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祁连造山带接合部陇山地区中志留世斜长角闪片岩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畅莹磊 罗金海 陈卓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9-1184,共16页
秦岭和祁连造山带在华北地块西南部的陇山地区交汇,陇山地区是揭示华北地块、北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时空联系的关键区域。前人在陇山地区确定的新街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在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疑问,本文对这套... 秦岭和祁连造山带在华北地块西南部的陇山地区交汇,陇山地区是揭示华北地块、北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时空联系的关键区域。前人在陇山地区确定的新街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在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疑问,本文对这套岩石和其中包裹的黑云二长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这套岩石被重新定名为新街斜长角闪片岩,根据地球化学对其进行的原岩恢复表明其原岩是一套基性岩浆岩,锆石U-Pb测年给出原岩的形成时代为433.15±3.42 Ma(中志留世),变质锆石和独居石U-Pb测年给出变质年龄427.9±1.46 Ma,原岩在形成后不久就受到变质作用改造,这是新街斜长角闪片岩在形成与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晚奥陶世—中志留世,陇山地区在北祁连洋东段向北俯冲的背景下整体处于强烈的弧后伸展构造环境,发育大规模的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新街斜长角闪片岩的原岩就是在这种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基性岩浆岩。原岩经历由同期岩浆作用伴生的热液交代作用而成为斜长角闪片岩。被包裹在斜长角闪片岩之中的黑云二长片麻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与陇山地区南部葫芦河群(S_(1)H)碎屑锆石年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物源区与鄂尔多斯地块和北秦岭造山带都有比较好的亲缘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陇山地区在晚奥陶—中志留世由弧后伸展作用引发的岩浆作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在此背景下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具有很好的时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祁连造接合部 新街 斜长角闪片岩 中志留世 弧后伸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祁连造山带接合部位基性岩墙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隽璐 何世平 +4 位作者 王洪亮 徐学义 曾佐勋 王宗起 闫全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462,共8页
基性岩墙群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本文利用LA_ICPMS方法对秦祁造山带接合部位陇山岩群中首次报道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440Ma左右的年龄。结合区域资料,认... 基性岩墙群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本文利用LA_ICPMS方法对秦祁造山带接合部位陇山岩群中首次报道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440Ma左右的年龄。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中央造山带中段可能普遍存在440Ma左右的一期伸展裂解事件。这一信息对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祁连造山带结合部位 基性岩墙群 早古生代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与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关系 被引量:46
3
作者 杜玉良 汤中立 +2 位作者 蔡克勤 李文渊 张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1,共7页
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热液活动 ,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_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 ,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 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热液活动 ,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_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 ,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 ,是形成大型_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_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秦岭-祁连造 印支-燕期构造 大型-超大型矿床 富集作用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央造山系原-古特提斯多阶段复合造山过程 被引量:30
4
作者 董云鹏 惠博 +5 位作者 孙圣思 杨钊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鹏 史小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26-3448,共23页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保存了...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保存了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羌塘等众多大小陆块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综述了中央造山系地质、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550 Ma之前,众多大小陆块孤立散布于原特提斯洋;(2)541~485 Ma,原特提斯洋各分支开始俯冲;(3)485~444 Ma,原特提斯洋持续俯冲,导致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打开;(4)444~420 Ma,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南祁连洋和商丹洋闭合,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关闭;(5)420~300 Ma,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继承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勉略洋逐步扩张;(6)300~250 Ma,昆仑洋自阿其克库勒湖-昆中缝合带向木孜塔格-布青山-阿尼玛卿缝合带发生俯冲后撤;(7)250~200 Ma,原-古特提斯昆仑洋、古特提斯勉略洋关闭;(8)200 Ma以来,中央造山系转入陆内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造 昆仑造 祁连造 秦岭-大别造 原-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桦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增智 朱赖民 +1 位作者 杨涛 夏继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19-820,共2页
西秦岭造山带的金矿床一般可划分为卡林型与类卡林型(造山型)两类(Mao,2002;陈衍景等,2004;Zhu et al.,2010)。造山型金矿床一般产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的礼-凤古生代盆地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浅变质的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中,并受剪切带、隐爆... 西秦岭造山带的金矿床一般可划分为卡林型与类卡林型(造山型)两类(Mao,2002;陈衍景等,2004;Zhu et al.,2010)。造山型金矿床一般产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的礼-凤古生代盆地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浅变质的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中,并受剪切带、隐爆角砾岩和张性断裂控制。近来,在西秦岭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型金矿 找矿前景分析 金矿床地质特征 桦林 西秦岭北缘 卡林型 隐爆角砾岩 断裂构造 祁连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
6
作者 张建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变质岩和岩浆岩是造山带的主体,常常占据造山带的核心部位,其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记录有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重要信息,造山带变质岩和岩浆岩的研究是揭示造山作用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钥匙”。本专辑以“造山带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 变质岩和岩浆岩是造山带的主体,常常占据造山带的核心部位,其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记录有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重要信息,造山带变质岩和岩浆岩的研究是揭示造山作用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钥匙”。本专辑以“造山带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热演化”为主题,系统收录了13篇论文。专辑论文不但论述和研究了秦岭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三江”造山带、祁连造山带、柴达木北缘及西缘等典型造山带与俯冲、碰撞及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变质及岩浆作用,也包括实验岩石学、同位素定年和非传统同位素示踪等新方法的介绍和新进展的综述。具体成果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同位素示踪 变质作用 构造热演化 秦岭 喜马拉雅造 祁连造 实验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3 位作者 孙圣思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鹏 柳小明 杨钊 程斌 惠博 岳远刚 周波 程超 杨子强 史小辉 龙晓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69-797,共29页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前者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印支期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南北分野;后者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以“十字构造”为坐标系,中国大陆四个象限的地质、地球物理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 中央造 南北构造 秦岭 祁连造 昆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永军 张翔 +3 位作者 庞振甲 胡晓隆 杨高学 李锁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二者分属两大造山带,具有皆然不同的岩浆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模式。直到晚古生代之后,祁连造山带才与秦岭造山带一道共同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花岗岩类为探索本区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构造岩浆 构造演化 祁连造 秦岭 甘肃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