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1
作者 何勇 张诗骞 +5 位作者 王志成 詹逍康 丁一可 刘晓瑞 马素素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合施用三种处理方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不会影响印度梨形孢在水稻根部的正常定殖,可以将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两者的组合施用不仅能显著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还能促进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生长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印度梨形孢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机插秧育秧环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机插秧育秧 秧苗素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种的催芽程度和晾置时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贺 李静 +5 位作者 顾春梅 萧长亮 王丽萍 那永光 王安东 周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催芽程度芽种的适宜待播时间及对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测定室温条件下不同晾置时间对水稻三江6号“露白”(仅胚芽突破种皮)和“发芽”(胚芽胚根突破种皮)两种芽种含水量的影响,并调查晾晒后2种催芽程度芽种的出苗率及...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催芽程度芽种的适宜待播时间及对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测定室温条件下不同晾置时间对水稻三江6号“露白”(仅胚芽突破种皮)和“发芽”(胚芽胚根突破种皮)两种芽种含水量的影响,并调查晾晒后2种催芽程度芽种的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未经晾晒“露白”“发芽”芽种的含水量分别占种子干重的44.8%和55.4%。晾置0~8 h后,两种芽种的含水量下降速度快,“露白”芽种含水量降至24.4%,“发芽”芽种含水量降至25.9%;(2)“露白”芽种在0~10 h(芽种含水量44.8%~23.3%)晾置时间内,秧苗根系、鞘叶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出苗率≥85%。“发芽”芽种在0~10 h(芽种含水量55.4%~24.8%)晾置时间内,出苗率≥85%,但晾置时间≥1 h,幼苗种子根消失,根系多为新生短小须根;(3)在3.5叶期,未经晾晒的“露白”和“发芽”芽种(晾置0 h)处理的秧苗素质显著高于“发芽”芽种(晾置时间≥1 h)。综上,与“发芽”芽种相比,“露白”芽种具有更长的待播时间,更适合水稻工厂化育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催芽程度 芽种 含水量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肥水溶液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3
作者 王贺 李静 +5 位作者 顾春梅 王丽萍 萧长亮 那永光 王安东 周燕 《北方水稻》 2025年第1期9-12,19,共5页
以水稻品种垦研017为试验材料,设一次性浇施、二次浇施、多次浇施3个处理,探讨不同肥料用量及施用次数对秧苗素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秧苗茎基宽、1叶长宽表现较稳定;增加施肥次数,降低施肥浓度,1叶长、2叶长、3叶长各处理... 以水稻品种垦研017为试验材料,设一次性浇施、二次浇施、多次浇施3个处理,探讨不同肥料用量及施用次数对秧苗素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秧苗茎基宽、1叶长宽表现较稳定;增加施肥次数,降低施肥浓度,1叶长、2叶长、3叶长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但2叶、3叶变窄,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对秧苗后期的伸长生长具有控制作用;一次性浇施不利于1叶、2叶、3叶、1叶鞘、1~2叶耳距、根干重的形成,根干重占比仅为12.8%;二次浇施秧苗地上及根干重最高,根干重占比为22.2%;多次浇施利于秧苗根系发育,但地上部生长量偏低。二次浇施能够实现秧苗地上各部分与根系的协调生长,对壮苗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方式 施肥量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条播育秧机插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承翰 王晶卿 +7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怀燕 陈佳峰 王亚梁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20条)和3个每穴播种粒数(S1:3粒,S2:4粒,S3:5粒)处理。播种规格为每个秧盘横向播种40次,纵向播种次数与播种条数相对应。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1)每穴播种粒数和播种条数越少,秧苗素质越高;秧苗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加移栽后秧苗第2、第3叶位分蘖的发生比例和单株分蘖力;每穴播种粒数越高,群体成穗率越低。(2)每穴播种粒数相同条件下,降低播种条数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每穴播种粒数越多,群体收获指数越低。(3)减少每穴播种粒数,增加了每穗粒数,并对籽粒的结实率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减少播种条数能有效提高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4)降低播种条数可以使产量增加,D_(1)的平均产量较D_(2)、D_(3)分别提升5.0%、10.8%;每穴播种粒数为4粒时,群体产量较高,S_(2)的平均产量较S_(1)、S_(3)的分别提升6.0%、7.1%。(5)单株产量与秧苗充实度的相关性最高,秧苗充实度每提升1 mg/cm,单株产量提高13.94 g。【结论】壮秧能够提高机插秧苗低位分蘖的比例,秧苗充实度可作为判断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降低播种量是促进壮秧的最有效措施。在相同基本苗下,机插壮秧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插秧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污泥与食用菌菌渣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时薇 王志平 +19 位作者 张秀琴 郭广军 张小祥 张刚 肖宁 潘存红 刘建菊 吴云雨 李育红 蔡跃 陈梓春 朱书豪 余玲 周长海 季红娟 高鹏 吉春明 刘建凤 李爱宏 黄年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自来水污泥∶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3∶3∶3∶1)、C(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2∶3∶2∶2∶1),柴米河基质(D)和细土(E)为双对照,对5个处理下秧苗素质、生理指标、移栽大田后的水稻产量以及稻米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A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株高、茎基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较处理E均显著提高;根体积、地下部鲜重与处理E相较无显著差异,根长显著短于处理E,说明处理A根系较为粗壮,促进了秧苗地上部的生长。