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小军 孙建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3,共6页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好奇心等7个品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判断力等6个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团队精神...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好奇心等7个品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判断力等6个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团队精神等4个积极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学生在好奇心等6个积极特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12项积极特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业困难学生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在好奇心等8个积极品质上有显著性差异,身心异常学生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在爱和亲密感等3个积极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学业困难与专业热爱、离异家庭、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经历过负性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身心异常学生群体与父母离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经历过负性事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此,文章提出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及教育引导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 积极心理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应对方式在男性新兵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间的多重中介效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美英 陈海燕 +2 位作者 周宏奎 王骞 李红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37-2240,共4页
目的探讨特质应对方式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ositive mental characters scale for recruits,PMCS-R)、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 目的探讨特质应对方式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ositive mental characters scale for recruits,PMCS-R)、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9 182名16-25岁的男性新兵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积极心理品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和新兵抑郁症状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积极心理品质、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新兵的抑郁症状,可解释其52.4%的总变异;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积极心理品质能通过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兵的抑郁症状(χ2/df=42.62,GFI=0.975,AGFI=0.953,NFI=0.984,IFI=0.985,CFI=0.985,TLI=0.977,RMSEA=0.067),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和总的中介效应效果量分别为20.3%、27.1%、47.5%。结论特质应对方式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间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症状 特质应对方式 多重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受教育程度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红英 王军 +2 位作者 李新影 陈虹 王宇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75-2981,共7页
背景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探究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对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及中国父母如... 背景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探究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对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及中国父母如何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减少抑郁症造成的危害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 2011年4—7月,参考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东部6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中西部4个(重庆、广西、内蒙古、安徽)共10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纳入石家庄市1个样本市(主动要求成为课题样本市),然后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91个样本区县,以千分之一的比例抽取中小学生70 628例,调查后经核查47 87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方式包含网络问卷测试和纸版问卷测试,问卷内容包含抑郁症状〔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积极心理品质〔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Youth)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结果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及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积极心理品质、抑郁症状得分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4、0.010,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两者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5、0.010。年龄、积极心理品质、父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影响(P<0.05)。结论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效果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因此可从培养高质量的父母入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父母受教育程度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红英 李新影 王宇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性别、年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2011年4—7月,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Youth)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全国10个样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性别、年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2011年4—7月,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Youth)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全国10个样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广西、内蒙古、安徽)及1个样本市(石家庄)的70 628名青少年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测量,其中有效数据为47 872份。性别、年龄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为(719.31±84.06)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4.64±10.08)分。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_s=0.097,P<0.001),而与性别、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026、-0.489,P<0.001)。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反向预测抑郁症状(β=-0.495,P<0.001)。性别对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β=-0.007,P=0.095)。年龄对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β=-0.056,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效果在年龄大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罗涤 李颖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87,共5页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低。对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强、自制力强、善于适应。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理论模型由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三者的两性互动循环构成。从积极引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分类指导与重点帮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世晶 黎嘉焮 张旭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8-222,共5页
为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经济特区33所本科院校的1 75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业情绪中积极体验较消极情绪多;大学生学业情绪在性别、是否... 为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经济特区33所本科院校的1 75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业情绪中积极体验较消极情绪多;大学生学业情绪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师范生、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业情绪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学业情绪对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情绪 积极心理品质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红英 王军 +2 位作者 李新影 陈虹 王宇宸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利用网络测试和纸版测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后经核查47 872份问卷为有效问卷,其中留守青少年有效问卷7962份。留守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 目的探讨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利用网络测试和纸版测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后经核查47 872份问卷为有效问卷,其中留守青少年有效问卷7962份。留守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影响较大且能够反向预测抑郁症状(和父母一方留守:β=-0.488,和亲戚留守:β=-0.444)。和亲戚留守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低于和父母一方留守的青少年[(701.0±74.2)vs(705.6±80.4),P<0.05];和亲戚留守青少年抑郁得分高于和父母一方留守的青少年[(16.5±9.8)vs(15.6±9.8),P<0.05]。结论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减少留守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留守青少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郭玉芳 张娜 张静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11-15,20,共6页
目的分析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各高等护理院校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长沙市5所护理院校745名护生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焦虑自评量... 目的分析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各高等护理院校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长沙市5所护理院校745名护生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调查。结果独生护生的创造力、好奇心、热情、社交智慧、领导能力、幽默风趣等6项积极心理品质及认知、人际、超越等3大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护生(均P<0.05);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得分与非独生护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积极心理品质了解程度、与同学关系、老师的关注、母亲的文化水平及关心是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共同影响因素(均P<0.05);学习成绩、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的教育方式(尊重理解、表扬鼓励)对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存在影响(均P<0.05);体育参与度、抑郁、是否学生干部、父母的期待是非独生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独生与非独生护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应依据其异同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护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 非独生 护生 积极心理品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军训成绩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海燕 李红政 +3 位作者 雷美英 赵立琼 王创 王周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考察新兵军事训练成绩与积极心理品质等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部队18~23岁的300名男性新兵,采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MCS-R)、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评定。军事训练结束... 目的:考察新兵军事训练成绩与积极心理品质等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部队18~23岁的300名男性新兵,采用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MCS-R)、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评定。