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秭归M4.7、M4.5地震序列与2017年秭归-巴东M4.3、M4.1地震序列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凌云 王杰 +2 位作者 陈俊华 申学林 魏贵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238,253,共7页
从地质背景构造、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等方面对2014年秭归M4.7、M4.5地震与2017年秭归-巴东M4.3、M4.1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14年M4.7、M4.5地震从微构造上与仙女山断裂北段有关,2017年M4.3、M4.1地震震区最近断裂为周家山... 从地质背景构造、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等方面对2014年秭归M4.7、M4.5地震与2017年秭归-巴东M4.3、M4.1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14年M4.7、M4.5地震从微构造上与仙女山断裂北段有关,2017年M4.3、M4.1地震震区最近断裂为周家山-牛口断裂。2)2014年M4.7、M4.5地震余震丰富,记录到的余震500余次,其中2级以上余震5次,最大余震M2.9(ML3.5),余震活动持续超过一个月;2017年M4.3、M4.1地震只记录到余震160多次,2级以上余震3次,最大余震M2.6(ML3.3),余震活动持续20d左右。3)2014年M4.7、M4.5地震的最佳震源深度约为7km,2017年M4.3、M4.1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5km。4)2014年M4.7、M4.5地震主震优势频率和拐角频率均不高,优势频率为1.5~8.0Hz,拐角频率为3.0~8.0Hz,这种频谱特征可能是水库诱发构造地震的特性之一;2017年M4.3、M4.1地震优势频率不高,拐角频率亦较低,有近似陷落或浅表滑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巴东地震 孕震构造 震源机制解 拐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