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统一中国的原因的再探索
1
作者 徐扬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8-83,共6页
【正】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给中华民族的劳动、生息、创造和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 【正】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给中华民族的劳动、生息、创造和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的、兼并的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对当时和后世来说,都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由于旧贵族的残余势力往往凭借着分裂割据的政治形势,来对抗新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所以秦的统一实际上又是对旧贵族残余势力的打击,促进了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它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杰出思想家提出的中国大一统的理想,在思想上破除了迷信,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不但应该统一,而且能够统一,以致在几千年中,人们总是把统一当成正常的、合乎规律的现象,把分裂割据看成暂时的、例外的、非法的现象,留给了人们十分宝贵的思想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统一中国 始皇 分裂割据 经济文化交流 战争 封建制度 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 政治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统一的必然性和秦统一中国的偶然性
2
作者 史景峰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19年第12期94-96,共3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历史的假设都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假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果大胆推测荆轲刺秦王成功,那么历史是否会被改写?--些学者认为即使荆轲刺秦王成功,但是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历史的假设都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假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果大胆推测荆轲刺秦王成功,那么历史是否会被改写?--些学者认为即使荆轲刺秦王成功,但是秦统--中国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只是延缓或推迟秦统一中国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统一中国 易水寒 风萧萧 千古流传 偶然性 必然性 经验和教训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情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上《秦统一中国》为例
3
作者 李佳欣 《管理学家》 2019年第12期153-154,共2页
历史情境教学是否有效,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第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情境创设法本来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又该学到何种程度,有的放矢,知道目标是什么,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第... 历史情境教学是否有效,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第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情境创设法本来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又该学到何种程度,有的放矢,知道目标是什么,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第三,情境创设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一个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对于初中历史课堂而言,犹如锦上添花,若运用得当,定能增强课堂的生命力,提高课堂的生产力。本文以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以历史情境的创设为抓手,研究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情境 教学有效性 秦统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朝历史学习方法谈
4
作者 张秀芬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0年第11期82-85,共4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讲述的是秦朝建立、巩固和灭亡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首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讲述的是秦朝建立、巩固和灭亡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首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秦朝由于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成为短命王朝。这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第10课内容对前一课中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地进行了补充,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学习、掌握秦朝这一部分的知识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关注导言,牢记概念,运用地图,掌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农民大起义 中央集权国家 秦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二世而亡 历史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学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6-27,共2页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王学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咏荆轲》中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两千年来人们读完荆轲故事(包括《战国策》《史记》《淮南子》中关于荆轲的种种记载)后的共同...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王学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咏荆轲》中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两千年来人们读完荆轲故事(包括《战国策》《史记》《淮南子》中关于荆轲的种种记载)后的共同感受。古今游侠刺客,可谓众矣,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王》 《史记》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战国策》 平民百姓 武士 正面价值 “虎狼之国” 始作俑 秦统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奴隶社会诞生和上升时期的思想——夏商和西周的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景芳 《史学集刊》 1982年第1期9-19,共11页
我认为中国奴隶社会是由夏后启杀益夺权,变传贤为传子开始,至秦统一中国截止,中间经过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历史阶段。夏商西周为中国奴隶社会诞生和上升时期,春秋为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战国为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关键词 中国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 三个历史阶段 秦统一中国 转变时期 衰落时期 封建社会 思想 《周易》 《归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二世而亡”在于政策失误 被引量:1
7
作者 边泽惠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59-63,共5页
