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红杰 陈衍景 +2 位作者 毛世东 赵成海 杨荣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1-1111,共11页
甘肃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脉中含有石榴子石,A/CNK=1.65~3.65,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花岗斑岩相对富集 LILE 和 LREE,亏损 Ba、Sr、Nb、Ta、P、Ti 等,配分模式类似于典型同碰撞型花岗岩类;花岗斑岩∑REE=54.35~124.01×10^(-6),(... 甘肃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脉中含有石榴子石,A/CNK=1.65~3.65,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花岗斑岩相对富集 LILE 和 LREE,亏损 Ba、Sr、Nb、Ta、P、Ti 等,配分模式类似于典型同碰撞型花岗岩类;花岗斑岩∑REE=54.35~124.01×10^(-6),(La/Yb)_N=9.72~27.80,δEu=0.70~0.89,表明其岩浆形成时部分斜长石进入熔体,而非完全残留。花岗斑岩 I_(Sr)值为0.70806~0.71756,平均0.71107;ε_(Nd)(t)值变化于-2.9~-5.0,平均-3.4;Nd 模式年龄(T_(2DM))为1.24~1.41Ga,平均1.34 (Ga)。以上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岩浆应源自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花岗斑岩的(^(206)Pb/^(204)Pb)_(220Ma)、(^(207)Pb/^(204)Pb)_(220Ma)和(^(208)Pb/^(204)Ph)_(220Ma)的平均值分别为17.875、15.604和38.296,与秦岭微陆块的中元古代基底和碧口地体碧口群的 Pb 同位素组成一致。考虑到前人获得碧口群的年龄为1.235~1.367Ga,而秦岭微陆块沿勉略缝合带向南仰冲到碧口地体之上,我们认为由碧口群等组成的俯冲板片的变质脱水熔融作用导致了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的形成。因此,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是扬子与华北大陆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元素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金矿 秦岭碰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