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昆仑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被引量:
11
1
作者
卢欣祥
王晓霞
+1 位作者
肖庆辉
邢作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的环斑花岗岩同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同或一致的特征:具环斑结构,属准铝、高钾、富碱岩浆,具双峰式岩浆组合,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但其地...
通过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的环斑花岗岩同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同或一致的特征:具环斑结构,属准铝、高钾、富碱岩浆,具双峰式岩浆组合,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但其地球化学的某些指标、岩浆形成时代和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有一定差异。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及暗色矿物明显富铁,w(FeT)/w(FeT+Mg)较高,多数在0.9以上,岩石成因类型多数是A型花岗岩,产在稳定地台区的边缘,而昆仑地区多数环斑花岗岩的w(FeT)/w(FeT+MgO)>0.8,亦较富Fe,且多数是A型花岗岩;秦岭地区的岩体铁指数相对较低,只有0.62,岩石成因类型的地球化学判据既有A型也有I型花岗岩特征。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环斑花岗岩的显著特征是都产在造山带中,与板块缝合带关系密切,时代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直到中生代都有发现,具多旋回性。它们出现在每一个大的造山旋回晚期,即向另一个构造旋回的转折期,这在世界造山带中是十分罕见的,反映出世界上造山带与稳定区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地幔与地壳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着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表明秦岭-昆仑地区的环斑花岗岩是一种有别于元古宙稳定区的造山型环斑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环斑花岗岩
秦岭-昆仑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52
2
作者
任纪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而是陆—陆叠复造山(大陆壳消减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
-
秦岭
带
造山系
加里东造山作用
印支造山作用
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复新
王立社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统的认识阶段,矿床理论得到深化,更加明确了卡林型金矿的内涵,并发现和勘查出数例经典卡林型金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之交,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步入收获阶段,在完善卡林型金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的一些大—中型卡林型金矿厘定出类卡林型金矿新亚类。在中国已经发现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其控矿因素突显,成矿规律趋同,并构成西北和西南2个世界级规模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三角金矿带。21世纪以来,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工作步入理性阶段,接连成功勘查几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其中阳山金矿属于卡林型—类卡林型的复合类型。至此,对该类型金矿产出地质背景、形成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加系统、完善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类卡林型金矿
勘查与研究阶段
秦岭-昆仑
造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探测
被引量:
10
4
作者
孙翔宇
詹艳
+5 位作者
赵凌强
陈小斌
李陈侠
孙建宝
韩静
崔腾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近EW走向的巨型断裂,其东南尾端发生分叉形成了复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2017年在该区域发生了九寨沟M_S7.0地震。文中对跨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九寨沟地震区的3条剖面上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近EW走向的巨型断裂,其东南尾端发生分叉形成了复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2017年在该区域发生了九寨沟M_S7.0地震。文中对跨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九寨沟地震区的3条剖面上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三维电磁成像反演技术获取了三维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所得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及周边区域内的东昆仑断裂、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表现出向SW倾斜的电性差异带,这些断裂向下延伸并合并于中下地壳的低阻层中,共同组成了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在马尾状构造中,隐伏的虎牙断裂带(北段)在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边界带;塔藏断裂的规模明显小于虎牙断裂(北段),并与虎牙断裂(北段)组成单侧花状结构;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依然表现为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2组花状结构在深部衔接并统一归并于壳内的低阻层中。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震源区位于高、低阻交界区域,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壳内低阻层向NE涌动的端点附近,根据震源区的电性结构和流变结构推测震源深度≤11km。虎牙断裂(北段)的延伸深度和规模大于东侧的塔藏断裂,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松潘-甘孜地块北部中下地壳发育南西深、北东浅的低阻层,表明青藏高原向NE推挤的运动方式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环境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大地电磁三维成像
昆仑
-
秦岭
断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昆仑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被引量:
11
1
作者
卢欣祥
王晓霞
肖庆辉
邢作云
机构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长安大学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秦岭中生代环斑结构花岗岩及形成环境探讨"(40372043)
文摘
