液析出的特殊现象 ,单井生产系统因而表现出与常规气井不同的生产特性。凝析气井生产系统优化分析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反凝析特性反映进生产优化过程。文章提出了以防止储层出现反凝析液析出并避免气井积液为凝析气井生产优化目标 ,认为生产系统优化应根据井底流动状态分别考虑 ;引入了两相拟压力函数来建立气液两相流入动态方程 ,能够准确地描述凝析液对储层渗流的动态影响 ,而常规单相气或修正方法往往是高估或低估了气井无阻流量 ;在井筒流动模型中考虑了凝析气相态变化影响 ,与常规多相流或拟单相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考虑气液相变的多相流模型有助于正确分析井筒流动状态。利用提出的优化分析方法进行了程序设计 ,并对两口凝析气井进行了实例分析 ,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优化分析方法有助于正确制定凝析气井合理工作制度 ,从而确保单井在最佳状态下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凝析特性 凝析气井 气井积液 凝析液 储层 井筒 地层压力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携液效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德春 姚亚 +3 位作者 韩昊 付刚 宋天骄 谢双喜 《石油机械》 2015年第9期91-94,共4页
针对目前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效率认识不清,现场工程设计与分析主要依据经验,影响应用效果等问题,运用Auto CAD和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模型,分析了气液混合物通过涡流工具前后的流动轨迹、流型变化特征和携液... 针对目前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效率认识不清,现场工程设计与分析主要依据经验,影响应用效果等问题,运用Auto CAD和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模型,分析了气液混合物通过涡流工具前后的流动轨迹、流型变化特征和携液效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工具将气液两相雾流转换为螺旋环流,液体以液膜形式沿管壁螺旋向上流动,而气体在油管中心以更高的速度流动。这种流态能够降低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24.3%,提高流体速度13.5%,减小持液率3.3%,减弱气液两相之间的滑脱,提高气体携液能力。研究结果为涡流工具有效解决气井开采初期井底积液,提高地层能量利用率,以及延长气井自喷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 气井积液 携液机理 携液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膜临界速度的井筒积液预测新方法
14
作者 豆宁辉 柯珂 +1 位作者 鲍洪志 付玮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现阶段用于预测气井积液问题的模型大多针对垂直井筒从Turner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上发展而来,认为井底积液是由井筒中液滴下落造成的,对井筒倾斜角和液膜逆流的影响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对Unified多相流动模型进行编程,运用多相流动模型... 现阶段用于预测气井积液问题的模型大多针对垂直井筒从Turner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上发展而来,认为井底积液是由井筒中液滴下落造成的,对井筒倾斜角和液膜逆流的影响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对Unified多相流动模型进行编程,运用多相流动模型对垂直井筒、倾角75°井筒和60°井筒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从井筒内流动压降和液膜速度对井底积液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液膜逆流是造成井底积液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出了液膜的临界速度为-0.3 m/s,当液膜速度低于该临界速度时井底发生积液。通过对比流动压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液膜逆流法的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1.56%,最大误差仅为19%,而最小压降法预测的平均误差则在38%左右,得出液膜速度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井底积液问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气井积液预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预测 多相流动模型 液膜逆流 液膜临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超声速激波雾化喷管的PSV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晓宁 李军 +3 位作者 梁红梅 张雅静 吴广海 梅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4,共9页
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存在"气井积液"现象,为了排除积水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采用了超声速激波雾化技术,为了验证该技术中心喷管的雾化效果,利用粒子阴影图像测速技术(PSV),对比分析了拉瓦尔喷管和直孔喷管在不同进口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存在"气井积液"现象,为了排除积水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采用了超声速激波雾化技术,为了验证该技术中心喷管的雾化效果,利用粒子阴影图像测速技术(PSV),对比分析了拉瓦尔喷管和直孔喷管在不同进口压力条件下的雾化性能;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同步测量液滴粒径和液体速度,验证了拉瓦尔喷管雾化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被喷管加速之后,可以促进液滴破碎为小液滴,从而起到雾化作用;利用PSV技术证实了拉瓦尔喷管的雾化性能要优于直孔喷管,液滴随着来流气相压力的增大获得了更大的动能,在与速度更高的气体碰撞之后,液滴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气相中应该添加另一种示踪粒子,使该粒子的跟随性好,且其粒子图像能与液滴的图像区分开,由此进一步获得气相和液相的流场分布。研究结果可以为低产气井的积液排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超声速雾化 喷管 PSV 粒径测量 示踪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国庆 邢志晟 +3 位作者 岳震铎 杨伯客 左昊龙 梁星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井,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排水采气技术之一。