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SPEI指数的秦岭南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23
1
作者
高涛涛
殷淑燕
王水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北地区的干旱特征及干湿演变状况。从时间变化上看,近57 a来秦岭南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以20世纪90年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化趋势最显著的区域为秦岭以北地区,但近22 a秦岭南北地区开始出现湿润化趋势;从季节来看,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干旱化趋势最显著且开始最早,春季次之,冬、夏干旱化趋势相对不显著。从空间来看,秦岭南北地区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且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秦岭以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他子区域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干旱发生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强,四周弱的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方为陕西石泉,为14.7%,最弱的地方为四川阎中,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气象干旱
干旱发生强度
秦岭南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芦鑫
殷淑燕
高涛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不同雨量级侵蚀力
秦岭南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秦岭南北年均气温及降水量带的移动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立伟
延军平
+1 位作者
耿慧娟
曹亚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1970—2009年气象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年降水量带的移动及其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1971—2000年)相比,21...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1970—2009年气象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年降水量带的移动及其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1971—2000年)相比,21世纪初的10a位置最北,北移0.5°,其余各年代中只有20世纪80年代稍微南移,南移0.15°;12~13℃气温带中面积最大为20世纪80年代,13~14℃带为90年代.(2)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降水量带也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北移0.4°,其余年代都略有南移,南移0.15°;600~800mm年降水量带中面积最大时段为20世纪70年代,800~1 000mm带为80年代.(3)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经历了由暖干—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这种移动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化
空间分析
秦岭南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PEI指数的秦岭南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23
1
作者
高涛涛
殷淑燕
王水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20
4177111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JM4026)
文摘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北地区的干旱特征及干湿演变状况。从时间变化上看,近57 a来秦岭南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以20世纪90年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化趋势最显著的区域为秦岭以北地区,但近22 a秦岭南北地区开始出现湿润化趋势;从季节来看,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干旱化趋势最显著且开始最早,春季次之,冬、夏干旱化趋势相对不显著。从空间来看,秦岭南北地区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且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秦岭以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他子区域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干旱发生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强,四周弱的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方为陕西石泉,为14.7%,最弱的地方为四川阎中,为23.6%。
关键词
SPEI指数
气象干旱
干旱发生强度
秦岭南北地区
Keywords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meteorological drought
drought intensity
the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Qinling Mountains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P42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芦鑫
殷淑燕
高涛涛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102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JM4026)
文摘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不同雨量级侵蚀力
秦岭南北地区
Keywords
rainfall erosivity
the different magnitude of rainfall erosivity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秦岭南北年均气温及降水量带的移动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立伟
延军平
耿慧娟
曹亚娟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052)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项目(2011CXS045)
文摘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1970—2009年气象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年降水量带的移动及其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1971—2000年)相比,21世纪初的10a位置最北,北移0.5°,其余各年代中只有20世纪80年代稍微南移,南移0.15°;12~13℃气温带中面积最大为20世纪80年代,13~14℃带为90年代.(2)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降水量带也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北移0.4°,其余年代都略有南移,南移0.15°;600~800mm年降水量带中面积最大时段为20世纪70年代,800~1 000mm带为80年代.(3)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经历了由暖干—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这种移动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化
空间分析
秦岭南北地区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warming-drying climate changes
spatial analysis
south and north region of Qinling Mountain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SPEI指数的秦岭南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高涛涛
殷淑燕
王水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芦鑫
殷淑燕
高涛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陕西秦岭南北年均气温及降水量带的移动
张立伟
延军平
耿慧娟
曹亚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