处理B和处理C分别减少了秧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物量。生理指标显示,处理A提高了秧苗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全氮含量,总糖含量显著降低;该处理秧苗移栽大田后,增产显著。综合比较,处理A(润江基质1号)增强了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代谢,提高了糖分运输效率,秧苗整体素质好,对水稻增产贡献较大,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污泥 食用菌菌渣 机插秧 秧苗素质 生理指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与淤泥混配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的理化性状及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苗 麻艳威 +3 位作者 谢昶琰 董青君 陈川 章安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实现河道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选取疏浚淤泥作为主要原料,辅以不同比例的有机物料(具体包括酒糟、木薯渣和菇渣),研制了不同水稻育秧营养土配方。通过比较这些营养土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 为实现河道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选取疏浚淤泥作为主要原料,辅以不同比例的有机物料(具体包括酒糟、木薯渣和菇渣),研制了不同水稻育秧营养土配方。通过比较这些营养土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秧苗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较优的营养土配方。结果显示,与纯淤泥相比,淤泥中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降低其pH值和容重,同时显著提高电导率(EC)、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以及速效磷含量。在连续两季的水稻育秧试验中,淤泥添加有机物料处理所培育秧苗生长状况普遍优于纯淤泥处理,处理间效果存在差异。在第1季育秧试验中,淤泥中添加40%酒糟的处理在成苗率和株高方面表现突出,成苗率达85.79%、株高达18.33 cm;而淤泥中添加20%木薯渣的处理则在SPAD值、总根长和百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方面表现优,分别达到29.52、81.63 cm和2.10 g。在第2季育秧试验中,淤泥中添加40%酒糟的处理在叶龄、株高和茎基宽方面表现优,分别为4.49叶、23.10 cm和2.39 mm;而淤泥中添加20%木薯渣的处理在百株地下部干物质量上表现最高,达1.28 g。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淤泥中添加40%酒糟或添加20%木薯渣处理所培育的机插秧苗在综合素质上表现优异,可以考虑作为水稻育秧营养土的适宜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物料 疏浚淤泥 营养土 秧苗素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插秧新技术对秧苗素质与机插质量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陈玉林 张义凯 +7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王亚梁 王志刚 徐逸文 盛和深 田小海 张玉屏 《作物研究》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化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新型、轻简化的水稻育插秧技术,包括水稻岩棉育秧、密播乳苗机插和长毯无盘机插等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所在。其中,岩棉育秧技... 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化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新型、轻简化的水稻育插秧技术,包括水稻岩棉育秧、密播乳苗机插和长毯无盘机插等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所在。其中,岩棉育秧技术的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发根力强,盘结力好;密播乳苗机插技术可大大节省育秧空间,缩短育秧进程,提高机插效率;长毯育秧技术可减少劳动力,配合无人机插秧可实现更轻简高效的水稻机插。详细阐述了各技术对秧苗素质及机插质量的影响,指出各种轻简化育插秧技术存在的技术难点与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水稻育插秧轻简化、高效化和低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插秧 新技术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乳期水分胁迫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泰毅 钱永德 +8 位作者 陈书强 汪秀志 隋文庆 张晓晗 赵泽楠 赵庆民 王玉奇 王静 吴怡梅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8-12,共5页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其秧田期水分管理对水稻高产优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早粳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在旱育秧条件下设置常规旱育秧(CK,土壤水分50%~60%)、水育秧(A,床面维持1cm水层)和湿润育秧(B,土壤水分100%饱和状...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其秧田期水分管理对水稻高产优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早粳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在旱育秧条件下设置常规旱育秧(CK,土壤水分50%~60%)、水育秧(A,床面维持1cm水层)和湿润育秧(B,土壤水分100%饱和状态)3种离乳期水分处理,系统分析其对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的秧苗素质显著低于CK处理,叶龄、充实度和壮秧指数分别降低6.67%和5.07%、10.19%和8.33%、20.00%和9.03%,且CK处理根系发育更健壮。生理活性方面,A、B处理的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27.61%和24.38%,A处理的CAT、POD和SOD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降低34.23%、30.88%和50.57%,表明旱育秧能显著增强秧苗抗氧化能力。产量分析显示,与CK处理相比,A、B处理的产量分别减少11.74%、4.32%。本研究证实,离乳期旱育秧可有效培育壮苗并提高产量,为黑龙江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离乳期 水分胁迫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河道清淤淤泥为伴侣创制育秧营养土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9