通过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的环斑花岗岩同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同或一致的特征:具环斑结构,属准铝、高钾、富碱岩浆,具双峰式岩浆组合,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但其地球化学的某些指标、岩浆形成时代和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有一定差异。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及暗色矿物明显富铁,w(FeT)/w(FeT+Mg)较高,多数在0.9以上,岩石成因类型多数是A型花岗岩,产在稳定地台区的边缘,而昆仑地区多数环斑花岗岩的w(FeT)/w(FeT+MgO)>0.8,亦较富Fe,且多数是A型花岗岩;秦岭地区的岩体铁指数相对较低,只有0.62,岩石成因类型的地球化学判据既有A型也有I型花岗岩特征。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环斑花岗岩的显著特征是都产在造山带中,与板块缝合带关系密切,时代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直到中生代都有发现,具多旋回性。它们出现在每一个大的造山旋回晚期,即向另一个构造旋回的转折期,这在世界造山带中是十分罕见的,反映出世界上造山带与稳定区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地幔与地壳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着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表明秦岭-昆仑地区的环斑花岗岩是一种有别于元古宙稳定区的造山型环斑花岗岩。
关键词
造山带
环斑花岗岩
秦岭-昆仑
世界
Keywords
orogenic belt
rapakivi granite
Qinling
-
Kunlun
world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52
2
作者
任纪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而是陆—陆叠复造山(大陆壳消减造山)作用。
关键词
昆仑
-
秦岭
带
造山系
加里东造山作用
印支造山作用
造山运动
Keywords
Kunlun
-
Qinling
orogenic system
Caledonian
Indosinian.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
12
3
作者
张复新
王立社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英格里克和清水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成因研究"(编号:41103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阳山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研究"(编号:40572065)联合资助
文摘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统的认识阶段,矿床理论得到深化,更加明确了卡林型金矿的内涵,并发现和勘查出数例经典卡林型金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之交,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步入收获阶段,在完善卡林型金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的一些大—中型卡林型金矿厘定出类卡林型金矿新亚类。在中国已经发现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其控矿因素突显,成矿规律趋同,并构成西北和西南2个世界级规模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三角金矿带。21世纪以来,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工作步入理性阶段,接连成功勘查几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其中阳山金矿属于卡林型—类卡林型的复合类型。至此,对该类型金矿产出地质背景、形成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加系统、完善和成熟。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类卡林型金矿
勘查与研究阶段
秦岭-昆仑
造山成矿带
Keywords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s
Carlin
-
like type gold deposit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stage
Qinling
-
Kunlun orogenic and metallogenic belt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探测
被引量:
10
4
作者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陈小斌
李陈侠
孙建宝
韩静
崔腾发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陕西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57)
中国地震局九寨沟地震科考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11)共同资助.
文摘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近EW走向的巨型断裂,其东南尾端发生分叉形成了复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2017年在该区域发生了九寨沟M_S7.0地震。文中对跨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九寨沟地震区的3条剖面上的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三维电磁成像反演技术获取了三维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所得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及周边区域内的东昆仑断裂、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表现出向SW倾斜的电性差异带,这些断裂向下延伸并合并于中下地壳的低阻层中,共同组成了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在马尾状构造中,隐伏的虎牙断裂带(北段)在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边界带;塔藏断裂的规模明显小于虎牙断裂(北段),并与虎牙断裂(北段)组成单侧花状结构;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依然表现为由南向北扩展的花状构造,2组花状结构在深部衔接并统一归并于壳内的低阻层中。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震源区位于高、低阻交界区域,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壳内低阻层向NE涌动的端点附近,根据震源区的电性结构和流变结构推测震源深度≤11km。虎牙断裂(北段)的延伸深度和规模大于东侧的塔藏断裂,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松潘-甘孜地块北部中下地壳发育南西深、北东浅的低阻层,表明青藏高原向NE推挤的运动方式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动力来源。
关键词
孕震环境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大地电磁三维成像
昆仑
-
秦岭
断裂系
Keywords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2017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3D magnetotelluric imaging
eastern terminus fault system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分类号
P315.72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昆仑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卢欣祥
王晓霞
肖庆辉
邢作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任纪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张复新
王立社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探测
孙翔宇
詹艳
赵凌强
陈小斌
李陈侠
孙建宝
韩静
崔腾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