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 被引量:48
1
作者 潘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6,共11页
积极语用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由消极... 积极语用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由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语用风格的转换。积极语用观依托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汲取了"超越论""创新说"等新教育理论、"表现性目标"等西方新课程理论、当代积极心理学和时间美学等诸多思想精华而发展起来。积极语用观包含了多维度基本内容,即基于表达动机的"自觉语用",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主体个性活力的"深度语用"(表现性语用)。积极语用理论视角的顺时确立,为中国母语教育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乃至母语教师素养的完善和更新输入鲜活的思想养料,进而催生母语教育多元、个性化和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性探索。这种实践性探索将打造出未来公民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内核的活力汉语,最终转化并汇聚成象征青春中国的空前的文化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语用风格转换 积极语用教育观 言语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一)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Z期4-7,共4页
运用语用学的理论视角重新考察中国母语教育,倡导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的母语教育新观念。阐释积极语用概念的缘起、定义和特征,界定它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 运用语用学的理论视角重新考察中国母语教育,倡导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的母语教育新观念。阐释积极语用概念的缘起、定义和特征,界定它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指出由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是一种时代语用风格的转换。积极语用观依托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汲取了"超越论"、"创新说"等新教育理论、"表现性目标"等西方新课程理论、当代积极心理学和时间美学等诸多思想精华而发展起来。反思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提炼出积极语用观的多维度基本内容,即基于表达动机的"自觉语用",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主体个性活力的"表现性语用"。积极语用理论视角的顺时确立,为中国母语教育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乃至母语教师素养的完善和更新输入鲜活的思想养料,进而催生母语教育多元、个性和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性探索。这种实践性探索将打造出未来公民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内核的"言语童子功",最终转化并汇聚成象征东方大国空前文化创造力的强势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语用风格转型 积极语用教育观言语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极语用教学观:释放表达力 被引量:16
3
作者 潘涌 张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2,共7页
积极语用教学观是在反思母语课堂消极语用异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异象背后基于"接受本位"的主流观念,如"思政中心论"、"语文工具说"、"语感中心说"是导致母语表达力长期弱化的直接原因。积极语用... 积极语用教学观是在反思母语课堂消极语用异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异象背后基于"接受本位"的主流观念,如"思政中心论"、"语文工具说"、"语感中心说"是导致母语表达力长期弱化的直接原因。积极语用教学观认为,以小班化教学提供学生砥砺表达力的实践契机,以"留白"艺术提供学生内语用和外语用的思维空间和必需时间,以教师的积极评价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养成其表达习惯、激励其形成其可持续发展的表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教学观 释放 表达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教育观对“听说读写”论的超越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涌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88,共5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入的影响,"听说读写"论的时代局限性已不容回避。与之对应,主张"听说读写视思评"的积极语用教育观主张发展学习者的全语用能力,尤其注重思考、表达、评论语用能力之培养和训练,因而日益彰显其... 随着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入的影响,"听说读写"论的时代局限性已不容回避。与之对应,主张"听说读写视思评"的积极语用教育观主张发展学习者的全语用能力,尤其注重思考、表达、评论语用能力之培养和训练,因而日益彰显其时代生命力和超越性特征。从"听说读写"论到"听说读写视思评"七字能力的培养,这种转换实质上表征着由"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母语教育范式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教育观 “听说读写”论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走向积极语用新境界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涌 赵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X期4-8,共5页
语文教育在20世纪中叶提出一度盛行的'语知本位'论,认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1];到了20世纪末叶,'语感中心论'崛起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2];再... 语文教育在20世纪中叶提出一度盛行的'语知本位'论,认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1];到了20世纪末叶,'语感中心论'崛起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2];再到21世纪以来发展出'语用至上':汉语教育与时俱进,蜕旧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语用 语文教育 课程范式 生命主体 教学留白 语用模型 留白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撬转中国母语教育范式的哲学支点 被引量:6
