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左传·殽之战》节选的失误
1
作者 江立中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4期25-26,共2页
《左传》写战争,极具特色,一般把战争的过程写得极简略,而对战前双方的政治形势、将帅的谋略、战士们的斗志及战后双方的矛盾转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往往具有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但因写得含蓄曲折,又常被后人误解,特别是某些精妙之... 《左传》写战争,极具特色,一般把战争的过程写得极简略,而对战前双方的政治形势、将帅的谋略、战士们的斗志及战后双方的矛盾转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往往具有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但因写得含蓄曲折,又常被后人误解,特别是某些精妙之笔,一旦被误解,整篇文章便顿失神韵。比如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写有名的秦晋殽之战,开始的一段文字说: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文公 《左传》 秦晋之好 政治形势 秦穆公 矛盾转化 秦晋殽之战 先轸 迷信思想 霸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是”字 被引量:1
2
作者 路志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5年第2期48-49,共2页
“是”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弄清楚这些用法,对阅读古籍文献,特别是阅读先秦两汉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大有助益的。如“唯命是听”与“唯利是图”这两个成语中的“是”字,一般的多是望文生义,指不出确切的涵义,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是”... “是”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弄清楚这些用法,对阅读古籍文献,特别是阅读先秦两汉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大有助益的。如“唯命是听”与“唯利是图”这两个成语中的“是”字,一般的多是望文生义,指不出确切的涵义,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是”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之故。“是”字在古汉语中使用率较多的有如下几种用法: 第一,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此”“这”“这些”“这次”等等。如《左传·秦晋殽之战》“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晋殽之战 古典文学作品 先秦两汉 晋人 古代汉语 御师 指示代词 古籍文献 蹇叔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校编《大学语文》散文部分若干注释的商榷
3
作者 刘国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1-53,共3页
由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江西大学、江西师大四所大学合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以下简称“四校本”)一书,在体例、选文等方面都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显示了自己的特点,影响较大。但由于时间匆促等原因,其中也不无可商榷之... 由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江西大学、江西师大四所大学合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以下简称“四校本”)一书,在体例、选文等方面都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显示了自己的特点,影响较大。但由于时间匆促等原因,其中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里,想就其散文部分的若干注释,谈谈自己的不同意见。〔原文〕来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殽之战》(《左传》) 〔注释〕其为死君乎:难道忘了先君吗?(四校本第8页) “其”,或许,表推测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秦晋殽之战 华南师大 选文 江西师大 《骚》 进学解 始得西山宴游记 太史 萦青缭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