作者 董青君 麻艳威 +4 位作者 谢昶琰 张苗 李青 陈川 章安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44-148,197,共6页
以河道清淤工程淤泥和市售2种商品育秧基质混配制作成8种不同水稻育秧伴侣基质,研究不同育秧伴侣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开展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筛选出适合淮安本土化的培育适龄毯状苗的... 以河道清淤工程淤泥和市售2种商品育秧基质混配制作成8种不同水稻育秧伴侣基质,研究不同育秧伴侣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开展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筛选出适合淮安本土化的培育适龄毯状苗的最佳淤泥与育秧基质配比。结果表明:20%淤泥+80%基质2配方能够增加水稻的成苗率、叶龄、茎基宽,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显著提高水稻根系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增加水稻的根尖数,该配方下水稻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是水稻育秧的最佳基质配方。因此,20%淤泥+80%基质2配方适合作为水稻育秧基质的推荐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水稻 育秧基质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育秧基质处理对秧苗素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娅琴 赵品恒 +3 位作者 李燕飞 李渊 唐洋 应晓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44-47,共4页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机械化插秧技术日益普及,对秧苗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长期实行的秸秆还田措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挑战。本试验通过设置4个处理,将新型秸秆秧盘与常规营养土、商品基质进行对比试验,明...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机械化插秧技术日益普及,对秧苗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长期实行的秸秆还田措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挑战。本试验通过设置4个处理,将新型秸秆秧盘与常规营养土、商品基质进行对比试验,明确了机插秧育秧参数,为大面积推广新型秸秆秧盘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运用新型秸秆秧盘可大幅提高出苗率,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营养物质,同时提高根系活力,与传统营养土对比,根表面积可增大17.04%,秧苗叶绿素提高19.20%,秧苗整株干重提升15.45%。秧苗移栽后,新型秸秆秧盘的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最终分蘖数,进而提升水稻有效穗数,与传统营养土对比,增产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质 秸秆秧盘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营养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1
作者 谢昶琰 侯钧宇 +3 位作者 刘松 徐昕 蒋力 章安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1-24,32,共5页
针对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淤泥(简称河道淤泥)亟需处理问题,探索河道淤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可为河道淤泥的处置提供新路径。鉴于此,对河道淤泥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南粳9108水稻为材料,以不同体积河道淤泥添加量配制育秧营养土,开... 针对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淤泥(简称河道淤泥)亟需处理问题,探索河道淤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可为河道淤泥的处置提供新路径。鉴于此,对河道淤泥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南粳9108水稻为材料,以不同体积河道淤泥添加量配制育秧营养土,开展了田间育秧试验,考察了不同河道淤泥营养土配方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淤泥富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且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风险标准限值,能够用于农业种植。利用河道淤泥配制育秧营养土可行性较大,与稻田土相比,提高了水稻秧苗成苗率及叶龄、叶长、株高、茎粗等,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水稻根系生长,其中河道淤泥体积比为80%时配制的营养土育秧综合效果较优,是适宜水稻生长的最佳育秧营养土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河道淤泥 营养土 秧苗素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硅流体锌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和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曹嘉明 李红宇 +4 位作者 张璐璐 潘龙 龙力刚 程运江 张志刚 《北方水稻》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为探究硅锌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锌优化管理措施,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硅肥水平下3个锌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差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0%、16.0%;A2处理地上... 