6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个人主体是语用行为的哲学支点并深蕴着表达动力的源泉,个性表达是智慧生命积极存在的一种深刻象征;因此,个性表达力是积极语用的核心价值,培养个性表达力则是中国母语教育的终极目标。积极语用教育观突破"阅读教育核心论"的... 个人主体是语用行为的哲学支点并深蕴着表达动力的源泉,个性表达是智慧生命积极存在的一种深刻象征;因此,个性表达力是积极语用的核心价值,培养个性表达力则是中国母语教育的终极目标。积极语用教育观突破"阅读教育核心论"的怪圈,祛蔽"接受本位"的旧观念,注重夯实学习者一生语用基础的"母语童子功"。这对中国母语教育的价值归正、落实文化强国的国家建设战略乃至对国际语用学学科建设均具有积极和显著的多方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个人主体 表达欲 个性表达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大国崛起的语文教育改革战略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5,共9页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透视语文教育中"消极语用"的种种表症,直面"语文问题"所引发的"学术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提出"大国崛起"的语文教育改...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透视语文教育中"消极语用"的种种表症,直面"语文问题"所引发的"学术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提出"大国崛起"的语文教育改革战略,培养新国民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最后形成与经济大国相称、符合其深远发展需求的文化创造力。切实开设重在应用的口语交际课,精心开发与阅读教学良性循环、相对独立的写作教学新序列;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洞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研发并实施适度差异、有序开放的语言能力评价标准;发展学生网络阅读和评价能力("视"与"评"),养成其搜索、筛选和理性判断海量信息的语言能力。作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战略新思维,积极语用教育观致力于推动语文教育范式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深刻转型,以释放新国民言语创造的巨大潜能为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改革战略 大国崛起 积极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视域下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小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
语用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确证与表征。传统的语用教学往往是“听、说、读、写”型的接受性语用教学。而积极语用是一种“自觉语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用动机,发掘学生的语用潜质,促进学生语用素养的生成、发展;积极语用是一... 语用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确证与表征。传统的语用教学往往是“听、说、读、写”型的接受性语用教学。而积极语用是一种“自觉语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用动机,发掘学生的语用潜质,促进学生语用素养的生成、发展;积极语用是一种“全语用”,包括“听、说、读、写、视、思、评”;积极语用是一种“深度语用”,尤其注重启迪学生的“内思”“外评”。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积极语用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积极语用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积极语用趋势的2018年高考作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涌 李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8,共4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作文题型沿着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语用趋势而改革。2018年高考作文基本题型顺应着这种主流趋势继续深化改革,虽然也不乏对某些省市作文考题的批评意见,但是社会总体评价良好,尤其对江苏、上海等地的作文考...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作文题型沿着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语用趋势而改革。2018年高考作文基本题型顺应着这种主流趋势继续深化改革,虽然也不乏对某些省市作文考题的批评意见,但是社会总体评价良好,尤其对江苏、上海等地的作文考题持肯定评价者居多。为此,回顾、反思并建设性评价2018年全国以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对改善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表达力 积极语用 全国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提升我国学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6,共10页
文章首先反思理论学术研究中消极语用的种种弊症,诸如狭隘滞后、缺少内涵和品格的旧概念和旧命题,固化封闭、因袭单一的消极论证文体,枯燥乏味、无关痛痒、空洞铺陈的消极表达风格,等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正面阐释积极语用是提升我国学... 文章首先反思理论学术研究中消极语用的种种弊症,诸如狭隘滞后、缺少内涵和品格的旧概念和旧命题,固化封闭、因袭单一的消极论证文体,枯燥乏味、无关痛痒、空洞铺陈的消极表达风格,等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正面阐释积极语用是提升我国学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就学理逻辑而言,积极语用所生成的个体"表达力"乃至"创新力"与国家学术文化软实力天然构成高度相关的正比例关系;就概念内涵而言,积极语用既是源自外来"语用学"的学术术语,更是超越"语用学"单一学科、释放学术主体生命之创造能量的基本手段;就时代条件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和新实践,为研究者主体提供了社会观察和深度考量、思想研究和精彩表达的外部契机。进而文章重点论证如何通过积极语用来提升国家学术文化软实力:贯彻"百家争鸣"、拓展思维空间,为研究主体的思想探险即内语用——独立思考而构建必要的前提;聚焦现实问题、释放创新思维,确立积极语用的应然逻辑起点,即为展开积极的内语用"思考"铺砌思维轨道;提炼新鲜话语、作出创新判断,以落实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积极语用的核心目标;创新传统狭隘文体、促进表达风格多元,推动表达范式的深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学术文化 软实力 重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语用观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优优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9期78-80,共3页
