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的发展与“积极的自由”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共5页
“积极的自由”来自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 ,当我们以人的文化创造性为基点提出一种崭新的积极的自由观念 ,揭示出“积极的自由”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时候 ,便会发现 ,从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的形成 ,到人格智慧和价值自由的获得 ,再到... “积极的自由”来自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 ,当我们以人的文化创造性为基点提出一种崭新的积极的自由观念 ,揭示出“积极的自由”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时候 ,便会发现 ,从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的形成 ,到人格智慧和价值自由的获得 ,再到诗意的生存和意义自由 ,是现实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的新理念和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自由 人的发展 意志自由 价值自由 意义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极的自由”之创造
2
作者 李燕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积极的自由是一个实践的力量和主体性的范畴。在对积极自由的追求和创造过程考察后得知 ,自由意志大体有思想自由、选择自由和行动自由之分 ;而从主体状态和作用发挥方面来看 ,自由可以分为共存的三种类型或是不断递进深化的三个发展阶... 积极的自由是一个实践的力量和主体性的范畴。在对积极自由的追求和创造过程考察后得知 ,自由意志大体有思想自由、选择自由和行动自由之分 ;而从主体状态和作用发挥方面来看 ,自由可以分为共存的三种类型或是不断递进深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同时又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发展形态 ;意志自由———[抽象]理想精神主体 ;价值自由———实践精神主体 ;意义自由———文化精神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自由 意义自由 价值自由 意志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 被引量:3
3
作者 孔文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件,认为人有在不同方向间选择行为的自由与能力。同时,他关于逃避自由的分析也破解了伯林消极的自由不会走向其反面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自由 消极的自由 自我实现 逃避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的实在性之思——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由理论述评
4
作者 徐晓宇 姜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道德哲学中完成的,具体地说,康德是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相互印证即"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证明了自由的实在性问题。康德的自由的实在性论证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更为后人研究自由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且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实在性 消极的自由 积极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借鉴
5
作者 周光明 杨帆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69-171,共3页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是19世纪欧洲言论自由理论的经典阐述。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密尔的自由观存在一定的误读和忽略。当下,结合中国新闻实践,从理念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密尔的自由思想有了切合解读的语境。
关键词 密尔 自由主义 积极的自由 中国新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