为探究硅锌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锌优化管理措施,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硅肥水平下3个锌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差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0%、16.0%;A2处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重干重较对照分别提高4.8%、23.4%、0.3%、5.7%,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硅能够提高各节间茎秆抗折力,A2处理抗倒伏指数与A1处理相比提高了15.5%。A2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A1处理分别提高5.3%、5.0%、6.4%、18.5%,随施锌增加穗数、产量呈增加趋势,但硅锌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显著。B2、B3各节间抗折力随锌肥的施用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抗倒伏指数随锌肥的施用呈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硅肥和锌肥最优指标施用量的组合为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锌配施 水稻 秧苗素质 抗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期水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作者 董奇卓 王泰毅 钱永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旱育苗是黑龙江水稻产区最重要的育秧方式,苗床水分管理尤其出苗后的土壤水分对培育壮苗至关重要。试验以早粳稻龙粳31为供试材料,以水稻出苗后(7 d)进入二叶期的土壤水分管理方式为处理因素,于二叶露尖时分别模拟湿润育苗和水育苗的土... 旱育苗是黑龙江水稻产区最重要的育秧方式,苗床水分管理尤其出苗后的土壤水分对培育壮苗至关重要。试验以早粳稻龙粳31为供试材料,以水稻出苗后(7 d)进入二叶期的土壤水分管理方式为处理因素,于二叶露尖时分别模拟湿润育苗和水育苗的土壤状态(湿润育苗R:土壤含水量达到持水量的90%~100%,且土壤表面无水层;水育苗S:苗床保持1 cm水层),以常规旱育苗CK为对照(土壤含水量50%~60%),围绕秧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展开调查,探讨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苗过程中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达到湿润处理(R),甚至水层处理(S)时秧苗无论形态还是生理指标都较对照处理(CK)发生明显变化,株高增加7.6%和12.4%,叶龄提高10%和19.1%,白根数减少12.4%和21.2%;秧苗充实度降低13.5%和22.4%,苗体内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表现出秧苗光合能力减弱的趋势。综上,寒地稻区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保持在50%~60%时,有利于培育壮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叶期 苗床水分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秧基质对太湖农区机插水稻南粳46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凌学林 庄玮 +2 位作者 李晓峰 杨晨晨 吴桂成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探索秸秆基质块在太湖农区大面积机插水稻适龄壮秧培育中的效果。[方法]以南粳46为供试材料,设计了秸秆基质块、商品基质、营养土3种育秧基质处理,系统比较了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南粳46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索秸秆基质块在太湖农区大面积机插水稻适龄壮秧培育中的效果。[方法]以南粳46为供试材料,设计了秸秆基质块、商品基质、营养土3种育秧基质处理,系统比较了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南粳46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3种育秧基质处理育出的秧苗均达到了机插秧壮秧标准,秸秆基质块处理的秧苗素质与营养土处理相当,均好于商品基质处理;3个处理均能实现大田高质量栽插,不需要人工辅助补苗;秸秆基质块处理产量与营养土处理相当,均较商品基质处理增产,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颖花量足,且灌浆结实性状较好。[结论]秸秆基质块能培育出机插水稻适量壮秧,加之其实现了秸秆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生态环保、节本增效,具备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农区 秸秆基质块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及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及基质培肥育秧土对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5
作者 杨子君 周凌云 +6 位作者 卢丽娟 陈辉尧 熊正文 王亚萍 谷东英 邰剑 周翌城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探明采用育秧土育秧时的最佳培肥配方,从而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特以糯稻99-25为试验材料,通过选用不同肥料和基质按照不同配比对育秧土进行培肥,于2024年开展了育秧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育秧绿组的秧苗素质总... 为探明采用育秧土育秧时的最佳培肥配方,从而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特以糯稻99-25为试验材料,通过选用不同肥料和基质按照不同配比对育秧土进行培肥,于2024年开展了育秧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育秧绿组的秧苗素质总体表现较好;虽然禾苗欢组、育苗伴侣组的秧苗在苗期的长势较好,但是出苗率偏低;秸秆基质块组、碧然基质组的秧苗在苗期的叶色整体较淡,且秸秆基质块组的秧苗总干物质量小,秧苗生长有停滞的趋势;施倍多组的秧苗植株较矮、白根数较少;大华基质组、氯基-复合肥组、硫基-复合肥组的秧苗整体长势和叶色表现不如育秧绿组。建议采用育秧绿组的方法进行水稻育秧土培肥,其中育秧土组成为育秧绿∶苗床专用肥∶土=1.0∶0.5∶300.0(质量比)更有利于培育壮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育秧土 肥料 基质 配比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晓晨 王艳 +6 位作者 花劲 朱秋兵 郜微微 杨玉萍 薛根祥 冯咏芳 花明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1期64-66,70,共4页