在国家日益强化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无法充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迫切需要引入积极语用观,构建一个适应个体、社会和国家多重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基于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积弊的分析,语文教育界应当结合培... 在国家日益强化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无法充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迫切需要引入积极语用观,构建一个适应个体、社会和国家多重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基于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积弊的分析,语文教育界应当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以积极语用观为指导,通过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重构、师资建设等多维措施,来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和特殊情境所需要的基本语文思维品质,强化培育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中学语文教育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语用观的口语交际教学探究——以五年级下册“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例
12
作者 张忠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38,共5页
基于积极语用观的口语交际教学旨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思想力和表现力。教师可通过精设唤醒体验的话题语境、预设释放潜能的艺术留白、强化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着眼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评价等方面来挖掘和释放学生的潜能,以实现课堂... 基于积极语用观的口语交际教学旨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思想力和表现力。教师可通过精设唤醒体验的话题语境、预设释放潜能的艺术留白、强化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着眼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评价等方面来挖掘和释放学生的潜能,以实现课堂学习在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和意义值等方面的增长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范式转型与独立评论能力的培养
13
作者 潘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以独立的母语评论为形式特征的积极语用新理念,分析从消极到积极这种语用范式转型的时代背景;具体阐述独立评论在母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以国外母语教育的课标、大纲、教材和阅读教学案例为参照,力主汲取其精华以供大陆母语教育改... 以独立的母语评论为形式特征的积极语用新理念,分析从消极到积极这种语用范式转型的时代背景;具体阐述独立评论在母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以国外母语教育的课标、大纲、教材和阅读教学案例为参照,力主汲取其精华以供大陆母语教育改革之借鉴是本文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语用 语用范式转型 独立评论 国外母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活力汉语的打造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129,共9页
文章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如何通过打造活力汉语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先透视汉语弱势的表症并诊断其原因,进而提出应铸炼言语主体的精神力量,包括思想力、情感力和文化力。其次,学校母语教育要夯实"言语童子功",... 文章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如何通过打造活力汉语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先透视汉语弱势的表症并诊断其原因,进而提出应铸炼言语主体的精神力量,包括思想力、情感力和文化力。其次,学校母语教育要夯实"言语童子功",确立活力汉语的教育文化观、教育审美观和教学方法观。最后,社会要唤醒全民打造活力汉语的自觉意识,国家应对活力汉语的形成和持续走强做制度性保障,各界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同心戮力打造活力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活力汉语 言语主体 精神力量 积极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该文反思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接受本位"的课程形态和培育输入型语用能力的目标错位,构建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以"思""视""听""读""说""写"&qu... 该文反思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接受本位"的课程形态和培育输入型语用能力的目标错位,构建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以"思""视""听""读""说""写""评"为能力目标的母语教育新范式,由此而研制培育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以"积极语用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标准,包括以"思"为内部语用、以"听""读""视"为输入型语用、以"说""写""评"为输出型语用的全语用能力,包括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言语主体的审美活力并以个性表现力、审美表现力和创意表现力为指向的深度语用能力。最后,提出与学科能力标准相适应的课程建议,其内容包含语用学术类和教学应用类两部分,强调确立起学术型和应用型课程兼容并蓄、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核心的语用能力本位这两大课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积极语用目标观 学科能力标准 课程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教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型
16
作者 严科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2-34,65,共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实践性、情境性和效用性是语文教学显著的三大特征。这就必然催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实践性、情境性和效用性是语文教学显著的三大特征。这就必然催生语文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即从“授受为纲”转变为“自主思考”、从“单一接受”转变为“表达为先”、从“说教为主”转变为“真挚表达”,进而长远、深刻地激发学生的语用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积极语用 课堂教学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