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何德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8期36-38,共3页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大学 中国通史 本科 教材研讨 编写体例 历史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历史》秦汉三国部分若干问题的说明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9期46-48,16,共4页
何德章教授撰文<〈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张岂之先生任总主编的高教版<中国历史>"是迄今叙事跨度最长的一部中国通史,且内容充实,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不以... 何德章教授撰文<〈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张岂之先生任总主编的高教版<中国历史>"是迄今叙事跨度最长的一部中国通史,且内容充实,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不以社会形态作为划分中国历史发展的标准,在与王朝更替相关的政治、军事内容之外,突出叙述中国历史上的经济进步、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等,更能反映中国历史的总体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秦汉三国部分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教材研究 高校 修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封泥考(下)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镇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4-62,共9页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封泥考(下)●吴镇烽32.备盗贼印(五五·413)1955年3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土红色,饼形,直径2.8—3、厚1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2厘米。印文篆书四字,文为“备盗贼印”(图一,1...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封泥考(下)●吴镇烽32.备盗贼印(五五·413)1955年3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土红色,饼形,直径2.8—3、厚1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2厘米。印文篆书四字,文为“备盗贼印”(图一,1)。陈直《汉书新证》中尉条下称毛子静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委员会 正方形 历史博物馆 《汉书新证》 秦汉南北朝 将作少府 篆书 印文 《宋书·百官志》 未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 被引量:14
4
作者 黎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60,共6页
“吏民”一词虽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和广泛使用,但涵义模糊,且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注意,偶有论及者亦莫衷一是。实际上,“吏民”并非指庶民中有爵位的、富有的特定群体,也不是“吏户”与“民户”的合称。“吏民”中的“吏”是与“长... “吏民”一词虽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和广泛使用,但涵义模糊,且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注意,偶有论及者亦莫衷一是。实际上,“吏民”并非指庶民中有爵位的、富有的特定群体,也不是“吏户”与“民户”的合称。“吏民”中的“吏”是与“长吏”相对应的“下吏”,秦汉以降两者之间的界线呈逐步下移趋势。这些“下吏”来自于“民”,又复归于“民”,与普通农民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之基础——“吏民”。从社会结构而言,他们是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从国家政治统治来说,他们是地方政府管治的基本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民 秦汉魏晋南北朝 社会结构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初步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16-2317,共2页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在战国时期开始兴起,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保墒、选种和播种技术,同时还出现了代田法、区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这些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在今天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在战国时期开始兴起,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保墒、选种和播种技术,同时还出现了代田法、区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这些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在今天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