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积极政府”到“自制政府”:新时代现代大学治理中的政府画像 被引量:5
1
作者 凌健 侯春笑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政府干预是影响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变量。作为一种干预形态,"积极政府"的定位源于特定的时代命题,其行动产生了预设的积极效用,有力推进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制度赶超、政策过剩、大学能力单一等消极效应。... 政府干预是影响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变量。作为一种干预形态,"积极政府"的定位源于特定的时代命题,其行动产生了预设的积极效用,有力推进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制度赶超、政策过剩、大学能力单一等消极效应。新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为政府善治大学提出了新愿景,面对如何营造有利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避免现代大学制度落地过程中的悬置、如何引导大学真正服务社会等挑战,政府应从"积极介入"走向"自我节制",通过规范介入的空间、减少介入的主体、变革介入的方式、降低介入的动力等策略描绘出理想的"自制政府"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政府 自制政府 新时代 政府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场景的“积极政府” 被引量:40
2
作者 徐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积极政府"指政府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自大禹治水传说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政府的特色。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曾经为近代西方主流价值,也为历史上伴随积极政府产生的负效应所遮蔽... "积极政府"指政府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自大禹治水传说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政府的特色。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曾经为近代西方主流价值,也为历史上伴随积极政府产生的负效应所遮蔽,甚至被扭曲,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理解。基于中国事实场景,可以充分理解"积极政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和相伴随的消极效应。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看,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对积极政府以合理的角色定位,建设一个有合理边界、高效廉洁、能激发和调动全体民众积极性的"积极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政府 国家治理 政府角色 中国话语 比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政府视角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得桂 武雪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2,共10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划分为“积极政府”“灭火式政府”“消极政府”和“无力型政府”。通过分析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例发现,相关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积极政府特征。积极政府是对政府边界问题的良好回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预判治理风险、吸纳治理资源、精细治理策略是其有效实践路径,三者均是积极的政府行为,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治理的良性循环;实践中,要坚持源头治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迈向高效能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政府 基层社会治理 侵占农村集体资产 高效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发展阶段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萍 邵宏珠 于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相对独立的形态:积极服务型政府和回应服务型政府。两阶段存在着对服务型政府本质实现程度不同、动力结构不同、所处行政环境不同等六方面差异,两个阶段将...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相对独立的形态:积极服务型政府和回应服务型政府。两阶段存在着对服务型政府本质实现程度不同、动力结构不同、所处行政环境不同等六方面差异,两个阶段将以渐进式和分步走的方式实现在公民本位前提下从政府积极向公民积极过渡,其间政府应构建公民社会成熟度监控体系和服务型政府阶段测评体系作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积极服务型政府 回应服务型政府 公民社会 政府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与适: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兼及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勇 李旻昊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公共政策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只处于自在的状态,没有被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认识和研究,继而被既有的西方理论所遮蔽。由此需要从中国场域出发,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从而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带入到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产生取决... 公共政策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只处于自在的状态,没有被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认识和研究,继而被既有的西方理论所遮蔽。由此需要从中国场域出发,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从而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带入到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产生取决于政府职能和国家特性。西方国家长期追求的是消极政府,其公共政策出现较晚。中国从国家产生便伴随着公共职能,奉行的是积极政府,其表现便是运用政策将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到一个适度的状态。这种调适治理的丰富经验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公共政策 积极政府 消极政府 中国公共政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