为此,系统地从柱塞类型及应用场景、柱塞气举速度模型、工作制度优化及故障诊断、新型柱塞气举工艺4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8种新型柱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而针对目前气井生产效率低和井底积液难排出的情况,展望了柱塞气举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国外,中国柱塞气举工艺应用广泛,发展较为成熟,新型柱塞气举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2)速度模型可精确模拟柱塞在井筒中的运动状态;工作制度优化逐步向智能化发展。(3)目前仍存在柱塞气举工艺智能化程度低和无法适应复杂油气井生产的问题。结论认为,柱塞气举工艺下一步发展应聚焦4个方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复杂井条件下的技术开发、结合其他采气工艺的复合应用、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井群制度优化。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柱塞气举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并可以为柱塞气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速度模型 工作制度优化 故障诊断 智能柱塞 新型柱塞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S75井区抗盐抗油耐温型泡排剂研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广峰 高燕 +2 位作者 张俊璟 陈姗姗 李雪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6,157-158,共4页
苏里格气田不同井区的气液特征决定了泡排剂的独特性。在优选起泡剂、稳泡剂和助剂的基础上,经泡沫性能评价实验确定了5种优势复配比,通过矿化度、凝析油和温度评价实验,优选出适于S75井区的抗盐抗油耐温型FDA1泡排剂。以全井筒临界携... 苏里格气田不同井区的气液特征决定了泡排剂的独特性。在优选起泡剂、稳泡剂和助剂的基础上,经泡沫性能评价实验确定了5种优势复配比,通过矿化度、凝析油和温度评价实验,优选出适于S75井区的抗盐抗油耐温型FDA1泡排剂。以全井筒临界携液流速为积液控制条件,判断井区气井积液状况,并针对15口积液气井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DA1泡排剂日增产气量平均为35.2%。研究结果对其他井区泡排剂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采气 泡排剂 积液气井 临界流速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魏纳 孟英峰 +4 位作者 李悦钦 李皋 李永杰 刘安琪 王延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0,170-171,共3页
我国己开发的气田中,大多数气藏均属于不同程度的有水气藏。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产出地层水或凝析液。产出液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严重时造成水淹停产。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如何配产以连续携液是十分重要的。以往有学者认为... 我国己开发的气田中,大多数气藏均属于不同程度的有水气藏。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产出地层水或凝析液。产出液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严重时造成水淹停产。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如何配产以连续携液是十分重要的。以往有学者认为产水气井只要井底不积液则气井就具有能连续携液的能力。本文利用相应的模型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温度、压力对气井连续携液影响规律。同时,对川西气田7口井各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天然气井连续携液的规律性认识,即:在产液量较小时,井筒中的压力损失较小,而温度损失较大,温度成为影响携液的主导因素,井筒中的最大临界流量出现在井口附近;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温度损失较小,压力损失较大,压力成为影响携液的主导因素,井筒中的最大临界流量出现在井底附近。这也说明低压气井最大临界流量易出现在井底,而高压气井最大临界流量易出现在井口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液滴模型 临界流速 临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后期生产技术措施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洪珍 胡德芬 +2 位作者 徐媛 张明文 蒋晓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卧龙河气田 石炭系 气藏 开采后期 气井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结构参数优化及现场试验
20
作者 刘欢乐 薛世峰 +2 位作者 孙志扬 周朝 范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降低生产流体在井筒中产生的压降、充分利用积液气井自身能量进行低成本排水采气,研制了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在设计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结构的基础上,研制了其性能测试试验系统,测试了不同气体流量下放置不同结构参数该工具时... 为了降低生产流体在井筒中产生的压降、充分利用积液气井自身能量进行低成本排水采气,研制了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在设计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结构的基础上,研制了其性能测试试验系统,测试了不同气体流量下放置不同结构参数该工具时的模拟井筒压降,开展了结构参数的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最优的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的主要结构参数均会影响流体在井筒中产生的压降;要使井筒中的压降最小,不同产量的气井对应不同结构参数的工具。结构参数优化后的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在西南地区M气田A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相同生产周期内,累计产气量平均增加20.95%,累计产水量平均增加21.59%,验证了该工具的排液增产效果。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为积液气井低成本排水采气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采气 积液气井 喷射旋流 排液工具 结构优化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