军事训练结束后对新兵进行精准射击、投弹和3000米跑步考核。分析新兵军事训练成绩与积极心理品质、应对方式和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射击成绩与负性事件呈负相关(r=-0.169,P<0.05);投弹距离与部队压力、适应能力和自控呈负相关(r=-0.130,-0.137,-0.122,均P<0.05);3000米跑与部队压力、适应能力和自尊得分呈正相关(r=0.147,0.131,0.181,均P<0.05),与预期、11种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积极应对得分和年龄呈负相关(r=-0.238^-0.139,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负性事件能解释射击成绩2.9%的变异量(F=8.210,P<0.05);自控和适应能力能解释投弹距离成绩4.5%的变异量(F=6.460,P<0.05);信仰和预期相比可以解释3000米跑步7.6%的变异量(F=11.431,P<0.05)。结论:自控、信仰、负性事件、适应能力和预期是影响新兵军事训练成绩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积极心理品质 训练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邹兵 谢杏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了解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9月,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生活目标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蚌埠市和淮北市356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 目的了解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9月,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生活目标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蚌埠市和淮北市356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常模(t〉3.105,P〈0.001)。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幸福感指数等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年龄、生活自理情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和寻求意义感、生活目标、生命意义感、自主感等因子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发挥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农村留守老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结构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臧运洪 杨静 伍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9-453,共5页
以948名贫困大学生为正式被试,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最小空间法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四个因子组成,包含24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α系数为... 以948名贫困大学生为正式被试,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最小空间法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四个因子组成,包含24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四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1.16%。异化系数为0.19,区域指数为0.96。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调查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工具。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三个因子方面,贫困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得分。感恩、善良、爱心、虔诚和公平是贫困大学生优势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审美、领导力、好学和坚持是其弱势积极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因素分析 最小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楠 黄丹丹 +1 位作者 郑洪珠 胡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为探究身体活动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对重庆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身体活动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客观评定,运用层次聚类算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量对大学生心理积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参与中高强度的... 为探究身体活动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对重庆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身体活动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客观评定,运用层次聚类算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量对大学生心理积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参与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越多,其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2)高强度身体活动对人际、公正、认知的影响最有效;(3)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对节制、情感、公正的影响最有效;(4)严格遵循身体活动推荐量的大学生超越品质更高。研究认为,大学阶段是改善及养成良好心理和积极品质至关重要的时期,提供体育活动干预可能是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学生 聚类分析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黎 田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积极品质自评量表,对泰山医学院442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有效人数434人。[结果]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均分最高的是"人性与爱...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积极品质自评量表,对泰山医学院442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有效人数434人。[结果]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均分最高的是"人性与爱"维度,均分最低的是"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年级及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的因素(P<0.05),年龄、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护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良好,受不同因素影响;高等护理院校及家庭应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护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本科 护生 教养方式 家庭 影响因素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雁 赵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知识型员工积极心理品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婷婷 高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8,共12页
基于特质激活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工作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和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知识型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自主性在积极心理品质与创新行为之... 基于特质激活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工作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和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知识型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自主性在积极心理品质与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正向调节积极心理品质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工作自主性 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 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留守大学生自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杏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随机选取的381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54,-0.56,P值均<0.01);积极心理品质和自...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随机选取的381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54,-0.56,P值均<0.01);积极心理品质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0.37,-0.36,P值均<0.01);控制自我和谐变量检验发现自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直接效应不显著(LLCI=-0.376,ULCI=0.245);自我和谐中介效应显著(LLCI=0.099,ULCI=0.094)。结论:曾留守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尊和积极心理品质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和谐 自尊 积极心理品质 曾留守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亚鸿 李娇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随机选取扬州市两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作为施测对象,考察他们在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状况及其与实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 随机选取扬州市两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作为施测对象,考察他们在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状况及其与实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知行不一",因而,培育和发展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突出差异性,提高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爱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4期483-484,共2页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伦理教学 医务工作者 社会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永金 张瑜 傅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编制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方法: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模型,再通过开放式调查和专家审定的基础上,形成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预试问卷进行测试,通过项目分... 目的:编制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方法: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模型,再通过开放式调查和专家审定的基础上,形成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预试问卷进行测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最后将正式问卷进行测试,统计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1)根据前人研究经验,构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结构模型,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含有24个一阶因子和6个二阶因子,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较好。(2)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一阶因素分别为0.71~0.90,0.72~0.90,0.70~0.91;二阶因素分别为0.89~0.92,0.84~0.93,0.86~0.92;总量表分别为0.98,0.97和0.92。结论:(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模型,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验证和修正,证明该结构模型拟合较好。(2)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经多种方法检验,相关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结构模型由六大类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构成,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24个一阶因子,6个二阶因子组成,共计176个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积极心理品质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文化的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培养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君 葛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48,共4页
教师文化是包含教师信念、态度、行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对教师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教师文化是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教师文化偏见则成为其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阻碍。以教师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文化是包含教师信念、态度、行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对教师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教师文化是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教师文化偏见则成为其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阻碍。以教师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塑造共同信念的合作学习型教师文化,用教师文化的先进性和动态发展性作为引领,以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浸润教师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文化 教师心理 积极心理品质 协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