为了探索新型育秧方式基质棉育秧在机插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23年在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为供试材料,设置基质棉育秧和常规营养土育秧2种育秧方式,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 为了探索新型育秧方式基质棉育秧在机插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23年在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为供试材料,设置基质棉育秧和常规营养土育秧2种育秧方式,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营养土育秧处理相比,基质棉育秧处理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发生快,与对照差异显著;亩增产17.8 kg,增产率为2.49%,亩效益增加40.7元。综合来看,基质棉育秧在水稻上使用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方式 基质棉育秧 机插水稻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机插秧栽培中秧苗素质对分蘖及结实率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郭武平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2期73-75,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晚稻机插秧栽培中秧苗素质对分蘖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秧苗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有助于提高有效分蘖比例和结实率,并增强抗逆性。秧苗素质影响分蘖启动、高峰期、有效分蘖比例及持续期,决定穗分化、颖花数、开花... 本研究探讨了晚稻机插秧栽培中秧苗素质对分蘖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秧苗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有助于提高有效分蘖比例和结实率,并增强抗逆性。秧苗素质影响分蘖启动、高峰期、有效分蘖比例及持续期,决定穗分化、颖花数、开花授粉及灌浆质量。为优化秧苗素质,建议合理确定秧龄、优化育秧方式、科学调控育秧环境,并加强病虫害防控,以促进晚稻机插秧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机插秧 秧苗素质 分蘖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黄泥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熊敏 何豪豪 +1 位作者 喻俊杰 封功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43-46,共4页
双季稻制是一年内连续种植早稻和晚稻的种植方法,在中国南方广泛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因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增产显著等优点而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双季稻产区。然而,该地区晚稻的钵苗育秧仍存在秧苗素质差、返青慢的问题。... 双季稻制是一年内连续种植早稻和晚稻的种植方法,在中国南方广泛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因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增产显著等优点而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双季稻产区。然而,该地区晚稻的钵苗育秧仍存在秧苗素质差、返青慢的问题。该研究设立基质与黄泥配比育秧试验,分析不同基质黄泥比育成的秧苗素质、移栽后的生育期进程和成熟期产量性状,以期为改良钵苗育秧素质和进一步提升双季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秧苗素质 产量 生育时期 双季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秧龄下多效唑浓度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蒋红旗 周建霞 +4 位作者 吴美娟 赵晋 黄赟 张珍 黄洪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秧龄下多效唑浓度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产量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有利于改善秧苗素质,且秧苗喷施多效唑和延长机插秧龄都会推迟生育进程。喷施多效唑对连作晚稻具有增产效果,且长... 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秧龄下多效唑浓度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产量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有利于改善秧苗素质,且秧苗喷施多效唑和延长机插秧龄都会推迟生育进程。喷施多效唑对连作晚稻具有增产效果,且长秧龄条件下增产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多效唑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每穗总粒和每穗实粒,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而秧龄延长,有效穗、每穗总粒和每穗实粒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综合试验结果,以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300~400 mg·kg~(-1)多效唑溶液9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机插 多效唑 秧龄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秧基质、复合肥和多效唑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0
作者 周扬 柏安康 +2 位作者 郭盼 张帅 蔡秀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明确不同配比育秧基质与复合肥和多效唑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添加不同量的育秧基质、复合肥和多效唑对其秧苗形态均有改善作用。其中,育秧基质与“育秧绿”拌土后添加0.5 kg复合肥按照体积比1∶2,在秧苗形... 明确不同配比育秧基质与复合肥和多效唑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添加不同量的育秧基质、复合肥和多效唑对其秧苗形态均有改善作用。其中,育秧基质与“育秧绿”拌土后添加0.5 kg复合肥按照体积比1∶2,在秧苗形态上整体表现最好。随着多效唑剂量的增加,秧苗株高呈下降趋势,同时增施多效唑可以加快秧苗叶龄生育进程,但叶面积有所减少,茎基宽基本无明显变化。该研究为进一步培育水稻壮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基质 复合肥 多效唑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