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岭-祁连造山带接合部陇山地区中志留世斜长角闪片岩及其构造意义 |
畅莹磊
罗金海
陈卓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秦岭祁连造山带接合部位基性岩墙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
陈隽璐
何世平
王洪亮
徐学义
曾佐勋
王宗起
闫全人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9
|
|
3
|
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与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关系 |
杜玉良
汤中立
蔡克勤
李文渊
张韬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6
|
|
4
|
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 |
杨志华
张传林
朱立华
邓亚婷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23
|
|
5
|
秦岭-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周文戈
张本仁
杨巍然
赵志丹
谢鸿森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3
|
|
6
|
陆-陆碰撞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pT轨迹——以南秦岭佛坪地区为例 |
魏春景
张翠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7
|
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新生代变形历史 |
吴晨
陈宣华
丁林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8
|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
刘建华
刘福田
孙若昧
吴华
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52
|
|
9
|
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及构造变形-成矿年代学研究 |
韩珂
杨兴科
何虎军
晁会霞
杨龙伟
张伟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0
|
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 |
徐政语
卢文忠
林舸
刘池阳
王岳军
郭锋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11
|
秦岭-昆仑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
卢欣祥
王晓霞
肖庆辉
邢作云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2
|
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概述 |
杨志华
姜常义
赵太平
李英
梁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2000 |
14
|
|
13
|
秦岭—大别陆内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抽拉构造造山模式 |
杨志华
晁会霞
吴旭
王北颖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4
|
试论陆内型造山作用──以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为例 |
赵宗溥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36
|
|
15
|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
张复新
王立社
|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
2013 |
12
|
|
16
|
西秦岭—松潘造山带大型—超大型矿床控矿条件 |
杨志华
李铁
陈陇刚
王北颖
张传林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7
|
中国中央造山系原-古特提斯多阶段复合造山过程 |
董云鹏
惠博
孙圣思
杨钊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鹏
史小辉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3
|
|
18
|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
任纪舜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04 |
52
|
|
19
|
中央造山带东段岩石圈的构造格架 |
杨文采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11
|
|
20
|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
潘良云
谢结来
李明杰
郑孟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