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的人性追寻——巴迪欧虚空存在论的视角
1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2,161,共6页
在现代教育价值消极虚无主义消解人性的状况下,从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的虚空存在论视角,探寻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所蕴含的积极人性意义。首先,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生命、实存、真理等人性解放意义;其次,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中...
在现代教育价值消极虚无主义消解人性的状况下,从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的虚空存在论视角,探寻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所蕴含的积极人性意义。首先,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生命、实存、真理等人性解放意义;其次,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中"虚无"的"否定"内涵具有人性创生的意义;最后,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接受真理教育的真理伦理学,它忠诚于教育事件,重塑特定的、现实的教育主体,在包括爱、艺术、政治和哲学的真理规程中遵循严格、普遍、超越的人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积极虚无主义
人性
虚无
巴迪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帝之死和虚无主义——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和工具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仁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西方,上帝的存在是以理性、信仰、道德“三位一体”表现出来的。哥白尼、达尔文使信仰的上帝死亡,康德使理性的上帝死亡,而尼采要完成的则是使道德的上帝死亡。这使基督教及其相应道德价值也将死亡,带来虚无主义;同时,也使人类...
在西方,上帝的存在是以理性、信仰、道德“三位一体”表现出来的。哥白尼、达尔文使信仰的上帝死亡,康德使理性的上帝死亡,而尼采要完成的则是使道德的上帝死亡。这使基督教及其相应道德价值也将死亡,带来虚无主义;同时,也使人类有机会拟定新的价值。“上帝死了”和“虚无主义”是同一命题的两种不同表达式,而“虚无主义”分消极的和积极的。尼采坚持积极的虚无主义,通过否定一切价值和重估一切价值两个环节来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上帝之死构成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之死
价值重估
消极
虚无主义
积极虚无主义
尼采
“上帝死了”
重估一切价值
语境
最高价值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尼采与虚无主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丽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尼采哲学
反形而上学
强力意志
海德格尔
笛卡尔哲学
虚无主义
者
悲观
主义
消极的
虚无主义
积极
的
虚无主义
最高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盖集续编》与鲁迅杂文文体的多样性实验——《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旭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共12页
鲁迅文学经历“杂文的自觉”后的“第二次诞生”,在《华盖集续编》的写作中留下最初的风格痕迹。本文以鲁迅南下前夕所做《马上日记》系列为例,分析鲁迅杂文文体内含的叙事、虚构、摹仿等“纯文学”残留和形式“闪回”与戏仿(parody),...
鲁迅文学经历“杂文的自觉”后的“第二次诞生”,在《华盖集续编》的写作中留下最初的风格痕迹。本文以鲁迅南下前夕所做《马上日记》系列为例,分析鲁迅杂文文体内含的叙事、虚构、摹仿等“纯文学”残留和形式“闪回”与戏仿(parody),并将其解释为业已以杂文为风格驱动力的鲁迅文学蓄意制造的一次形式扩张和能力测试。这种“文体混合”及风格扩张并非出自杂文家对主流文学形式的留恋,也不限于单纯形式的操练,而是在文学的可能性层面确证鲁迅写作风格的政治本体论逻辑,最终服务于杂文作为历史表象、情动(affect)意义上的体验与诗和“积极的虚无主义”的三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杂文
“艺术的终结”
积极
的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的人性追寻——巴迪欧虚空存在论的视角
1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2,161,共6页
基金
广东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阐释与素质教育的深化"(07JDTDXM88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人性化的形而上学新探"(2012M511579)
文摘
在现代教育价值消极虚无主义消解人性的状况下,从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的虚空存在论视角,探寻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所蕴含的积极人性意义。首先,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生命、实存、真理等人性解放意义;其次,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中"虚无"的"否定"内涵具有人性创生的意义;最后,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蕴含着接受真理教育的真理伦理学,它忠诚于教育事件,重塑特定的、现实的教育主体,在包括爱、艺术、政治和哲学的真理规程中遵循严格、普遍、超越的人性价值。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积极虚无主义
人性
虚无
巴迪欧
Keywords
education value
positive nihilism
humanity
nothing
Alain Badiou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帝之死和虚无主义——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和工具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仁富
机构
宜宾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摘
在西方,上帝的存在是以理性、信仰、道德“三位一体”表现出来的。哥白尼、达尔文使信仰的上帝死亡,康德使理性的上帝死亡,而尼采要完成的则是使道德的上帝死亡。这使基督教及其相应道德价值也将死亡,带来虚无主义;同时,也使人类有机会拟定新的价值。“上帝死了”和“虚无主义”是同一命题的两种不同表达式,而“虚无主义”分消极的和积极的。尼采坚持积极的虚无主义,通过否定一切价值和重估一切价值两个环节来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上帝之死构成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
关键词
上帝之死
价值重估
消极
虚无主义
积极虚无主义
尼采
“上帝死了”
重估一切价值
语境
最高价值
基督教
分类号
B516.4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采与虚无主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丽燕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尼采哲学
反形而上学
强力意志
海德格尔
笛卡尔哲学
虚无主义
者
悲观
主义
消极的
虚无主义
积极
的
虚无主义
最高价值
分类号
B516.4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盖集续编》与鲁迅杂文文体的多样性实验——《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旭东
机构
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共12页
文摘
鲁迅文学经历“杂文的自觉”后的“第二次诞生”,在《华盖集续编》的写作中留下最初的风格痕迹。本文以鲁迅南下前夕所做《马上日记》系列为例,分析鲁迅杂文文体内含的叙事、虚构、摹仿等“纯文学”残留和形式“闪回”与戏仿(parody),并将其解释为业已以杂文为风格驱动力的鲁迅文学蓄意制造的一次形式扩张和能力测试。这种“文体混合”及风格扩张并非出自杂文家对主流文学形式的留恋,也不限于单纯形式的操练,而是在文学的可能性层面确证鲁迅写作风格的政治本体论逻辑,最终服务于杂文作为历史表象、情动(affect)意义上的体验与诗和“积极的虚无主义”的三重功能。
关键词
鲁迅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杂文
“艺术的终结”
积极
的
虚无主义
分类号
I210.9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价值积极虚无主义的人性追寻——巴迪欧虚空存在论的视角
肖绍明
扈中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帝之死和虚无主义——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和工具
何仁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尼采与虚无主义
杜丽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盖集续编》与鲁迅杂文文体的多样性实验——《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个案研究
张旭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