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永忠 袁志良 +1 位作者 尤扬 李孝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72-1475,共4页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53科128属281种10变种2变型.其中苔类植物19科22属37种2变种1变型;藓类植物34科106属244种8变种1变型.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53科128属281种10变种2变型.其中苔类植物19科22属37种2变种1变型;藓类植物34科106属244种8变种1变型.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但兼有多种区系成分,体现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特征 秦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2 位作者 李强 司开创 胡崇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6,共7页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保护成本计量的研究。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保护成本计量的研究。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投入进行了成本计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投入方面,总货币量约29.72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保护成本为2.59亿元;间接保护成本为2.00亿元;与周边区域密切相关的机会成本为25.13亿元。其中,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多样化,在学术界存在较多争议,但是,最终每种模型都能反映出机会成本的内涵的货币量,可以表达出我国政府为建立秦岭自然保护区群而付出的无形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成本内涵 成本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秦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反思——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2 位作者 时鉴 胡崇德 司开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秦岭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1 位作者 李强 高海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法以...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经济计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约88.16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31.77亿元;水土保持效益为17.85亿元;固碳制氧效益为3.41亿元;净化环境效益为7.56亿元;调节区域气候效益为5.32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22.25亿元。本研究计量指标及计量方法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基层工作人员及类似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内涵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志良 叶永忠 贾宏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77-1681,共5页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蕨类植物23科46属107种.其区系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特有现象明显,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隶属于华北区系,兼有强烈的...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蕨类植物23科46属107种.其区系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特有现象明显,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隶属于华北区系,兼有强烈的西北和西南区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特征 秦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类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文斌 邱实 汤宛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7,共4页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将其森林群落划分为7个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探索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阔叶林中植物物种...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将其森林群落划分为7个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探索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阔叶林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大,物种丰富度、多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只有物种均匀度指数较小;针阔混交林中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3种针叶林中,油松和华山松植物多样性总体上比较相似,而秦岭冷杉中植物多样性则相对较小;灌丛矮曲林与针叶林相当;竹林中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林下植物 植物多样性 河南省 秦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效益研究(Ⅳ)——保护政策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昌海 曹世雄 +3 位作者 温亚利 李强 胡崇德 司开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8-253,259,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现行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制问题和利益分配平衡问题。根据定量计算成本-效益以及评价与分析综合效益,认为可从两方面优化现行保护政策:一是针对各部分效益要采取措施,特别是生态效益优化的政策要重视生态补偿... 我国自然保护区现行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制问题和利益分配平衡问题。根据定量计算成本-效益以及评价与分析综合效益,认为可从两方面优化现行保护政策:一是针对各部分效益要采取措施,特别是生态效益优化的政策要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等。二是针对成本效益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重视利益的合理分配,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改革。研究结果为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为促进区域与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保护政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文斌 邱实 汤宛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3,100,共4页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对7种森林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中昆虫群落的相似性,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昆虫方面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昆虫14目79科...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对7种森林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中昆虫群落的相似性,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昆虫方面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昆虫14目79科517种,优势类群为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等;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昆虫多样性较高,秦岭冷杉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灌丛矮曲林中的昆虫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而竹林中的昆虫多样性最低;总体上针阔混交林昆虫群落组成与其他森林类型相似性较高,而竹林与其他各森林类型的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昆虫多样性 秦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万云 杨赵洁 《野生动物》 2009年第6期340-344,共5页
1965以年,秦岭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水利部门4处),总面积487 134.6 hm^2,占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8%。但由于保护区级别、管理体制、管理部门以及资金投资主体不同等原因,使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 1965以年,秦岭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水利部门4处),总面积487 134.6 hm^2,占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8%。但由于保护区级别、管理体制、管理部门以及资金投资主体不同等原因,使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本文通过对秦岭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即建设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指出适合秦岭地区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优化和改革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建设 管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驱动效应研究--以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荔琢 侯鹏 +4 位作者 蒋卫国 王晓雅 侯静 陈妍 祝汉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以14个秦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00、2007、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分析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等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2000−2020年,14个秦... 以14个秦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00、2007、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分析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等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2000−2020年,14个秦岭保护区内林草地面积占比由92.77%增长至94.50%,2020年核心区内林草地面积达到99.14%;2)2000−2020年,保护区内产水量与土壤保持功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则是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生境质量较产水量与土壤保持功能更易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3)汉中朱鹮保护区内存在较大面积的耕地与湿地,致使其功能的大小与变化略有不同.其余保护区虽在研究时段内出现过被破坏、侵占的情况,但截至2020年已基本恢复.秦岭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随着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常态化做好监测与强化管控仍需坚持不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冰涛 李松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170,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现阶段制约秦岭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贫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技能水平相...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现阶段制约秦岭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贫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针对"生态贫民"的帮扶力度较差,推动秦岭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实现有效转移的政策不完善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解决"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建议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劳动力转移应综合分析中国市场的承受力、岗位的基本需求、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能力等影响因素,以推动自然保护区内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形成,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充分转移与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民 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分区理论的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奇彦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141-144,152,共5页
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不断提升的旅游需求,使得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对关中地区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景区容量控制难以落实,对生态文化渗透缺乏重视,... 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不断提升的旅游需求,使得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对关中地区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景区容量控制难以落实,对生态文化渗透缺乏重视,当地居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功能分区理论是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以游客及当地居民参与度和生态文化展现为指标将保护区及周边相关区域划分为辅助服务区、集中服务区、观光游览区、限制进入区和绝对保护区5个区域,并根据各功能区实际给出相应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开发 功能分区理论 容量控制 生态文化渗透 参与度 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小秦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3
作者 张亚芳 刘海宁 +1 位作者 岳伏牛 张莹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33-35,共3页
通过分析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明晰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性因素,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环境基底,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公众意识,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本底、稳定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 通过分析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明晰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性因素,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环境基底,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公众意识,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本底、稳定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