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巴山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诗雨 贾夏 +4 位作者 赵永华 钱会 王欢元 康宏亮 孙婴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6-2248,共13页
生态功能区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为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以往研究多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权衡/协调作用,在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为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以往研究多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权衡/协调作用,在生态功能区供需的耦合协调方面还存在空白。以秦巴山生态功能区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四象限模型、相关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0和2020年产水、粮食供给、碳固存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状况、权衡/协同作用和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和碳固存服务供需比分别由0.613、0.958降至0.482、0.892;粮食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分别由-0.243、0.948增至0.224、0.971。空间上,产水、碳固存和土壤保持服务均以供应盈余状态为主,耕地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存在粮食供给不足。2)粮食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在低-低空间匹配,产水服务供需表现出高-低空间错配和低-低空间匹配的特点,碳固存服务供需以过剩的高-低错配为主。3)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权衡/协同关系略有变化,除土壤保持与其他服务需求不相关外,其余服务对需求的协同作用都很强,且存在一致性。4)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耦合协调度分别0.324、0.297和0.284,呈下降趋势,表现出东部大多数县域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主要以中度不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为主。综上,除粮食供给服务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研究区空间错配现象明显,且尚未达到基本的耦合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权衡与协同 时空演变 秦巴山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