秦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但追根求源,是由其政策的两大失误造成的。 一、统一后没有医治战争创伤、大力发展经济却进而破坏了经济基础 司马迁著《史记》,在评论蒙恬兄弟被秦二世处死时曾说:“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未瘳... 秦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但追根求源,是由其政策的两大失误造成的。 一、统一后没有医治战争创伤、大力发展经济却进而破坏了经济基础 司马迁著《史记》,在评论蒙恬兄弟被秦二世处死时曾说:“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好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兄弟遇诛,不亦宜乎。”此论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道出了秦王朝政策的一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 强谏 二世而亡 追根求源 战争创伤 迷信色彩 焚书坑 秦统一中国 始皇帝 扶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
8
作者 一峰 《中国美术》 1997年第4期41-42,共2页
勾经探史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一峰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史载已有7000年历史,实物流传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篆刻最早的名称为玺,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独称玺”,臣下用印或章。... 勾经探史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一峰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史载已有7000年历史,实物流传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篆刻最早的名称为玺,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独称玺”,臣下用印或章。汉以后基本沿习此制。伴随早期中国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学 篆刻艺术 秦统一中国 商周时期 玺印 春秋战国时代 辞条 史深 河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都江堰市山水、堰城、寺庙与园林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长庚 《规划师》 1994年第3期4-16,共13页
都江堰市位于名闻世界的四川都江堰的渠首,古名灌县,治所称灌口。秦时,因都江堰所在地区的山称湔山,所治之水称湔水,故堰称湔堰。当地人民多为氐族,故管理堰务的机构名湔氐道。除领导堰务外,兼理民情。秦统一中国后,乃改湔氏道为湔氐县... 都江堰市位于名闻世界的四川都江堰的渠首,古名灌县,治所称灌口。秦时,因都江堰所在地区的山称湔山,所治之水称湔水,故堰称湔堰。当地人民多为氐族,故管理堰务的机构名湔氐道。除领导堰务外,兼理民情。秦统一中国后,乃改湔氏道为湔氐县,是都江堰市最早的行政机构。汉代,文翁治蜀,称“离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垒山 宝瓶口 离堆 文翁 秦统一中国 湔氐 湔水 伏龙观 湔山 二王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10
作者 郎佩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19,共2页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郎佩娟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秦王赢政读《孤愤》、《五蠹》等篇,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生活的时代,秦统一中国的...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郎佩娟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秦王赢政读《孤愤》、《五蠹》等篇,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生活的时代,秦统一中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领导者 老子韩非列传 著名思想家 现代行政管理 秦统一中国 领导艺术 授官 战国末期 难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珍对古文的研究
11
作者 陈奇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郑珍对古文的研究,主要见于他的《汗简笺正》一书。①古文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秦统一中国以后,通行李斯所定小篆,古文逐渐废止·但是,作为汉字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字体,古文仍占有相当的地位。研究它,对于探... 郑珍对古文的研究,主要见于他的《汗简笺正》一书。①古文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秦统一中国以后,通行李斯所定小篆,古文逐渐废止·但是,作为汉字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字体,古文仍占有相当的地位。研究它,对于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探究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相互关系,都是很有意义的。后世系统搜集整理古文的著作,最早当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次推北宋郭忠恕的《汗简》。《说文》共收录万余字,其中重文千余。重文中有的注明“古文某”,则指此字是正字的古文体。有的语言学家还认为,凡正字未列重文者,则正字或是小篆,或是小篆、籀文同形,或是小篆、籀文、古文同形。换句话说,就是这类正字中还有相当部分是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简 郑珍 郭忠恕 形体结构 秦统一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 科斗书 后起字 邯郸淳 三体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义薄云天--越剧《信陵君》中侯嬴之我见
12
作者 吴敏燕 《福建艺术》 2022年第12期61-62,共2页
福建芳华越剧院会聚了“芳华”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的优秀演员复排上演越剧尹派剧目《信陵君》,越剧《信陵君》讲述的是战国后期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所处的时代距离秦统一中国只有几十年,是战国末年群雄争霸最为黑暗的... 福建芳华越剧院会聚了“芳华”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的优秀演员复排上演越剧尹派剧目《信陵君》,越剧《信陵君》讲述的是战国后期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所处的时代距离秦统一中国只有几十年,是战国末年群雄争霸最为黑暗的时代,绝大部分诸侯国的君主已然失去了对国家的号召力,而精神领袖也就应运而生,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战国四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陵君 秦统一中国 尹派 精神领袖 战国四公子 越剧 义薄云天 群雄争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政区域的起源
13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地方行政区域 区域名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起源时代 秦统一中国 《左传》 行中书省 监察机构 相同级别 隋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汉战争试析
14
作者 杨维 任泽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4年第3期61-66,共6页
人们所熟知的楚汉战争爆发于公元前二○六年——前二○二年。这场历时达五年之久的战争,是两个阶级的生死较量,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奴隶主阶级复辟与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今天,我们分析楚汉战争胜... 人们所熟知的楚汉战争爆发于公元前二○六年——前二○二年。这场历时达五年之久的战争,是两个阶级的生死较量,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奴隶主阶级复辟与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今天,我们分析楚汉战争胜败的根本原因,对于吸取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深入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汉战争 刘邦 始皇 地主阶级 公元前 试析 秦统一中国 奴隶主贵族 两条路线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