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牛古道演变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启祥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309-317,共9页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是古代关中、汉中通往巴蜀的道路之一。其名称来源于一个历史传说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托名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在《水经·沔水注》引蜀汉来敏《本蜀论》、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阚驷《十三州志》中...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是古代关中、汉中通往巴蜀的道路之一。其名称来源于一个历史传说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托名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在《水经·沔水注》引蜀汉来敏《本蜀论》、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阚驷《十三州志》中都有记载,其中以北宋《太平御览》所引最详: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王本纪 金牛古道 石牛道 金牛道 常璩 十三州志 名称来源 秦惠王 华阳国志 五丁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褒斜道是蜀人走向关中、中原的通道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伟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1-35,24,共6页
陕西的关中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是两个久负盛名的“天府”。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大山脉——秦岭。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越过这座大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故六朝及唐代的一些文学家惊呼蜀道难。唐人欧旭詹在《栈道铭·序... 陕西的关中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是两个久负盛名的“天府”。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大山脉——秦岭。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越过这座大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故六朝及唐代的一些文学家惊呼蜀道难。唐人欧旭詹在《栈道铭·序》中说:“秦之(?),蜀之(?),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谿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千里无土,互隔岈绝,巉巉冥冥,糜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自然障碍,把关中与汉中以及巴蜀隔开了。“秦虽有心,蜀虽有情,五万年间,爱不相接”;只有到了秦惠王将要伐蜀,开通了石牛道,秦蜀之间才开始交通。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熟知蜀人参加过牧野之战。蜀人是怎样去到中原的?其间必有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蜀人 石牛道 牧野之战 秦惠王 糜鹿 蜀道难 成都平原 华阳国志 蜀王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中区域的开拓和古巴国的建立
3
作者 周集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8-41,共4页
秦楚争夺汉中郡,多在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简略叙述一下汉中、南郑的变迁历史,对于早期巴人在这块区域的活动情况,会有一定地说明作用。郦道元《水经·沔水注》认为是秦惠王设置的汉中郡;而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中,引《... 秦楚争夺汉中郡,多在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简略叙述一下汉中、南郑的变迁历史,对于早期巴人在这块区域的活动情况,会有一定地说明作用。郦道元《水经·沔水注》认为是秦惠王设置的汉中郡;而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中,引《楚世家》“秦败楚丹阳,遂取汉中郡”,于是认为郡名是楚人取的。按《秦本纪》“孝公元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惠王 沔水 巴人 变迁历史 公元年 秦本纪 楚人 米仓道 南郑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官须“认真”
4
作者 江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8-28,共1页
古往今来,为人类有所贡献或受到人们推崇的领导者多系为官认真者。古时大禹治水,历来传为美谈,他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认真。《史记·夏本纪》中说:“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古往今来,为人类有所贡献或受到人们推崇的领导者多系为官认真者。古时大禹治水,历来传为美谈,他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认真。《史记·夏本纪》中说:“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春秋时期,墨家的著名学者腹(黄享)之子犯了死罪,秦惠王可怜他年迈体衰,膝下只有一子,决定赦免他儿子。然而腹(黄享)说:“墨者之法日:‘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享 其德不违 秦惠王 子犯 杀人者 春秋时期 仁可 大禹治水 中说 夏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谊《过秦论》中的“九国”解
5
作者 许世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4-89,共2页
贾谊《过秦论》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对此,司马贞《史记索隐》、李善《文选注》均以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释上文之“九... 贾谊《过秦论》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对此,司马贞《史记索隐》、李善《文选注》均以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释上文之“九国”。后之注者,亦多因袭之。余以为尚可商榷。 “叩关而攻秦”事,当指秦惠王后元七年,即公元前三一八年的一次战役。关于这次战役,《史记》载有如下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九国 索隐 文选注 以齐 秦惠王 亡矢遗镞 元七 陈涉 吴师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写
6
《语文建设》 1983年第6期26-27,共2页
Tángcháo yǒu ge shīrén jiào JiǎDǎo(贾岛). Yītiān, JiǎDǎo qízhelǘzi, zài dàjiēshang yībiān mànyōu-yōudi zǒuzhe, yībiān yùnniàngzhe shījù.Tūr... Tángcháo yǒu ge shīrén jiào JiǎDǎo(贾岛). Yītiān, JiǎDǎo qízhelǘzi, zài dàjiēshang yībiān mànyōu-yōudi zǒuzhe, yībiān yùnniàngzhe shījù.Tūrán,tāxiǎngdào liǎng jùhǎo shī:“Niǎo sùchíbiān shù. Sēng qiāo yuèxiàmén.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宿 shang tinge 秦惠王 云一 反复推敲 成语故事 xiang zhuang 魏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激烈的倾诉与光明的抨击
7
作者 孙元花 王世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3期91-95,共5页
《屈原(节选)》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作者是郭沫若,文体是戏剧。课文内容节选了剧本第五幕第二场。本文的背景是屈原处战国楚怀王时代,屈原因“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故楚怀王用之为“左徒”。时秦国欲吞并天下,屈原... 《屈原(节选)》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作者是郭沫若,文体是戏剧。课文内容节选了剧本第五幕第二场。本文的背景是屈原处战国楚怀王时代,屈原因“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故楚怀王用之为“左徒”。时秦国欲吞并天下,屈原为楚国出使到齐国,结为楚齐连横。秦惠王知后,便派相国张仪到楚国,行贿楚国贵臣靳尚、令尹子兰、司马子椒,还内赂楚怀王宠姬郑袖,共同谮言构陷屈原,放逐屈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令尹子兰 郑袖 课文内容 张仪 楚怀王 秦惠王 楚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